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個月前看見讀墨臉書社團裡面有一個當月店長的訊息,定睛一看發現竟然是在社團裡面非常活躍,甚至被官方認定是「唯一犢董」的「秀蓮」擔任當月店長,而且還有一個講座講跟新聞有關的書籍。
平常朋友邀約我都要想半天,但看見這個訊息的當下我馬上就買票,並在行事曆上設定鬧鐘提醒自己講座的時間,可見「秀蓮」在我這小書呆子心中真有很崇高的地位呢!
其實加入電子書社團之後每天都會上去看看大家的推書,一開始很容易被燃到(網路用法,意旨被眼前事物感染,通常會因此而購物),社團裡面的人真的太會推書了,但是現在已經練就一身好功夫,只會默默地放進購物車,等三本七五折的時候再買(史稱三七五撿書)。
不過每天看「秀蓮」的發文並按讚已經是我打開臉書app最重要的事了!
其實「秀蓮」本名是江淑琳,因為臉書上面的名字以英文顯示,被香港的臉友翻成「秀蓮」,乾脆就以這個名字當作暱稱,在社團裡打滾!
秀蓮本來是記者,在新聞圈內打滾幾年後考取公費留學的資格到英國讀博士,之後才回到台灣教新聞,這些資訊在網路上都可以找到訪談的片段,但親口從秀蓮本人說出來,還是不太一樣的!
總覺得她講話雖然輕鬆,卻富含人生的歷練和功夫,很少遇到一個大學教授,一堂課一個多小時幾乎沒有冷場,在知識的中間穿插著笑點和深度梗,讓新舊犢友都能享受這場演說,我很喜歡秀蓮提到新聞業背後的心酸和黑暗時的語氣,也很欣賞她雖然不想要再回到混亂的新聞現場,但卻仍舊奉獻自己所學提攜後進。
不過,我想在場的大家最有共鳴的還是當秀蓮說到自己買了兩千多本書,卻不是每一本書都看過時,主持人萊斯里問她要怎麼調適自己只買不讀,或是買了讀不完的內疚心情?
她說:「沒什麼好調適的啊,我是用自己的錢買的,沒有礙到誰,我就是想買這些書,我努力賺錢也是為了可以隨我喜好買書,誰規定要買就要看完呢?根本無需內疚!」
聽到這裡,整個演講廳裡的觀眾頓時齊聲拍手叫好,我環顧四週,整間房裡比我年輕的大概用一隻手就能數得完,大部分的觀眾都是有一定的年紀,在社會上打滾也不少年了,想必經濟能力也不會差到哪裡去,但是多數人依舊抱有這種「錢花了就是要有回饋」的心態,所以對自己「只買不看」的行為多少也會有一點愧疚感。
但身為一個八年級生(好老派的自稱法),這樣的行為在我周遭的朋友身上經常發生,我除了閱讀之外,也愛打電動,曾經有一個我喜歡的遊戲實況主也被觀眾說買遊戲是失心瘋因為只買不玩,他很正氣凜然地說:「我沒有失心瘋,我就是要買!」
在聽到這句話得當下我也是很受衝擊的,原來這樣的行為不需要感到內疚,仔細想想的確是這樣,每個人只要在消費時確保自己不會因為這次得花費造成經濟上的負擔,其實要怎麼運用自己用勞力賺來的錢都是個人自由,沒有人有資格去批評和過問!
也因此,加入讀墨以來我每個月都會花上超過一千元來買書,雖然我每天都保有讀書的習慣,但至今也有許多書連下載都尚未執行,不過我不會覺得有任何一丁點的不安心,因為我很清楚自己的能力範圍所及之處,每個月花這樣的錢在書本上面完全不會對我自己造成困難,平常我也沒有什麼興趣或社交活動,更沒有抽菸、賭博等需要每個月固定支出的不良習慣花費,對於花錢買自己想要的書卻還來不及讀,對我來講反而是每天努力工作的動力呢!
這場活動最高潮的片段是秀蓮演講過後的Q&A時間,透過這樣的一問一答讓台下的觀眾更能了解秀蓮對於旅行、讀書和新聞的信念,雖然她一直自嘲很『孤屈』,說話直接常得罪人,但其實從她的言談之中可以感受到秀蓮對於教育學生時的無私和敬業,也從她很直白的回答裡聽見了她不被道德束縛住的自由,光從可以拒絕家中長輩請她帶團到日本的要求這點看來,就比我自己和身邊的朋友還要勇敢很多,我想這就是社會歷練吧!人總是從年輕時候的不敢拒絕一路被折磨到傷痕累累,從而蛻變成對自己的好惡很了解,不去強迫別人配合自己喜好,也不被強求的人,希望未來有一天,自己也能像秀蓮一樣活的衷於自我,買書買的隨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