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書之前沒發現他就是百年追求,結果又看了一遍。加上的新序和後語,讀的過程中有點熟悉感,最後發現是一樣的內容。
幾年後再讀一次的感想是,依舊不喜歡這種描述事實的過程中透過許多的上下引號,特別指陳某一些特定觀點或說法的呈現方式。意識型態的作祟常常增添了些許顏色,但有時看來並不加分,而顯得畫蛇添足。
風起雲湧的黨外運動,確實是犧牲了許多人的青春,但沒有料想到的是,這些人成了政府要角之後,他們的行徑有時也讓人不敢恭維。解嚴前的種種事件,不管是對當時而言或者是現在回頭看,都是玩命式的理想主義者,尋覓新的政治生活方式。他們不惜犧牲性命,為著自由和民主的理想前仆後繼。
檯面上的許多政治人物,當年理想性十足。說當年當然就是對現在的行為不敢苟同,當年的黨外反威權、反控制的理想,到了現實政治實踐中,卻高舉必要之惡,想來諷刺,也格外令人唏噓。
能夠自由的說出自己的看法,批評起當局,是現在在理所當然不過的。但在還有情治單位的時代,這些看似日常的意見表達,招來的有時不僅是牢獄之災,甚至是殺身之禍。犧牲了那一代的人,承繼而來的,是對香港、新疆、圖博問題的關懷,期待有一天,他們也等到那個破口,能夠自由自在的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惡法亦法的時代過去,是人權彰顯的開端。爭取權利的道路,是一步一腳印地向前,很多時候並不是完成了什麼,而是我們總想著要更好。敢作夢的人,也要能勇敢踏出艱難的那一步,才能拆毀統治者築起的高牆。只能佩服當年願意追逐理想的那些前輩所展現出來的勇氣,而對於現今的各樣現象,覺得美好的生活仍待追尋。
春天來了嗎?邀請關心臺灣政治發展的朋友參考一下這本書,當然也歡迎大家一起思索這個值得用一生來回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