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4|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誰遇見了天使?

    有時,我們以為不遇見魔鬼,就不會遇見天使——或反過來也是:這裡確有若干機遇,卻不等同邏輯正確。
    換言之,以紅塵之市儈、人心之複雜,生命不可能完美,再努力生活,不如意者仍高達十之八九;明知人間太多無常、無奈、以致無法分辨何為天使?何為魔鬼?或者天使為何總是隱身?魔鬼卻被眾人追捧如明星如一疊疊選票‧‧‧等等等。就算分辨了、知悉了、甚至氣結了,也鮮少有人在第一時間跳出來表白、揭發——而此等「鄉愿」,不同於愚昧,或「寒夜客來茶當酒」的藝文風雅,卻像煞源自人性本質的病毒,具有普世性,而非侷限於各個膚色宗教或國族。
    比這更值得深思的是:也許魔鬼之所以成為天使,一部份猶似愚民被政客牽鼻走,更有可能是被大大小小的粉絲或路人捧出來的!
    在利用你的善心、善念的同時——也發掘出你的虛榮、你的固執、乃至你的功利心!如同昔年的梁武帝面對達摩,只在乎自已有多少「功德」,同樣是私心作崇下的單向反應,成為陳文茜所形容的:「自我潛意識下的獨裁者」,黑白不分,只是習於自欺,越發的自我感覺良好罷了。
    陳文茜在《如果沒有遇見魔鬼,你不會知道誰是天使》的貼文裡,以一個「幾乎身上找不到良善,沒有一句話是真的,還勇敢稱自己為音樂天使,『此生他的音樂為他死後而留』的人,」對人傲慢,對大頭獻媚,外加種種詐騙作為和行徑為實例——儘管行內與相關的人都知道此人是誰,她仍厚道的不直接點名,只提醒我們:「其實人被騙,沒有什麼可恥。騙人的都不覺得他丟臉,我們又何必懊惱?」同時,又以溫暖的筆觸介紹另一位可敬的音樂家陳毓襄(波哥雷裡奇國際鋼琴大賽首獎冠軍),藉此對比的指出:「不遇見魔鬼,不會知道誰才是天使!」
    這自然是正三觀的美好心態。
    可嘆的是,像陳文茜這麼聰慧、善良的心靈(包括她文中舉出的其他善良人子)亦不免會受到蒙蔽,在與其交往過程中,有意無意的成為共犯結構中的一環,昨日無心的一份「功德」,或成來日衣著的一抹汙點——一念及此,智情商皆碌碌的我們,又豈可不注意呢?
    其實,像昔年六祖見五祖時表示的:「人有南北,佛無南北。」人人都有佛性,而佛性即是人的自性,有如魔鬼曾為天使,天使亦會淪落成魔鬼,絕大多數眾生都游離於廣大的灰色區域,或修行或逃避或隨波沉浮,「大哥看二哥,大家都差不多」,這也即是禪宗之曹洞宗石頭希遷在其五言詩《參同契》裡所言的:「人根有利鈍,道無南北祖」、「當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當暗中有明,勿以明相睹。明暗各相對,比如前後步。」人間大多數的共業均若此,唯勇於向法利賽人叫板的耶穌是聖人,而面對這等人事,陳女士的反應「不是憤怒,而是為他感到悲哀。」並能進一步的自省到此等地步,如今看來,亦可稱萬中無一。
    大咖遇大騙,小咖遇小騙,生命多得是挑戰,也不免充滿荒謬與馬克吐溫式的諷刺。
    若有人好奇地問一句:「果若如此,又有誰能遇見天使呢?」
    我相信,就像陳女士,一個人只要能心存善念,無論是否偶遇魔鬼,也必能遇見天使。
    註: 《如果沒有遇見魔鬼,你不會知道誰是天使》原文為
    2020年倒數12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