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的誕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同樣是 "茶",透過海路與陸路不同方式傳播,而有了不同的名稱
關於紅茶,目前公認紅茶起源為1610年中國福建武夷山桐木關的正山小種[1]。前述有提及,當茶葉由藥飲進入品飲的時代,對於品種藥性的關注便降低許多,主要命名方式多以地名為主。這種地區性全村動員的方式一旦打出名號,經濟上生活也有了依靠。但是,即便從茶園到工廠加工的流暢配合,可以達成穩定大量生產的目標,並不代表從此可以高枕無憂;天災的氣候變化會導致糧食不均、植物生長不順,戰爭或強盜的動亂,更可能打亂生產的節奏。相傳有一天,有一隊軍隊來到村莊,臨時大量湧入的人口,最主要的便是吃跟睡問題需要解決,由於工廠的空間較廣闊,軍人們不管三七二十一躺在尚未進入製程的茶菁上睡覺,一覺醒來多數葉子已經紅變。製茶場的人試探性地將這些葉片做成茶葉,跟原本的味道大相逕庭,不合眾人口味,只好將這些不同以往的茶,以低價賣到遠方。沒想到隔年竟然有人專程前來想要買同樣的茶葉。幾經推敲,才找出新的製作程序與以前的差異之所在,因而有了紅茶的誕生。
這樣的傳說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們思考:從<茶經>所代表的意義來看,早在公元760年已經有了普遍的飲茶風氣,到公元1610年才出現紅茶的紀錄,將近八百多年的時間,在這漫長的歷史之中,軍隊來到村莊並且隨意躺在茶菁上以致產生異變的情況肯定不只發生過一次,為何到這麼晚才有紅茶?我想,從人之常理來推論,當產品已經享有盛名,任誰也不願意用變質的原料來生產商品,再者,過往的資訊傳遞不甚通達,堅守傳統的態度應該還是勝於勇於創新的想法。同時,創新嘗試的結果,一開始也未必是眾人所接受的,可能因為在實用上有其特殊之處才逐漸成為市場上的新商品[2]
由於顏色的是透過對照而來,有了紅茶[3]之後,才有綠茶的名稱,因為如果沒有顏色上的對照,沒有必要在茶的名稱之上多加一個紅或綠的顏色形容它。而茶的名字傳至西方的時候甚至因為不同運送路線又有 tea和cha的不同念法;陸路傳播的路線較近似漢語的cha,海路傳播的則較近似河洛語的tea。


[1]鄒新球,<關於正山小種紅茶名稱的演變及其歷史背景> 福建茶葉出版 2007。認為從<清代通史>來看,最早在明崇禎十三年(1640)之前出現。1610年荷蘭人開始在印度尼西亞將小種紅茶運往歐洲。

[2] 由此可以進一步探究黃茶的由來,這種悶黃的製程其實與紅茶的渥堆有幾分相似,如果以大多數發明都不是一蹴而至的觀點來看,黃茶很有可能是紅茶之前的特色產品,反而因為紅茶出現之後,特色明顯,而逐漸淡出歷史的舞台。

[3] 茶湯呈現紅色所以命名為紅茶,相對於黑茶(普洱茶類)也是因為湯色而命名。但是英文卻是以茶葉外觀的顏色相較於綠茶呈現黑色,而稱為BLACK TEA。這也可以看出東西方在命名時參考標準的差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7會員
142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rancis Kao's talkinsofa 的其他內容
茶葉的製程從起源至今隨著工具的改善也逐漸產生各種精細的變化。現今茶葉的分類方式其實與古代大異其趣,本篇就歷史的角度論述各類茶葉的差別。
現代生活繁忙,往往沒有時間好好使用專門器具泡一杯茶,馬克杯反倒成為工作時最方便的泡茶道具。如何用馬克杯泡一杯簡單美味的好茶其實只要搞懂幾個重點即可。
將茶葉長時間浸泡在大茶壺裡面的沖泡方式稱之為大桶泡茶法,是台灣農業時代常見的泡茶方式。現今珍珠奶茶店、早餐店的基底茶也大多採用這樣的沖泡方式,可以視為是標準泡的延伸應用。  
茶壺的構造材質變化甚多,是茶文化具體展現的主要器具。台灣茶文化之美往往透過茶席給予飲者更深刻的心靈感受。
蓋碗泡是三件式的泡茶器具,照片為2009前往北京參展時所攝,當地餐廳以蓋碗沖泡的方式直接作為個人飲用的茶杯,頗有古風。
茶葉沖泡無非是茶水比例、時間、水溫三者的變化。同樣一份茶葉,依據這三者的變化沖泡出的各種不同的口感。說來容易,實際操作的些微條件差異都可能影響成品的風味。有鑑於此,在某些場合,我們希望透過一套標準作業流程...
茶葉的製程從起源至今隨著工具的改善也逐漸產生各種精細的變化。現今茶葉的分類方式其實與古代大異其趣,本篇就歷史的角度論述各類茶葉的差別。
現代生活繁忙,往往沒有時間好好使用專門器具泡一杯茶,馬克杯反倒成為工作時最方便的泡茶道具。如何用馬克杯泡一杯簡單美味的好茶其實只要搞懂幾個重點即可。
將茶葉長時間浸泡在大茶壺裡面的沖泡方式稱之為大桶泡茶法,是台灣農業時代常見的泡茶方式。現今珍珠奶茶店、早餐店的基底茶也大多採用這樣的沖泡方式,可以視為是標準泡的延伸應用。  
茶壺的構造材質變化甚多,是茶文化具體展現的主要器具。台灣茶文化之美往往透過茶席給予飲者更深刻的心靈感受。
蓋碗泡是三件式的泡茶器具,照片為2009前往北京參展時所攝,當地餐廳以蓋碗沖泡的方式直接作為個人飲用的茶杯,頗有古風。
茶葉沖泡無非是茶水比例、時間、水溫三者的變化。同樣一份茶葉,依據這三者的變化沖泡出的各種不同的口感。說來容易,實際操作的些微條件差異都可能影響成品的風味。有鑑於此,在某些場合,我們希望透過一套標準作業流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根據歷史最早起源於漢代的「茶」,最初是熱飲有整腸消脹之效,甚至治了古代軍中疫情。也因而驚動官場,成為貢品之後,便有了各自表述的茶文化。 「喝一口陽光的味兒」,種植於濕熱的雲南一帶,因為運輸之便,將未完全晾乾的毛茶壓製成 餅或磚,方便旅人攜帶,而又名「緊壓茶」或「 緊迫茶」 之稱的「普洱茶」;
Thumbnail
【日本「紅茶日」】 今天11月1日是日本的「紅茶日」。
Thumbnail
最近聽《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有聲書,聽到〈等茶時光〉這一篇特別有感,因為我也是重度嗜茶,一天沒喝杯紅茶就覺得哪裡不對勁;遇到沒聽過的茶葉品牌會眼睛發亮,明明家裡還有茶卻總是忍不住想買來嘗鮮......。 一起來認識英國茶文化,以及幾款好喝的英國紅茶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對老人家如何在尋找紅茶的過程中,經歷了曲折的故事,最終直接向茶農購買優質紅茶。他們的小店不僅提供美味的紅茶,還讓人們感受到樸實的幸福。這個故事如同韓劇般的商戰情節,卻讓人明白簡單的幸福就是享用一杯美味紅茶和一份蛋餅的日常生活。
Thumbnail
位於南投魚池鄉,海拔700公尺的山區,孕育了一款獨特的台灣原生茶。這款茶屬於紅茶種,由當地的原生山茶樹精心培育而成,夏季是其採集的黃金時期。透過傳統的工法,這些茶葉被細心揉製成黑色帶褐色的細長條索狀,每一片茶葉都承載著山林的精粹。
Thumbnail
國際紅茶採摘等級,成就了紅茶世界化的宏圖霸業 台灣習以比賽茶區分品質等級,無論知名茶區,抑或綠茶,烏龍茶,紅茶,皆是如此! 紅茶發展不若中國綠茶或烏龍茶久遠,僅短短兩百年,即風靡全球百分之七十人口,這得歸功於工業革命時代的荷蘭及英國,定義了紅茶採摘分級劃分&產製規範,促使紅茶品質更趨穩定一致,並
Thumbnail
日式綠茶跟台灣綠茶,在品種上完全不同,雖然都屬於不發酵茶,但台灣的綠茶大多使用「青心柑仔種」,將茶葉萎凋後,使用「炒菁」的工藝加以後製。 而日本綠茶的品種以「藪北種」やぶきた 為主,也就是日本境內,茶佔比 70% 以上的主要品種,而且是用「蒸菁」的方式,做以後製。
Thumbnail
莊園咖啡,莊園紅酒,大家肯定常常聽到!那莊園茶呢?其實,耳熟能響的印度大吉嶺、阿薩姆、斯里蘭卡(錫蘭)、肯亞等全球知名紅茶產區,莊園茶制度早已行之上百年,而且貼近你我品飲生活!   莊園茶,源於十九世紀中期英屬殖民地,從亞洲印度、斯里蘭卡等,一路拓展至非洲肯亞等地。發展之初,
今天家長跟老師們分享了假日到南投鄉魚池鄉帶回來的水滴蛋捲,過客之前最常買的是六月初一的,倒是第一次品嚐到這品牌° 這盒水滴蛋捲是採透明盒手提盒包裝,簡單又大方,盒內附了一把小塑膠刀,以方便開膜,從外觀就可看到這一盒共有四層,一層裡面有五塊水滴蛋捲° 上網查了一下,朝露茶莊是紅茶專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根據歷史最早起源於漢代的「茶」,最初是熱飲有整腸消脹之效,甚至治了古代軍中疫情。也因而驚動官場,成為貢品之後,便有了各自表述的茶文化。 「喝一口陽光的味兒」,種植於濕熱的雲南一帶,因為運輸之便,將未完全晾乾的毛茶壓製成 餅或磚,方便旅人攜帶,而又名「緊壓茶」或「 緊迫茶」 之稱的「普洱茶」;
Thumbnail
【日本「紅茶日」】 今天11月1日是日本的「紅茶日」。
Thumbnail
最近聽《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有聲書,聽到〈等茶時光〉這一篇特別有感,因為我也是重度嗜茶,一天沒喝杯紅茶就覺得哪裡不對勁;遇到沒聽過的茶葉品牌會眼睛發亮,明明家裡還有茶卻總是忍不住想買來嘗鮮......。 一起來認識英國茶文化,以及幾款好喝的英國紅茶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對老人家如何在尋找紅茶的過程中,經歷了曲折的故事,最終直接向茶農購買優質紅茶。他們的小店不僅提供美味的紅茶,還讓人們感受到樸實的幸福。這個故事如同韓劇般的商戰情節,卻讓人明白簡單的幸福就是享用一杯美味紅茶和一份蛋餅的日常生活。
Thumbnail
位於南投魚池鄉,海拔700公尺的山區,孕育了一款獨特的台灣原生茶。這款茶屬於紅茶種,由當地的原生山茶樹精心培育而成,夏季是其採集的黃金時期。透過傳統的工法,這些茶葉被細心揉製成黑色帶褐色的細長條索狀,每一片茶葉都承載著山林的精粹。
Thumbnail
國際紅茶採摘等級,成就了紅茶世界化的宏圖霸業 台灣習以比賽茶區分品質等級,無論知名茶區,抑或綠茶,烏龍茶,紅茶,皆是如此! 紅茶發展不若中國綠茶或烏龍茶久遠,僅短短兩百年,即風靡全球百分之七十人口,這得歸功於工業革命時代的荷蘭及英國,定義了紅茶採摘分級劃分&產製規範,促使紅茶品質更趨穩定一致,並
Thumbnail
日式綠茶跟台灣綠茶,在品種上完全不同,雖然都屬於不發酵茶,但台灣的綠茶大多使用「青心柑仔種」,將茶葉萎凋後,使用「炒菁」的工藝加以後製。 而日本綠茶的品種以「藪北種」やぶきた 為主,也就是日本境內,茶佔比 70% 以上的主要品種,而且是用「蒸菁」的方式,做以後製。
Thumbnail
莊園咖啡,莊園紅酒,大家肯定常常聽到!那莊園茶呢?其實,耳熟能響的印度大吉嶺、阿薩姆、斯里蘭卡(錫蘭)、肯亞等全球知名紅茶產區,莊園茶制度早已行之上百年,而且貼近你我品飲生活!   莊園茶,源於十九世紀中期英屬殖民地,從亞洲印度、斯里蘭卡等,一路拓展至非洲肯亞等地。發展之初,
今天家長跟老師們分享了假日到南投鄉魚池鄉帶回來的水滴蛋捲,過客之前最常買的是六月初一的,倒是第一次品嚐到這品牌° 這盒水滴蛋捲是採透明盒手提盒包裝,簡單又大方,盒內附了一把小塑膠刀,以方便開膜,從外觀就可看到這一盒共有四層,一層裡面有五塊水滴蛋捲° 上網查了一下,朝露茶莊是紅茶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