【2013】南國台鐵~搭著復興往屏東 #04-林邊、枋寮車站
方格精選

【2013】南國台鐵~搭著復興往屏東 #04-林邊、枋寮車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區間車短暫停靠曾經的東港線起點-鎮安車站,繼續南下往林邊駛去,沿途景色已逐漸變為更密集及廣大的魚塭,而後上了高架路段,抵達了前一年才啟用高架站房的林邊車站。

這魚塭感覺快跟湖泊同等級了

這魚塭感覺快跟湖泊同等級了

兩班區間車在林邊車站第二月台交會

兩班區間車在林邊車站第二月台交會


【通向魚塭之徑的高架起點

林邊車站高架化算順應新建更高的林邊溪橋而順勢進行,印象裡還真的常在大雨或颱風時,看到舊林邊溪橋及車站因淹水而暫停使用的新聞。反倒是自己老家的員林車站,還真的想不透何德何能可以被改建為高架。

林邊車站西側的俯瞰景色

林邊車站西側的俯瞰景色

對側為僅有側式月台規模的第一月台

對側為僅有側式月台規模的第一月台

改為高架後的林邊車站設有兩座月台,可我首次造訪時,完全沒注意到第一月台只有一側,且幾乎所有班次都只使用第二月台停靠或通過,因此第一月台平常是封閉狀態,即便有列車停靠,也不會是需要上下車的班次。

一路觀察下來,最靠近前站的月台幾乎還是固定被編為一號,但第一月台在某些車站不會是最繁忙的那座,例如林邊車站。

完全沒有顯示任何停靠班次的第一月台顯示器

完全沒有顯示任何停靠班次的第一月台顯示器

所有列車一視同仁停第二月台

所有列車一視同仁停第二月台

林邊車站的剪票口

林邊車站的剪票口

雖說車站形式上2012年就完工了,但站前的廣場還沒,一出站有種「百廢待舉」的既視感,當然實際上沒這麼誇張就是了。

很有特色的彈塗魚座椅

很有特色的彈塗魚座椅

尚在施工中的站前廣場

尚在施工中的站前廣場

通往南迴公路及恆春的台17線在東側,讓林邊車站有很明顯的前後站發展差異,在西側能看到的魚塭,在東側則完全沒有,取而代之的是住宅及商業區,尤其是往台17線方向的中林路,有賣文具、熱食、便當等賣店。

在下一班往枋寮的區間車抵達前,沒多做規劃,就慢慢往台17線走去。

往台17線方向的中林路

往台17線方向的中林路

路旁有間舊時代豪宅感的老房子

路旁有間舊時代豪宅感的老房子

經過中林路穿越台17線的路口後,會來到一個類似傳統市場的街區,猜這邊晚點會變的像夜市一樣。

兩旁有不少店面及攤販的中林路

兩旁有不少店面及攤販的中林路

又是棟豪宅感十足的老房子,這回有住人了

又是棟豪宅感十足的老房子,這回有住人了

在人生地不熟的林邊市區,從車站走到500公尺外,也位在中林路的慈濟宮後,就選擇折返走回車站。

林邊市區的信仰中心-慈濟宮

林邊市區的信仰中心-慈濟宮

從慈濟宮回車站的路上,或許是已近放學下班時段,感覺路上行人、車輛多了,也看到許多學生和家長的身影。

回到林邊車站站前廣場

回到林邊車站站前廣場

要跟這些顏色各異的彈塗魚們說再見了

要跟這些顏色各異的彈塗魚們說再見了

這一趟屏東線區間車之旅雖是站站皆停,但除了竹田外,其餘下車的車站皆是有停對號車的大站。在當時還沒拿智慧型手機的狀況下,這樣安排也是擔心會發生在某個小站下車後,只能無所事事,下班車還要等一小時以上的窘境出現。

那時還不知道未來人生走向為何,當下真心覺得,諸如崁頂、鎮安、佳冬、東海等小站,大概以後沒什麼機會來了。

林邊車站內的自動售票機,最南只到枋寮

林邊車站內的自動售票機,最南只到枋寮

林邊車站下半天的時刻表

林邊車站下半天的時刻表

林邊地面、高架車站皆存在時的紀錄照片

林邊地面、高架車站皆存在時的紀錄照片

再次上到第二月台,注意到第一月台停了一列讓人很難忽略的軍運列車。這八成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到林邊車站第一月台有停靠列車,因為之後再經過甚至停留時,都完全沒有印象。

在林邊車站第一月台準備北上的軍運列車

在林邊車站第一月台準備北上的軍運列車

這軍列還真的是有夠長

這軍列還真的是有夠長

在我要搭乘的枋寮方向區間車進站後,這班軍運也準備要離站北上。

林邊車站內的軍列迎接南下方向的區間車進站

林邊車站內的軍列迎接南下方向的區間車進站

放學時段的區間車熱鬧許多

放學時段的區間車熱鬧許多

區間車駛過林邊溪橋後,順著高架橋下坡道逐漸駛回地面,準備進入佳冬車站,一個記憶裡永遠跟「地層下陷」綁在一起的地方。十幾年前升高中的暑假,參加大鵬灣營隊時參觀過明顯有地層下陷的社區,但無法確定是否是在佳冬一帶。

區間車駛過林邊溪橋

區間車駛過林邊溪橋

大概也從過林邊溪橋之後,屏東線兩側的風景,開始被密集的魚塭給佔滿,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段鐵道風景,不管從車內往外看,還是在魚塭之中看列車駛過。

佳冬一帶鐵道旁的魚塭風光

佳冬一帶鐵道旁的魚塭風光

東海車站月台看出去的魚塭風光

東海車站月台看出去的魚塭風光

往區間車東側看去,魚塭的盡頭是朦朧的中央山脈,別有一番韻味。此刻也少少懷念起,那個車窗風景不會被電桿阻隔、外頭看去只有鐵道與車輛悠悠佇立魚塭之中的未電化年代。

東海至枋寮間鐵道旁的魚塭景色

東海至枋寮間鐵道旁的魚塭景色

區間車即將駛入屏東線南端終點-枋寮車站

區間車即將駛入屏東線南端終點-枋寮車站


【半島的隘口、南迴的起點枋寮站

時間接近下午五點半,區間車終於來到這趟旅程終點,屏東線與南迴線的連結點-枋寮車站。

題外話是一直到現在,我還是會無意中把枋寮的「枋」字念成ㄈㄤˇ ,實際上跟「方」是同音的。在這趟以前我沒印象日常聽過「枋寮」的讀音,加上諸多不同部首而右側為方的字,幾乎念ㄈㄤˇ居多,如模「仿」、「彷」彿、「訪」客、「紡」紗等,所以自然而然認為「枋」寮也這樣念。這習慣目前還會偶然出現,念「枋山」時也是。

區間車停靠在枋寮車站第二月台

區間車停靠在枋寮車站第二月台

長時間在中部的自己,沒想過有天會抵達這個南迴線的入口,而路線再過去,就將前往也是從未想像能到的台東,一如三年前初次搭乘宜蘭線時一樣地陌生。

跟著一群學生走地下道出站

跟著一群學生走地下道出站

對枋寮一帶了解很有限,只知道車站旁有個似乎是宿舍改建而成的鐵道藝術村,另外車站本身離海也不遠。看天色逐漸變暗,決定直走朝海邊走去,畢竟不確定藝術村的開放情形如何。

2013年非常樸素的枋寮車站

2013年非常樸素的枋寮車站

枋寮車站不管是當時樸素卻點綴許多奇特裝飾的風格,還是現在花花綠綠同時帶海洋風格的觀光氛圍,在自己去過的站房中都是前所未見。尤其是前者,因為你真的很難看到一座車站,正上方會有孫文的雕像,旁邊還有假的白色鳥類裝飾。

光憑這兩個此站限定的特色,就能讓枋寮車站在外地人眼中,留下「難以理解」的印象,重點是還不會突兀,在「特色」與「奇耙」間找到莫名剛好的平衡點。

傍晚時分熱鬧的枋寮站前廣場,車輛極多

傍晚時分熱鬧的枋寮站前廣場,車輛極多

各種造型的地圖及旅遊資訊牌

各種造型的地圖及旅遊資訊牌

離開枋寮車站,往西側的海岸線走去

離開枋寮車站,往西側的海岸線走去

車站出入口除了學生進進出出,也多了明顯是遊客,攜帶大包小包的人群駐足。

其實從枋寮車站出站後,遠遠就能看到海堤在路的盡頭。這幾年間那個海堤位置又顯得更清楚,因為多了一個超級大的愛心裝置藝術在上面。

從車站直通海堤的路是中興路,至於與鐵路平行的,毫不意外地叫中山路。枋寮這裡跟很多車站一樣,主要省道都從外圍繞過市區,如台1線在離車站有一大段距離的東側,因此不刻意繞道的話,車流是不會經過枋寮的鬧區。

整條中山路應該就是枋寮市區最熱鬧的一條街,尤其是跟隆山路的十字路口,也就是枋寮醫院附近,聚集許多餐廳。我多年後就是這個路口附近的牛排店,初次體驗「在客滿牛排店一個人坐四人桌吃牛排」,一次又尷尬又爽的經驗。

水利處設置的枋寮海堤告示基座

水利處設置的枋寮海堤告示基座

九月傍晚時分的枋寮海堤

九月傍晚時分的枋寮海堤

約莫走了五百公尺,相隔枋寮市區與台灣海峽的枋寮海堤就在眼前。南方有一座顏色十分突兀的藍色景觀橋,該位置是枋寮漁港。

枋寮漁港應該是除枋寮藝術村外最具知名度的地名景點,但造訪枋寮多次,還沒往南走到漁港一次,更別說走上該座景觀橋了。

枋寮漁港的水塔與景觀橋

枋寮漁港的水塔與景觀橋

在海堤上坐著看海發呆,注意到周圍漸漸有不少人也走來坐在這休息,有穿制服的學生,也有穿便服應是在地人的民眾。多數人就一樣看海、並排坐著閒聊或吃吃東西。

在海堤上放鬆休息的在地人

在海堤上放鬆休息的在地人

此地,我遇到整趟屏東行裡,繼稍早在竹田跟我借手機打電話的阿嬤後,第二個跟我搭話的陌生人。

一個看來不是在地人的中年先生,也爬上了海堤,坐在我跟上面照片裡右邊兩個在吃關東煮的女學生之間。接著,他突然開始跟我閒聊,聊到自己是工作關係去趟東港,並確認原來同是中部人。片刻後,旁邊女學生發現沒帶衛生紙擦手,我便主動給她們一小包面紙。

於是,來自不同地方的三組共四個人,坐在2013年9月傍晚的枋寮海堤,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直至天色漸黑,我發現時間差不多了,該準備走回枋寮車站。

枋寮學生的放學後休閒是在海堤吃喝閒聊XD

枋寮學生的放學後休閒是在海堤吃喝閒聊XD

四個陌生人的閒聊,以及其實離海有點距離的海堤

四個陌生人的閒聊,以及其實離海有點距離的海堤

天色暗了,漁港一帶也有了夜間照明

天色暗了,漁港一帶也有了夜間照明

往後還有再來過這,見證後來那個愛心裝置藝術的出現,只是來的時間都在上午或下午,此時幾無遮蔭的海堤是不會有人在的,除了釣客,所以這樣子有點尷尬卻也蠻有趣的陌生閒聊,就再也沒遇過了。

我想那位大哥現在大概沒什麼變,至於兩位女學生估計都二十初頭,甚至出社會了也說不定。時間啊,實在是轉眼就不知多少已流逝在身後。

不知不覺已點上燈火的枋寮市區中興路

不知不覺已點上燈火的枋寮市區中興路

此時枋寮車站上,那充滿「台鐵味」的藍底白字燈箱已被點亮。

點亮燈箱及大廳照明的枋寮車站

點亮燈箱及大廳照明的枋寮車站

再度走進枋寮車站的地下通道

再度走進枋寮車站的地下通道

枋寮車站的地下通道,在當時有擺放不少內容很在地的文宣及藝術品。最近一次造訪時沒特別留意,但既然月台拆除後再重蓋可能有換位置,那這些少有的在地文創,也暫時都看不到吧。

手繪的枋寮地區景點距離示意圖

手繪的枋寮地區景點距離示意圖

拼貼而成的復古風恆春半島地圖

拼貼而成的復古風恆春半島地圖

上車前留意到第二月台的車站燈箱,有兩個有趣細節,一是「枋寮」兩字是做成凸起的,既明顯也有設計感;二是「加祿」、「東海」明顯一部份的字貼掉了,竟然直接用顏色偏淺的彩色筆,以塗色的方式來補救,但能清楚看出顏色跟字跡根本不是同一個方式產出的。

這加祿跟東海的字竟然有顏色漸層呢!

這加祿跟東海的字竟然有顏色漸層呢!

這種小地方要台鐵再花錢修補,大概會被認為小題大作,能不花錢來恢復最好。

回程從枋寮直接搭到高雄,有始有終,一樣乘坐復興號編組的區間車駛向高雄。或許走一整天真的累了,晚上也沒啥風景好看,就一路睡到屏東車站才醒來。

第一次的枋寮車站拜訪,說再見了

第一次的枋寮車站拜訪,說再見了

傍晚在第二月台準備北返的區間車

傍晚在第二月台準備北返的區間車

回程往高雄,被車長驗過票的區間車票

回程往高雄,被車長驗過票的區間車票

大學在嘉義、碩班改到雲林就讀,那幾年其實已在雲嘉地區看了很多魚塭景色,即便學校都比較靠山區,還是有許多機會在靠海鄉鎮活動,騎著機車在途經魚塭間的道路與小徑間移動著。魚塭對我來說並非是陌生或稀少的景色。但是搭火車邊移動邊看著窗外的魚塭風景,還真是未曾有過的頭一次。

同樣都是魚塭景緻,屏東車站以南一帶特有的「南國風光」,西側近海且東側靠山,鐵道穿梭在檳榔、香蕉及椰子樹間,和逐漸佔據窗外景色的密集魚塭裡,那確實是此處才能經驗到的身體感。

對了,還要加上「感覺稍微熱一些」的體感溫度,畢竟這裡是台灣最南端。

回程時睡著醒來,座位剛好對著屏東車站燈箱

回程時睡著醒來,座位剛好對著屏東車站燈箱

高雄出發後,九曲堂、六塊厝、屏東、竹田、南州、林邊一路到枋寮,其實除了屏東因為中餐而停留較久,其餘各站大多都只待一小時多一點而已。屏東線班次偏少當然是主因,無法在這路段附近過一夜再走也蠻可惜的。

離開枋寮時想說下次再來這不曉得會在何時,結果,其實就在隔年差不多時間,一點都不久遠的,那個準備在枋寮轉普快往台東的暑假尾聲而已。

(完)

avatar-img
乘零|獨旅漫行式
41會員
151內容數
關於那些獨旅,或有幸三五好友同行時走過的旅途。如果某些過往畫面始終記憶猶新,就代表你無意間把一些靈魂碎片留在那裡,無論開心或難過,都是生命永恆的印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乘零|獨旅漫行式 的其他內容
要說回程有什麼開心的事,除了在月台上跟可愛狗狗互動了好一陣子外,騎著Youbike沿福興路接回台鐵橋下時,發現橋墩上在2010年看過的壁畫竟依然存在,只是褪色不少而已,就好似在提醒自己,有些回憶該過去就讓他過去,只管繼續往前走就對了。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騎上YouBike沿安眉路往泰安舊站而去,沿途見識原有景點的沒落,及落雨松、櫻花林等新亮點的興起;車站狀況比預期好很多,不僅站房外觀和室內環境保持乾淨,氛圍也停滯在這座日治時期站房停用的1998年,彷彿多年前短暫有過的舊山線復駛,僅僅是一場夢。
要說回程有什麼開心的事,除了在月台上跟可愛狗狗互動了好一陣子外,騎著Youbike沿福興路接回台鐵橋下時,發現橋墩上在2010年看過的壁畫竟依然存在,只是褪色不少而已,就好似在提醒自己,有些回憶該過去就讓他過去,只管繼續往前走就對了。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騎上YouBike沿安眉路往泰安舊站而去,沿途見識原有景點的沒落,及落雨松、櫻花林等新亮點的興起;車站狀況比預期好很多,不僅站房外觀和室內環境保持乾淨,氛圍也停滯在這座日治時期站房停用的1998年,彷彿多年前短暫有過的舊山線復駛,僅僅是一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