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7|閱讀時間 ‧ 約 1 分鐘

第32擊 原子構造、牛黃與震波碎石術的發想

 一個領域的已知法則,可以拿來解釋另一個領域的現象。同樣的,在某個領域有效的方法,也可以被移植到另一個領域,而成為一種創新。
 在科學界公認原子是形成分子的基本單位時,各方人馬都想要解開原子的構造之謎,最後由物理學家波爾拔得頭籌。波爾的原子構造模型——原子核位於中心,數圈電子在固定的軌道上繞著它運轉——它非常類似太陽系的構造,而事實上,波爾的靈感就是來自太陽系。
 有一天晚上他作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站在太陽上,全身被熾燃的氣體所包裹,行星各以一根細絲和太陽相連,繞著太陽運轉,從他身邊颼颼而過;忽然間,熱氣冷卻了,太陽凝固了,而行星也脫軌逸失了。波爾從夢中醒來,直覺到他剛剛在夢中目睹了原子的模型——在中心固定不動的太陽是原子核,繞著它運轉的行星是電子,以某一能量場形成它們的軌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以實際的創意人及案例來做解說,讓大家在讀後因心靈震撼而提神醒腦,不同凡想,將所提供的觀念和方法運用在遇到的問題上,勇敢邁出創意的新步伐,改變你的人生,甚至全世界。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