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制度下人與人之間的地位沒有明顯的差距,加上根據的研究指出,狩獵時代中人類不用花太多時間在覓食上。這種一天只需要工作幾小時就能夠溫飽的日子,對比到目前動輒過勞還無法滿足基本需求、而且貧富差距嚴重的現代,過去那種狩獵時期還會被部分人士提起並且反思,現代科技發展到底有沒有帶給人們更好的生活。
貧富差距的現象以及影響
再來談到貧富差距會如何影響社會,以下大概分成幾點:
因為在意他人的眼光,所以人民更會自我膨脹,也會透過不理性的消費行為來彰顯自己的地位,藉此維持自己自卑的心理,深怕被發現自己處於貧窮的那一端。
非常在意他人的眼光同時造成社會問題頻傳,像是社會新聞中不難看到兩派人馬只因為互看不順眼或是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便只是為了怕被「看不起」而爭個面子。
但是換個角度想,若自身擁有高度的自信,而且這自信源自於本身而不是他人,自然不會過度在意他人的眼光,這種深怕被看不起的心態忠實反映了自卑的心理。
而中國社會普遍打腫臉充胖子的現象也是個很典型的例子,返鄉時寧願借錢也要回去發紅包,便是希望在他人眼中自己是個小有成就的人,這種不健康的現象充分反映了不平等社會中人類對於地位的重視。
而貧富差距不大的社會如北歐諸國,人民不用靠購買奢侈品來彰顯自己的身分,也間接造成奢侈品在這些社會的銷路不佳;同時也較少發生爭面子而衍生的社會問題,因為他們的自信源自內心。
根據研究指出,貧富差距愈嚴重的社會,社會愈偏向外控性格,所謂的外控性格、就是認為成功者多受於外部原因而非個人努力。
說白話一點就是認為成功者都是富二代,這些人在人生的起跑點上就佔據了各種資源與人脈,所謂的公平競爭根本不存在。
也因為這種無法掌握現實的無力感,造成各國狂人政治興起,像是美國的川普( Donald Trump )、英國的強生( Boris Johnson )等等,在票票等值的民主社會中,身處貧窮端的大多數人民便是希望透過狂人扭轉這種讓他們感覺到無力的現況。
許多自詡菁英者通常鄙視這些支持狂人的族群,認為他們被狂人浮誇的言語所蒙蔽、認為他們的行為不夠理性,但事實上對於底層的人民而言,這才是最理性的選擇。
研究指出生理與心理確實會互相影響,在許多情況下兩者是一體兩面。
以健康而言,擁有階級制度的生物,身為低階者經常承受巨大的壓力,因為惹怒首領可能會被打。而演化便讓這些低階者血液中的纖維蛋白原(一種凝血因子)濃度提高,以因應隨時可能被高階者攻擊造成出血時,血液可以更快速的凝固。而實驗也證明高階級的生物中,纖維單白原在血液的濃度確實比較低。
本書提出車諾比核災的案例,發現該處的孕婦在當時高壓恐慌的環境下,造成嬰兒日後智力與社交行為上的傷害,這種缺陷比起輻射暴露所造成的傷害相比還來的更嚴重。
身處在高壓的環境中除了讓生理長期處於壓迫的狀態、進而衍生相關疾病,同時也對精神造成不良的影響,導致現代社會中精神疾病的問題愈發嚴重。
而社會上各種成癮問題,也是因為在貧富差距的社會中人民在階級鬥爭下的壓力太大,由於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尋得成就感,這種無力感才轉向各種毒品以及遊戲等各種成癮的事物。
在貧富差距漸增的今日,有一派論點認為這是智力高低長期所反映出來的結果。
簡單來說就是認為貧富差距中身處於富端的人,往往是因為擁有過人的才智或是能力,才有辦法在眾人之中脫穎而出;而身處貧端的人便是因為技不如人才深陷這種困境。
支持這種論點的人提出基因決定論,便是認為人類天生就有優劣之分,他們所處的社會地位只是剛好與他的資質相符罷了。
但是實驗證明智商更多時候跟後天環境有關,比如說有沒有環境讓他更早學習到科學觀念,而不是純粹的從實用的角度去思考。貧困的生長環境也讓孩童在承受壓力的環境中生長,光是思考如何生存就忙得焦頭爛額,非常不利於智商的發展。
若將時間拉到近代,現代人的平均智商比過去高非常多,顯然不是因為我們做了什麼基因改良或是人種培育,所以才比過去的人聰明,而是工業革命的觀念革新與教育的普及。
許多人錯置了因果關係,貧富差距與智商的關係中,貧富差距是因,智商落差才是果。正是因為貧富差距才讓這種智力落差的情況變得更嚴重,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如何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
最後提到該如何改善貧富差距,本書提出的方法是透過稅制改革跟經濟民主兩大方向。
以稅制改革而言,便是在詬病目前大型的跨國企業,往往透過各種合法的避稅方式以逃避稅賦,而稅制改革就是希望透過公平的稅賦制度並且落實執行,以達到財富重分配的目的,避免讓跨國企業享受到國際間各項基礎建設所帶來的便利,但卻沒有盡到其應盡的義務。
而經濟民主便是讓員工參與公司重大的決策,並且讓員工能夠實際享有公司經營的績效。
根據統計,大型企業執行長的薪資與基層員工的薪酬差距愈來愈大,但是執行長對於企業長期的貢獻卻很難用短期的績效來衡量,以現行的評核模式也讓部分不肖的執行長犧牲長期利益以換取短期的績效、長遠而言反而造成企業損失,但執行長卻能坐領績效獎金甚至以此為跳板,跳槽至其他企業。
但實驗證明讓員工擁有企業的所有權,可以有效提升企業表現並且減少收入差距。這部分不難理解,當自身表現與報酬有關聯時,才會讓人有努力的動機。透過第一線員工的參與,也能夠讓企業在決策時能夠納入更多的考量因素以改善決策品質,同時為員工本身斡旋到更好的勞動條件。
小結
總體而言,這本書提出了非常多的研究與數據,嘗試證明貧富差距的因果關係、以及對於人類社會的影響,破除了不少迷思與誤解,但在解方的部分相對來說便顯得薄弱。
或許要認知到社會問題的因果關係總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但是了解問題與解決問題仍是不同層次的課題,這本書著重在解釋「因果關係」、而非「那麼接下來該怎麼做」,對於如何解決貧富差距比較有興趣的讀者,這本書可能比較不適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