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影評】《廢棄之城》愛自己,還有一點點環保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廢棄之城》延續編導易智言一貫的青少年探索主題,用3句話清楚交代了16歲主角小樹的處境——「我不喜歡家裡、我不喜歡學校、我不喜歡街頭」——於是他無處可去。
幸好還有個地方,專門收容所有沒人要的東西,由一個沒人要的神統治——垃圾的居所「廢棄城」。小樹理所當然來到這裡,也在這裡得到了暫時的自我認同,這份認同來自他跟這裡的其他居民都一樣,是沒有人要的垃圾。
但小樹很快發現,不是所有垃圾都有這份身為垃圾的認同,有些垃圾不甘只做垃圾,希望自己更好、更有用,這多少讓其他垃圾難堪。為了壓抑這種變革思想,使社群安定不動盪,廢棄城發展出統治階層,維穩以避免傷亡。垃圾們於是劃分成2個陣營:以城隍爺為首的強勢統治集團,以及以阿袋(塑膠袋)為首的抗爭者組織。此刻,這個魔幻場景「廢棄城」的形成與矛盾被清楚地標示出來,它是一個僅僅對失敗者寬容的空間,因為在這裡,成功不被容許。換言之,這裡是「自暴自棄」之地。而這樣一個場景,成為小樹長大成人前的人生試煉場。
小樹的掙扎也在此,這裡是他自我認同的最終堡壘,他卻被迫在2個陣營中做出選擇,事關他對自己的看法與期許。
他做了選擇,秉著身為垃圾一份子的認同。意料之外的是,抗爭者勝利,連帶導致廢棄城居民的價值轉向,最終只剩下小樹緊握著原本的認同。小樹感到被所有垃圾背叛,因為連垃圾也不要他。在這裡,小樹成了真正的獨自一人。失去認同後,小樹開始「恨」垃圾。他出賣垃圾們,為了告訴垃圾們他們只能是垃圾,無法變得更好,這多少源自自卑——不相信自己能更好;另一方面,也為了將自己和那些垃圾區隔開來,既然我不是它們(垃圾),就不必為出賣「非我族類」心軟,也因此不用恨或貶自己,這是小樹的自我催眠與自相矛盾。
小樹還是很快被打回原型(垃圾),只是這次回歸帶來不同的轉變,他變成一位相信自己可以更好的抗爭者,用電影裡的話來說就是「愛自己」。也因為小樹的加入,垃圾們才能在團結中成功,變成不是垃圾,小樹也才能安然長大。......然後故事就變得很環保了,告訴我們很多塑膠袋可以有的功用,不像小樹之前只把塑膠袋當成裝狗大便的工具。當然也包含心靈的環保,故事的主旨正是「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易智言送給青年的鼓勵。
喜歡易智言風格的台詞。幾處轉折稍嫌生硬,配音也有些許不自然。敘事上有水準的台灣3D動畫長片,仍是推薦。
《廢棄之城》劇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6會員
107內容數
電影是什麼? 電影的記憶、電影的未來、電影的空間、電影的啟示、電影的事件、電影的真實、電影的謊言、電影的模樣、電影的愛與死 看電影的人是一獨特的物種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蔡翔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電影中最令我震驚的一句話,是當大軍得知貝貝遭遇性侵去找校長,校長反對將事件公開的說詞——難道你要讓她背負被性侵的罪名嗎?在這裡,校長把「罪」跟「污名」混淆了,兩者指涉不同的概念,罪行常常會附帶污名,這有時讓人覺得,污名本身就是一種罪。
遺失的就是錯過了,「錯過」這個概念,被編導陳玉勳轉換為快與慢的錯拍,很是精采。因為曉淇太「快」了,事物總是被她遺落在後;就像「慢」一拍的公車司機阿泰總是追不上他要的。
賀井志、和樹、龍3人是在東京新瑪莉蓮酒店擔任公關的ONNABE,「ONNABE」意旨具有男性認同、過著男性生活的生理女性。首先,這份工作的重點確實是扮演男性(這裡的「扮演」並非或不單指演出「不是自己」的演,亦可是符合身分認同的角色呈現),他們的工作目標是讓女性顧客們覺得他是她們的專屬男友。
    電影《不見》(2003),是蔡明亮的長期御用演員李康生轉執導筒的第一部劇情長片,監製就是蔡明亮。在第一個鏡頭中,我們看見苗天飾演的爺爺幫少年孫子買好早餐燒餅油條放在餐桌上,接著苗天坐下將手邊的報紙撕成兩半。後來苗天再出現,卻已是電影的最後一顆鏡頭。
《亂世佳人》獲獎的這天是個特別的日子——2月29日——它每4年才出現一次。也因為這個日期的難得出現,烏拉圭文學大師加萊亞諾在《歲月的孩子:366個故事》一書中這麼形容這一天:「這個日子總是慣性地從日曆上逃跑」。
    《叔.叔》作為一部老年男同志電影,特別之處不在談論「性少數」,畢竟同類作品近期已相當常見(但絕不至太多)。其珍貴之處,反而在呈現了隱藏性向多年的老年同志在維繫家庭與追求自我間不必然衝突的可能,這是它的溫柔,光是這點,就值得肯定。
電影中最令我震驚的一句話,是當大軍得知貝貝遭遇性侵去找校長,校長反對將事件公開的說詞——難道你要讓她背負被性侵的罪名嗎?在這裡,校長把「罪」跟「污名」混淆了,兩者指涉不同的概念,罪行常常會附帶污名,這有時讓人覺得,污名本身就是一種罪。
遺失的就是錯過了,「錯過」這個概念,被編導陳玉勳轉換為快與慢的錯拍,很是精采。因為曉淇太「快」了,事物總是被她遺落在後;就像「慢」一拍的公車司機阿泰總是追不上他要的。
賀井志、和樹、龍3人是在東京新瑪莉蓮酒店擔任公關的ONNABE,「ONNABE」意旨具有男性認同、過著男性生活的生理女性。首先,這份工作的重點確實是扮演男性(這裡的「扮演」並非或不單指演出「不是自己」的演,亦可是符合身分認同的角色呈現),他們的工作目標是讓女性顧客們覺得他是她們的專屬男友。
    電影《不見》(2003),是蔡明亮的長期御用演員李康生轉執導筒的第一部劇情長片,監製就是蔡明亮。在第一個鏡頭中,我們看見苗天飾演的爺爺幫少年孫子買好早餐燒餅油條放在餐桌上,接著苗天坐下將手邊的報紙撕成兩半。後來苗天再出現,卻已是電影的最後一顆鏡頭。
《亂世佳人》獲獎的這天是個特別的日子——2月29日——它每4年才出現一次。也因為這個日期的難得出現,烏拉圭文學大師加萊亞諾在《歲月的孩子:366個故事》一書中這麼形容這一天:「這個日子總是慣性地從日曆上逃跑」。
    《叔.叔》作為一部老年男同志電影,特別之處不在談論「性少數」,畢竟同類作品近期已相當常見(但絕不至太多)。其珍貴之處,反而在呈現了隱藏性向多年的老年同志在維繫家庭與追求自我間不必然衝突的可能,這是它的溫柔,光是這點,就值得肯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樹沉默了一會兒接著說:「青年啊,你想要有能夠驚艷世人的美貌吧?」   這突然的提問讓青年一驚,他往上看向大樹在黑夜中迎風擺動的枝枒沒有回應。   「你想要大量的財富?權力?」   青年嚥了口口水,「大樹,我……」
Thumbnail
▓「廢墟自我」   「我們可以說,走進愛情,也是作為逃離自己的方式之一。人們從廢墟自我的荒土,逃向完善自我的樂土("Wreckego"→"Completego")。」   這系列中提到的「廢墟自我」真有意思,我要來好好想想。   ▓突然不愛了   「了解到愛與恨總是在意識與潛意識中交
Thumbnail
關乎「命運和意志」的選擇題,在電影開頭導演大衛溜著滑板採訪街友時,他得到的答案是「命運」。《小鬼當街》被攝者小男主角山依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他的經歷受到「命運」左右,男孩母親說過他們一家人也出自匈牙利街頭,如今比較幸運地生活在擁擠狹小的老舊公寓,「我和我生活的人並不髒。」如同他們能自在與老鼠共處。那麼
Thumbnail
長大是不是就意味著變成那種我們討厭的人?我很喜歡書腰上的這一句話: 「當時,做了什麼決定,讓你變成現在的你?未來,又能做些什麼,讓以後的你不再後悔」 年輕的時候一定做過一些蠢事,如果有機會能夠再來一次,你願意把握這個機會嗎?
Thumbnail
垃圾放對地方,就是資源; 種子放對地方,就會發芽; 念頭放對地方,就變好心情; 平凡人放對地方,就變天才。 人生,要放對地方——也許你需要的只是一個新觀念。 前言 你是否時常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空有一身本領,卻不知道能發揮在什麼地方沒關係我也是,但我看完這本「放下自己,就是天才」,對我的人
Thumbnail
有人不合時宜,唯有下沉、唯有跌跌撞撞,最終摔成泥、輾做塵、化為渣,被時代拋棄,受眾人訕笑。
從垃圾到寶貝的評價 文/晨光暖果醬   曾經,我對自己非常苛刻,在心裡時常出現的聲音是「怎麼連這個都做不好?」「我是不是OO啊?」「垃圾一樣不被需要!」。但,對於別人,我卻不可能會說出這種話。   然而當我知道,有真正愛我的存在,讓我要愛自己的存在,彼時,我發現到,既然我並不會這樣說別人,那我
我從小就不受人喜歡,家裡跟學校都用對待垃圾或是髒東西一樣的態度對待我,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我一上國中就輟學了。 之後,我漫無目的的遊手好閒,連家都很少回去了,就一直在大街上遊蕩。 好在沒過多久,我遇到了竹哥,他聚集了一群跟我有著類似經歷的兄弟,給了我們一個可以容身的去處。 一開始我還有些放不開,
Thumbnail
我不是父母所生。嚴格來說,我沒有父母。從出生起我就一直屹立在路邊,每當有人路過時,就會往我嘴裡丟點垃圾。我的誕生至今仍然是個謎。
Thumbnail
《植木的法則》連載於2001-2004,主角植木耕助從名字到「把垃圾變成樹木」的能力都綠意盎然。當年的環保意識還未普及,甚至可以說僅僅是一個遙遠或有點酷的新思潮。不過無論這樣的符號和理念被挪用的動機如何,配合有聲有色的動畫和漫畫內容,確實也有效地讓「環保」這件事,軟性地進入許多青少年的視野了。
Thumbnail
  大樹沉默了一會兒接著說:「青年啊,你想要有能夠驚艷世人的美貌吧?」   這突然的提問讓青年一驚,他往上看向大樹在黑夜中迎風擺動的枝枒沒有回應。   「你想要大量的財富?權力?」   青年嚥了口口水,「大樹,我……」
Thumbnail
▓「廢墟自我」   「我們可以說,走進愛情,也是作為逃離自己的方式之一。人們從廢墟自我的荒土,逃向完善自我的樂土("Wreckego"→"Completego")。」   這系列中提到的「廢墟自我」真有意思,我要來好好想想。   ▓突然不愛了   「了解到愛與恨總是在意識與潛意識中交
Thumbnail
關乎「命運和意志」的選擇題,在電影開頭導演大衛溜著滑板採訪街友時,他得到的答案是「命運」。《小鬼當街》被攝者小男主角山依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他的經歷受到「命運」左右,男孩母親說過他們一家人也出自匈牙利街頭,如今比較幸運地生活在擁擠狹小的老舊公寓,「我和我生活的人並不髒。」如同他們能自在與老鼠共處。那麼
Thumbnail
長大是不是就意味著變成那種我們討厭的人?我很喜歡書腰上的這一句話: 「當時,做了什麼決定,讓你變成現在的你?未來,又能做些什麼,讓以後的你不再後悔」 年輕的時候一定做過一些蠢事,如果有機會能夠再來一次,你願意把握這個機會嗎?
Thumbnail
垃圾放對地方,就是資源; 種子放對地方,就會發芽; 念頭放對地方,就變好心情; 平凡人放對地方,就變天才。 人生,要放對地方——也許你需要的只是一個新觀念。 前言 你是否時常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空有一身本領,卻不知道能發揮在什麼地方沒關係我也是,但我看完這本「放下自己,就是天才」,對我的人
Thumbnail
有人不合時宜,唯有下沉、唯有跌跌撞撞,最終摔成泥、輾做塵、化為渣,被時代拋棄,受眾人訕笑。
從垃圾到寶貝的評價 文/晨光暖果醬   曾經,我對自己非常苛刻,在心裡時常出現的聲音是「怎麼連這個都做不好?」「我是不是OO啊?」「垃圾一樣不被需要!」。但,對於別人,我卻不可能會說出這種話。   然而當我知道,有真正愛我的存在,讓我要愛自己的存在,彼時,我發現到,既然我並不會這樣說別人,那我
我從小就不受人喜歡,家裡跟學校都用對待垃圾或是髒東西一樣的態度對待我,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我一上國中就輟學了。 之後,我漫無目的的遊手好閒,連家都很少回去了,就一直在大街上遊蕩。 好在沒過多久,我遇到了竹哥,他聚集了一群跟我有著類似經歷的兄弟,給了我們一個可以容身的去處。 一開始我還有些放不開,
Thumbnail
我不是父母所生。嚴格來說,我沒有父母。從出生起我就一直屹立在路邊,每當有人路過時,就會往我嘴裡丟點垃圾。我的誕生至今仍然是個謎。
Thumbnail
《植木的法則》連載於2001-2004,主角植木耕助從名字到「把垃圾變成樹木」的能力都綠意盎然。當年的環保意識還未普及,甚至可以說僅僅是一個遙遠或有點酷的新思潮。不過無論這樣的符號和理念被挪用的動機如何,配合有聲有色的動畫和漫畫內容,確實也有效地讓「環保」這件事,軟性地進入許多青少年的視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