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教唆自殺」的殺手真的存在嗎?

日本知名小說作家伊坂幸太郎的作品《蚱蜢》(グラスホッパー)之中,出現兩個非常厲害的殺手角色,分別是擅長滅門血案的「蟬」,以及專為政治人物滅口、專長「教唆自殺」的殺手「鯨」。
殺手的任務安排來自於「經紀人」,經紀人跟政客之間唇齒相依,只要政客表示,「某個傢伙真礙眼」,經紀人就會安排殺手幫他們除去礙眼的傢伙,而政客給予經紀人的回報,不外乎金錢和利益上的回報,甚至是「不找他們麻煩」。
殺手「鯨」從事「逼人自殺」的行業已經有十五年了,「若是沒用,我早就失業了」。一邊逼迫政治人物的秘書替主子頂罪,在安排好的飯店房間讓對方上吊,自己則是躺在床上讀著文庫本,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
「遺書愛怎麼寫就怎麼寫」……讓對方寫遺書,也是殺手工作的重點,先讓對方自由發揮,事後再確認內容,如果有問題,就扔掉。
「若不自殺,家人就危險了」……只要被鎖定的對象反抗到底,堅持不自殺,接下來,可能就換殺手「蟬」登場,採取的手段可能是「因為原因不明的火災,一家人全部燒死」或是「被酒駕的卡車撞死」。
殺手經紀公司跟「上頭的大人物」合作愉快,因為「這個世界不是以善惡作標準的,訂定規則的是上頭的人物,只要有大人物罩你,一切都沒問題。
雖然是小說,但是伊坂幸太郎利用「寓言」「黑色幽默」的書寫借位,多少也隱喻某種社會寫實的殘酷真相。那些看似「自殺」的案件,以「自殺」粗糙結案的背後,到底存在什麼檯面下的交易呢?只要類似的巧合重複出現,就不得不讓人懷疑,現實世界中,是否存在類似小說情節的殺手組織,有經紀人,有擅長各種殺人手法的殺手,這些人平常穿著西裝,也許就在便利店買咖啡,跟普通人一樣,在路旁等紅綠燈。
真實世界不斷出現疑似「被自殺」的懸案,畢竟自殺這種事情,死者已經無法自己表達意見了,到底是他殺或意外或自殺,除了證據,除了辦案者的良心之外,很多疑點,倘若以簡單的「自殺」理由結案,似乎可以免去不少麻煩。
因此,我開始懷疑,和我一起在便利店排隊結帳的人,會不會就是擅長「使人自殺」的殺手「鯨」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