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5/0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就把創業當打怪,如何?​

與一群舊部屬餐敘,聊起中年與退休創業這個話題。有人問:上班領薪水二、三十多年真的乏了,該思考創業嗎?這問題,還真值得往下談。​
臺灣談到創業,多半都是鼓勵年輕人,連貸款補助都有限制。不過,中年或退休後就創不了業嗎?我說,不見得。​​
臺灣社會普遍的刻板印象是—年輕人比較有創業精神、動機與創意。這當然不代表創業專屬年輕人。我總認為,創意不等於創業。​
​年輕人創業,關鍵的不是熱情,而是點子夠創新、並且能夠實踐。​
​有個朋友外號老五,整輩子當業務,但他真正的志向可不在此。養家活口圖個溫飽,加上業績好,讓老五左掐右算後,放棄了創業的念頭。我說啊,人過中年、甚至退休後再創業有何可懼呢?職場三、四十年,不管位子到頂沒有,就該不留戀的一刀切了。下個階段,重新來過。許多人退休後吃吃喝喝、遊山玩水,沒幾個月就膩了。接著,開始覺得還有點本事、卻無處發揮,就會想找三五好友來做些什麼。​
​其實退休後,更可以積極投入真正有興趣的領域。雖然專業不同,但許多經驗是互通的。只要保有積極學習的態度,相信大有可為。態度準備好之後,如果有積蓄或資金最好。就算需要借貸、信用良好的話問題也不大。創業點子好的話,甚至可能遇見願意投資的金主。​
​一般人的生涯裡,規劃退休後再拚一盤的比例相對少,多數人心態上是保守的。其實,上班族退休後投資做民宿、開餐廳、搞園藝,不管是心靈提升或當成小生意經營,都挺不錯。這種積極的動能不僅關乎個人,以社會整體人力資源的角度來說完全不浪費,深具建設性。​
​還有一種人叫做「才」。即便退休了,都有人搶著禮聘。這種例子雖然不叫創業,但如果身心還算健康、有意願繼續為社會貢獻專業良能,也算好事啊。在臺灣,八、九十歲人口比例其實也相當可觀。高齡社會,人生還真的是七十歲才開始。​
​我雖然退休多年,但仍然擔任舊部屬新創公司的總顧問、並且養成定期分享觀點的習慣。對我來說,除了善用數十年生命經驗幫助年輕人之外、也希望許多正確觀念可以往下傳承。人,應該自己好好規劃、好好活,千萬別被法定退休年齡給制約了。只要突破退休二字的框架,就是一種超越。​
​許多國家,紛紛開始延長退休年齡。某些退休金制度鼓勵越晚領、領越多。這當然跟社會高齡化、必須維持勞動動能有關。以上說的,也代表一種時代觀念的演進—不管五十、七十、八十歲,都不該被年齡限制,而該勇於追求自己的生活。​
​這屆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與拜登都七十好幾了,還能以小伙子的口氣互嗆、爭大位。仔細想想,兩老會不會有阿茲海默症或是健康問題啊?不過,兩大黨派老頭出陣 PK ,也代表美國社會相對不認為「老」是個問題。尤其是國家治理,老人還或許可靠些。所以,退休後成為老人一族的朋友們(如我)千萬不要自怨自艾。比不上年輕人的地方不就那麼回事,認輸無妨嘛。但是,必須靠時間才能累積的經驗、智慧及聲望,也絕非年輕兩字可以取代。這點,就是你的藍海。​
​一輩子很長,職業當然可以換。學歷史只能教歷史?學商只能做生意嗎?不管什麼領域,有些東西是永遠相通的。當你的概念、邏輯能力夠火候,一理通、萬理徹,到哪裡都適用。不管是中年或退休後想創業,只要動機夠強,腦袋夠清楚、毅力夠堅定,就去做吧?想做又遲疑,要等到哪年呢?年紀,不該是阻擋個人發展的石頭。想做的,周全去想、努力去做,就可把一輩子擁有的能力轉化再轉化。就像我看孫子玩遊戲、所謂的「打怪」一樣,總能不斷挑戰、進化、破關。基本上,中年、退休後創業,約莫也就這意思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