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9|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經濟學是什麼?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在資源及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如何作出選擇的科學,也就是說研究人類在面對稀缺性時會如何做出選擇的科學。
這些選擇包含了日常生活購物、大學科系的抉擇、個人或家庭的財務規劃又或是公司的戰略規劃、國家政策的制定、國際間的貿易…,幾乎任何事情都和經濟學息息相關,因為我們在做選擇時候都面臨了資源有限但慾望無窮的難題,該如何做出選擇?這就是經濟學。

稀缺性
稀缺性指的便是個人或社會的資源供應無法滿足人類的需求。有稀缺性才會有經濟學,因為經濟學正是一門研究人類在面對稀缺性時的科學。
我們都聽過「資源有限,慾望無窮」,人類的資源有限然而慾望卻永遠也無法被滿足,就舉筆者為例,我一天可支配的時間只有24小時,我要把這些時間用來睡覺、吃飯以滿足最基本生活機能,但除了這樣我還想要嘗試各式各樣的活動如騎馬、射箭、網球…,也想要多花些時間了解各個領域的知識如統計、經濟、心理…。我當然想要滿足這些慾望,但奈何我一天只有24小時根本不夠用,這就是稀缺性。稀缺性也不僅限於時間,金錢、體力、自然資源都是。從個人生活起居到政體如何制定政策都面臨了稀缺性。

稀缺性下的社會分工
有了稀缺性的概念,我們便知道我們所做的每個選擇都是有成本的,我們沒有辦法真正做好每一件事情,例如我今天選擇花時間寫這篇文章,就沒有辦法把這些時間拿來和家人、朋友培養感情又或是多讀一些書。在這樣的「預算限制」下,不單單是每一個個體都得面對這個問題,整個社會乃至全人類都得面對稀缺性,這個限制進一步助長了專業分工的概念。
專業分工是什麼?有什麼用?專業分工指的是讓個人、公司、國家或地區只負責自己所擅長的工作。設想活在還沒有明確專業分工概念的採集漁獵時代的祖先,為了滿足基本生活機能一個人得懂的做衣服、建房子、採集、狩獵、捕魚、照顧嬰兒…等等雜事,由於一個人時間有限卻得做這麼多東西,其效率必然不高。
而專業分工能讓人們各司所長,提升生產效率,有些人專門從事採集、有些人專門建房子、有些人專門做衣服,人們再進一步用自己生產的「產品」交換他人的「產品」,整個社會的生產效率便可提升。專業分工的概念應用非常廣泛,例如螺絲工廠內螺絲的製作過程可能就可以被分成10個不同的程序給不同專業的人負責,麵包工廠內的麵包製作過程可能可以被再拆成18到不同的工法讓不同專業的人處理。

為什麼專業分工能增加生產效率?
當我們讓進行專業分工時,對於生產效率就能夠擁有顯著的提升。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曾在別針工廠做過一個調查,一個工人一天能獨自夠做出20個別針,但當今天別針工廠把別針的製作流程拆成18個步驟並雇用10位工人分別負責幾個不同的步驟時,一天便能產出48,000個別針!
亞當斯密將效率提高的原因歸結於三點:
  • 熟練程度的增加。當一個工人單純地重複同一道工序時,其對這道工序的熟練程度會大幅增加。表現為產量和質量的提高。
  • 如果沒有分工,由一道工序轉為另一道工序時會損失時間,而分工避免了這中間的損失。
  • 由於對於工序的了解和熟練度的增加,更有效率的機械和工具或方法被發明出來,從而提高了產量。
整體來說,之所以要進行專業分工還是因為一個最重要的核心問題,那便是「稀缺性」,個人、公司、國家在做任何選擇時都面臨預算的限制,如別針工廠的工人一天時間也只有24小時的「預算」可用,沒辦法同時精熟所有別針的製造流程,而專業分工能讓我們在「預算有限」的狀況下讓我們的「慾望」最大程度的被滿足。

為什麼要學經濟學?
其實經濟學雖然和生活息息相關,但長久以來也飽受許多批評,也很多人聲稱經濟學無用,例如說經濟學最重要的假設”人是理性的”就不正確了,後續的探討還有什麼價值呢?現實社會根本不是像經濟學所說的這麼一回事呀!
雖說如此,但筆者還是認為經濟學非常有學習的必要。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經濟學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小至日常起居大至國與國之間的互動都和經濟學扯上關係,也能夠藉由經濟學的工具來分析,儘管在經濟學的探討中我們大多將這些實則複雜的情況和人性給簡單化,但至少這個學科能提供我們一個準則,「如果我們理性的話,我們會怎麼做」。
此外,經濟學也是一個很好的思考方式,訓練我們的思考邏輯,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問題,了解時事政局如何變化。
再從「如果我們理性的話,我們會怎麼做」這句話去延伸,那為什麼這些時候我們會不理性?這又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經濟學也是把鑰匙能夠打開通往人性的門。
有興趣可以至我的blog參考原文文章:
參考資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