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的追尋—《哲學家的學佛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可愛的封面

先相信還是先懷疑?

佛教、佛學是什麼?不同人可能有極為不同的答案。從印度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密教;部派佛教傳到斯里蘭卡緬甸等地的南傳佛教;大乘佛教傳到中國且一路向東造就出韓國日本佛教的漢傳佛教;密教傳到西藏藏傳佛教,各有相同及相異處。每到一個地方,又結合當地傳統宗教習俗文化、生成新模樣。隨時代的變動,原初的東西可能消失或變樣,矛盾也存在於不同說法間,要抽絲剝繭理清脈絡,像瞎子摸象,真的很難。
追尋的過程,有人從信仰切入,也有人從思辯切入,各有優劣。信仰先行者的動力較強,也較有機會遵守戒律、堅持修行,缺點是容易盲信。即便不盲信,也傾向自圓其說。以思辯為起手式,雖不易被某些「師父」騙,卻可能變成知識的追尋而缺乏最重要的實踐。如何在兩者間尋得平衡,著實不易。

動機與態度

我屬於後者。最初讓我折服、引發我日後深入佛法的是「空」的思想以及對於「苦」的解析與消除的方法。這涵蓋了一切現象的解釋追尋快樂的方法,讚嘆之餘,我以為真理就在佛法中了。不過,不時出現的矛盾卻讓人困惑,我懷疑是不是自己了解不夠?所以,帶著開放的追尋之心,我慢慢地爬梳佛教思想史,也或深或淺個別探入不同領域。這探索尚在進行式,但這幾年有了大致輪廓,對於相信什麼、不相信什麼、不知道什麼,應該有個譜了。
其實,我一直想好好整理一些關於佛教、佛法的思索,甚至連書名都想過—《一個懷疑論者的學佛之路》,會有這念頭,是因為我有種感慨,很多信仰的人沒有認真了解就亂信;更多人不曾深入理解就心存成見。當我在書店看到冀劍制《哲學家的學佛筆記》時又驚又喜。驚訝的是,寫過《邏輯謬誤鑑識班》、《是思考還是想太多》等書的他對佛法也有興趣,歡喜的是,透過哲學家的思辨力來討論佛法,可以與我的想法做對照。
冀劍制除了是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還兼任佛學院院長!這身分實在很妙。他的同儕與學生中有許多佛教學者、出家人與資深修行者,讓他有機會接觸各法門,加上他所言:
因為我個人並不是把佛學當宗教在信仰,所以嚴格來說也不算是一個佛教徒。探討佛學的動機,是因為感覺裡面有著深刻的智慧。所以,可以說是用哲學的態度在汲取佛學的智慧
可以說,這本書是一個佛教大學的佛學院院長,用哲學家的懷疑態度來闡釋佛學。

反思

關於佛學的書,一般都是在「相信」的前提下闡述道理,這本書比較特別的是在解釋佛學同時,也會提出反思。本書分為離苦得樂的「思索」與離苦得樂的「修行」兩篇,從理論與方法分別切入。因為哲學家背景,書中不時會提出與佛學對照的哲學家與理論。例如,「三毒」中的貪 vs. 斯多葛主義;無我 vs. 休謨;發心 vs. 康德的道德實踐。
書中提出的一些反思也常在我心底浮現,只是沒有深入去分析,比如:
  • 何謂「無我」?既然無我,為誰學佛?
  • 如果培養慈悲心是一種成就菩薩境界的修行,背後真正的起心動念是利己,還算是慈悲心嗎?
  • 何謂「悟道」?有什麼用?怎麼確認悟道了沒?
冀劍制對這些問題的思索與解釋算是清楚沒有閃避,蠻值得思考。不過,我覺得本書的下篇「離苦得樂的『修行』」中,有些部分比較表面。如〈靜坐修行〉一章就把靜坐講述得太單薄,真正內含應遠超過於此。另一個問題是,書中探討的佛學偏大乘佛教,某些部分不見得適用於南傳或藏傳佛教。
這也正是探討佛教的難處。但瑕不掩瑜,我還是從書中獲得很多。不管你對佛學有沒有概念,都值得讀一讀、想一想,不要輕易就相信或不相信。最後,就以聖嚴法師的話來做結尾:
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誤解的人這麼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會員
42內容數
書本是通往過去未來、通往世界宇宙、通往現實虛幻的任意門。 關於書的種種。儘可能每週介紹一本我有感覺、對我有啟發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樂思哈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身為一個台北人,《我的老台北》書中故事發生地點我都是知道的。有些雖發生在我出生前不到十年,但彷如另一個時空,那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很奇妙。台北的變化在那十幾年間實在太大,比如他兒時所居住的復華眷村在南京東路三段遼寧街一帶,我現在打開google地圖只能從一個「復華公園」找到線索。
初見本書其實不心動,「全世界最感人」未免過於俗爛,有深度的書哪會有這種書名?但讀了第一篇關於蟬的介紹,我不得不承認這是最感人的生物文。 為了讓基因延續,許多生物不管求偶、交配還是保護後代,都展現出讓人類難以想像或感動的行為。我們難以理解為什麼鮭魚要穿越幾萬公里,從大海回到河川出生地……
引領我進入「台南學」的第一本書,是王浩一的《在廟口說書》,這本書依年代,一一介紹台南廟宇。我曾拿著書中地圖,從明鄭時期就存在的北極殿開始、地毯式探索一個又一個古蹟。
想到屏東你想到什麼?我以前只會想到墾丁、恆春,還有以豬腳馳名的萬巒。 一年多前,青鳥書店在屏東市孫立人行館開了家南國青鳥,不少藝文活動也跑到屏東市舉辦,加上《穿越阿緱-在街區與回憶之間》的出版,更是觸發我對屏東市的好奇,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地方?
(寫於2019-06-23) 206號公車 從小生長在西本願寺一帶、在京都大學拿到博士的哲學教授鷲田清一寫了這本《京都の平熱:哲學家眼中的京都小日子》,沿206號公車路線,談談他眼中的京都。從南邊的京都車站出發,沿七条向東到東大路通,再北行到北大路通,往西一直走撞到過去是「朱雀大路」的千本通....
「禪修」是什麼? meditation,常見翻譯有禪修、冥想、靜觀、靜坐、正念、坐禪、內觀。無論哪個詞都容易置入刻板印象而誤解其本質。禪修一詞因帶有佛教味,也可能被某些人排斥。 語言的侷限由此可見。 容易誤解的另一個原因是,禪修方法不是只有一種,不同方法採用相同詞語很容易形成
身為一個台北人,《我的老台北》書中故事發生地點我都是知道的。有些雖發生在我出生前不到十年,但彷如另一個時空,那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很奇妙。台北的變化在那十幾年間實在太大,比如他兒時所居住的復華眷村在南京東路三段遼寧街一帶,我現在打開google地圖只能從一個「復華公園」找到線索。
初見本書其實不心動,「全世界最感人」未免過於俗爛,有深度的書哪會有這種書名?但讀了第一篇關於蟬的介紹,我不得不承認這是最感人的生物文。 為了讓基因延續,許多生物不管求偶、交配還是保護後代,都展現出讓人類難以想像或感動的行為。我們難以理解為什麼鮭魚要穿越幾萬公里,從大海回到河川出生地……
引領我進入「台南學」的第一本書,是王浩一的《在廟口說書》,這本書依年代,一一介紹台南廟宇。我曾拿著書中地圖,從明鄭時期就存在的北極殿開始、地毯式探索一個又一個古蹟。
想到屏東你想到什麼?我以前只會想到墾丁、恆春,還有以豬腳馳名的萬巒。 一年多前,青鳥書店在屏東市孫立人行館開了家南國青鳥,不少藝文活動也跑到屏東市舉辦,加上《穿越阿緱-在街區與回憶之間》的出版,更是觸發我對屏東市的好奇,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地方?
(寫於2019-06-23) 206號公車 從小生長在西本願寺一帶、在京都大學拿到博士的哲學教授鷲田清一寫了這本《京都の平熱:哲學家眼中的京都小日子》,沿206號公車路線,談談他眼中的京都。從南邊的京都車站出發,沿七条向東到東大路通,再北行到北大路通,往西一直走撞到過去是「朱雀大路」的千本通....
「禪修」是什麼? meditation,常見翻譯有禪修、冥想、靜觀、靜坐、正念、坐禪、內觀。無論哪個詞都容易置入刻板印象而誤解其本質。禪修一詞因帶有佛教味,也可能被某些人排斥。 語言的侷限由此可見。 容易誤解的另一個原因是,禪修方法不是只有一種,不同方法採用相同詞語很容易形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學習佛法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要常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正法(這是重在聽聞);第二是安穩如實地理解義理(重在理解)。如果多聞又能夠深刻瞭解真理的話,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會再造作邪偽不正的行為了!」
Thumbnail
夢見我在宣揚佛教,正在講述佛陀用苦行,來實踐佛法和推廣佛法的經過。 我說這不是一個華麗的故事。釋迦摩尼佛一步一腳印,就是用他的力量,來推廣佛法。 群眾中有其他宗教人士,聽到我的說法,覺得不以為然。 我回說各個宗教,都有其勸人為善的教義。「我沒有要跟你辯論,我就是在介紹一個非常簡單的模式,希望大
Thumbnail
佛教在创立时既讲无我论又讲轮回说,在同时论证两者时实际上存在着矛盾或困难。但无我论和轮回说对佛教都很重要。为解决这个矛盾及论证上的困难,佛教在发展中提出了种种概念或说法来化解这一问题。
Thumbnail
修行、修道,必然從修心開始。 因為它是一套完整的思想價值與文化,代表著大自然宇宙的自然真理。 修道,就如同是要學習一套新的思想價值,替換那自己從小學習來的心智與思維。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佛教對於世間萬物的看法,以及對於矛盾的觀點。針對佛教思想提出了一些疑問,並且探討了個人認知與世界觀的關係。
Thumbnail
福薄於此法,猶豫亦難生;雖僅生猶豫,亦能壞三有。—《四百論》
Thumbnail
「禪」在古印度翻譯過來叫「靜思惟」,當靜思惟到相當寂靜,會有定境。一念不生的時候,不起妄念,它就入定。當然後面還有它的次第和領域。在密宗呢?它也稱「禪修」。但是禪修以後所證悟的境界給它的名稱就不大一樣,有的叫做「證得空正見」證悟空性,或者是講「證大手印」,或者「證大圓滿」。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學習佛法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要常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正法(這是重在聽聞);第二是安穩如實地理解義理(重在理解)。如果多聞又能夠深刻瞭解真理的話,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會再造作邪偽不正的行為了!」
Thumbnail
夢見我在宣揚佛教,正在講述佛陀用苦行,來實踐佛法和推廣佛法的經過。 我說這不是一個華麗的故事。釋迦摩尼佛一步一腳印,就是用他的力量,來推廣佛法。 群眾中有其他宗教人士,聽到我的說法,覺得不以為然。 我回說各個宗教,都有其勸人為善的教義。「我沒有要跟你辯論,我就是在介紹一個非常簡單的模式,希望大
Thumbnail
佛教在创立时既讲无我论又讲轮回说,在同时论证两者时实际上存在着矛盾或困难。但无我论和轮回说对佛教都很重要。为解决这个矛盾及论证上的困难,佛教在发展中提出了种种概念或说法来化解这一问题。
Thumbnail
修行、修道,必然從修心開始。 因為它是一套完整的思想價值與文化,代表著大自然宇宙的自然真理。 修道,就如同是要學習一套新的思想價值,替換那自己從小學習來的心智與思維。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佛教對於世間萬物的看法,以及對於矛盾的觀點。針對佛教思想提出了一些疑問,並且探討了個人認知與世界觀的關係。
Thumbnail
福薄於此法,猶豫亦難生;雖僅生猶豫,亦能壞三有。—《四百論》
Thumbnail
「禪」在古印度翻譯過來叫「靜思惟」,當靜思惟到相當寂靜,會有定境。一念不生的時候,不起妄念,它就入定。當然後面還有它的次第和領域。在密宗呢?它也稱「禪修」。但是禪修以後所證悟的境界給它的名稱就不大一樣,有的叫做「證得空正見」證悟空性,或者是講「證大手印」,或者「證大圓滿」。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