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普快時光#05-往花蓮中途的小確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是繼2016年跟三位友人到台東市區半日遊後,相隔三年再次搭上僅固定行駛在南迴線的普快,不同的是,這回普快只是旅途的一段路,到台東後會繼續轉車往玉里移動。

搭乘普快的旅行團成員

搭乘普快的旅行團成員

枋寮車站習以為常的蓮霧們

枋寮車站習以為常的蓮霧們

此時離未來普快停駛的2020年年底約一年半,在許多文章及照片的推波助瀾下,連平日的普快,也越來越常幾近客滿。很多旅行團大概都曉得,這是花小錢就能往台東移動的選項。2016年時,我們還能在非常空曠的車廂裡隨便選位子坐。

因應第二月台整修,3671次普快改到第一月台發車。多年後看才發現,原來這塊第一月台的資訊顯示器,也有放第零月台的列車資訊,用那醒目的「0」。

往第二月台地下道暫時封閉

往第二月台地下道暫時封閉

施工中的第二、三月台

施工中的第二、三月台

平日週一搭車的人潮不少,倒也還不到一位難求的窘境。

週一上午的枋寮第一月台

週一上午的枋寮第一月台

俗稱「印度仔」的普快通勤車型

俗稱「印度仔」的普快通勤車型

3671次普快一如既往地中午前發車,駛離因電氣化工程而滿目瘡痍的枋寮車站。

大量改建工程進行中的枋寮車站

大量改建工程進行中的枋寮車站

普快氛圍擔當的電風扇

普快氛圍擔當的電風扇

南迴線靠台灣海峽側的車站,跟屏東線的狀況差不了多少。三年過去,加祿車站已"面目全非",蓋起不知後續會有多少人使用電梯,以及跟站房風格很不搭的木造遮雨棚。

改建中的加祿車站月台

改建中的加祿車站月台

跟站房不太搭的木造屋頂

跟站房不太搭的木造屋頂

至今仍留滯在加祿車站的冷氣平快

至今仍留滯在加祿車站的冷氣平快

接著到枋山車站之前,就是多年不見,從南迴線看下去的台灣海峽景觀。

近內獅車站的獅子鄉南世村

近內獅車站的獅子鄉南世村

準備爬坡進枋山車站

準備爬坡進枋山車站

乘客拍攝枋山市區景色

乘客拍攝枋山市區景色

抵達枋山時,普快停靠在現已停用的舊島式月台,而站房那側新建的側式月台,已施工到現出遮雨棚柱子的程度。動線依此調整的好處是不必再走地下道,不過從此以後。再也無法從月台看見站房全貌了。

不辦客運的枋野號誌站,則沒有什麼明顯變化。

枋山車站隨電氣化興建的新月台

枋山車站隨電氣化興建的新月台

天空還很開闊的枋野號誌站

天空還很開闊的枋野號誌站

過了大武車站,就來到能清楚看見太平洋的路段。短短兩個多小時車程內,享受屏東、台東的南國空氣,並眺望台灣海峽與太平洋美景,就是這班3671次普快的獨一無二。

只要別下雨,就算要忍受柴電機車進隧道時的噪音,一切都是很棒的。

來搭普快的年齡層開始往上

來搭普快的年齡層開始往上

普快停靠在瀧溪車站

普快停靠在瀧溪車站

瀧溪車站站房

瀧溪車站站房

在太麻里溪河床捕魚的鄉民

在太麻里溪河床捕魚的鄉民

一切看似一如既往,直到抵達太麻里車站有了變化。

純白色的電桿從列車較少停放的股道開始延伸,改建的第一月台也已啟用,採用對比的藍色柱子與黃色雨棚支架,選色非常鮮艷。據說藍色代表海洋,黃色象徵旭日及金針花海。相反的,第二月台仍維持原本樣貌,尚未被動刀。

太麻里車站改建完成的第一月台

太麻里車站改建完成的第一月台

從太麻里繼續往北,到知本間的鐵路旁已架起電桿,更往知本靠近則接起電線。看來熟悉的南迴線太平洋側,終究開始有必然的變化。

太麻里至知本間鐵路旁架起的電桿

太麻里至知本間鐵路旁架起的電桿

即將進入已電氣化的知本車站

即將進入已電氣化的知本車站

南迴線從這裡起離海越來越遠,終於往窗外看已難見太平洋,3671次普快也駛入我2014年第一次搭南迴線時就已電氣化的知本車站。如今有數班對號車,在這裡始發往北。

直至今日,不確定自己2016年為了上廁所,趁普快待避時趕緊出站再馬上進站的過程,到底算不算有在知本車站進出過呢。

含自強號在內的多班列車在知本交會

含自強號在內的多班列車在知本交會

普快停靠改建中的第一月台

普快停靠改建中的第一月台

印象很薄弱的知本車站站房

印象很薄弱的知本車站站房

最後往台東的這段路,過利嘉溪時剛好在舊橋上拍到興建中的新利嘉溪橋。這座取代舊橋的新橋已於2021年啟用,還預留未來要雙線化的空間。

新利嘉溪橋工事中

新利嘉溪橋工事中

3671次普快順利抵達台東車站,跟一旁的莒光號剛好對齊,也能從顏色均勻程度來對照保養狀況的明顯差異。

普快與莒光號相見歡

普快與莒光號相見歡

這回台東車站僅僅是轉車點。接著就看要搭哪班車,來完成就算只到玉里,也是第一次踏進花蓮縣的最後一哩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乘零|獨旅漫行式
41會員
151內容數
關於那些獨旅,或有幸三五好友同行時走過的旅途。如果某些過往畫面始終記憶猶新,就代表你無意間把一些靈魂碎片留在那裡,無論開心或難過,都是生命永恆的印記。
2025/03/01
要說回程有什麼開心的事,除了在月台上跟可愛狗狗互動了好一陣子外,騎著Youbike沿福興路接回台鐵橋下時,發現橋墩上在2010年看過的壁畫竟依然存在,只是褪色不少而已,就好似在提醒自己,有些回憶該過去就讓他過去,只管繼續往前走就對了。
Thumbnail
2025/03/01
要說回程有什麼開心的事,除了在月台上跟可愛狗狗互動了好一陣子外,騎著Youbike沿福興路接回台鐵橋下時,發現橋墩上在2010年看過的壁畫竟依然存在,只是褪色不少而已,就好似在提醒自己,有些回憶該過去就讓他過去,只管繼續往前走就對了。
Thumbnail
2024/03/21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Thumbnail
2024/03/21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Thumbnail
2024/03/19
騎上YouBike沿安眉路往泰安舊站而去,沿途見識原有景點的沒落,及落雨松、櫻花林等新亮點的興起;車站狀況比預期好很多,不僅站房外觀和室內環境保持乾淨,氛圍也停滯在這座日治時期站房停用的1998年,彷彿多年前短暫有過的舊山線復駛,僅僅是一場夢。
Thumbnail
2024/03/19
騎上YouBike沿安眉路往泰安舊站而去,沿途見識原有景點的沒落,及落雨松、櫻花林等新亮點的興起;車站狀況比預期好很多,不僅站房外觀和室內環境保持乾淨,氛圍也停滯在這座日治時期站房停用的1998年,彷彿多年前短暫有過的舊山線復駛,僅僅是一場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又到了超過3點才有辦法繼續前進,準備要上鼎鼎大名的高屏大橋啦。可惜橋上機慢車道不方便拍照,就沒有停下來,這邊很特別的是,因為新橋是從第二代舊橋去連結的,所以路是有點繞道而行,不是直行,對腳踏車族當然就沒有那麼方便,但也是順利抵達屏東啦。今天目標到枋寮。
Thumbnail
又到了超過3點才有辦法繼續前進,準備要上鼎鼎大名的高屏大橋啦。可惜橋上機慢車道不方便拍照,就沒有停下來,這邊很特別的是,因為新橋是從第二代舊橋去連結的,所以路是有點繞道而行,不是直行,對腳踏車族當然就沒有那麼方便,但也是順利抵達屏東啦。今天目標到枋寮。
Thumbnail
大家如果有來台東車站! 一定要記得到車站前的南迴鐵路紀念公園走走! 南迴鐵路是台灣環島鐵路網的最後一段! 南迴鐵路的美我在1993年就體驗過! 2023年是我第二次搭南迴鐵路! 這次從台東搭到新左營! 雖然是坐在普悠瑪自強號上! 但美景不因速度而快速消逝! 下次! 會搭藍皮解憂號慢慢瀏覽紀錄!
Thumbnail
大家如果有來台東車站! 一定要記得到車站前的南迴鐵路紀念公園走走! 南迴鐵路是台灣環島鐵路網的最後一段! 南迴鐵路的美我在1993年就體驗過! 2023年是我第二次搭南迴鐵路! 這次從台東搭到新左營! 雖然是坐在普悠瑪自強號上! 但美景不因速度而快速消逝! 下次! 會搭藍皮解憂號慢慢瀏覽紀錄!
Thumbnail
【往花蓮的最後一哩路】02-這是高雄往玉里路途中所搭的第二班車,但也是繼2016年的三年多後,再次搭乘普快進入南迴線,見識電氣化工程帶來的轉變。
Thumbnail
【往花蓮的最後一哩路】02-這是高雄往玉里路途中所搭的第二班車,但也是繼2016年的三年多後,再次搭乘普快進入南迴線,見識電氣化工程帶來的轉變。
Thumbnail
【往花蓮的最後一哩路】01-縱使自強號能直達玉里,依然從高雄出發,搭區間車途經正進行電氣化工程的屏東線南段,到枋寮轉轉搭可能明年就會停駛的普快。
Thumbnail
【往花蓮的最後一哩路】01-縱使自強號能直達玉里,依然從高雄出發,搭區間車途經正進行電氣化工程的屏東線南段,到枋寮轉轉搭可能明年就會停駛的普快。
Thumbnail
2014年的暑假,自己頭一次搭上只在南迴線有固定班次的普快,也展開了初次前往台東的最後一哩路。那是個沒人說搭藍皮能「解憂」、每節車廂坐不到十人,搭車時能清幽開窗看景的熱潮開始前時光。
Thumbnail
2014年的暑假,自己頭一次搭上只在南迴線有固定班次的普快,也展開了初次前往台東的最後一哩路。那是個沒人說搭藍皮能「解憂」、每節車廂坐不到十人,搭車時能清幽開窗看景的熱潮開始前時光。
Thumbnail
乘著復興號編組區間車來到林邊一帶,窗外逐漸被密集的魚塭取代,呼應著屏東線無可複製的南國風情。列車駛入仍未電氣化的屏東線南端終點-枋寮。一個歡迎旅人駐足片刻,再啟程出發的半島隘口。
Thumbnail
乘著復興號編組區間車來到林邊一帶,窗外逐漸被密集的魚塭取代,呼應著屏東線無可複製的南國風情。列車駛入仍未電氣化的屏東線南端終點-枋寮。一個歡迎旅人駐足片刻,再啟程出發的半島隘口。
Thumbnail
對南州糖廠多年前停止製糖後曾開辦開火車活動的印象,讓我認定南州車站必訪。遺憾糖廠如今已是半荒廢的淒涼,但秦陽鐵工廠進駐,及南州車站的鬧中取靜和特色站房,仍在糖廠關閉後帶來旅途驚喜。
Thumbnail
對南州糖廠多年前停止製糖後曾開辦開火車活動的印象,讓我認定南州車站必訪。遺憾糖廠如今已是半荒廢的淒涼,但秦陽鐵工廠進駐,及南州車站的鬧中取靜和特色站房,仍在糖廠關閉後帶來旅途驚喜。
Thumbnail
2013年台鐵屏東線是高架半完工的狀態,高架路段完成單線且準備電氣化,屏東車站也迎來改建高架站房的倒數。即便因高架化工程而處處是工程痕跡,但倒也在這些風景消失前夕,捕捉最終面貌。
Thumbnail
2013年台鐵屏東線是高架半完工的狀態,高架路段完成單線且準備電氣化,屏東車站也迎來改建高架站房的倒數。即便因高架化工程而處處是工程痕跡,但倒也在這些風景消失前夕,捕捉最終面貌。
Thumbnail
初訪台鐵屏東線是2013年9月,對這路線的印象是「南國鐵道」,而最先下車的九曲堂、六塊厝,如「鄉下的市區」和「市區的鄉下」般彼此對比。南國氣息也隨著列車南下,悄悄在旅人周圍飄散開來。
Thumbnail
初訪台鐵屏東線是2013年9月,對這路線的印象是「南國鐵道」,而最先下車的九曲堂、六塊厝,如「鄉下的市區」和「市區的鄉下」般彼此對比。南國氣息也隨著列車南下,悄悄在旅人周圍飄散開來。
Thumbnail
屏東經台鐵南迴線進入台東,迎接旅人的首座客運車站是大武。位居山腰的設站位置,站在月台能遠眺太平洋。從月台過地下道後抵達的站房,有著別墅般的結構與簡潔布置,營造很不"車站"的南迴大站。
Thumbnail
屏東經台鐵南迴線進入台東,迎接旅人的首座客運車站是大武。位居山腰的設站位置,站在月台能遠眺太平洋。從月台過地下道後抵達的站房,有著別墅般的結構與簡潔布置,營造很不"車站"的南迴大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