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2/0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渴望成長,卻沒有方向?

    走進書店,像是一個人渴望成長的樣子
    漫無目的逛了又逛,這本拿起來翻一下,那本摸一下,卻不知如何下定決心開始真正的閱讀一本書。
    這幾天剛好看完「讀懂一本書」覺得很有共鳴,所以決定來將自己曾經打的「閱讀的認知」文章進行二次更新。
    有別之前直接切入閱讀,這次我想就先從選書的策略開始討論起。
    一、《先有方向,才有策略》 在「張忠謀自傳」中,便有分享這位強人是如何分享其吸收知識的方向,他將人生的成長分成主線和支線,主線是你這輩子下定決心要成為的人,而支線就是那些必要、需要、想要、有點想又有點不想的知識慾望。
    我們必須每天都吸收主線有關的知識,而只要影響主線成長的支線,都必須優先消除。因為經營公司的關係,我的主線顯而易見就是商業學(管理、運營、品牌⋯),而支線就是哲學、藝術、人文、創作、時尚等等。
    二、《主、支線選書的共同策略》 如果說外在物質的成長花的是金錢,那內在的成長花的就是時間,而花時間和花錢一樣,我們總怕買到糟糕的經驗,錯過更好的選擇,所以選書的第一步思考,我會從以下三個觀點切入。
    1.當下最需要且可馬上使用: 透過立即使用轉換知識,能將這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在餐飲上稱作自己的”know how”,而這種“know how”就是企業的護城河與資產。
    2.可成為「工具」使用: 能立馬改變現實生活中,做事方法的知識。自己實務得到的數據回饋,其接下來延伸運用更難得可貴。
    3.有新觀點: 對自己當下正在進行的行為有不同詮釋。
    而主支線比重只能依每個人生命階段自行調整。
    三、《主線選書策略》 代表你這輩子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這件事,只能用「嚴謹」兩字看待,我們可以慢,可以犯錯,但絕對不能被錯誤的知識花盡那不可逆流的時間。
    而我用這四件事情看待「嚴謹」這件事情。
    1.『經典』:大道至簡,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智慧,勝過前衛創意卻未知的新知。 2.『作者使命』:作者有良好動機,並對人世充滿責任心,願意花他時間好好整理知識,並願意花時間用好理解方式傳達。 3.『科學性』:可以接受挑戰,可以接受不利自己的證據,認為自己並非絕對真理至高無上,但已是當下的最佳解釋。 4.『建設性』:正反兩面、極端事件都有涉略,不是只蒐集所有成功案例就教怎麼成功,蒐集所有失敗案例就教如何避免失敗,論證嚴謹且有實際測試過的知識。
    四、《支線選書策略》 經過以上篩選後,基本上支線我只看作者。 若他有代表作或高人一等的智慧,那他無心整理隨意分享的事情,我也願意花自己時間瀏覽。
    五、《打開第一頁,相信閱讀》 很慶幸剛開始創業時門市就在誠品書店附近,只要遇到任何問題第一時間就是衝去誠品翻書,那時捨不得花錢把這麼多書都買起來,往往是邊看邊用手機做筆記,太厚的書還要反覆跑好幾次去翻閱。
    但這種違規的罪惡感不立於吸收知識,不是長久辦法,且每本書都要做筆記(心得筆記、心智圖),直接買書在有書桌的地方閱讀最方便。
    六、《關於電子書與實體書》 曾經有考慮閱讀電子書更加便宜便利,但為了感謝誠品和照顧自己眼睛,最終決定都只在誠品訂購實體書。
    七、《細部書的挑選》 若我們已經在知識面前,能瀏覽其內容,那可以有4點簡單挑選。
    1.作者:這個人這輩子把他的時間花在什麼地方? 2.出版機構:有權威的品牌 3. 推薦人:你覺得值得信任的人 4.反覆出現:被其他好書或作者也推薦的書
    八、《好高騖遠,卒無成焉》 以前挑書喜歡挑戰最艱深的書,也因為有點半強迫症,總要一本書讀完才能看下一本,結果跟減肥一樣沒多久我就又放棄了。
    閱讀剛開始最重要兩件事情 1.習慣養成 強迫自己長時間注意力極度集中,容易造成大腦高度耗能產生反感,大腦為保護自己會開始選擇分心拖延,從一天15-30分鐘慢慢堅持才是真的。
    2.知識成形 大腦建構新知識則需要睡眠的幫助,才有時間建立神經元連結,這和訓練肌肉真的很像,休息才是長肌肉關鍵。訓練時注重漸進式增加強度、膩了就換個器材,讓自己能頻繁而持久才是關鍵。
    九、《盡信書不如無書》 閱讀只是輕鬆吸收過程,能變成自己東西使用才是真正反人性修煉,書籍讀的多,不如自己透過使用知識,而得到的更多知識。
    自己產出的知識才是會變成腦海長久留存的記憶,而人生主線的知識更要反覆回憶使用,不然時間久大腦就會認為這東西沒用,在你入睡時將其代謝掉。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