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糾結:台灣文化的正名與新創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多虧之前格友在留言區的提點,讓筆者想到還未從『正名』的角度去探討台灣文化。

台灣需要被正名的人事物非常之多,像是『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就需要被正譯為『中國』。有些台派可以由法理的角度理解上述,但如果涉及『台灣是否為中華文化』的議題,可能就沒辦法理直氣壯地反駁了。

筆者以為,『台灣文化』之所以常常會被混認定成『中華文化』,是因為中國創造了很多特定名詞,來矮化或囊括島上的一切人事物。許多大家以為『自古以來的說法』,其實都只有百年左右的歷史而已。許多『學術分類』,其實背後都是有意無意為之的政治架構。

 

台灣陷入無法定義自己的『詞窮』

例如:閩南語,這個1930 年代由中國學者趙元任提出,定義模糊混亂且極具『中國民族主義』色彩的說法,台灣就不應該繼續使用。這樣的『學術分類』以『華語』為最尊,先把『閩南語』貶低為方言,再將『台灣話』界定成更低層的次方言,來達到收編台灣語言文化的軟性統戰目的

彰化台語文創意園區。在八卦山上,歡迎免費參觀。

彰化台語文創意園區。在八卦山上,歡迎免費參觀。


名詞的不精確,造成一般大眾的意識形態混亂!台灣好歹在清治末期就已經脫離福建,獨立建省。都過了140年,現在都還能在面冊看到有人自稱『閩南人』?一些社會性問卷調查都還能看到『閩南人』等族群選項?明明如此的矛盾與不合時宜,卻反倒是一種大家都不可至否的常態。

像知名遊戲《逆統戰》,在面冊公告仙姑一角的人設,便將其族裔定義成『閩南』,但卻又講『台灣話』,彷彿人格分裂一般的人設,出自台派中算政治正確的文創,實在讓人眉頭一皺。不過後來他們在面對網友留言詢問時,也提到『閩南』一詞識別度比較高之類的說詞。

這般說詞,卻也顯示『文化台獨』存在比『法理台獨』還嚴重的意識混亂,混亂到無法精準地描述台灣多元族群的現狀。那是一種無法自己定義自己的『詞窮』,所以在不知不覺中,不斷地借用『中國民族主義』的論述名詞來使用。

 

台灣三大族群的正名

語言和文化、族群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筆者在剛開始接觸文化議題的時候,也先是接受所謂的四大族群分類:本省人、外省人、客家人、原住民(這個誤導性的分類也是後來被學術化的案例之一)。但若從正名的角度來看,個人不會再使用這樣的分類。

所謂的『本省人』和『外省人』,其實也是『一個中國』視角下對台灣人的凝視,為的是合理化中華民國持有台灣的現狀,將本該是國家的台灣貶低為中國的一個省份。透過這般錯誤的命名,把台灣人的文化認同混淆成中國人的一部份,已完成中國國共兩黨所尋求的終極統一之目的。

筆者會建議以下的重新分類:外省人修正為『中國人』,本省人則應該被正名為『台灣人』,或至少是『本島人』。『台灣人』的概念之下可以帶入三大語族,分成:『台語族』、『客語族』和『南島語族』。另外,我們並不認同『福佬』或『河洛』一詞,因為他們在意識形態上也沒有真的突破中國民族主義的框架。

語族此概念不再過分強調本外之別,消除原鄉認同,也去除各波移民先來後到的時間性(『原住民』一詞其實就帶有時間性)。語族的概念不強調先天,脫離炎黃子孫那類的納粹式種族主義和虛假親緣,可以透過後天教育或自由意志,習得該語言而達成語族的轉換。

像筆者母系那邊阿太,原本是紹安客語族,但到我外公這沿因為喬遷,被周遭的環境變成台語族,客語也說不了幾句了。外公家連日治時期的戶籍謄本都被登記為『福』而非『廣』。一些 49 中國人的後代,若學會了台語文,那他毫無疑問也能轉變為台灣台語族。

2018 年在當時高雄火車站前的東奧正名連署。只可惜最後公投的結果,台灣民意流於鄉愿,不願自己國家的名字出現在國際場合上。

2018 年在當時高雄火車站前的東奧正名連署。只可惜最後公投的結果,台灣民意流於鄉愿,不願自己國家的名字出現在國際場合上。


失去以 Taiwan 為名的權利

我們其實至今仍然不斷面對名詞和話語權被剝奪的狀況,例如:中國總是想盡辦法在各種國際場合將台灣矮化成 Chinese Taipei,讓 Taiwan 這個字盡可能在世界消音。這也是一種從外部將台灣重新命名的手段。

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的洗腦手段明明都是一脈相承的,但台派對『閩南語』、『本/外省人』的反應,卻沒有聽到 Chinese Taipei 反應來的劇烈,反而對其有種莫名的處之泰然?

 多數台灣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手上是有『文化詮釋權(文化話語權/文化自我命名權)』的,意即台灣人有最高的權力,可以為自己的語言、民族、建築、宗教……等等,做出合情合理的定義。而非老是將歐美或中國等島外他者的『意見』,當成是自己的意見,甚至奉為一切現象的正確答案。通篇所說的『正名』,其實就是一種文化意識形態上的『脫殖(解殖)』。

回到台灣最需要正名的例子,就是我們在沙龍一直反覆倒彈的『中華文化』,在台灣皆必須正名為『台灣文化』,就像我們從來不會直接說日本是唐國文化、南韓是明國文化一樣。

我們也不止一次舉多實例說明(請翻我們的舊文),台灣在許多文化面向百年前就已經出現中國沒有的質變。加上,中國經歷過文革,從各個中華古典帝國繼承而來的文化資產多已不付存在。獨裁統治下,壓制人民的思考和創造,文化更低落也是必然的。

台灣新的文化資產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不只珍珠奶茶,像是附圖的鳳梨蝦球也是其中之一。這些一飲一食,若無台灣的歷史際遇和地理環境,是無法被塑造出來的。當上述的具體差異被以模糊、膚淺、不合時宜的名詞抹消的時候,人們自然在文化認同上無法區分中國和台灣


為原有的事物或現象『正名』或『創造新名詞』,是台灣文化開始劃清和中華文化界限的第一步。我們不需要破壞什麼,就僅僅是改變看待事物的切入點,而非去探究中國預設的偽命題,就能看到許多彼此在物質、精神層面上的實質差異。

 

文化話語權的爭奪一直都在

 另外,也呼籲台派,幫忙多做一些文化的論述吧。你覺得不需要多做辯解的事情,島內外許多中國人都勤快地做。你可能不受影響,但不代表年輕一輩接觸到這樣的資訊會認同混亂。這幾個月觀察到,臉書某幾個老照片社團粉專,總是有人系統性地在傳遞一些抹烏扭曲台灣歷史的論述(事件1事件2)。

 標榜台灣廟宇建築的社團,有版主一直在分享明顯是來自中國的統戰粉專貼文(湄洲祖廟),也不知意欲為何?還有最近舊曆新年的桃園漢服事件,也招來一寡 IP 佇 leh 中國的胡蠅來譬相台灣服(粉專:漢服歸來),在筆者看來那都是在奪取『台灣文化話語權』的動作。望大家注意!


筆者這樣觀察下來,台灣人在文化話語權爭奪的這一仗,已經可以說在很早期就已經節節敗退。過於屈就所謂的族群撕裂,熱臉貼那些中國流亡獨裁親貴的冷屁股,最後就淪為把『自由民主』這種理所當然的普世價值,當成是台灣國族文化的唯一指標。在國名、文化都還沒有完成脫殖之前,外部又有中國介入民主程序,台灣根本沒有餘裕去信奉什麼『公民民族主義』。

29會員
37內容數
關於台灣文化,我們一直認為:『台灣保留博大精深的傳統中華文化精隨』、『只有原住民文化能代表台灣』、『台灣沒有文化』等等,真的是這樣嗎?面對中國不間斷地文化統戰,許多台派並不是特別關心文化這一塊;或是就算關心了,也鮮少有人能提出『跳脫中華』的論述系統。這裡希望能拋磚引玉,提供台派一個思考自身文化窗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閩南語拼音系統 客語跟閩南也有不同的發音腔調
Thumbnail
avatar
zebra
2023-12-04
閩南語的漢語用字根據民間文字記錄口語音最多的歌仔冊統計,只有約65.5%是音義皆合的漢字,其次是音假字21.5%,訓讀字7.2%,三者合起來,幾乎有九成可以採用漢字書寫,這個已經接近現代白話文的程度了! 其他少於一成是形聲造字0.6%,非形聲造字1.5%,俗寫字3.4%等(《漢語方言中「有音無字」的書寫問題 》 作
Thumbnail
avatar
somnobite
2023-09-26
(閩南語)四月桃、壽桃、紅龜、紅圓用閩南語講傳統節慶的麵食─紅桃、紅圓、紅龜、壽桃
Thumbnail
avatar
修天爵
2022-10-04
閩南古音和臺灣國語臺灣先民多來自福建南部泉州(今晉江縣)、漳州(今龍溪縣)一帶,所以臺灣福佬人向來說的是「閩南語」。閩南語跟其他方言一樣,都保留了中古音,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值得深入去研究。 所以說,臺灣人容易把輕脣音的「飛」讀成ㄏㄟ、「髮」讀成ㄏㄚˇ、「風」讀成ㄏㄨㄥ,或是把捲舌音的「師」讀成ㄙ,可謂其來有自。
Thumbnail
avatar
仰望自己的天星
2022-01-05
閩南語的一音多字:kah kah,教育部閩南語內,kah音有好幾個,總結多數可歸結四個字源,『合』跟『甲』,『夾』,『盍』,其孳乳字(衍生字),『合』字有 合,佮,鴿(班鴿,斑鳩),另外沒有收的有敆,搭,給,袷ㄐ ㄧ ㄚ ˊ(袷也,背心);而『甲』字有甲,柙ㄒ ㄧ ㄚˊ(柙籠),䘥ㄐ ㄧ ㄚ ˊ(䘥也,背心)胛(肩胛頭,肩
Thumbnail
avatar
somnobite
2021-11-28
閩南語教學ㄧ方音符號 《引言》西南氣流封鎖台灣一個禮拜,Covid-19封鎖台灣近三個月。除了追劇外,你還可以在家做什麼? 閒閒抓( liah8)蝨母相咬!? 不如來學一點台語方音符號吧!它的優點是使用原有的中文注音符號為基礎,大約有八九成不必重新學習!等到入門,在與羅馬拼音對照,等於是一個墊腳,很快就會學會教育部的,
Thumbnail
avatar
somnobite
2021-09-10
閩南語山歌 閩南亦是多丘陵,客家山歌名聞遐邇,而閩南山歌卻少人聞問!目前僅少量個個別獨吟的形式,罕見二人或三人的對唱!來看來自大陸的影片: 與料來源: E 「息頭」,應該是「穡頭」!古時候是農業社會,工作就是從事農事,到了近代,擴充為所有的職業工作都叫做「穡頭」。 「變鰻想做蛇」,這個「鰻」的意
avatar
somnobite
2021-01-14
閩南婚俗-講好話 視頻: 閩南晉江的迎娶說好話!跟台灣這邊有些許差別,先有背對背,然後面對面,接著再說好話,為了要取脊,面,的諧音當首句韻尾! 舉例:節錄自《晉江掌故》一書! 和(ham7)母啊背脊靠背脊tsiah,萬事母啊無拾癖phiah8(記嫌); 親人面對面bin7,來到讓(hoo7)母啊疼甲(ka
Thumbnail
avatar
somnobite
2020-11-06
閩南語的文讀音這是從臉書一位朋友投到台語社團的貼文,他對台語文讀音的看法,值得台語界的朋友深思。 Kuan-Sheng Chen‎發文到對囡仔講台語: 以下為引用部分(以台語音寫的,採用教育部推薦用字): 此影片的政治內容暫且毋討論,逐家會使來比較王炳忠與羅廷瑋的臺語,兩個人攏非常輾轉,但其中差異便是敢會當連專有
avatar
somnobite
2020-08-18
閩南紅滷汁(心娜輕鬆煮#3)在食譜上看到一款名為「閩南紅滷汁」的配方,引起我無比好奇。 材料如下: 八角:5粒。 桂皮:2片。 丁香:1錢。 陳皮:1錢。 花椒:1錢。 小茴香:1錢。 川芎:1錢。 食譜上說,這和傳統的五香滷汁非常接近,但多了川芎和陳皮兩味,所以比起傳統五香的鹹香,又能帶點甘甜
avatar
我是心娜,Dear Celina
202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