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其實你不一定要以類型為自己的主打。李安就是一個沒有類型主打的好創作者,他就是善於拍人物。只是,把一個類型練得精深,花一輩子也不一定做得好,所以專心磨一個類型也是一份投資。但其實我並不專注,所以無意勸人專注。我只是想講一下,很多時候,寫的類型可以是一個刻意選擇,而不是自然而然因為喜歡或熟悉而往下寫。就像成長在深藍家庭也可以不親中,教會學校畢業也可以成為無神論者一樣,你的決定可以比你的浸潤更關鍵。
我刻意選擇了科幻,但我在決定寫科幻之前,既不是科幻迷,也沒讀過多少科幻。只照個人偏好下手的話,我寫的小說應該是武俠才對。一切都有個理由。你可以拿我的理由來做自我分析的參考。
《全面屍控之謎》是我的第一部長篇,硬科幻。我夢到這個故事的關鍵設定,所以寫了活屍故事,但是活屍故事也可以是冒險、可以是動作、甚至可以是諷刺喜劇或創世神話,為什麼我寫科幻?
這要推回我開始寫故事的理由:我想讓人讀完一個故事,能帶回一點東西,而不是一陣空虛。每個人擅長的內容不同。我擅長的是知識,而且是知識的架構,不只是知識的內容。所以利用一整個世界觀來模擬一個知識架構,是我藏東西的方式。我傾向選擇必須創造一整個世界觀的故事類型。奇幻也可以、武俠也可以、科幻也可以,其實寫實也行,因為只要直接揭露一個既存的世界觀就好了。
《全面屍控之謎》
寫作幕後也提過,科幻就是要用幾分實撐起幾分虛,兩者缺一不可。而奇幻或武俠,需要非常完整的創意層次,甚至需要多重虛擬、多重幻想,才能讓世界觀豐富完整到讓人墜入。但科幻特別需要的是一個吸引人的創意,從那一個創意上增生出的世界觀,而不是像 Inception 裡頭,造夢者盡力疊床架屋。科幻需要核心創意,而那則核心創意需要有一點科學基礎。這是科幻天生的門檻,也是科幻這個類型的基本規格。在一個真實世界裡發生一點點扭曲這個設定,虛實的比例剛好適合我這種對研究和幻想都有興趣和能力的創作者,而且這兩方面都具備的人不多,所以能寫的人少。雖然沒寫過,但值得一試。
評估過後,我決定寫科幻。但我對科幻不熟,得做很多很多很多功課。眾人所推崇的科幻經典如《基地》、《三體》什麼的,當然都拿來看了。都很棒,讓我一觀大師是怎樣架設世界。但格外有幫助的兩本,是《三體》作者劉慈欣的單行本《球狀閃電》,和《黃禍》作者王力雄的單行本
《大典》。如文內所言,《大典》把那份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的內在連結填得很滿,令故事讀者心折。而《球狀閃電》則是把一個故事的謎題分成三段,每一段的破滅就是另一段的起始,所以一開始以謎面出現的球狀閃電,每一次揭曉的謎底都會成為全新的謎面,讓故事的神奇感不滅反增,一路架出這個有球狀閃電的世界觀。至於故事進行的方式,我參考了《進擊的巨人》那種,一層一層剝開世界的真實,每一次都讓人發現資訊不足能有多少誤解。
讀一疊好書之後,我終於學會:好的科幻,至少要核心創意驚人地有趣,或者至少要對真實世界被扭曲後的情況有非常深刻的洞見。但佳作以上,必須兩者兼備。我想,既然都憑自己得出這個結論,透過努力,以及刻意練習,還有截稿日,我應該做得到。事實上也是如此。
除了已經是專業的類型寫手或天才,很少人能說自己對某個類型能充分掌握。在下手某一個特定類型故事時,想想自己,也
研究一下這個類型的佳作有什麼必備條件,為自己媒合一個故事類型就會容易點。接下來,就是刻意練習。
寫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