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平如何不是性解放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性平是個新的概念。

從 “平”望文生義,會認為是一種平權的主張。尤其對於同性戀者,他們在性取向上有別於異性戀,對相同性別的人反而會產生慾望。他們同樣是人,應當有同樣的權利,這是平等且不應該歧視的。而要斷絕歧視,最好的方式當然是該從教育著手。(教育怎麼不是一種洗腦?)因此我們對於中小學要開始教育他們: “性”是一種平常的事,如同人類的其他口腹之慾,理解個體之間具有差異、需要尊重,進而達到不論男、女、第三性都能平權的理想。

在這樣的過程中,當然也會遇到一些阻礙,諸如有些人認為性是神秘、是保守、是只能奉獻給所愛的人。所以我們要破除這些迂腐的想法,教導如何避孕、器官的功能,當受教者可以理解這一切只是運動的一種、同時避免懷孕染病的可能,就能更自由地探索自己的慾望、成為自己身體真正的主人。

所以,從保護自己出發(告訴父母:壞人比你預想的還壞,你以為等到國中再教就好,他可能小學就出手了。所以我們必須從小學就要開始教器官的功能與避孕![小學生的身體有可能懷孕嗎?])我們用毫無迴避問題的態度教孩子們同性戀、性,告訴他們隱私部位不可擅自觸碰,除非有自己的允許。

不過,我認為:性有愛在其中,有好奇、有探索在其中。有其神秘性,通常只能兩個人在對方面前袒裎相見,有其儀式性的意義。該如何行動才能取悅對方與自己,是一種愛的表現。該何時脫離童貞,該如何堅守貞節,牽涉到人作為行為主體的哲學思考在其中。

當政府採用這種強迫式向下紮根的態度,看似 “破四舊”,事實上是一種 “向西方看齊”的思想在當作主軸:性沒有甚麼,只是一種運動而已X歲都還沒經驗才是好笑情慾探索是每個人應該具有的權利。 當你採用這樣的角度去看的時候,所謂”東方式的”對性抱持貞操、害羞、恐懼、害怕的想法,都會變成一種 “不進步”的保守主義、一種必須破除的可笑思想。

沒有父母不會同意要保護孩子,但是孩子還不具有生育能力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該強調於他們該如何保護自己、父母該如何注意孩子的異常、事發之後該如何保留證據並嚴懲加害者、認識加害者會受到甚麼樣的處分、在交接管教之間該如何注意或保護孩子與可能的加害者獨處?

每個人都會好奇自己生命的起源,但有時候孩子可能只是想知道父母有沒有愛他、他是不是父母的寶貝而已,並不是真的想知道肚子怎麼變大、雞雞怎麼進入媽媽的身體。

當你教完身體的功能之後,孩子成為身體的主人,他為何不能探索自己的身體?有甚麼樣的力量可以阻止他們的探索?我們都知道大腦皮質的成熟要到14甚至20歲之後才會成熟,在成熟之前往往是情感走在理智前面,你該怎麼教他克制、忍耐、貞節?

作為保守主義者,可能浪漫地認為當你遇到一個一生所愛的人,又因為年輕而拮据,唯一能夠奉獻給對方的,就是自己的身體。初戀因而永生難忘。你可以說這只是狗屁的處女情節,但是我認為這其中是初次探索、初次相遇因而更加貴重的生命體驗、心理感受。

性平沒有不可以,尊重是應該的,但是有可能是保守的嗎?
當孩子聰明地學會器官的功能之後,你怎麼能夠24小時緊迫盯人地阻止他探索自己的身體呢?

做好安全防護的初嘗禁果,當然比不做安全防護要來的好,但是,當父母、做大人的,真的只需要教安全防護就夠了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7會員
142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rancis Kao's talkinsofa 的其他內容
最近在看廖彥博的,還滿有趣的。 之所以會看他的書也是從一篇網路文章開始。 有幾個想法可以分享: 雖然現在政治上以白話文優先、鄙棄古文,認為這樣才是台灣價值的表現。但是,像這樣歷史翻案的文章,需要大量爬梳史料,才能從中分析同時代的局勢、在這些政局中究竟有甚麼樣的人物登場。古文像是一個鑰匙,如果不懂這個
這本書以前看人推薦過,圖書館剛好有遇到所以借了。看完之後覺得那張貼紙似乎有點刺眼... 作者: 褚士瑩   出版社:大田   出版日期:2017/10/01 推薦指數如果滿分五顆星,這本大概只有三顆星。 開頭就是測驗的方式,看看你自己的界限。然後又說不是特別強調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這種自相矛盾的行為
教養的過程總是各種堅持與懺悔並存 忐忑多日,終於結果揭曉。 初時看錯號碼還以為上了,結果卻是被刷下來。 曾想若是考過的話,也要上網講兩句這制度的不合理。但沒考過還真不適合批判制度,只會被視為酸葡萄的心理罷了。 新的問題擺在眼前:該怎麼面對孩子,該怎麼跟安慰她。 考試就是如此殘酷
家要做為一個避風港,豈示容易的? 周末聽了對話練習中的CD,一段是李老師與學生的對話,一段是李老師與家長的對話。 其實小孩的部分是滿令人困擾的,因為很明顯聽得出來他們沒有辦法很明確的描述自身的感受與需求,很多時候都需要老師的引導。但是這種引導究竟是不是真的能夠撫平心靈的傷口,我覺得不容易看到效
茶葉沖泡自然會連結到器具,要泡出一壺好喝的茶,出水的速度、保溫的能力、品飲人數、沖泡次數乃至動作美感都成為需要思考的問題。泡茶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講究,終究是以沖泡者的心境來決定。
茶往往給人健康的印象,透過茶來養生似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真正細想起來,又該怎麼樣對應自身的狀況來品茶呢?
最近在看廖彥博的,還滿有趣的。 之所以會看他的書也是從一篇網路文章開始。 有幾個想法可以分享: 雖然現在政治上以白話文優先、鄙棄古文,認為這樣才是台灣價值的表現。但是,像這樣歷史翻案的文章,需要大量爬梳史料,才能從中分析同時代的局勢、在這些政局中究竟有甚麼樣的人物登場。古文像是一個鑰匙,如果不懂這個
這本書以前看人推薦過,圖書館剛好有遇到所以借了。看完之後覺得那張貼紙似乎有點刺眼... 作者: 褚士瑩   出版社:大田   出版日期:2017/10/01 推薦指數如果滿分五顆星,這本大概只有三顆星。 開頭就是測驗的方式,看看你自己的界限。然後又說不是特別強調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這種自相矛盾的行為
教養的過程總是各種堅持與懺悔並存 忐忑多日,終於結果揭曉。 初時看錯號碼還以為上了,結果卻是被刷下來。 曾想若是考過的話,也要上網講兩句這制度的不合理。但沒考過還真不適合批判制度,只會被視為酸葡萄的心理罷了。 新的問題擺在眼前:該怎麼面對孩子,該怎麼跟安慰她。 考試就是如此殘酷
家要做為一個避風港,豈示容易的? 周末聽了對話練習中的CD,一段是李老師與學生的對話,一段是李老師與家長的對話。 其實小孩的部分是滿令人困擾的,因為很明顯聽得出來他們沒有辦法很明確的描述自身的感受與需求,很多時候都需要老師的引導。但是這種引導究竟是不是真的能夠撫平心靈的傷口,我覺得不容易看到效
茶葉沖泡自然會連結到器具,要泡出一壺好喝的茶,出水的速度、保溫的能力、品飲人數、沖泡次數乃至動作美感都成為需要思考的問題。泡茶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講究,終究是以沖泡者的心境來決定。
茶往往給人健康的印象,透過茶來養生似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真正細想起來,又該怎麼樣對應自身的狀況來品茶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當前社會在討論性別與權利問題時,經常以個體的「性欲望」為核心訴求,這種錯誤的討論框架不僅未能解決平權問題,反而加深了對父權與陽具的恐懼與誤解。教育界和政治界藉由話語霸權,簡化複雜的社會議題,強化刻板印象。面對這樣的現象,教育應更為嚴謹,避免政治正確導致的偏頗,並維持理性與客觀性。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這種把所有「非典型」的互動全都混為一談的狀況點出了當前社會的兩個問題:「對性的教育和公開討論的缺乏」以及「過於單一的親密關係標準價值」。拉開我們每個人的記憶去看,在MeToo運動之前,我們是否曾經聽過有人公開談論過性?如果有的話,是誰在談論?通常不是你的父母或老師。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庭作為孩子性教育的重要環境,提出了在家庭中進行性教育的方法和建議。
性教育跟性平教育還有道德觀與思考,我覺得才是學校最應該教導也是學生最應該學習的東西。 理論是死的,現在的科技發達也讓你背了一堆學識在腦子裡,還是比不過別人手指一按,找出來的資訊來的全面與完整。 那麼人生而為人跟機器的差別,就在於思考跟觀念理解。 . 我想也是因為很多老師是這樣被教育出來的,他
Thumbnail
唯我們對生活詳察,連結自身經驗、感受,也許才真有機會讓性別平等不只是華而不實的口號。
Thumbnail
做說書這麼多年,第一次被同行和觀眾催稿,居然是性愛書籍(苦笑)
  每一組關係之中,成員間的權力都不可能完全對等。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將之辨認出來,並且讓參與的成員都充分地意識到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此避免社會中的特定群體成為系統性的受害者、也讓另一些人沒有機會繼續系統性地加害他人。
Thumbnail
在性別這個議題上,你們並不需要對孩子施加任何刻意的理論教育,你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允許他們選擇自己的性別並去成為。你們應該抱持著開放的態度對你們的下一代都給予祝福,並且讓他們自由選擇自己想要發展的性向。
Thumbnail
社會問題、教育之於孩子、性別不平衡,皆是現今社會所需面對的困境,友情、戀情的糾葛牽絆,並不是真朋友。教育改革亟待進步不宜僵化,需讓孩子自由成長。性別問題需重視,色情風氣等社會影響必須面對。
Thumbnail
當前社會在討論性別與權利問題時,經常以個體的「性欲望」為核心訴求,這種錯誤的討論框架不僅未能解決平權問題,反而加深了對父權與陽具的恐懼與誤解。教育界和政治界藉由話語霸權,簡化複雜的社會議題,強化刻板印象。面對這樣的現象,教育應更為嚴謹,避免政治正確導致的偏頗,並維持理性與客觀性。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這種把所有「非典型」的互動全都混為一談的狀況點出了當前社會的兩個問題:「對性的教育和公開討論的缺乏」以及「過於單一的親密關係標準價值」。拉開我們每個人的記憶去看,在MeToo運動之前,我們是否曾經聽過有人公開談論過性?如果有的話,是誰在談論?通常不是你的父母或老師。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庭作為孩子性教育的重要環境,提出了在家庭中進行性教育的方法和建議。
性教育跟性平教育還有道德觀與思考,我覺得才是學校最應該教導也是學生最應該學習的東西。 理論是死的,現在的科技發達也讓你背了一堆學識在腦子裡,還是比不過別人手指一按,找出來的資訊來的全面與完整。 那麼人生而為人跟機器的差別,就在於思考跟觀念理解。 . 我想也是因為很多老師是這樣被教育出來的,他
Thumbnail
唯我們對生活詳察,連結自身經驗、感受,也許才真有機會讓性別平等不只是華而不實的口號。
Thumbnail
做說書這麼多年,第一次被同行和觀眾催稿,居然是性愛書籍(苦笑)
  每一組關係之中,成員間的權力都不可能完全對等。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將之辨認出來,並且讓參與的成員都充分地意識到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此避免社會中的特定群體成為系統性的受害者、也讓另一些人沒有機會繼續系統性地加害他人。
Thumbnail
在性別這個議題上,你們並不需要對孩子施加任何刻意的理論教育,你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允許他們選擇自己的性別並去成為。你們應該抱持著開放的態度對你們的下一代都給予祝福,並且讓他們自由選擇自己想要發展的性向。
Thumbnail
社會問題、教育之於孩子、性別不平衡,皆是現今社會所需面對的困境,友情、戀情的糾葛牽絆,並不是真朋友。教育改革亟待進步不宜僵化,需讓孩子自由成長。性別問題需重視,色情風氣等社會影響必須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