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成為主動的學習者(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再一次運用成為主動的學習者(一)的案例,將它模擬成你自己一個人的主動學習的歷程,你的故事與內在的內容可能和這個案例很不一樣,但是過程很可能會有類似之處,請用你理解到類似的部分,代入自己的情況,或許會對這樣的歷程更有體會。

在工作坊中當別人發言時,自己感覺到不太舒服,又認為自己在學習上好像沒有進展,這時已經有所「覺察」,但是,你認為這不是一件好事,想要先努力看看會不會有進展。過了一、兩天,逐漸累積了複雜的情緒,終於忍不住而轉回內在、面對自己的狀態。

這時,你感覺到胸口的悶,然後用手接觸自己的胸口,跟胸口悶的感覺說:「我感覺到你了!」、「我承認你的存在...你是我的一部分...謝謝你想要告訴我一些訊息,雖然我還不太明白。」。你閉上了眼睛,和胸口悶的感覺在一起,僅僅覺察而不評斷內在發生的任何情況...,開始聽到內在責備自己的聲音「你很糟耶!別人都有很大的進展,你怎麼都學不會?」,感覺到自己的焦慮...,再次的,選擇「接納」自己此刻有自責與焦慮,謝謝它們所帶來的訊息,專注的體驗它們,與它們同在。

這時,你可能感覺舒服多了,能接納通常會讓自己放鬆許多,胸口悶和焦慮的感覺減輕了。此刻,可以帶著一種正向、「好奇」的心情,問問自己「這樣的感覺從何而來?和什麼事件和想法有關?...」,然後你逐漸清晰了自己習慣和他人比較,來要求自己做得比別人更好,做不到時會不斷的責罵自己,然後想要自己趕快做到而焦慮不已。另一方向則是問自己「我常常有這樣的感覺嗎?我從哪時候學會的?...」,也許你回想到過去成長的經驗,明白當年的你想要常常吵架的父母開心或放心,而對自己有高標準的要求,形成這樣的應對模式...,這是一個不容易的過程,需要對當年的自己有很多的理解與疼惜。

走到這個階段,你可能會運用「冰山」的隱喻,增添新的、正向的觀點,或是更加明白與調整自己的期待,連結與體驗渴望,更加的看重自己這個人的價值...。又或者,進行「和小時候的自己對話」,帶著疼惜的心情對當年的自己說「對於你當年的擔心和害怕,我很心疼...」、「我現在長大了,可以回來陪伴很擔心焦慮、自責的你...」、「我很欣賞你當年想要幫父母的用心...」,用成年人的狀態去陪伴幼年的自己,讓當年的情感經驗得到滋養,進而讓此刻的自己感受到更加整合、更有力量,或是更加的認可自己。這個「轉化」的過程,一開始需要透過別人的協助,後來可以有更多的練習,運用這樣的體驗來自我療癒。

回到此時此刻,將上述的學習放回實際生活中「練習」。若是再次感覺到焦慮和自責的類似情況發生時,可以提醒自己和過去不同了,你可以選擇更加的放鬆、更正向的看待自己已經努力做到的部份。或是,在內心裡告訴那個當年的自己,你會陪伴他、欣賞他的努力...。也許,你有時還是會回到焦慮和自責,但你知道這樣的反覆是很正常的,需要有更多的練習和堅持,就會逐漸成為自己所喜歡的狀態。

最後,不管你做到前述的哪一步,也包括此刻看完前述的文字理解了多少,都邀請你「欣賞感謝」你自己,欣賞自己願意花這樣了時間和心力去理解和學習,而且也有一些心得或收穫,謝謝自己給自己一個機會,這麼專注的閱讀和體會。

不知上述這樣的描述,是否可以讓你更加了解「主動學習的歷程」?我的建議是,請先聚焦在目前可以瞭解的部份,暫時擱置感覺模糊或困惑的地方,後續會有更多的篇幅來說明相關的概念與學習方法。

最後,主動學習的歷程除了之前的圖示外,馬公高中的曾明鴻老師在課後給我回饋,他認為「欣賞感謝」移到中心畫成下圖的形式更好,更能凸顯「欣賞感謝」的重要性,我非常同意,覺得這是很棒的想法與呈現,也一併提供給大家,你可以選擇自己覺得比較適合或喜歡的方式來使用。

主動學習的歷程2

主動學習的歷程2

曾老師在其臉書回應如下:

天安老師在這篇分享裡,提到了他和我在工作坊的一個互動。我想在此說說自己當時的發現,以及是什麼樣的歷程讓我向天安老師提出了我對「主動學習的歷程」一圖的看法。

在學習和體驗薩提爾的這幾年中,我一直學習安頓自己。五年前我在崇建老師的「心教」一書中見到了5A後,我開始試著照5A流程來安頓自己,並在最後告訴自己欣賞感謝自己,我當時對這樣的運作最大的認知和感覺是:這是一個過程,同時也是我的選擇和決定,的確起了安頓自己的作用。 薩提爾的核心概念之一:「自我價值」,以「成長」來看待自己。我常自問:「我看到了自己的價值了嗎?我如何告訴自己是有價值的呢?」

在天安老師的工作坊中,我見到了主動學習歷程一圖,我發現「欣賞感謝自己」不是流程的終點,而是伴隨在歷程中我看見了自己每一次的努力和願意,我看見了自己的價值。 接著,我發現圖上只有「行動」這一環節是單一箭頭,箭頭先指向「欣賞感謝」後,才進到下一環節「覺察」,這樣的指向與其它「覺察」、「接納」、「好奇」、「轉化」的同時雙箭頭流向不一樣。這引發我的好奇和思考,我覺得這樣的視覺影像對我來說代表:「先有欣賞感謝,才能進入覺察。」或者說:「沒有欣賞感謝,就無法繼續覺察。」而我覺得「欣賞感謝」是過程中每一步都可能相伴而生的,欣賞感謝不是兩個步驟間的介質。

所以,我在自己的心得筆記裡改繪了主動學習歷程一圖,將我的想法表達在圖上,也與天安老師說了我的想法。 謝謝天安老師這些文章的分享,讓我再次回顧自己過去在薩提爾工作坊的學習,每一次的學習和之後的生活體驗,讓我都有新的發現。第一次從瑤華老師的工作坊聽到:「練習,練習,再練習。」好像只是一種勉勵,而現在,我覺得這是生命的一部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天安的沙龍
646會員
39內容數
分享我在薩提爾模式的學習經驗,讓更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藉此經驗有更加清晰、深入的學習歷程,以及學到重要的成長方法。
張天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3/23
在學習與成長的歷程中,你是自己的主人,你可以決定要去哪裡?要怎麼走?要走得多快...或多慢?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誰好、誰差的比較,有的只是貼近與接納自己的真實現狀。願意看重自己,願意為自己選擇想要探索與學習的旅程。所以,你可以把這樣的學習看成一個旅程,而學習地圖是一個參考的指引,是一個對生命的提問!
Thumbnail
2021/03/23
在學習與成長的歷程中,你是自己的主人,你可以決定要去哪裡?要怎麼走?要走得多快...或多慢?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誰好、誰差的比較,有的只是貼近與接納自己的真實現狀。願意看重自己,願意為自己選擇想要探索與學習的旅程。所以,你可以把這樣的學習看成一個旅程,而學習地圖是一個參考的指引,是一個對生命的提問!
Thumbnail
2021/03/18
一位四十餘歲的女士,這兩、三年晚上超過十一點還沒睡時,就容易肚子餓,吃了會比較好睡一些,但是,也擔心這樣子對身體不好。不吃的話,會越來越餓,也會因此睡不著,對此感覺相當困擾。 她用四個提問「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是什麼阻礙了我呢?」、「阻礙從哪裡學來的?」、「我可以如何改變?」來探索與轉化..
Thumbnail
2021/03/18
一位四十餘歲的女士,這兩、三年晚上超過十一點還沒睡時,就容易肚子餓,吃了會比較好睡一些,但是,也擔心這樣子對身體不好。不吃的話,會越來越餓,也會因此睡不著,對此感覺相當困擾。 她用四個提問「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是什麼阻礙了我呢?」、「阻礙從哪裡學來的?」、「我可以如何改變?」來探索與轉化..
Thumbnail
2020/12/22
你是怎麼看一個人的呢?你是怎麼看他人和自己的? 薩提爾女士認為:「我們是同一生命力的展現!」,同時她又說:「在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完全像我。」如果把這兩句話的意思整合在一起,可以這樣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同一生命力的獨特展現!」這樣,就把作為一個人的普同性和獨特性,都放進一句話裡說清楚了!
Thumbnail
2020/12/22
你是怎麼看一個人的呢?你是怎麼看他人和自己的? 薩提爾女士認為:「我們是同一生命力的展現!」,同時她又說:「在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完全像我。」如果把這兩句話的意思整合在一起,可以這樣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同一生命力的獨特展現!」這樣,就把作為一個人的普同性和獨特性,都放進一句話裡說清楚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如果能和自己的生命力連結,將會感受到豐盛的活力,以及穩定自在的狀態,這樣的能量將會向外穿透內在脆弱、黑暗以及外在表象的層面,逐漸的轉化與整合。
Thumbnail
如果能和自己的生命力連結,將會感受到豐盛的活力,以及穩定自在的狀態,這樣的能量將會向外穿透內在脆弱、黑暗以及外在表象的層面,逐漸的轉化與整合。
Thumbnail
記得,剛接觸薩提爾的時候。看書,好像都懂。闔上書,腦筋一片空白。 初上工作坊,我的情緒很滿,體驗性很強。整個人有點像經歷一場大地震,驚魂未定不打緊,餘震還讓人暈頭轉向。更別說是弄懂冰山跟對話到底是怎麼回事。
Thumbnail
記得,剛接觸薩提爾的時候。看書,好像都懂。闔上書,腦筋一片空白。 初上工作坊,我的情緒很滿,體驗性很強。整個人有點像經歷一場大地震,驚魂未定不打緊,餘震還讓人暈頭轉向。更別說是弄懂冰山跟對話到底是怎麼回事。
Thumbnail
前幾天剛結束一個對話課程的帶領,學員的反應跟回饋,給我很大的肯定跟鼓勵。 我思索著,可以怎麼樣再精進自己,陪伴更多的學員。 在整理回顧過去上課筆記的時候,天安老師曾說:「很多人學薩提爾主要都在學習對話,但是如果自己的狀態穩定不夠,對話如有挫敗,就會越問越歪,對方就會感到不舒服,因為你有目的。」 天安
Thumbnail
前幾天剛結束一個對話課程的帶領,學員的反應跟回饋,給我很大的肯定跟鼓勵。 我思索著,可以怎麼樣再精進自己,陪伴更多的學員。 在整理回顧過去上課筆記的時候,天安老師曾說:「很多人學薩提爾主要都在學習對話,但是如果自己的狀態穩定不夠,對話如有挫敗,就會越問越歪,對方就會感到不舒服,因為你有目的。」 天安
Thumbnail
每個生命都有它自己的使命和不容易
Thumbnail
每個生命都有它自己的使命和不容易
Thumbnail
1. 助人者,要先體會到對自己的療癒。對於療癒的過程有體驗,接著再求助人。簡單來說,就是「助人者,必先自助」。 2. 學了這些功夫,對於看待自己成為助人者,也不要著急。若是急著想療癒別人,那麼很容易變成「拯救者」,如此,也偏離了薩提爾的精神。
Thumbnail
1. 助人者,要先體會到對自己的療癒。對於療癒的過程有體驗,接著再求助人。簡單來說,就是「助人者,必先自助」。 2. 學了這些功夫,對於看待自己成為助人者,也不要著急。若是急著想療癒別人,那麼很容易變成「拯救者」,如此,也偏離了薩提爾的精神。
Thumbnail
學習薩提爾,除了熟悉冰山、對話脈絡、一致性溝通要兼顧自我他人情境等「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 #眼光的轉變。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力的展現。在生命裡都有各自獨特的「資源」(特質) 無論是正向或負向的資源,都有帶給生命的禮物。
Thumbnail
學習薩提爾,除了熟悉冰山、對話脈絡、一致性溝通要兼顧自我他人情境等「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 #眼光的轉變。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力的展現。在生命裡都有各自獨特的「資源」(特質) 無論是正向或負向的資源,都有帶給生命的禮物。
Thumbnail
#照片是同學好意幫我留下紀錄很驚喜我很感謝 #沒有上台演練過首次突破是開心的 上週末,我終於又進教室學習了, 帶著對薩提爾模式的熱情,我非常期待這三天的實體工作坊。 第一天,天安老師說,這一次課程的重點是「自我療癒」, 他想教我們學習自助的方法, 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幫助自己寧靜、如常的去面對生命
Thumbnail
#照片是同學好意幫我留下紀錄很驚喜我很感謝 #沒有上台演練過首次突破是開心的 上週末,我終於又進教室學習了, 帶著對薩提爾模式的熱情,我非常期待這三天的實體工作坊。 第一天,天安老師說,這一次課程的重點是「自我療癒」, 他想教我們學習自助的方法, 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幫助自己寧靜、如常的去面對生命
Thumbnail
再一次運用成為主動的學習者(一)的案例,將它模擬成你自己一個人的主動學習的歷程,你的故事與內在的內容可能和這個案例很不一樣,但是過程很可能會有類似之處,請用你理解到類似的部分,代入自己的情況,或許會對這樣的歷程更有體會。
Thumbnail
再一次運用成為主動的學習者(一)的案例,將它模擬成你自己一個人的主動學習的歷程,你的故事與內在的內容可能和這個案例很不一樣,但是過程很可能會有類似之處,請用你理解到類似的部分,代入自己的情況,或許會對這樣的歷程更有體會。
Thumbnail
這個主動學習的歷程,最早是在「關係花園」這本書談到關於處理情緒的步驟4A:Awareness(覺察)、Acknowledgment(向人承認)、Acceptance(接納)、Action(行動),後來香港的沈明瑩老師在薩提爾的工作坊中分享,補充了更多薩提爾的精神...
Thumbnail
這個主動學習的歷程,最早是在「關係花園」這本書談到關於處理情緒的步驟4A:Awareness(覺察)、Acknowledgment(向人承認)、Acceptance(接納)、Action(行動),後來香港的沈明瑩老師在薩提爾的工作坊中分享,補充了更多薩提爾的精神...
Thumbnail
在我帶領的薩提爾工作坊當中,有時會感覺到(尤其是首次)來參加的朋友,帶著聽演講或上課的心情,想要聽到更多的理論知識或是解決方案。 當你用聽演講的方式在工作坊中聽著講師或是其他學員的分享時,你可能聚焦在觀念的理解與思索層面,但同時你的身體或情緒已經產生某種變化,比如:頭疼、胃部緊繃的感覺、肩膀僵硬..
Thumbnail
在我帶領的薩提爾工作坊當中,有時會感覺到(尤其是首次)來參加的朋友,帶著聽演講或上課的心情,想要聽到更多的理論知識或是解決方案。 當你用聽演講的方式在工作坊中聽著講師或是其他學員的分享時,你可能聚焦在觀念的理解與思索層面,但同時你的身體或情緒已經產生某種變化,比如:頭疼、胃部緊繃的感覺、肩膀僵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