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香港,昨日____」影展開幕片《亂世備忘》映後記錄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年由臺大學生會文化部主辦的議題電影院——「今日香港,昨日____」,由拍攝 2014年香港佔中運動的紀錄片《亂世備忘》揭開序幕。本次特別邀請到本片的陳梓桓導演、從香港與身在台灣的觀眾進行視訊座談,與我們談他在佔中運動時拍攝紀錄片的歷程、14年至19年間香港情勢的劇烈變動、與拍攝紀錄片的他在動盪局勢下的自我反思。
  2014年,深感香港日趨不穩定的局勢、並看見台灣爆發太陽花學運,時年九月,甫從電影系畢業不到一年的陳梓桓導演,受當時正於香港戲院小規模放映的台灣太陽花學運紀錄片影響,萌生起以鏡頭紀錄香港社會運動的想法。九月下旬,雨傘運動發生。
  不談《亂世備忘》日後於各大影展取得的成績,陳梓桓導演表示,回歸拍攝初心,當時他只是想透過鏡頭紀錄當下的香港社運現場。拿著父親價值僅一萬多元台幣的相機,導演走入抗爭現場,在街頭尋覓拍攝對象、聚焦社運中的無名素人。如同抗爭過程中,任何事件的發展都無法預料,導演與鏡頭底下人物的相遇亦是不可預期。和紀錄片裡聚焦的抗爭者們相遇於一次激烈的警民衝突,夾在警察與學生中間的導演與這群年輕的抗爭者建立起信任,用鏡頭紀錄下他們在抗爭過程中的溝通與分歧、在物資短缺現場裡的臨機應對、與警方爆發衝突對峙時的衝鋒陷陣。更多的是,激昂的抗爭背後,年輕抗爭者對於彼此的照護與關愛、學生在鏡頭前因理想堅持卻仍流露出無奈的獨白、和深夜人潮散去後的清冷街頭裡,堅守的學生席地而睡的落寞身影。
  對於導演而言,用劣質相機拍攝下的粗糙畫面,卻仍能承載香港重大的社會運動影像, 甚至在大銀幕上放映,導演說:「紀錄抗爭現場正發生的事件,比起相機或鏡頭品質優劣更加重要」。這對他而言是很神奇的經驗,他真摯地說:「這也正是電影有無限可能性的原因。」
  從14年的雨傘革命、到19年的反送中事件,導演深感香港情勢動盪劇烈且變化急遽,在新一場運動爆發後、回頭重看2014年所拍攝的佔中運動紀錄片,導演不禁反思:「這部片能讓人有新的想法嗎?」、「剪輯過程中自己能不能有更深刻的思考,可以使觀眾了解自己想傳達的想法呢?」但他也一度陷入自我懷疑,不斷反問拍攝紀錄片、卻無法即時將影片輸出的自己:「要如何將拍攝的素材與媒體的直播影片作出區別?」
  導演的自我質疑隨著《亂世備忘》在香港與海外的持續播映不證自明。香港社會在傘後陷入低潮,而政府甚至頻繁DQ(Disqualification:取消資格)人民投票選出的議員,不斷挑戰香港民主法治底線。在佔中運動過後、新一場運動尚未爆發前,人民沒有太激烈的抗議,能做的僅是表達自己的憤怒與悲傷。對於導演而言,此時《亂世備忘》 在香港與海外的持續播映,正是運動的一種延續。這也再度證明了以紀錄片形式「紀錄社會抗爭運動影像」的重要性。
  然而,相較於2014年,對於拍攝獨立紀錄片的導演,深感2019年的香港拍攝自由度急劇下降。時間倒轉回五年前,當時抗爭者相信以和平的「公民抗命」去爭取理想、 改變社會,他們願意在鏡頭下露面、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希望藉此感染更多民眾參與運動,導演更容易與被攝者間建立起信任。此外,拿著攝影機走在抗爭現場、並不會遭致警方的阻止。但,五年後的今日香港,抗爭越演越烈,籠罩香港社會的高壓情勢,使導演拍攝時有了更多顧慮,他擔心拍攝的影像會成為日後警方追究的罪證、也害怕會危及到被攝者的安危,更嚴重的是,拍攝過程中、即便拿著記者證,警察會阻止、會抓人、甚至搶走你的相機,這些都是五年前不會發生的。
  局勢的不穩定、卻沒有熄滅導演創作的熱忱。陳梓桓導演轉而以「發錄影筆給參與者、 讓他們紀錄自己的故事」的方式進行創作,導演說,可能運動現場或前線已經有很多攝影機拍攝,但抗爭者們回到家後的感受卻鮮少有人紀錄,他想藉此方式,讓抗爭者不用露面,仍能透過錄音筆將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紀錄下來。另外,時下香港有許多拍攝電影的資金多來自中國,但為了能更自由地拍攝自己真正想拍攝的題材,導演不斷地從香港本地、從海外、甚至台灣找尋各種方式籌備資金。即便拍攝出的影片無法在傳統戲院上映,導演仍抱持正面的態度,認為透由其他管道上映,反而能拓展新的觀眾群。
  最後,導演表示,拍攝過程、放映時皆會遇到很多抱持不同意見的觀眾,其中也有來自中國年輕一代的學生,他們可能因為成長背景的影響,對抗爭行動本身或與他們年齡相仿的抗爭者抱持負面印象。但導演希望透過這部片,讓意見不同的人可以看見這些抗爭者在做什麼、在爭取什麼。而導演自己也在與意見不同者的溝通或爭執裡,透過鏡頭紀錄並觀察、深刻反思拍攝紀錄片的自己與香港動盪現況間的關係。
  明日,議題電影院將接著放映第二部關於雨傘運動的紀錄片《傘上:遍地開花》,以另一種角度捕捉香港的抗爭脈絡,歡迎同學們把握接下來的場次。
原文網址|原文發布日期2019/12/11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談及台灣電影產業,他開玩笑勸台下的臺大學生運用自己的人脈作發行就好,別淌入電影界這潭混水。然而,他也認為台灣的電影產業正在逐漸完整,關鍵在於能否找到對的海外市場,畢竟台灣觀眾已限縮於高中以上、尚未結婚的少數人之中,需思考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拓展觀眾群。
  談起轉型正義在臺灣的現況,楊翠老師認為,國人現在的處境是面對記憶的流失與制度性的遺忘,官方訴說以及教育體制的植入,該如何不受其影響,並努力抗爭遺忘,是個艱難的課題;戒嚴持續過三十八年,而近幾年轉型正義備受重視固然是喜訊,我們也不能過分指望其能迅速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畢竟,創傷有多久,我們就越..
  甫結束的「今日香港,昨日____ 」影展,於上週六(14日)下午至晚上連續放映了講述印尼大屠殺的紀綠片二部曲《殺人一舉》及《沈默一瞬》。作為本次「昨日__」單元的重頭戲,特別於映後邀請媒體人房慧真老師和觀眾進行座談,以對本片的歷史背景及印尼的轉型正義有更深的探討。
  「殺手電影有兩種套路:一是像《終極追殺令》,出場已是專業殺手的,會去追求心靈上的圓滿;另一種是退休的殺手,因某種緣故而重出江湖 ,像李安的《雙子殺手》、基努李維的《捍衛任務》。」
  剖析卓別林的喜劇秘訣,第一點是「不合時宜」,從其標誌性角色「小流浪漢」一身穿著到臉上的妝都可見諧趣,這些造型配上他的身分、周遭環境,就因落差而更增添趣味。第二,在這些不合時宜中,幸運的小流浪漢又總能透過「隨機巧合」化險為夷,其中滿是構思情節、活用環境因素的巧思。
  本週二(3/3)放映的《我是一片雲》請到著名影評家陳煒智老師與我們進行映後座談,煒智老師除了是廣播節目《臺灣電影筆記》的主持人外,更是一位優秀的電影與劇場歷史研究者,非常榮幸能邀請老師擔任此次臺灣經典電影的映後講者,與觀眾們分享瓊瑤電影中的浪漫與寫實。
  談及台灣電影產業,他開玩笑勸台下的臺大學生運用自己的人脈作發行就好,別淌入電影界這潭混水。然而,他也認為台灣的電影產業正在逐漸完整,關鍵在於能否找到對的海外市場,畢竟台灣觀眾已限縮於高中以上、尚未結婚的少數人之中,需思考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拓展觀眾群。
  談起轉型正義在臺灣的現況,楊翠老師認為,國人現在的處境是面對記憶的流失與制度性的遺忘,官方訴說以及教育體制的植入,該如何不受其影響,並努力抗爭遺忘,是個艱難的課題;戒嚴持續過三十八年,而近幾年轉型正義備受重視固然是喜訊,我們也不能過分指望其能迅速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畢竟,創傷有多久,我們就越..
  甫結束的「今日香港,昨日____ 」影展,於上週六(14日)下午至晚上連續放映了講述印尼大屠殺的紀綠片二部曲《殺人一舉》及《沈默一瞬》。作為本次「昨日__」單元的重頭戲,特別於映後邀請媒體人房慧真老師和觀眾進行座談,以對本片的歷史背景及印尼的轉型正義有更深的探討。
  「殺手電影有兩種套路:一是像《終極追殺令》,出場已是專業殺手的,會去追求心靈上的圓滿;另一種是退休的殺手,因某種緣故而重出江湖 ,像李安的《雙子殺手》、基努李維的《捍衛任務》。」
  剖析卓別林的喜劇秘訣,第一點是「不合時宜」,從其標誌性角色「小流浪漢」一身穿著到臉上的妝都可見諧趣,這些造型配上他的身分、周遭環境,就因落差而更增添趣味。第二,在這些不合時宜中,幸運的小流浪漢又總能透過「隨機巧合」化險為夷,其中滿是構思情節、活用環境因素的巧思。
  本週二(3/3)放映的《我是一片雲》請到著名影評家陳煒智老師與我們進行映後座談,煒智老師除了是廣播節目《臺灣電影筆記》的主持人外,更是一位優秀的電影與劇場歷史研究者,非常榮幸能邀請老師擔任此次臺灣經典電影的映後講者,與觀眾們分享瓊瑤電影中的浪漫與寫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Thumbnail
零日攻擊ZERO DAY是最新一部戰爭片,講述台海戰爭的故事,講述了政客和平民的人性,有一位出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演員杜汶澤飾演中華人民共和國派來台灣滲透的香港人,反正有可能是間諜的角色。
Thumbnail
最近「鮮浪潮國際短片節」不獲藝發局資助一事,讓「鮮浪潮」成為話題,特別是大家回顧近十年香港新晉導演中,曾參與「鮮浪潮」的短片拍攝資助及其競賽比例之高,讓大家重新肯定「鮮浪潮」對提拔新晉導演的成效。可是,不少評論人及傳媒人,或許對電影工業不認識,或只看到「鮮浪潮」表面的成效,當他們評論「鮮浪潮」時,都
2024年7月1日,香港淪陷五週年,臺灣舉辦追思會,分享了一群香港人的故事。香港政府的偏袒大陸人政策,以及國安法23條讓臺灣人不敢支持香港人,限制了香港人的政治自由與前途。活動詳情請留意赴湯 2.0專頁。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好日子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那些看起來最最基本的權利,有時會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爭取。為了讓這些仗勢作惡的人明白人民不是只有在投票的時候才有力量,我們需要再一次做好準備,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回到街上。
Thumbnail
  終於知道為什麼說看完後的心情都很沉重,因為……結尾沒有配樂。電影院突如其來的寧靜,留待人們消化、回憶紀錄片給人的情緒。   任何紀錄片一定都有立場,但好的紀錄片多少應正反併陳。然而,片中僅聚焦在「反送中運動」上街抗議的200萬人及國際譴責的聲音,而未有對另外500萬人(香港人口約7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
Thumbnail
一向喜歡看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總是可以感受一幕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中獲取更多視角,突破自身侷限。這篇文章,則想透過兩部紀錄片,分享紀錄片中的無家者處境;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城市空間治理政策上,針對無家者議題,台灣還有哪些努力的可能性。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Thumbnail
零日攻擊ZERO DAY是最新一部戰爭片,講述台海戰爭的故事,講述了政客和平民的人性,有一位出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演員杜汶澤飾演中華人民共和國派來台灣滲透的香港人,反正有可能是間諜的角色。
Thumbnail
最近「鮮浪潮國際短片節」不獲藝發局資助一事,讓「鮮浪潮」成為話題,特別是大家回顧近十年香港新晉導演中,曾參與「鮮浪潮」的短片拍攝資助及其競賽比例之高,讓大家重新肯定「鮮浪潮」對提拔新晉導演的成效。可是,不少評論人及傳媒人,或許對電影工業不認識,或只看到「鮮浪潮」表面的成效,當他們評論「鮮浪潮」時,都
2024年7月1日,香港淪陷五週年,臺灣舉辦追思會,分享了一群香港人的故事。香港政府的偏袒大陸人政策,以及國安法23條讓臺灣人不敢支持香港人,限制了香港人的政治自由與前途。活動詳情請留意赴湯 2.0專頁。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好日子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那些看起來最最基本的權利,有時會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爭取。為了讓這些仗勢作惡的人明白人民不是只有在投票的時候才有力量,我們需要再一次做好準備,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回到街上。
Thumbnail
  終於知道為什麼說看完後的心情都很沉重,因為……結尾沒有配樂。電影院突如其來的寧靜,留待人們消化、回憶紀錄片給人的情緒。   任何紀錄片一定都有立場,但好的紀錄片多少應正反併陳。然而,片中僅聚焦在「反送中運動」上街抗議的200萬人及國際譴責的聲音,而未有對另外500萬人(香港人口約7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
Thumbnail
一向喜歡看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總是可以感受一幕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中獲取更多視角,突破自身侷限。這篇文章,則想透過兩部紀錄片,分享紀錄片中的無家者處境;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城市空間治理政策上,針對無家者議題,台灣還有哪些努力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