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CHPLAY+|《風櫃來的人》:潮岸不知伸向何方。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些電影永遠是人生愛片之一,今天馬不停蹄就來回顧有陳淑芳,有侯孝賢的經典作品《風櫃來的人》。
「少年時光就是晃。用大把的時間徬徨,只用幾個瞬間來成長。」
相當喜歡網路上一篇影評為 1983 年《風櫃來的人》下的註解,雖然十七歲的青春應是何種最佳呈現方式,其實並沒有一個清晰答案,然而侯孝賢導演選擇以內化過後帶有距離感的主觀視角出發,同樣以青春的迷惘與躁動為題,處處不動聲色地深層撩撥觀眾心弦,精準刻畫這座港都散發的希望與失落、遊子乘載的茫然與成長等如此時代氛圍,而現在更是重溫這部電影一個再適合不過的時機。
鏡頭輕描淡寫地述說鄉下孩子面臨強烈情緒從四面八方衝擊而來的蛻變故事,那是一個正值迅速變遷的年代,也是面臨轉型動盪的時刻,眼前此群從澎湖風櫃漂至高雄的幾個少年,曾經涉世未深、年少輕狂、血氣方剛也叛逆不安,終日遊手好閒打架滋事,對未來看不清楚卻仍懷抱悸動與憧憬,不告而別來到了看似充滿機會的繁榮港都,在陌生的海市蜃樓裡,他們唯一的可以揮霍的就是青春。
「從風裡走來就不想停下腳步,如果歡笑可以驕傲我們要它響亮;向風裡走去就不能停下腳步,如果年輕凝成淚水很快就會吹乾。青春正是長長的風,來自無垠、去向無蹤 ......」
李宗盛滄桑嗓音內斂蘊含著無以名狀的隱隱作痛,《風櫃來的人》模糊電影世界與真實社會的界線,我們在安逸的家鄉可以渾噩度日拒絕接受現狀,但要在大城市裡憑著雙手生存,則必須適應環境學會立足於喧囂之中,那是身不由己的台北夢,也是歐洲色彩大銀幕的高雄夢,但台北始終不是他們的家,猝不及防的生離死別來回走了幾遭,在漠然無奈的眼神、無力改變的挫敗過後,彷彿於時光流逝的埃塵中終究認清了,雖然父母給不了自己翅膀,然而家鄉、記憶與門前椅子上永遠缺席的身影早已在無形間深深扎根於這群風櫃少年的心裡,早晚都是要回去的,故鄉是歸屬,是我們的立足點,大步站上椅子聲嘶力竭開始叫賣,面對青春的謝幕,沒有一點保留,沒有一絲躊躇。
老去總在一瞬間,成長也不出如此,侯導創作脈絡中相似的風景,母親葬禮上痛哭失聲的那刻,離島當兵夜裡獨自落淚的那刻,以及在市集中高聲疾呼的那刻,《風櫃來的人》依然為現在台灣仍在經歷的時代縮影,不僅僅是共同乘載的個人情懷,更是每個漂泊遊子的成長烙印,一如朱天文的文字凝視:潮岸不知伸向何方,他們亦將是、其去未知。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24會員
27內容數
在每一集「一頁華爾滋」的 YouTube 以及 Podcast 的節目中,我們會精心挑選書籍、影視作品、藝文表演,或相關延伸議題,邀請不同的來賓進行深度討論,分享這些故事為我們的生活所帶來的共鳴、啟發與影響,並將影音內容撰寫成專題文章,發表於此處,歡迎訂閱並給予我們回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rist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童年往事》與《風櫃來的人》是侯導電影中我數一數二喜歡的幾部,像一條不知盡頭在何方的路,有時大霧瀰漫,有時蜿蜒曲折,有時泥濘顛簸,淡淡的鏡頭深深訴說著成長與死亡,緩緩的歌聲悠悠呼喚著哀傷與感慨,誰也說不出成長是什麼,死亡是什麼,但這些事物相伏相倚。
頭愈垂愈低是 minus,叫不出五角的同學是 minus,女神請下神壇後是 minus,泡沫紅茶店四缺一的桌子也成了 minus,即使無所不用其極也無法升格為那群被售屋廣告符號化的成功人士,明天真的會更好嗎?命運浮浮沉沉,頭過身就過,真正答案始終是一片混沌。
若世間萬物皆可以操弄、包裝、行銷,當作商品來兜售,那麼愛情的生與死,就像米開朗基羅繪製於西斯汀禮拜堂穹頂的創世紀,每一個過程都能被賦予制式意義,甚至被簡單符號化和公式化,卻從來沒有人能用金錢販賣或購買真正的愛情,充其量只是愛情的延伸象徵,或以愛情包裝的噱頭。
為了愛與被愛,為了融入群體,為了認同接納,我們往往將真實的一面隱藏起來,藏到最後剩一句捫心自問:我是誰?在我眼裡,我是誰?在你眼裡,我又是誰?是私生女,是體育選手,是用不著操心的孩子,是習慣被捧在手心的公主,還是空有法國血統卻對法文一無所知的花瓶?
一個家從起起落落走到歲月靜好,是用許多隱忍妥協與犧牲點滴搭建而成的。時不時總有耳聞,各種塵封多年的真相,所謂不可外揚的家醜,在有人兩腿一伸之後才得以攤在陽光下,生前鑄下的錯、欠下的債、打下的死結,還是得由活著的人一一解開。因為喪禮始終不是為了死者,而是為了還留在世上的生者而辦。
其實萬物生降於哀戚,但非死灰,一如我們的世界,有一點失望,有一點歡樂,有一點陰鬱,依然不是全然地絕望,延續是枝裕和一次又一次透過電影探問的死結 —— 創傷之後的生命狀態,人們該如何從遍地磚瓦、漫長疼痛深處尋找療傷的可能。
《童年往事》與《風櫃來的人》是侯導電影中我數一數二喜歡的幾部,像一條不知盡頭在何方的路,有時大霧瀰漫,有時蜿蜒曲折,有時泥濘顛簸,淡淡的鏡頭深深訴說著成長與死亡,緩緩的歌聲悠悠呼喚著哀傷與感慨,誰也說不出成長是什麼,死亡是什麼,但這些事物相伏相倚。
頭愈垂愈低是 minus,叫不出五角的同學是 minus,女神請下神壇後是 minus,泡沫紅茶店四缺一的桌子也成了 minus,即使無所不用其極也無法升格為那群被售屋廣告符號化的成功人士,明天真的會更好嗎?命運浮浮沉沉,頭過身就過,真正答案始終是一片混沌。
若世間萬物皆可以操弄、包裝、行銷,當作商品來兜售,那麼愛情的生與死,就像米開朗基羅繪製於西斯汀禮拜堂穹頂的創世紀,每一個過程都能被賦予制式意義,甚至被簡單符號化和公式化,卻從來沒有人能用金錢販賣或購買真正的愛情,充其量只是愛情的延伸象徵,或以愛情包裝的噱頭。
為了愛與被愛,為了融入群體,為了認同接納,我們往往將真實的一面隱藏起來,藏到最後剩一句捫心自問:我是誰?在我眼裡,我是誰?在你眼裡,我又是誰?是私生女,是體育選手,是用不著操心的孩子,是習慣被捧在手心的公主,還是空有法國血統卻對法文一無所知的花瓶?
一個家從起起落落走到歲月靜好,是用許多隱忍妥協與犧牲點滴搭建而成的。時不時總有耳聞,各種塵封多年的真相,所謂不可外揚的家醜,在有人兩腿一伸之後才得以攤在陽光下,生前鑄下的錯、欠下的債、打下的死結,還是得由活著的人一一解開。因為喪禮始終不是為了死者,而是為了還留在世上的生者而辦。
其實萬物生降於哀戚,但非死灰,一如我們的世界,有一點失望,有一點歡樂,有一點陰鬱,依然不是全然地絕望,延續是枝裕和一次又一次透過電影探問的死結 —— 創傷之後的生命狀態,人們該如何從遍地磚瓦、漫長疼痛深處尋找療傷的可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環南時候》敘述陳耀華與失憶的父親陳保定在環南市場相依為命,但無法互相理解與關心,直到俞康敏時隔三十年來訪,在因緣際會下,陳耀華穿越回1991年五月的環南市場,成為劉永輝,打入了俞康敏、陳保定與張安健之間,結拜成為「環南四少」。 (內文有雷與個人觀點,建議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海潮之聲》也是在我記憶中非常久遠的一部吉卜力電影,尤其在小時候看其實看不太懂,現在回頭看來,還真是喜歡《海潮之聲》描寫青春懵懂幼稚與純粹的喜歡。 在電影的開頭,男主角杜崎在車站隱約看見了一位認識的女生,電車一駛而過,那個女生也不見蹤影,接著進入男主角高中的回憶。杜崎與松野在一同抗議學校畢業旅行延
Thumbnail
人很容易興起對「美好的從前」的懷念,幾乎有文字歷史記載以來,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曾如此感歎。   我相信不管任何人,總會有一些過往的影像,包含著一些情緒、某種特定氛圍,會在記憶中留存,侯孝賢導演把這種懷想,稱為『最好的時光』
Thumbnail
張曉風曾經說過,青春太好,好到你無論怎麼過都覺浪擲,回頭一看,都要生悔。 我們總是在人生不經意處悄悄地懷念青春,而最能刻劃這般心境的,莫過於舒曼的兒時情景系列,這次推薦的是霍洛維茲最常在安可曲表演的夢幻曲,從大師手下流瀉出的琴音,靜靜的體會...青春,小時候,那悄悄的惆悵與感慨,但也伴隨著甜美的回
Thumbnail
【中年回看青春的傷】 14到19歲,鍾肇政曾在淡水中學校度過他的青春時代。但畢業多年都不曾回到母校。直到20年後,才舊地重遊。 什麼樣的心情阻擋了他的步履?讓我們隨著《八角塔下》的寫作旅程,回看鍾肇政的少年傷痕與中年負重。
Thumbnail
《冬冬的假期》是侯孝賢導演的經典作品,通過小孩的視角,敏銳地觀察社會和人性。本文通過對電影內容、導演風格以及個人回憶的描述,帶領讀者回顧這部值得珍藏的臺灣經典電影。
Thumbnail
由何藍逗、蔡凡熙主演的淒美愛情電影,故事以台灣為拍攝背景。因為一卷錄音帶,失聯多年的男友林漢聰再次闖進趙心卉的生活中,帶著觀眾一同回到他們相遇的高中時代。在高雄與新竹的南北距離之下,在那只能用錄音機留下聲音的年代,面對一切的衝突與隔閡,甚至是學長陳孝名的出現,更是這段愛情裡的一大考驗。
Thumbnail
導演相米慎二以他經常關注的兒少成長議題,結合溫暖深沉的影像與魔幻寫實風格,成就了電影紅紅豔豔的成長樂章。當思緒在舞蹈、情感在跳躍,穿插其中的意識流長鏡頭,帶領觀眾流向使人迷離、漂泊的汪洋裡,同小蓮一起,擁抱成長過程中所面對的傷、尋回一些失去的夢,最後回歸探覓電影的主旨:家庭的真實與流動。
Thumbnail
要談《青春18x2通往有你的旅程》並不容易,這個穿越十八年的愛情故事,雖然俗套,卻充滿老派的浪漫。藤井道人喜愛台灣電影,他的爺爺也曾在台南生活過一段時間。也許因為如此,《青春18x2》除了日系氛圍,還總透出些許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意味。而本片幾處文學/電影的引用,更令人印象深刻。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
Thumbnail
《環南時候》敘述陳耀華與失憶的父親陳保定在環南市場相依為命,但無法互相理解與關心,直到俞康敏時隔三十年來訪,在因緣際會下,陳耀華穿越回1991年五月的環南市場,成為劉永輝,打入了俞康敏、陳保定與張安健之間,結拜成為「環南四少」。 (內文有雷與個人觀點,建議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海潮之聲》也是在我記憶中非常久遠的一部吉卜力電影,尤其在小時候看其實看不太懂,現在回頭看來,還真是喜歡《海潮之聲》描寫青春懵懂幼稚與純粹的喜歡。 在電影的開頭,男主角杜崎在車站隱約看見了一位認識的女生,電車一駛而過,那個女生也不見蹤影,接著進入男主角高中的回憶。杜崎與松野在一同抗議學校畢業旅行延
Thumbnail
人很容易興起對「美好的從前」的懷念,幾乎有文字歷史記載以來,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曾如此感歎。   我相信不管任何人,總會有一些過往的影像,包含著一些情緒、某種特定氛圍,會在記憶中留存,侯孝賢導演把這種懷想,稱為『最好的時光』
Thumbnail
張曉風曾經說過,青春太好,好到你無論怎麼過都覺浪擲,回頭一看,都要生悔。 我們總是在人生不經意處悄悄地懷念青春,而最能刻劃這般心境的,莫過於舒曼的兒時情景系列,這次推薦的是霍洛維茲最常在安可曲表演的夢幻曲,從大師手下流瀉出的琴音,靜靜的體會...青春,小時候,那悄悄的惆悵與感慨,但也伴隨著甜美的回
Thumbnail
【中年回看青春的傷】 14到19歲,鍾肇政曾在淡水中學校度過他的青春時代。但畢業多年都不曾回到母校。直到20年後,才舊地重遊。 什麼樣的心情阻擋了他的步履?讓我們隨著《八角塔下》的寫作旅程,回看鍾肇政的少年傷痕與中年負重。
Thumbnail
《冬冬的假期》是侯孝賢導演的經典作品,通過小孩的視角,敏銳地觀察社會和人性。本文通過對電影內容、導演風格以及個人回憶的描述,帶領讀者回顧這部值得珍藏的臺灣經典電影。
Thumbnail
由何藍逗、蔡凡熙主演的淒美愛情電影,故事以台灣為拍攝背景。因為一卷錄音帶,失聯多年的男友林漢聰再次闖進趙心卉的生活中,帶著觀眾一同回到他們相遇的高中時代。在高雄與新竹的南北距離之下,在那只能用錄音機留下聲音的年代,面對一切的衝突與隔閡,甚至是學長陳孝名的出現,更是這段愛情裡的一大考驗。
Thumbnail
導演相米慎二以他經常關注的兒少成長議題,結合溫暖深沉的影像與魔幻寫實風格,成就了電影紅紅豔豔的成長樂章。當思緒在舞蹈、情感在跳躍,穿插其中的意識流長鏡頭,帶領觀眾流向使人迷離、漂泊的汪洋裡,同小蓮一起,擁抱成長過程中所面對的傷、尋回一些失去的夢,最後回歸探覓電影的主旨:家庭的真實與流動。
Thumbnail
要談《青春18x2通往有你的旅程》並不容易,這個穿越十八年的愛情故事,雖然俗套,卻充滿老派的浪漫。藤井道人喜愛台灣電影,他的爺爺也曾在台南生活過一段時間。也許因為如此,《青春18x2》除了日系氛圍,還總透出些許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意味。而本片幾處文學/電影的引用,更令人印象深刻。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