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橋上的少年》FAQ5: 我想知道書裡有多少是真的?多少是假的?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真實故事改編,精神科醫師首部直觸人心的長篇小說

A:你覺得是真的就真的

這應該是讀者最常發問的第一名。
基本上,這是一個完全不適合作者公開回答的問題。所以我的標準答案都是:「請把故事裡想成都是真實的,雖然我並不保證書裡故事的真實性。
因為這本書是小說,是fiction(虛構),就算不講病患隱私的考量,理所當然它一定有假的成分,一定經過我的各種變造。作者的工作就是要讓它假得很真實,至少是在故事世界裡足夠合情合理的真實,讀者才會感動。
但接下來就按照讀者的偏好分成兩派了。有一派就是想知道如果那是真實發生過的,會更有fu,更深刻;當他們發現有些是虛構的,好像會有所失望。另一派讀者卻反過來,他們會想核對心中的猜測是否命中真相,如果發現自以為真實的其實是虛構,他們反而會感到驚喜。
你懂我的難處了嗎?
所以我真的無法在這裡告訴你哪邊是我編的,連真實與虛構的比例我都很難說出來。甚至你可能會有些難以相信,有些情節寫到後來,連我自己都忘了到底是真實發生過還是我幻想出來的。
我能做的,一直都是強調這本書有多真實,努力讓它看起來真實。所以你會看到文案裡寫說這是「真實故事改編」,還直接使用我的本名當作書裡的主角之一(這點之後應該會再多談)。我希望讀者跟著我一起去相信,去好好的感受,像是真的一起去經歷那兩段距離你我不會太遙遠的生命旅程。
我想引用一位同是精神科醫師的學妹寫的讀後感:
「我其實無法客觀評價這會不會是一本衝上排行榜的暢銷書。但是我心裡知道它絕對是一本無價的書。除了是小說,它也是一份具有文學性的心理治療筆記,看到後來眼淚掉個不停,因為裡面的生命經驗、情感、人物所面對的巨大艱難都是完完全全真實存在過的。」
學妹認識我,甚至同樣在懼樂部的原型裡工作過,她的感受部分來自於對真實的瞭解,與對真實的共鳴。 她的閱讀角度一定會和一般讀者不同,不過,那些感受卻正是我最希望能傳遞給讀者的。真的,請把它都想成是真實的。
我不是第一位帶著這樣企圖的作者。因為書出版已經一年,我才比較敢公開的說,在創作這件事情上,我很希望能把自己放在與林奕含「相對的位置」。
或許有人還有印象,當年她那本書也是如何強調真實,特別是那些痛苦是多麼真實。她希望讀者同樣感受到痛苦,而且不要因為覺得那是小說而能以虛構保持觀看的安全距離。她是那個病人,是如她自述懷抱「惡意」而書寫。而作為醫師的我呢?我有那個權力將病人的痛苦彷彿取走後,加以變造並散播嗎?
如果說有什麼企圖,讓我如此強調這本小說是真實的,那麼是因為我希望讓讀者知道,不只痛苦與艱難是真實的,相互理解的可能性也是真實的,人生繼續找到往前走的可能性也是真實的。
文學與話語,不會只是巧言令色。
所以與其回答究竟書裡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我更喜歡的是也很常被問到的另一個問題:朋城本人後來過得如何?是不是上大學了?這段經歷如何影響後來的他?他有回到就像一般人的日常嗎?他……真的就「好起來」了嗎?
我願意相信,更多人好奇書裡的真或假,甚至是延伸到好奇書中結局之後更多在現實世界的發展,那是因為我們都期待在故事之外,在地球上的某處,那些經歷痛苦與艱難的真實生命,仍繼續用他們各自的姿態好好活著,甚至活出了我們期待自己儘管不一定都能做到的姿態。
那麼,如果用這樣的觀點,我想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延伸閱讀:過去一年我進行過很多場不同的分享,其中和懼學家長團體圍坐長桌進行的那次,我特別深刻感覺到虛構與真實可以多麼緊密交織,人們又如何能在故事裡陪伴彼此。歡迎連去看看當時我寫在臉書的活動後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部小說來自一位精神科醫師之筆,描繪一名懼學的十七歲少年,在日間病房裡勇敢跨越恐懼的生命之旅;以及另一名年輕醫師,奔逃至拉達克一路追尋心中渴望的過程。雙線緊密交織,共同探問成長與自我認同的種種困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你確定你要聽答案? 前一篇我說關於寫書的初衷我可以給出各種版本,那麼關於「空橋」到底是什麼,我肯定可以給出更多種版本──所以我並沒有打算在這一篇給出答案。(被拖走) 好啦好啦,我還是來多給一點提示,也讓讀者窺探一下作者腦內(想太多)的小宇宙是什麼樣子。 但這篇文章我只有一個目標:幫助讀者在書裡…
A:被說沒有出版價值(?!) 是真的,當年在與出版社針對初版的書稿討論時,這是出版社找的其中一位試閱讀者給的評論。事實上精確的文字是「他對自己的小說很有信心嗎?他可以自費出版啊」、「浪費紙張出電子書好了」、「文筆真的很普通」。 應該瞭解為什麼上一篇文章我會用「登楞」來描述開始改寫的經過了吧…
A:不要逼我回想(抱頭) 是的,從我2015.10.3在電腦打下第一段文字,到2020.1.16正式出版,共經歷4年又3個多月。如果當時就是我臉友,等於一路被我騷擾到現在5年多了──是個國小都要能畢業的概念。 認真算起來,其實從書裡結尾的時間點(2013六月底),我就已經開始構思這本書了。但就像…
A:因為作者很機車(喂) 我想引用之前某場讀書會裡導讀人台中阿德(註)的話來回答這個問題:「所謂的苦難的本質是什麼,就是你遇到了。你讀到這本書就是你苦難的根源。」 你看看,所以說作者真的很機車吧,擺明了不給讀者好過😆。 但大家真的都這麼乖嗎?我總是說,這是一本歡迎讀者用各種方式來使用它的書…
A:你確定你要聽答案? 前一篇我說關於寫書的初衷我可以給出各種版本,那麼關於「空橋」到底是什麼,我肯定可以給出更多種版本──所以我並沒有打算在這一篇給出答案。(被拖走) 好啦好啦,我還是來多給一點提示,也讓讀者窺探一下作者腦內(想太多)的小宇宙是什麼樣子。 但這篇文章我只有一個目標:幫助讀者在書裡…
A:被說沒有出版價值(?!) 是真的,當年在與出版社針對初版的書稿討論時,這是出版社找的其中一位試閱讀者給的評論。事實上精確的文字是「他對自己的小說很有信心嗎?他可以自費出版啊」、「浪費紙張出電子書好了」、「文筆真的很普通」。 應該瞭解為什麼上一篇文章我會用「登楞」來描述開始改寫的經過了吧…
A:不要逼我回想(抱頭) 是的,從我2015.10.3在電腦打下第一段文字,到2020.1.16正式出版,共經歷4年又3個多月。如果當時就是我臉友,等於一路被我騷擾到現在5年多了──是個國小都要能畢業的概念。 認真算起來,其實從書裡結尾的時間點(2013六月底),我就已經開始構思這本書了。但就像…
A:因為作者很機車(喂) 我想引用之前某場讀書會裡導讀人台中阿德(註)的話來回答這個問題:「所謂的苦難的本質是什麼,就是你遇到了。你讀到這本書就是你苦難的根源。」 你看看,所以說作者真的很機車吧,擺明了不給讀者好過😆。 但大家真的都這麼乖嗎?我總是說,這是一本歡迎讀者用各種方式來使用它的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封面聲稱是17個真實故事,我覺得不太OK。每個篇章、以及整本書的串聯,很明顯都是設計精巧的小說情節。只有後記輕描淡寫地提到這本書是真實故事改編,並沒有在書封或任何較醒目的地方強調它的虛構性。  主角以精神病院實習生的身分,敘述所見的個案故事。作者文筆很好、敘事流暢,每個案例都很好看且極具故事性...
很多人以為小說是虛構的,看小說對人生不會有任何進步,但這樣的想法絕對是錯的。 如果你不相信,那肯定是你看到的都是爛小說。 小說寫的是人,想要寫出好的人物,那肯定是要參照真人的,小說雖是虛構的,但好的小說,是很努力貼近真實人生軌跡的。小說是作者想要表達對現實的一些想法,絕對可以給正在迷惘中的人,一
  看到超強文友蓮蓮Lipara在脆上說「為什麼不喜歡考據不嚴謹的小說」一文。正好最近趁著時事,又把我批評過,陳耀昌醫師的《花》系列再批評一遍:「只有考據,沒有故事」。   故事與考據,究竟孰輕孰重?這一直是創作者們的副本課題之一。
Thumbnail
今天放輕鬆聊點閒篇。 即便過去我的短篇創作以魔幻寫實為主,我也喜歡用真實的環境作為故事場景。現在的創作方向屬於犯罪懸疑的都會愛情類型,我更是盡量利用具體的城市、店號、交通線等元素,希望將讀者引領進如幻似真的故事情節當中,盡量希望讀者能有身歷其境的錯覺。 而虛實真假的運用,幾乎更是懸疑推理類小說不
這應該是寫故事的人常有的一個問題:若非親身經歷,哪能刻骨銘心?這一年來看的小說及短文比過去多,這種感覺尤甚。報紙上的讀者投書,或者某單位徵文比賽的雀屏中選者所敘述的故事,通常不是憑空幻想,而是真有其事。因為親身經歷過,所以描述起來入木三分,真摯感人,躍然紙上。而這裡面如果再加上三分政治正確:也就是人
Thumbnail
【醫院裡的警衛】   我只能說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回憶,是誰的回憶?只能說這不是我的故事:不是我要說的,也不能我說,信者恆信不信者不信,我將用我的角度書寫,將我代入主角:那時的事情是這樣發生的……     那時我還在跑補習班,每天上課結束到家都已經晚上十點多,而我太太則是在醫院休養
Thumbnail
【城獸】、【蒼海一生笑滔滔湧暗潮】、【一本小說的虛構不存在型態】
在《身為職業小說家》的〈和時間為友〉這一章的最後,村上春樹提到了真實感。
Thumbnail
後記 文前已經說明了這是真實故事改編:一個沒人注意,但對我來說卻是無比重要的生命故事。儘管我沒那麼大志向真的去當一個作家,我依然很高興完成了它。很明顯的,傅彥平便是我,而宋絮菲便是我當時的女友(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自然小說裡的人名以及情節有所更動)。初嚐戀愛滋味的我當時並沒有準備好,也不知道如
Thumbnail
童話故事是我們最初認識世界的媒介,在情節構成趣味性的同時,也嘗試讓我們了解世界運行的規則,或者說服我們接受一些道德觀念。同時,就如同近代研究嘗試從民俗故事中,解讀文字記載前的歷史一般,故事本身儘管大多是虛構,卻也暗藏了部分的真實,或許正是這種雙重性,讓它們顯得虛實難辨且因此更加迷人。
Thumbnail
封面聲稱是17個真實故事,我覺得不太OK。每個篇章、以及整本書的串聯,很明顯都是設計精巧的小說情節。只有後記輕描淡寫地提到這本書是真實故事改編,並沒有在書封或任何較醒目的地方強調它的虛構性。  主角以精神病院實習生的身分,敘述所見的個案故事。作者文筆很好、敘事流暢,每個案例都很好看且極具故事性...
很多人以為小說是虛構的,看小說對人生不會有任何進步,但這樣的想法絕對是錯的。 如果你不相信,那肯定是你看到的都是爛小說。 小說寫的是人,想要寫出好的人物,那肯定是要參照真人的,小說雖是虛構的,但好的小說,是很努力貼近真實人生軌跡的。小說是作者想要表達對現實的一些想法,絕對可以給正在迷惘中的人,一
  看到超強文友蓮蓮Lipara在脆上說「為什麼不喜歡考據不嚴謹的小說」一文。正好最近趁著時事,又把我批評過,陳耀昌醫師的《花》系列再批評一遍:「只有考據,沒有故事」。   故事與考據,究竟孰輕孰重?這一直是創作者們的副本課題之一。
Thumbnail
今天放輕鬆聊點閒篇。 即便過去我的短篇創作以魔幻寫實為主,我也喜歡用真實的環境作為故事場景。現在的創作方向屬於犯罪懸疑的都會愛情類型,我更是盡量利用具體的城市、店號、交通線等元素,希望將讀者引領進如幻似真的故事情節當中,盡量希望讀者能有身歷其境的錯覺。 而虛實真假的運用,幾乎更是懸疑推理類小說不
這應該是寫故事的人常有的一個問題:若非親身經歷,哪能刻骨銘心?這一年來看的小說及短文比過去多,這種感覺尤甚。報紙上的讀者投書,或者某單位徵文比賽的雀屏中選者所敘述的故事,通常不是憑空幻想,而是真有其事。因為親身經歷過,所以描述起來入木三分,真摯感人,躍然紙上。而這裡面如果再加上三分政治正確:也就是人
Thumbnail
【醫院裡的警衛】   我只能說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回憶,是誰的回憶?只能說這不是我的故事:不是我要說的,也不能我說,信者恆信不信者不信,我將用我的角度書寫,將我代入主角:那時的事情是這樣發生的……     那時我還在跑補習班,每天上課結束到家都已經晚上十點多,而我太太則是在醫院休養
Thumbnail
【城獸】、【蒼海一生笑滔滔湧暗潮】、【一本小說的虛構不存在型態】
在《身為職業小說家》的〈和時間為友〉這一章的最後,村上春樹提到了真實感。
Thumbnail
後記 文前已經說明了這是真實故事改編:一個沒人注意,但對我來說卻是無比重要的生命故事。儘管我沒那麼大志向真的去當一個作家,我依然很高興完成了它。很明顯的,傅彥平便是我,而宋絮菲便是我當時的女友(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自然小說裡的人名以及情節有所更動)。初嚐戀愛滋味的我當時並沒有準備好,也不知道如
Thumbnail
童話故事是我們最初認識世界的媒介,在情節構成趣味性的同時,也嘗試讓我們了解世界運行的規則,或者說服我們接受一些道德觀念。同時,就如同近代研究嘗試從民俗故事中,解讀文字記載前的歷史一般,故事本身儘管大多是虛構,卻也暗藏了部分的真實,或許正是這種雙重性,讓它們顯得虛實難辨且因此更加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