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職場讀書人選書】以記憶的魔術 召喚對於中華商場的鄉愁—《天橋上的魔術師》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我問到他們記不記得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時候,有些人完全忘記了,還問:「天橋上真有一個魔術師嗎?」當然也有些人記得,這讓我鬆了一口氣。那魔術師的存在,對我而言就像是某種意識上的天橋的存在。沒有魔術師就沒有天橋,沒有天橋,商場就斷了,就不成商場了。
2021年最具話題的台劇,或許就是改編自吳明益小說,由楊雅喆執導的作品《天橋上的魔術師》。除了想親眼目睹文字中的中華商場如何被重新建構的小說粉絲,隨著電視劇的熱潮持續,想必也會有更多原本沒看過小說的人,想去看看原著到底寫了什麼。
在看劇的過程中,筆者重讀了一次小說,並深刻體會到戲劇改編後與書中內容的差異,及想像力被視覺化限縮帶來的落差感。不過電視劇本身,也因為涉及更多社會議題,而有其獨到之處。整體而言,小說是內斂的,電視劇則是外放的、更加符合的大眾口味的,而筆者還是建議先追完劇之後,再重新閱讀小說,或許會有比較不會互相干擾的體驗。
《天橋上的魔術師》是作家吳明益在2011年出版的小說集,內容包含了十篇互涉的小說,以及九個曾居住在中華商場的成長故事。比起其他作品中,只能隱隱看見商場的痕跡,這部作品將作者小時候的視角,與中華商場的回憶,完整呈現在讀者面前。透過「魔術師」作為關鍵人物,作者召喚了對於中華商場的「鄉愁」,以及那些曾經的記憶,字裡行間也隱隱透露出對於物是人非的感慨。

湯姆當時住在商場三樓,他從山東一路逃難來到臺灣的外省老爸在二樓開了一家賣鍋貼、包子、小米粥的店,小學就在他們家對面,只要走過一個天橋就到了。而馬克家則是在隔壁棟的商場一樓開五金行。湯姆每天起床準備好以後背著紅色瓶蓋的塑膠水壺走過愛棟往信棟的天橋,繞到馬克家門口,爬上小閣樓的鐵窗敲窗戶玻璃,把馬克叫醒以後等他一起去學校。走過長長的天橋,下橋右轉會先經過羅絲家招牌上寫著「西點麵包」的店門口。那招牌真的就只寫了「西點麵包」,當時同學們都以為「西點」就是店名。

既然是回憶,當然少不了關於中華商場的種種細節,透過作家精準的敘事能力,讀者彷彿能夠幻想自己穿越時空,走在主角身邊,走在早已不在的商場內部,和他們一起經歷童年的種種。但比起劇中以小朋友為主角,讓所有事物都經過童稚的心靈折射,書中卻更趨近於由現在成人的眼光,去緬懷、哀悼已逝去的一切。
不論是兩小無猜的愛情,或是家中的各種變故,所有的故事都蒙著一層淡淡的哀傷。在「一頭大象在日光朦朧的街道」這則故事中,開設鐘錶行的主角父親憤慨於機械錶被「只靠電池一閃一閃地,以為自己能告訴世界上的人時間是什麼了」的電子錶取代,也彷彿讓人體會商場受到時代淘汰的不甘。

這個城市的每條路看起來都像歷經風霜再修補而成,而那些修補的痕跡如此潦草,一看就知道未來會再次支離破碎。

「有時候你一輩子記住的事,不是眼睛看到的事。」在書中,魔術師曾如此向小不點說。雖然導演楊雅喆在受訪時表示,比起電視劇想要表達「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小說所講的則是關於「消失」,但或許兩者所想要傳達的,其實是殊途同歸。
正好就在筆者出生那年拆除,我們這代的人,或許對於中華商場的記憶並不深,然而它卻也曾是老台北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對於在其中長大的小朋友而言,中華商場更像是他們的全世界。雖然具體的事物終有一天會消亡,但「記憶」這位魔術師,卻也能夠隨時召回那些曾經存在的片段。而既然我們還能夠回憶,又有誰能夠說它不存在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每週介紹一本書 (國定假日不定期加碼) 主成分:臺灣文化、社會科學、歷史、文學 ⚠️不含投資、雞湯書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既要柔弱又要能夠完成自力救濟,對於性暴力受害者而言,多數人有太多矛盾的刻板印象,有時就連法律也是如此,而比起受害人的衣著,這些對於受害者的想像,或許才是讓性暴力如此猖獗且層出不窮的元兇。
「正常」,一個看似平淡無奇,卻又充滿傷害力的詞。生長在自我意識逐漸成為主流的現代,我們都曾經被教育過「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但現實中的各種規範與「棒打出頭鳥」的慣習,卻讓大部分的我們膽怯於與眾不同、時時盯緊自己不能越出紅線,一直到某些契機讓我們發現,不正常才是常態,強迫正常只會讓我們受傷。
實際走入印度街頭,研究女性無家者議題,作者程敏淑以志工的身份,實際面對面與她們對話、正視她們面臨的困境。因為居無定所,加上歧視與刻意污名化,這些女性被貼上「壞女人」的標籤,獲得父權社會默許的性別暴力,更逼迫她們必須依附於其他團體或團結,否則連睡覺都是奢侈。
雖然無法定義「臺灣人」,但若限縮「臺灣」的地理範圍中,講述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或許是個解套,而《臺灣歷史圖說》正是這樣的一部作品。包含最初南島語族定居於臺灣,一直到二戰時期,或者增訂版中新增的民主化之路,身為歷史學者的作者周婉窈,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搭配豐富的圖片,訴說了這塊土地上所發生的
想買甜甜圈,店家卻在交貨前先咬了一口,讓顧客當場傻眼。投資理財平台的廣告中,對於交易佣金的生動描述,讓許多人心有戚戚焉。然而,這看似荒謬的劇情,卻是所有在台移工必須面對的現實,差別只是他們不只必須每個月吃著「被咬過的甜甜圈」,還必須在購買之前,先想辦法生出五個甜甜圈給對方。
就算未來人工智慧能夠寫文章,散文作家或許還是最不需要擔心的一群。沒有5W1H的嚴謹結構,不需要起承轉合的情節,散文所需的只是作家本身的才華,而真正優秀的散文作品,則會給人一體成型的暢快感,並驚艷於作者的創意與文采。《青檸色時代》作者林薇晨的文字,就具有如此的魅力,然而相關的介紹卻極少。
既要柔弱又要能夠完成自力救濟,對於性暴力受害者而言,多數人有太多矛盾的刻板印象,有時就連法律也是如此,而比起受害人的衣著,這些對於受害者的想像,或許才是讓性暴力如此猖獗且層出不窮的元兇。
「正常」,一個看似平淡無奇,卻又充滿傷害力的詞。生長在自我意識逐漸成為主流的現代,我們都曾經被教育過「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但現實中的各種規範與「棒打出頭鳥」的慣習,卻讓大部分的我們膽怯於與眾不同、時時盯緊自己不能越出紅線,一直到某些契機讓我們發現,不正常才是常態,強迫正常只會讓我們受傷。
實際走入印度街頭,研究女性無家者議題,作者程敏淑以志工的身份,實際面對面與她們對話、正視她們面臨的困境。因為居無定所,加上歧視與刻意污名化,這些女性被貼上「壞女人」的標籤,獲得父權社會默許的性別暴力,更逼迫她們必須依附於其他團體或團結,否則連睡覺都是奢侈。
雖然無法定義「臺灣人」,但若限縮「臺灣」的地理範圍中,講述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或許是個解套,而《臺灣歷史圖說》正是這樣的一部作品。包含最初南島語族定居於臺灣,一直到二戰時期,或者增訂版中新增的民主化之路,身為歷史學者的作者周婉窈,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搭配豐富的圖片,訴說了這塊土地上所發生的
想買甜甜圈,店家卻在交貨前先咬了一口,讓顧客當場傻眼。投資理財平台的廣告中,對於交易佣金的生動描述,讓許多人心有戚戚焉。然而,這看似荒謬的劇情,卻是所有在台移工必須面對的現實,差別只是他們不只必須每個月吃著「被咬過的甜甜圈」,還必須在購買之前,先想辦法生出五個甜甜圈給對方。
就算未來人工智慧能夠寫文章,散文作家或許還是最不需要擔心的一群。沒有5W1H的嚴謹結構,不需要起承轉合的情節,散文所需的只是作家本身的才華,而真正優秀的散文作品,則會給人一體成型的暢快感,並驚艷於作者的創意與文采。《青檸色時代》作者林薇晨的文字,就具有如此的魅力,然而相關的介紹卻極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有點意外自己竟然把這本書默默啃完了。近期有好多什麼店的日韓文學,我起初還以為這本書也是集結幾篇短故事,結果不是,是長篇的小說,而且是15年前的作品,非常好看,極具啟發。
Thumbnail
創作者有兩種,一種隱居內省,與社群絕緣,另一種與社群共生,臉書、IG、threads各種平台無役不與。這幾年在社群上連載作品的漫畫家謝東霖,以神明、貓科虎爺,書店工作的流氓,以及在詐騙公司上班的正直青年回應社會各種議題,一波又一波觸及到原本不看漫畫的族群,毫無疑問屬於後者。   謝東霖擅長補
Thumbnail
是誰的年代 ? 是誰的奇歷 ? 又是誰,被時間的洪流推拖著連滾帶爬,被荼炭塵世搞到滿身泥濘奇妙莫名 ?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吳明益的小說《複眼人》的故事情節以及作者的寫作風格。文章中不但闡述了故事架構,也對小說中的角色和情節進行了分析和評論,最後歸納出了一些個人的觀點。
Thumbnail
長大是不是就意味著變成那種我們討厭的人?我很喜歡書腰上的這一句話: 「當時,做了什麼決定,讓你變成現在的你?未來,又能做些什麼,讓以後的你不再後悔」 年輕的時候一定做過一些蠢事,如果有機會能夠再來一次,你願意把握這個機會嗎?
Thumbnail
《天橋上的魔術師》不但描述「中華商場」這一空間,更是聚焦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以「回憶」編織成故事,把自身的經驗和自身成長的孕育地融合在文中,將「個體」回憶轉變為「共同」回憶,依靠書寫對「生命」的反思以及重建讀者的「回憶」和抵禦「消失」。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天橋上的魔術師》為2021年的影集,改編自作家吳明益同名小說,欲重現1980年代台北中華商場的榮景 (圖片來源 : 維基百科)
Thumbnail
夢境裡所發生的故事,來區分成好夢與惡/噩夢,夢到好夢或許希望可以在現實中發生,即使在現實中發生的機率極低,但也會希望,但相對地夢到惡/噩夢時會希望不要在現實中發生,最好永遠都不可能發生,但若這段夢中故事是帶著美好但又有淒美的情感,會把這個故事當成好夢還是惡/噩夢呢?
看完一章就休息,是適合看這本書的節奏 有關於中華商場,這個某一世代的臺灣人都知道、甚至去過的地方 作者寫了他對中華商場的回憶,有人,有物,有景,有情 說是虛幻嘛,有真實的地和人啊 若說是真實,好多情節也太不可思議了 魔術師是要角,串連起每一章節,如果沒有魔術師,就沒有這本書 所以,因為魔
Thumbnail
有點意外自己竟然把這本書默默啃完了。近期有好多什麼店的日韓文學,我起初還以為這本書也是集結幾篇短故事,結果不是,是長篇的小說,而且是15年前的作品,非常好看,極具啟發。
Thumbnail
創作者有兩種,一種隱居內省,與社群絕緣,另一種與社群共生,臉書、IG、threads各種平台無役不與。這幾年在社群上連載作品的漫畫家謝東霖,以神明、貓科虎爺,書店工作的流氓,以及在詐騙公司上班的正直青年回應社會各種議題,一波又一波觸及到原本不看漫畫的族群,毫無疑問屬於後者。   謝東霖擅長補
Thumbnail
是誰的年代 ? 是誰的奇歷 ? 又是誰,被時間的洪流推拖著連滾帶爬,被荼炭塵世搞到滿身泥濘奇妙莫名 ?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吳明益的小說《複眼人》的故事情節以及作者的寫作風格。文章中不但闡述了故事架構,也對小說中的角色和情節進行了分析和評論,最後歸納出了一些個人的觀點。
Thumbnail
長大是不是就意味著變成那種我們討厭的人?我很喜歡書腰上的這一句話: 「當時,做了什麼決定,讓你變成現在的你?未來,又能做些什麼,讓以後的你不再後悔」 年輕的時候一定做過一些蠢事,如果有機會能夠再來一次,你願意把握這個機會嗎?
Thumbnail
《天橋上的魔術師》不但描述「中華商場」這一空間,更是聚焦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以「回憶」編織成故事,把自身的經驗和自身成長的孕育地融合在文中,將「個體」回憶轉變為「共同」回憶,依靠書寫對「生命」的反思以及重建讀者的「回憶」和抵禦「消失」。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天橋上的魔術師》為2021年的影集,改編自作家吳明益同名小說,欲重現1980年代台北中華商場的榮景 (圖片來源 : 維基百科)
Thumbnail
夢境裡所發生的故事,來區分成好夢與惡/噩夢,夢到好夢或許希望可以在現實中發生,即使在現實中發生的機率極低,但也會希望,但相對地夢到惡/噩夢時會希望不要在現實中發生,最好永遠都不可能發生,但若這段夢中故事是帶著美好但又有淒美的情感,會把這個故事當成好夢還是惡/噩夢呢?
看完一章就休息,是適合看這本書的節奏 有關於中華商場,這個某一世代的臺灣人都知道、甚至去過的地方 作者寫了他對中華商場的回憶,有人,有物,有景,有情 說是虛幻嘛,有真實的地和人啊 若說是真實,好多情節也太不可思議了 魔術師是要角,串連起每一章節,如果沒有魔術師,就沒有這本書 所以,因為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