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學習地圖-四個自我的提問(上)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案例呈現

一位四十餘歲的女士,有伴侶及兩個子女,也有一份記帳的工作。這兩、三年晚上超過十一點還沒睡時,就會容易肚子餓,吃了會比較好睡一些,但是,也擔心這樣子對身體不好。如果不吃的話,會越來越餓,也會因此而睡不著,對此感覺到相當的困擾。這一年多來想要自我成長,透過演講、看書,以及參加一些工作坊,有了一些進展,會透過冥想的方法讓自己比較好睡,但是,仍希望能夠有更多的進展,但也一時不知可以從何處開始著手。

她回想平時自己處理好孩子的情況,讓他們入睡之後,再去安頓自己洗澡、收拾東西,常常就超過了十一點,這時就會越來越餓,而且伴侶出差不在時,會更加明顯,有感受到一種孤獨、焦慮的感覺。吃了宵夜後,也會焦慮自己睡不著。
她記得之前某次上工作坊時,有提到學習地圖的四個提問,或許可以用這樣的架構來探索一下自己,於是她找到一個有空的時間,在自己的房間裡,比較不受到其他家人的干擾,就開始問自己:
「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她先想到的是,希望自己能好好的睡覺...。那麼,如果能好好的睡覺,可以得到什麼呢?...身體會比較健康、有精神,不影響到第二天的工作...。然後呢?又會得到什麼?...會讓自己的精力充沛、情緒穩定。...這樣的話,和孩子的關係就會更好。...然後呢?...就會感覺到開心、放鬆。

她試著感覺自己的開心、放鬆,但是因為心裡一直覺得緊繃、沉重,感覺不到。於是想,自己還想要什麼呢?...腦海中浮現了「想要自己有價值」。此刻,落下了淚來,想到自己放下了可以一展長才的機會,選擇一個穩定的工作,以便更能照顧好孩子,但是,卻覺得自己什麼都沒有做好,工作、照顧孩子都不如己意...,對自己有好多的責備,覺得自己很糟糕。
在這樣低沈的氣氛中,停留了好一陣子,才忽然覺察到自己陷入這樣自責、自憐的情緒中,於是回神過來,接納此刻的負向情緒,繼續的陪著自己,問自己想要什麼?...歸納一下前面的探索,自己想要有價值,這樣也才能開心、放鬆、自在。再一次的,想像自己可以做好工作,照顧好孩子,讓自己有價值,也因而感覺到開心、放鬆...,很認真的嘗試體驗,...但仍然沒有太多的感覺,有些氣餒。
雖然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但是無法有比較明顯的體驗,這和自己過去就比較隔絕自己感受的習慣有關,也和自己最近這段時間和先生之間的不愉快,使得情緒比較低落有關。但是,此刻提醒自己,選擇了繼續去體驗自己想要什麼,而不是像剛剛那樣,再度陷入「問題」的泥淖裡。於是,她想了一個快樂的場景:她自己可以出去走走,而先生留在家裡照顧孩子...。...這時,感覺到比較開心、放鬆,覺得這樣可以照顧好自己,也因而覺得自己比較有價值。
但是,很快的心中就出現了「我一直沒有價值」的想法,讓她無法停留在感受自己開心、放鬆、有價值的狀態。於是,她決定再往下問自己:
「是什麼阻礙了我呢?」

是什麼讓她無法停留在美好的體驗中呢?情緒隔絕的習慣、情緒低落的狀態、一直浮現出「我沒有價值」的感覺...,好像都在阻礙她停留在體驗中。她過去學習過冰山(內在歷程)的探索,但因為仍不熟悉,常會在探索的過程中卡住,或是習慣性的沒有感覺,因此對自己能夠使用冰山探索和轉化也沒有信心。
但是,她的直覺是「沒有價值」的感覺是很核心的部分,因為感覺到沒有價值,才會更容易情緒低落,也更容易將她從美好的體驗中拉出來。原本她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是因為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工作、照顧孩子沒有做好,但顯然這樣的感覺不僅僅出現在這些事情做不好之後,其實是一直有這樣的感覺...,於是,她順著這個想法繼續問自己:
「這阻礙是從哪裡學來的?」
「我的沒有價值感,是從哪時候開始的呢?」她想了一下,記得自己七歲時,媽媽生了弟弟,就一直說她不好,說她不認真,尤其是九歲時印象很深刻,常被媽媽責備不照顧弟弟、不幫忙做家事...,她心生反抗,也決定把感受隔絕起來。表面上是抗拒媽媽的,但是,作為一個小女孩的她,在內心深處也似乎認同了媽媽的眼光,覺得自己很不好。
於是,她再一次用了「和幼年的自己對話」的方法,找出九歲時被媽媽責備的小女孩,在想像中看著她,並且告訴小女孩:
「我看到你,覺得你很可憐,因為媽媽都只會責備你,不關心你...」
「我很心疼你,你總是一個人、很孤單,沒有人支持你、喜歡你...」
..................................................................................................
「我長大了,現在比當年的你有更多的學習和能力了,我願意回來陪伴你!支持你!...」她在說的時候,感覺並沒有太真實,可能只有一半真實的感覺,但這對於她過去習慣隔離自己感覺的狀況而言,已經是非常大的進展了!
「我會在妳孤單的時候陪伴妳,在妳肚子餓的時候,衡量情況來煮宵夜給妳吃,或是請你忍耐一下,我陪著妳早早去睡覺。...」
這時在想像中去抱抱這個小女孩,她拿了一個抱枕作為象徵,緊緊的將她擁在懷裡,用身體去感受和小女孩的連結。
此刻再次看著小女孩時,心中多了一份憐惜的感覺,於是對她說:
「我欣賞妳當年的堅持!也喜歡妳的善良和堅強...。」
「謝謝妳一直努力、堅持、不放棄...,才讓我走到今天...」
此刻,她覺得自己舒服和放鬆了許多,時間也差不多了,準備要結束,於是問自己:
「我可以做什麼樣的改變?可以承諾自己什麼?」
當上述的自我轉化的過程告一段落之後,感受自己此刻的狀態,如果以直覺評估,自己的生命能量(1-10分)從3分上升到6分,她知道這只是其中一次的練習,後續將會再找適當時機再往前推進,看看和自己的連結是否可以更有正向的體驗。
她承諾自己,要常常記得連結、陪伴自己的內在,尤其是出現負向情緒的時候。每當照顧完孩子時,就會找時間來抱抱孤單的自己。睡覺時,也會想像去陪著幼年的自己安心休息。

結語

上述的主角按照四個提問的架構,走了自己的探索和轉化的過程。原先是想要解決長期以來太晚睡時,會肚子餓、睡不着的困擾,作為一個和自己工作的起點。
在探索自己想要什麼時,比較清楚自己想要開心、放鬆,但嘗試去體驗這種感覺時,不是沒有感覺,就是容易陷入負向的情緒。在幾次的嘗試過程中,發現自己感覺「一直沒有價值」是讓她很難體驗開心、放鬆的主要阻礙。於是自問這阻礙從何而來,回想到幼年重要的經驗,家裡有了弟弟,媽媽對她有更多的要求和責備,讓她覺得自己不重要、總是做不好,這樣的情緒經驗潛伏在主角內心,可能睡前生理上的飢餓感,以及自我評價做得不夠好的感覺,讓她產生孤獨、焦慮的情緒,而難以入眠。透過和幼年自己的對話,開始初步的轉化了這樣的感受,之後持續的練習是很重要的,很欣賞她給了自己這樣的承諾。
下一篇會比較仔細的解釋這四個提問所建構的學習地圖,重要的是,不是要按照步驟或套路來進行自我探索與轉化,而是可以有一個參考的方向,讓我們可以運用所學的方法,而不致於失去方向感。
avatar-img
639會員
39內容數
分享我在薩提爾模式的學習經驗,讓更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藉此經驗有更加清晰、深入的學習歷程,以及學到重要的成長方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張天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是怎麼看一個人的呢?你是怎麼看他人和自己的? 薩提爾女士認為:「我們是同一生命力的展現!」,同時她又說:「在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完全像我。」如果把這兩句話的意思整合在一起,可以這樣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同一生命力的獨特展現!」這樣,就把作為一個人的普同性和獨特性,都放進一句話裡說清楚了!
你是怎麼對待自己的?...你認為...自己怎麼樣?...你認為...你是誰?...當你一個人安靜獨處時,上述的提問會有什麼樣的答案浮現出來? 請記得一件事,我們仍會在這兩種狀態裡擺盪,一下覺得自己很好,一下又掉回過去的模式,覺得自己很糟,這時更需要對自己有更多的寬容、更多的慈悲,明白這是選擇。
在薩提爾模式的學習裡,我們的生命可以有兩種選擇。 可以選擇我們的決定是基於恐懼,還是基於愛? 可以選擇生命中常常存在著匱乏感,還是常常感覺到滿足感? 可以選擇讓自己處在求生存狀態,還是處在成長的狀態? 你會想要什麼樣的選擇?
再一次運用成為主動的學習者(一)的案例,將它模擬成你自己一個人的主動學習的歷程,你的故事與內在的內容可能和這個案例很不一樣,但是過程很可能會有類似之處,請用你理解到類似的部分,代入自己的情況,或許會對這樣的歷程更有體會。
這個主動學習的歷程,最早是在「關係花園」這本書談到關於處理情緒的步驟4A:Awareness(覺察)、Acknowledgment(向人承認)、Acceptance(接納)、Action(行動),後來香港的沈明瑩老師在薩提爾的工作坊中分享,補充了更多薩提爾的精神...
在我帶領的薩提爾工作坊當中,有時會感覺到(尤其是首次)來參加的朋友,帶著聽演講或上課的心情,想要聽到更多的理論知識或是解決方案。 當你用聽演講的方式在工作坊中聽著講師或是其他學員的分享時,你可能聚焦在觀念的理解與思索層面,但同時你的身體或情緒已經產生某種變化,比如:頭疼、胃部緊繃的感覺、肩膀僵硬..
你是怎麼看一個人的呢?你是怎麼看他人和自己的? 薩提爾女士認為:「我們是同一生命力的展現!」,同時她又說:「在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完全像我。」如果把這兩句話的意思整合在一起,可以這樣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同一生命力的獨特展現!」這樣,就把作為一個人的普同性和獨特性,都放進一句話裡說清楚了!
你是怎麼對待自己的?...你認為...自己怎麼樣?...你認為...你是誰?...當你一個人安靜獨處時,上述的提問會有什麼樣的答案浮現出來? 請記得一件事,我們仍會在這兩種狀態裡擺盪,一下覺得自己很好,一下又掉回過去的模式,覺得自己很糟,這時更需要對自己有更多的寬容、更多的慈悲,明白這是選擇。
在薩提爾模式的學習裡,我們的生命可以有兩種選擇。 可以選擇我們的決定是基於恐懼,還是基於愛? 可以選擇生命中常常存在著匱乏感,還是常常感覺到滿足感? 可以選擇讓自己處在求生存狀態,還是處在成長的狀態? 你會想要什麼樣的選擇?
再一次運用成為主動的學習者(一)的案例,將它模擬成你自己一個人的主動學習的歷程,你的故事與內在的內容可能和這個案例很不一樣,但是過程很可能會有類似之處,請用你理解到類似的部分,代入自己的情況,或許會對這樣的歷程更有體會。
這個主動學習的歷程,最早是在「關係花園」這本書談到關於處理情緒的步驟4A:Awareness(覺察)、Acknowledgment(向人承認)、Acceptance(接納)、Action(行動),後來香港的沈明瑩老師在薩提爾的工作坊中分享,補充了更多薩提爾的精神...
在我帶領的薩提爾工作坊當中,有時會感覺到(尤其是首次)來參加的朋友,帶著聽演講或上課的心情,想要聽到更多的理論知識或是解決方案。 當你用聽演講的方式在工作坊中聽著講師或是其他學員的分享時,你可能聚焦在觀念的理解與思索層面,但同時你的身體或情緒已經產生某種變化,比如:頭疼、胃部緊繃的感覺、肩膀僵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有位單親媽媽,為了栽培自己的獨生子,什麼苦,什麼委屈都願意吞,什麼低階工作也都願意做,為的只是讓孩子有吃有住,有書讀。 孩子也爭氣,同時也孝順,畢竟,母親二十幾年來的苦和淚水,他都看在眼裡。 然而,當孩子事業有成,也娶了有錢老婆後,她的媳婦竟然要求分開住。 孩子雖然孝順,卻也拗不過老婆的哭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親愛的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並不羞恥。但是當你做自己的時候,別人並不理解你在蓄養著是什麼樣的能量,只有當你不斷地紮根,深入土壤,愛自己,吸收你所需要的養分,那麼在那一天綻放自己的天氣中,你會看見你的芬芳,你的綻放,為眾人所帶來的是超於期待的美麗。接受當下的你所需要的階段,這就是你
Thumbnail
<說出女性的處境,寫出女人的故事> 50歲以前,過著「一般人」平順的日子,完成了唸書、工作、將孩子養大、老的送終……。然後退休了,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之前的日子說「平順」那是表面上看起來的,因為「大家」都這樣,我的又很平順,常被說:「女人有XX就很好了。」但是我覺得不對勁,時常問周圍的女人們: 「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我能理解先生出於對孩子的疼愛而展現出的 #捨不得,那份對於孩子捨不得的心,身為媽媽的我,其實也完整擁有,身為孩子的母親,我一樣在睡眠調整的過程中,充滿捨不得,更有滿滿的掙扎,這也是為何帶著我走上追逐何謂 #安全依附關係 的起點,因為我真的好想清楚知道,到底,我們真的無恙嗎?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有位單親媽媽,為了栽培自己的獨生子,什麼苦,什麼委屈都願意吞,什麼低階工作也都願意做,為的只是讓孩子有吃有住,有書讀。 孩子也爭氣,同時也孝順,畢竟,母親二十幾年來的苦和淚水,他都看在眼裡。 然而,當孩子事業有成,也娶了有錢老婆後,她的媳婦竟然要求分開住。 孩子雖然孝順,卻也拗不過老婆的哭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親愛的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並不羞恥。但是當你做自己的時候,別人並不理解你在蓄養著是什麼樣的能量,只有當你不斷地紮根,深入土壤,愛自己,吸收你所需要的養分,那麼在那一天綻放自己的天氣中,你會看見你的芬芳,你的綻放,為眾人所帶來的是超於期待的美麗。接受當下的你所需要的階段,這就是你
Thumbnail
<說出女性的處境,寫出女人的故事> 50歲以前,過著「一般人」平順的日子,完成了唸書、工作、將孩子養大、老的送終……。然後退休了,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之前的日子說「平順」那是表面上看起來的,因為「大家」都這樣,我的又很平順,常被說:「女人有XX就很好了。」但是我覺得不對勁,時常問周圍的女人們: 「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我能理解先生出於對孩子的疼愛而展現出的 #捨不得,那份對於孩子捨不得的心,身為媽媽的我,其實也完整擁有,身為孩子的母親,我一樣在睡眠調整的過程中,充滿捨不得,更有滿滿的掙扎,這也是為何帶著我走上追逐何謂 #安全依附關係 的起點,因為我真的好想清楚知道,到底,我們真的無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