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共感度:★★★★☆
(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rainfruits)
文本與美術結合巧妙,方方面面成熟平衡的作品。個人的偏好使然,總覺得缺了那麼一點點......大概是太過準確穩定而略顯保守。
這部動畫由緬甸移工塔魯(Tharu)的自傳改編而成。
塔魯帶著成為機械工程師 / 維修工程師的夢想,由緬甸漂洋過海來到韓國工作。資方提出的召募傳單工作內容充滿學習與升遷機會,骨子裡只想找便宜的操作員。操作技術過時,危險性高,工時長,內容單調重覆。這樣一家技術及思維皆不更新的工廠,對外,競爭力每況愈下,對內別說員工福利,甚至苛扣薪水。塔魯的日子越過越絕望。
韓國溼冷多雨。下雨的日子,總讓塔魯想起同樣多雨的家鄉。緬甸潮溼而溫暖,孩子們在雨水中茁壯。大雨乍停,樹上就會凝結一顆顆雨果--包裹雨水的果凍狀物,那是雨水混合熱帶植物分泌的黏液膠質,表面蒸發成凝膠薄膜,包裹著內部大量水分而成的物質。每當塔魯想家,便會想起雨果。
緬甸移工沒有餘錢進行娛樂,只能群聚公園聊天。
(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rainfruits)
《移工日記》本身也是雨滴凝結而成的果實:導演以毛毛細雨般的絲狀線條,與一場又一場雨,勾勒出塔魯身處的環境與他的心情。
韓國工廠所在,無論是公園裡、工廠內部、城市街道或塔魯宿舍,線條是灰、白等無彩色,背景顏色深沉,天似乎永遠不會亮,人們總是縮著脖子與四肢,或是待在棚下躲雨,或圍繞火盆取暖。對照著塔魯回憶中的故鄉,背景淺色明亮,雨絲暖色系且多采多姿,孩子伸展四肢在雨滴間玩耍。
影片採用側拍、觀察、偷窺的視角,帶著距離感地看著塔魯。
(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rainfruits)
聲音與視角的選擇,亦忠實呈現原著精神。取材自塔魯自傳,影片中除了背景音樂,主角男聲喃喃自述貫穿全片。導演選擇「側拍」主角,客觀而疏離的注視,比起直接採用主角的視角,更像讀一本自傳--我們只是偷窺某個人的人生,而非成為這個人。
原始文本、美術技法、聲音呈現、視角選擇,彼此呼應、比例完美、協調融合。脫下頭戴式顯示器,卻沒有滿足喟嘆之感,反而有種似乎少了些什麼的怪異感受哽在心頭,揮之不去。或許是執行太過精確,也許是視角太過固定,保守安全、缺乏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