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4|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專屬於臺灣的美術風格──中華民國美學

    撰文:吳昕愷
    「城市色彩」橫式掛幅(資料來源:桃園機場)
    「城市色彩」橫式掛幅(資料來源:桃園機場)
    2019年初,桃園機場第一航廈突然出現了一幅名為「城市色彩」的橫式掛幅,以大量的黃色為基底,配上或橫或直、五顏六色、字體不一的設計,與機場周遭環境格格不入。設計師聲稱出發點源自於臺灣的街道與招牌樣式,但許多人也認為是在諷刺臺灣獨有、欠缺美感的「中華民國美學」
    無論設計初衷為何,該設計的確如實反應出臺灣隨處可見的設計特色。批判美醜之餘,也不禁讓我們疑問,究竟是什麼構成臺灣日常生活中的美感設計,又產生了什麼問題?

    什麼是中華民國美學?
    在臺灣幾百年的歷史中,不同政權的美術特色透過建設、繪畫等方式被流傳下來,目前在各地仍然能看見其蹤影。這些時代的設計通常有顯而易見的藝術特徵,而被稱為該時代的美學風格。例如北門的經典城牆樣式被稱為清朝美學;日治時代的木造房屋或巴洛克式建築則被稱為日本美學。以此類推,中華民國時期的獨特美學風格,便應該是「中華民國美學」。
    然而不只以時間劃分,中華民國美學更專指近幾十年,頻繁出現在街道招牌或生活中,以電腦排版,缺乏時尚感且擁有固定特色的設計。通常這些特色也被頻繁運用在選舉、公家機關與網路製圖,以下是幾個其獨有的設計特徵。
    字體:以標楷體或新細明體最為常見,有時也會出現經典的華康字體,如華康少女體或華康娃娃體等。字體容易過大或過小,造成閱讀不易的問題。此外,也經常使用文字藝術師,變形字體、加上陰影或調高透明度。
    顏色:使用高彩度的顏色,或大量使用漸層填色,沒有考量不同顏色之間的調和度,與周遭環境的顏色差異過大,導致色彩過度雜亂,造成閱讀時的不舒服感。
    設計:傳達訊息過多,導致畫面擠滿各種元素,讓人抓不到重點。或著以畫質模糊的照片配上不清楚的字體,缺乏留白空間,閱讀時不夠簡潔乾淨。

    早安,您好──中華民國美學的產地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中華民國美學通常僅由顏色、字體、圖片三個簡單的元素組成,且運用大量特效,缺乏一貫的設計理念。這些特徵追根究柢乃因許多人缺乏專業的設計經驗或能力,只能以最簡單上手的軟體編排,為求版面豐富,於是把內建功能都用上一遍。
    以近年流行的長輩圖為例,許多社區的高齡教室在電腦課時,為了簡單易懂,僅從入門的功能與介紹教起。由於沒有專業的美術編輯軟體,加上只傳授操作方法,卻沒有傳遞「優質的設計」需要哪些原則和概念,導致成品往往只傳授訊息,卻缺少美感。
    經典的長輩圖(圖片來源:facebook
    現代學生的成長經歷中,相關的美感教育也有同樣的問題。電腦課的老師不一定熟稔美編軟體,也不見得受過美感教育;傳統的美術課堂上,老師較少著重在電腦繪製及排版,學生們除了自學或就讀相關科系外,鮮少有機會學習美術設計。
    除此之外,設計專業的概念在台灣並不盛行,許多公家機關沒有編列美編相關預算,缺乏專業人才的情況下,只好由沒有美學訓練的公務員自行製作,更別提只有免費圖庫與初階軟體,常造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因而產出中華民國美學的各式設計。

    中華民國美學的消退與轉變
    近年來憑藉著網路興盛,設計觀念更新,中華民國美學也漸漸消退。以2020年的總統就職典禮為例,無論手冊、紀念郵票或主視覺意象,皆交由知名設計師聶永真操刀,以圖案及線條的組合象徵不同意象,整體簡單明瞭且融入多元價值的特色。
    若把過去幾年的雙十國慶圖樣拿來比較,也能發現近幾年的設計趨於現代俐落,且不再強調藍、白、紅的國旗配色,更以台灣本土特色為出發點設計。例如2018年以緊密交疊的多色方塊象徵多元共好的族群;2017年則撰文以傳統編織品茄芷袋的配色與線條,強調編織臺灣未來可能性。
    歷年國慶視覺設計(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客觀言之,中華民國美學的確不是優良的設計,也與優雅好看沾不上邊。然而不可否認地,它的確是專屬於臺灣的美術特色。某些時候網路專頁的設計者更會反其道而行,刻意運用中華民國美學,營造一種親切而在地化的設計感。
    設計風格的變遷下,中華民國美學難登大雅之堂,勢必將從主流新穎的設計中漸漸消退;可以確信的是,在臺灣在地化的社會當中,製作方便的中華民國美學仍占有一席之地。
    資料來源:
    1. 為什麼公部門海報都很「中華民國美學」?基層公務員告白:因為沒編這項費用
    2. 2019「台灣耀飛」雙十國慶主視覺 大地綠及熱情紫的設計超吸睛!
    3. 2020總統就職紀念郵票設計!聶永真操刀四枚圖案煙火、澎湖目斗嶼燈塔入設計巧思
    4. 網友比較8年國慶主視覺對比後有驚人變化- 政治
    5. 桃機新裝飾「光南大批發」風格?網友:台灣美學基礎色… | 社會

    核稿編輯:陳姵穎  行銷編輯:曹語庭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雖然只是學生,每天追逐分數的生活難以滿足我們,我們用自己赤誠的眼睛,發掘各種現象,貼近世界。當分立的三權、五權都不可依靠,我們希望用第四權媒體、第五權公民,來探索真相。合作事宜請洽以下信箱: lookingbeyondborders@gmail.com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