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孩子講話的內容有錯誤時需要糾正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學齡前的孩子,在學習怎麼說話的過程中,十分容易講錯。例如,看到有毛的動物都說「狗狗」;或是這樣的句子:「昨天太陽很大,今天太陽比較小」,常令許多家長非常疑惑——這時,到底要不要糾正孩子說話的內容
  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暸解孩子學習說話的過程中,如何建立語言知識。 其實,孩子從牙牙學語,到習得足夠詞彙和正確用法,會以各種「語言學習策略」幫助他們自己。這個過程非常神奇,完全不需要其他人教,就能自己默默地歸納出語言的規則,並且加以應用。
  其中一個重要的策略稱為「假設測試(hypothesis testing)」。簡單地說,就是從嘗試的過程,證實或確認正確的說法。
  以1到3歲的學步期幼兒而言,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會快速累積詞彙,從一開始只會叫「爸爸」、「媽媽」,進步到能說出大約500個有意義的詞彙。
  除了父母透過生活環境或者共讀繪本等方式,對幼兒示範各種人、事、物的說法,讓孩子模仿學習。幼兒也會積極注意周遭環境,主動發現各種溝通情境使用的詞彙和語句,並在日常生活的不同情境中,嘗試使用新學到的詞彙或語句,觀察這樣說出來的話,其他人能不能聽懂。
  到了4到6歲的學齡前階段,孩子對說話內容的嘗試更加豐富多元!這時的他們已經可以表達自己的看法侃侃而談,也能夠主動詢問各種事物該怎麼說,或者自己拼湊可能的說法,再看看大人的反應。
  因此我們可以在生活中觀察到許多可愛的童言童語,像是「樹跌倒了」(倒了)、「他飛的好矮喔」(低)等等,都是孩子正在嘗試使用自己會的詞彙,表達新的看法。
  那麼,當孩子正在嘗試各種說法的過程中,大人該怎麼應對呢?
  有時候爸爸媽媽比較心急,聽到錯誤的用詞或文法,會出言糾正孩子,甚至直接示範,希望孩子跟著練習講一遍,可能讓氣氛瞬間變僵,孩子也學得不開心。 這時,不妨以正向、輕鬆、有趣的態度,自然地在聊天中呈現正確的說法讓孩子聽到,例如:
小孩說:「媽媽,你看那邊的小鳥都飛得太矮了吧!」
此時媽媽可以說:「真的耶!他們怎麼都飛得那~麽低啊?太奇怪了。」
  一般來說,只要孩子的認知發展和人際互動沒有遲緩,都可以自己觀察到正確的說法,自行修正。如果一次兩次都還是使用錯誤也不用擔心,通常一段時間之後,孩子就會自己學會了喔!
  如果行有餘力,也可以使用「擴展」技巧,提供更多語言材料與線索,或延伸相關的內容。例如聽到孩子指著「小貓」說是「狗狗」時,可以回答「噢~你看到喵喵叫的小貓咪了,小貓毛毛的。摸摸看!」。加入「喵喵叫」、「毛毛的」等相關的概念,讓孩子慢慢在腦海中分類、歸納,再透過一次次的嘗試,最終成為成熟的語言使用者。
  下次聽到孩子講話內容有錯誤時,請試試看「自然呈現正確說法」和「擴展延伸」這兩個方法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0~8 歲的早期教育階段,保護學習熱忱和動機更為重要。陪伴孩子學習英文時,父母及老師應以真誠互動和幫助理解為主。英文輸入方式包括共讀繪本/有聲書、唱兒歌、看卡通、日常對話等。
Thumbnail
認識海君老師對小語的特殊教育教學方法,如何幫助小語突破認字與書寫的困難,以及發現其豐富的創造力與想像力。特殊教育不僅需要專業知識與耐心,更需要創意和靈活性。這篇文章看見了教育的深遠影響和無限可能。
Thumbnail
讓小孩提早學英文,必須在以親子關係為優先、尊重沉默期、不強逼填鴨、讓孩子自由玩樂、豐富的聽說環境... 這些前提之下,才是有益的。重要的不是起跑的時間點,而是充分理解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順應天然優勢,因勢利導。
Thumbnail
寶寶在學習說話的過程中,從分辨聲音到學會斷句和語音分割,逐漸推論話語中可能的對象和意義,最後反覆校正語句中的正確性。科學家觀察到寶寶對於聲音的反應以及推論對象和意義的能力,這有助於我們理解寶寶語言學習的過程。
Thumbnail
五個月的寶寶雖然還無法說出有意義的詞彙,但卻正在努力發出各種聲音。父母應該如何適當地和寶寶互動,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勇於嘗試表達。本文介紹了寶寶語言發展的過程,以及父母應該如何使用兒語、媽媽語和成人語來幫助寶寶發展語言能力。
Thumbnail
4歲孩因為在在語言上有顯著進步、喜歡誇張,這是孩子發展的正常階段。家長可以觀察並引導孩子透過講故事來培養想像力,並避免在公開場合讓孩子難堪以及不要妄下論斷給孩子負面標籤。
Thumbnail
孩子學習說話的過程充滿奇妙,而學習第二語言也是一個挑戰。本文探討如何教養孩子學習說話與英語的關鍵,並分享心得及方法。
Thumbnail
在兩個孩子的童言童語中,透過引導,讓孩子們理解了將不好聽的話「倒出去」的比喻,幽默地解釋了言語的處理方式。也反思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於他人言語的反應。這篇育兒生活雜記不僅幽默有趣,而且富有啟發性,值得您細細品味。
Thumbnail
雖然早期教育對於英語學習有利,但在適當的年齡開始學習仍然能夠取得良好的成果。關鍵在於教學方法和持續的學習支持。特別是幼兒時期,家長建議先確認母語是哪個語言,母語認同不僅是關係到語言,也牽涉到文化價值。  
其實小孩一直都在學身旁大人的一切,尤其是主要照顧者的小言小行,這些只是還不會馬上表現出來而已,不代表他沒學起來。 而且小孩真的只學「你所做的」,而不一定會聽「你所說的」,身教真的重於言教阿!
Thumbnail
在0~8 歲的早期教育階段,保護學習熱忱和動機更為重要。陪伴孩子學習英文時,父母及老師應以真誠互動和幫助理解為主。英文輸入方式包括共讀繪本/有聲書、唱兒歌、看卡通、日常對話等。
Thumbnail
認識海君老師對小語的特殊教育教學方法,如何幫助小語突破認字與書寫的困難,以及發現其豐富的創造力與想像力。特殊教育不僅需要專業知識與耐心,更需要創意和靈活性。這篇文章看見了教育的深遠影響和無限可能。
Thumbnail
讓小孩提早學英文,必須在以親子關係為優先、尊重沉默期、不強逼填鴨、讓孩子自由玩樂、豐富的聽說環境... 這些前提之下,才是有益的。重要的不是起跑的時間點,而是充分理解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順應天然優勢,因勢利導。
Thumbnail
寶寶在學習說話的過程中,從分辨聲音到學會斷句和語音分割,逐漸推論話語中可能的對象和意義,最後反覆校正語句中的正確性。科學家觀察到寶寶對於聲音的反應以及推論對象和意義的能力,這有助於我們理解寶寶語言學習的過程。
Thumbnail
五個月的寶寶雖然還無法說出有意義的詞彙,但卻正在努力發出各種聲音。父母應該如何適當地和寶寶互動,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勇於嘗試表達。本文介紹了寶寶語言發展的過程,以及父母應該如何使用兒語、媽媽語和成人語來幫助寶寶發展語言能力。
Thumbnail
4歲孩因為在在語言上有顯著進步、喜歡誇張,這是孩子發展的正常階段。家長可以觀察並引導孩子透過講故事來培養想像力,並避免在公開場合讓孩子難堪以及不要妄下論斷給孩子負面標籤。
Thumbnail
孩子學習說話的過程充滿奇妙,而學習第二語言也是一個挑戰。本文探討如何教養孩子學習說話與英語的關鍵,並分享心得及方法。
Thumbnail
在兩個孩子的童言童語中,透過引導,讓孩子們理解了將不好聽的話「倒出去」的比喻,幽默地解釋了言語的處理方式。也反思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於他人言語的反應。這篇育兒生活雜記不僅幽默有趣,而且富有啟發性,值得您細細品味。
Thumbnail
雖然早期教育對於英語學習有利,但在適當的年齡開始學習仍然能夠取得良好的成果。關鍵在於教學方法和持續的學習支持。特別是幼兒時期,家長建議先確認母語是哪個語言,母語認同不僅是關係到語言,也牽涉到文化價值。  
其實小孩一直都在學身旁大人的一切,尤其是主要照顧者的小言小行,這些只是還不會馬上表現出來而已,不代表他沒學起來。 而且小孩真的只學「你所做的」,而不一定會聽「你所說的」,身教真的重於言教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