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趟旅程,還是游牧?
說旅程好像浪漫了些,又過度夢幻了點。撇除馬斯洛和他那套需求層次理論,生命就是游牧。
許多人從遠離故鄉和歸屬地的那一刻,人生便開始不斷的遊牧著,在現代生活和都市中,我們以另一種形式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在這條路上,有人先走一步,也有迎頭趕上,而在這如荒野般等待被虛無吞噬的生命草原中,我們都曾存在過。
《游牧人生》是由中國導演趙婷執導的獨立電影,在上映後便陸續獲得了大大小小的電影獎項的肯定。但也因為一句「在我成長的年代,中國是個充斥謊言的國家」讓數十億中國網友的玻璃心又碎了滿地,也讓導演本人成了眾矢之的。
這部由趙廷親自執導及撰寫劇本的作品,改編自「露營車打工族」一書。片中文本主要圍繞在歷經2008年金融海嘯的摧殘後,失去工作和舒適環境的美國中年及老年人尋求延續人生機會的故事。他們以露營車為家,季節性的以各種零工維生,過著看似嬉皮,卻不同於嬉皮的生活。
《游牧人生》可以是公路電影,也是非典型的公路電影,他可以讓觀眾以舒適的情緒看完,有趣的是,他也可以因為其身為獨立電影特殊的緩慢節奏讓部分觀眾看到睡著。
在旅途中,主角沒有夥伴,也沒有浪跡天涯的天真,取而代之的是飽滿的孤單和自我對話。透過導演的鏡頭,作品中的每一幕都描述著讓人有不同感受的孤寂。不論是獨自一人站在沙漠中,或是一個人行駛在公路上的孤寂,《游牧人生》都成功的將這種抽象且不容易描述的感覺帶入現實,進而視覺化。
有家與無家,取決於心之所向
I'm not homeless, I'm just houseless.
現實中,哪裡有生機,哪裡就宜居,游牧者因此過著游牧的生活。這群被金融海嘯和年齡沖走的游牧者,開著露營車,遍尋他們有錢可賺的生機。而這些以車維持生活起居的人並非無家者,只是沒有家,片中台詞也重重的賞了歧視者的耳光。
某種程度上,我們從出生開始就是在流浪,沿路撿拾足以賴以維生的資源,接著不帶著任何東西回歸塵土。不論是在草原或是在城市,都是流浪,差別只在於外在環境而已。
當我們至使至終都在流浪,家早已不是最終所企求的,而是歸屬感。
那些先走的人,路上再見
在人生的遊牧中,有些人曾短暫的與我們同行,也短暫的一起度過了生活的喜怒哀樂。而在礙於現實下,有些人先走了一步,我們也再度回歸了獨自一人的遠行,並等待著下一位同行者的出現。
一個接著一個的同行者完整了我們名為生命的這趟游牧。在這條路上,有人先走一步,也有迎頭趕上。生命是虛無的,存在卻是我們創造出來的。先離開的人,只是換了地方游牧,他還在這草原上。而到了最後,我們終將殊途同歸,接著不可預期的在路上相會。
『我們都熱衷表象,卻忽視核心。這裡說的是少數非主流和極少數商業,或許有些主觀的電影筆記。不區分受眾,不顧及特定族群喜好。更新速度極慢,頻率極低,且品質難以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