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王朝-丞相李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秦始皇統一天下八年後,李斯才當上丞相。剛開始,他連副丞相都排不上號。
史記寫得簡略,寫得大家都要忘了,秦國是有左右丞相制度的。
李斯並不是秦始皇手下,客卿派的頭號人物。真正的頭牌是馮氏家族:老爸馮去疾,是右丞。兒子馮劫,是御史大夫(副丞相)。
馮家,是長平之戰後來到秦國的。馮去疾跟秦始皇差不多也是同輩。不過史記對於馮家沒有太多記述,甚是可惜。
目前看起來,馮家跟李斯之間應該有著相當奧妙的關係。
統一天下時,左丞也是個姓王的……王氏家系,在秦王政時期完全屬於宗室派大龍頭吧。
在講戰國宗室的時候,我不太是指跟國王有血緣關係的人。他們其實應該說是,在國內領土最大,政治勢力最強,能夠左右國君的卿大夫。
這種人早年跟國君絕對有血緣,但隨著他們封地變更姓氏,其實到了戰國後期,已經很難追溯出他們與國君的親戚關係。
就在這麼不知道為什麼的情況下,李斯這個客卿在秦始皇三十四年時,登上了向來屬於宗室派的第一丞相:左丞之位。
所以我們不能不相信,即使只是上卿,秦始皇對李斯的信任,也不是其他宗室大臣能夠比得上的。
畢竟,李斯提出了一個很有創意的洗牌法:廢公侯,全郡縣。
這種行為如果是激進的,一定馬上引發叛亂。
咳,秦國伐楚的時候,就出現了昌平君之亂。當時王翦也說,我功勞再大你也不會封我侯。
秦國並不是一統天下後,才一拍改制。而是在消滅六國擴張領土的過程中,就展開了廢侯計畫。這完全顯示出,秦始皇對於李斯方方面面的重用,早在把他放上丞相前就開始了。
同時,也讓我們清楚看見,秦始皇確確實實是「統一七國」(不是六)。
即使史記不提,我們也要知道,秦王政除了軍事行動,同時也經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國內政壇大亂鬥。
而不管李斯是何等的好幫手,秦始皇也不會事事從他。就像劉備不顧諸葛亮反對(其實好像也沒反對),硬要出兵討伐東吳。秦始皇派蒙恬北伐匈奴,李斯也是反對的。
姓蒙的你那時候如果巴結一點,跟李上卿一鼻孔出氣說不應北伐,搞不好後來就不會那麼慘了。
可是,就在蒙恬傳來北伐捷報後,秦始皇卻下達了兩條命令。
一、唱衰北伐的李斯,升任左丞相。
二、長城建築工事展開。
李斯一開始的意見就是:匈奴難打,收獲不了有效領地,只是徒然增加仇恨值。想必蒙恬的戰報,也準確的應證了李斯的想法。
只有殺敵數,戰利品跟領地的收穫幾近於零。
所以李斯獲得升官,北伐戰略變更。
我們再看深一層,蒙恬,本身在秦國統一天下之後,取代王家成為最重要的武將。秦始皇的北伐匈奴,是不是包含了政治鬥爭的目的在其中呢?
史記也明說了「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變更為長城退守模式,正正說明了,李斯鬥贏蒙恬。
說簡單點,秦始皇在不加害蒙家的情況下,把蒙恬外調,並且狠狠賞他兩巴掌。要蒙家不可有異心。
蒙家跟馮家,從入秦到現在,幾乎是並駕齊驅分庭抗禮的狀況。但蒙恬的北伐,卻讓蒙家陷入了劣勢。
而馮家也沒有搞什麼父子左右丞,反倒讓李斯上來了。
這一切是不是一個有意識的操作呢?
李斯的登台,緊接而來就是焚書坑儒……這顯然也牽涉了黨爭類型的問題在其中。秦始皇的長子扶蘇,也被派去跟蒙恬送做堆。
完成清君側的任務,李斯家庭的政軍權力,隱隱然已能與馮家跟蒙家抗衡。但誰也沒想到,秦始皇駕崩了。
真的是誰也沒想到嗎?
李蒙馮,三家爭秦的脈絡,在秦始皇過世後分出了勝負。
撇開趙高那活像小說劇情的小秘密,李斯主掌大權,蒙家與扶蘇賜死,難道不符合秦始皇生前的安排嗎?
完全符合的。
馮家也從純政務轉為軍政並掌。
一切都跟上面的脈絡同出一轍。
基本上,秦朝的紀年用得是古法。也就是秦始皇三十七年過世,胡亥繼位。但隔年才是二世元年。
二世元年秋,陳勝吳廣就起兵了。
最晚在二年初,李斯就被下獄了,七月判刑。這時候陳勝還在繼續打。項梁項羽也起兵了。
二世三年八月,趙高指鹿為馬。十月才把李斯拉出來腰斬。
事實上,二世元年就是陳勝吳廣起兵,馮家跟李斯上書表示,是因為百姓太苦了,請降低稅賦徭役。
而胡亥說,聽說賢人當政,天下太平。現在是你三位當政,天下大亂,怪我囉?
於是馮家父子自殺謝罪,李斯下獄開始輪番接受殘酷的刑罰……
也就是說,對於當時秦朝的官方角度,民亂始於李斯與馮氏當政。最後才把李斯拉出來殺,頗有以謝天下的用意。
李斯從被怪責,到入獄期間,都不斷上書胡亥。胡亥也曾經覺得李斯有點道理,但掌刑罰的趙高說李斯唬爛。
注意到了嗎?趙高,走在李斯的老路子上。
掌握刑罰,為皇帝服務。
秦朝說得一嘴好律法好制度,但卻讓皇帝的極權獨裁凌駕於律法之上。
所以說,叛亂蜂起,究竟是誰的鍋呢?
是秦始皇埋下禍根?
是秦二世一年引爆?
還是左右丞相的問題?
秦始皇過去動輒幾十萬大軍在出征,以秦一國之力尚可供養。
秦二世徵召五萬人屯衛咸陽,搞到民不聊生:不是國家沒有生產力,是國民不願意當你的生產力。
天,要亡秦。
《漢書.卷四三.酈食其傳》:「王者以民為天。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1會員
91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自古傳說,倉頡造字,蒙恬造筆。 發明毛筆的蒙恬,是秦國的大將軍。他的祖父名叫蒙驁,原本是齊國人,在秦昭襄王的時候,來到秦國,官拜上卿。 何以千里迢迢,橫跨神州大陸呢? 說是昭襄王開啟秦國盛世,萬鳥朝凰,這牛也吹得忒大。更何況,蒙驁並非說客辯士,也無內政長才、經世謀略。憑什麼加入泱泱大國?
韓國公子,名非。為人口吃,善著書。 史記非常巧妙的把韓非跟老子並做一傳,為啥呢? 根據太史公考證,韓非雖然喜歡刑名法術之學,師從大儒荀況。但韓非的根本,卻是黃老之術。 韓國在戰國時代的崛起,始於申不害變法。 在太史公的論述中,申不害就是學黃老喜刑名,合併出了一套與眾不同的富國強兵之術。同時也主導了
李斯,楚國人,他絕對是秦朝建立,檯面上最重要的人物。 一個重要的人物,年輕的時候一定有一些傳奇故事。比方說坐在大桑樹下說我以後要當皇帝啦,或是在河邊看魚力爭上游之類的。 李斯少年的時候在鄉裡擔任小公務員,特別喜歡觀察老鼠。
秦王政二十六年,大將王賁、李信、蒙恬合力滅齊,完成了天下統一的大業。 不過其實當時還沒有年號的概念,也沒有改元這種玩法,所以即使當年稱帝,也就是改成始皇帝二十六年來記事而已。 李斯等人發揮了各種國學常識,擬定了各種新的稱呼玩法。包括改稱皇帝,自稱朕。除諡法……
秦王嬴政統一天下,軍事上最大的功臣,普遍都會指向王翦。 王翦,據傳為周王室後人。以春秋戰國的姓名學來說,確實除了周王室一脈,正常人不太可能以王為姓。 王家最晚在秦武王嬴蕩問鼎中原的時候,應該就有不少人加入秦國了。
十三歲的少年嬴政,即將展開他征服全中國的人生。 屁蛋。 整個春秋戰國,二十歲之前當上國君還能掌權的人,不存在。嬴政這時候不過就是個吉祥物,象徵著權力仍在他父親:秦莊襄王的派系手上。 真正的執政者,當然是莊襄王最信任的丞相呂不韋。
自古傳說,倉頡造字,蒙恬造筆。 發明毛筆的蒙恬,是秦國的大將軍。他的祖父名叫蒙驁,原本是齊國人,在秦昭襄王的時候,來到秦國,官拜上卿。 何以千里迢迢,橫跨神州大陸呢? 說是昭襄王開啟秦國盛世,萬鳥朝凰,這牛也吹得忒大。更何況,蒙驁並非說客辯士,也無內政長才、經世謀略。憑什麼加入泱泱大國?
韓國公子,名非。為人口吃,善著書。 史記非常巧妙的把韓非跟老子並做一傳,為啥呢? 根據太史公考證,韓非雖然喜歡刑名法術之學,師從大儒荀況。但韓非的根本,卻是黃老之術。 韓國在戰國時代的崛起,始於申不害變法。 在太史公的論述中,申不害就是學黃老喜刑名,合併出了一套與眾不同的富國強兵之術。同時也主導了
李斯,楚國人,他絕對是秦朝建立,檯面上最重要的人物。 一個重要的人物,年輕的時候一定有一些傳奇故事。比方說坐在大桑樹下說我以後要當皇帝啦,或是在河邊看魚力爭上游之類的。 李斯少年的時候在鄉裡擔任小公務員,特別喜歡觀察老鼠。
秦王政二十六年,大將王賁、李信、蒙恬合力滅齊,完成了天下統一的大業。 不過其實當時還沒有年號的概念,也沒有改元這種玩法,所以即使當年稱帝,也就是改成始皇帝二十六年來記事而已。 李斯等人發揮了各種國學常識,擬定了各種新的稱呼玩法。包括改稱皇帝,自稱朕。除諡法……
秦王嬴政統一天下,軍事上最大的功臣,普遍都會指向王翦。 王翦,據傳為周王室後人。以春秋戰國的姓名學來說,確實除了周王室一脈,正常人不太可能以王為姓。 王家最晚在秦武王嬴蕩問鼎中原的時候,應該就有不少人加入秦國了。
十三歲的少年嬴政,即將展開他征服全中國的人生。 屁蛋。 整個春秋戰國,二十歲之前當上國君還能掌權的人,不存在。嬴政這時候不過就是個吉祥物,象徵著權力仍在他父親:秦莊襄王的派系手上。 真正的執政者,當然是莊襄王最信任的丞相呂不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慶餘年/#庆余年 大慶軍方第一人、樞密正使秦業秦老將軍(#馮恩鶴),不識字的大老粗,但他相信范闲! ⚠️以下含第10集劇透⚠️ ⚠️ ⚠️ 「不過、臣覺得他不像! 范闲出使北齊、在北齊王城升我大慶戰旗, 過癮👍! 這種人是不會貪贓枉法的。」 「多謝秦將軍。」 「我是實話實說。
Thumbnail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王嬴稷命白起發兵南陽,韓王欲割地求和,未料上黨太守馮亭連夜遣使者向趙王丹求援。 趙王趙丹見之大喜,決意傾國而戰。 ※ 兩年後,趙國邯鄲。 「陛下,您千萬不可聽信奸佞讒言。自烈侯開基,武靈王中興以來,趙國經歷風雨飄搖,好不容易才走至今日局勢--咳,」藺相如的侍從趕緊
「為什麼秦始皇不去報復那些人啊。」 那時候電視在放尋秦記, 我看到秦始皇一開始被打壓、逼瘋, 再一路走上王位稱霸的時候,忍不住跟我爸問。
前情摘要: 公元前288年,秦向齊致帝之前,秦,趙,宋三國聯合,秦扶持趙攻齊,而齊為了緩解壓力,又用封地收買趙國,許給奉陽君蒙邑作為封地。趙國因此刻意放緩了對齊國的進攻,秦國看到趙國進攻緩慢不力,誤判局勢以為齊國力強盛,便改為致帝於齊,並重新與齊湣王結盟共稱東西兩帝,改變策略與齊國共同攻伐趙國。
漢朝的司馬遷所著作的史記在提到蘇秦的死有這麼一段奇特又奈人尋味的說法:《蘇秦列傳》對蘇秦之死在當時無法找到其他的縱橫家書來對照的情形下只能以民間口傳的版本提出更加客觀的解釋: 太史公曰:蘇秦兄弟三人,皆游說諸侯以顯名,其術長於權變。而蘇秦被反間以死,天下共笑之,諱學其術。然世言蘇秦多異,異時事有類
Thumbnail
宋英宗治平年間(1064-1067)蘇軾經歷了兩次打擊:先是髮妻王弗去世,而後是父親蘇洵去世。 宋英宗素來仰慕蘇軾之才,特予禮遇,同意以官船載運蘇軾一家返回蜀地。蘇軾一定想不到,日後政敵竟以此事攻擊他。 蘇軾與弟弟在蜀地守孝,度過平靜的三年,卻在熙寧二年(1069)返回汴京時,直接撞進了「王安石
Thumbnail
太尉李修在虞詡的建議後開始集中三公商討最終決定不棄涼,給鄧騭懟回去的同時開始辟西州豪桀為掾屬,拜長吏子弟為郎,以安慰關西豪族。 虞詡在劉秀留下的政治結構下利用三公的力量完成了對大將軍鄧騭的制衡,不僅保住了涼州,還將涼州的大量豪族子弟進行了特招入朝,變相的肯定並鼓勵了西涼豪族們對羌人的不合作。 他
Thumbnail
劉秀針對王莽這套篡權模板是咋辦的呢? 1、對外三公鼎立進一步分權。 2、對內不再培養親信的中朝官,不再設「領尚書事」這個崗。 劉秀在首先對三公中的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這三個官職的職責進行了改造。 總體來講就是平均性的分配。 大司馬的名字被改回到了原不長設的太尉,職能上「掌四方兵事功課,歲
Thumbnail
蓋延掃平粱地之時,劉秀剛剛在宜陽和馮異聯手逼降了漢末第一匪幫赤眉軍,粱地的大量物資得以迅速的支援到了關中的災後重建當中。(「蓋」作為漢人姓氏時,應讀做「葛」,在此小科普下) 還記得我們上一戰中說到的,為啥只有馮異能夠在一撥撥流賊拿長安當公共汽車後重新扶起來千瘡百孔的帝國故都嗎? 因為後面劉秀源源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慶餘年/#庆余年 大慶軍方第一人、樞密正使秦業秦老將軍(#馮恩鶴),不識字的大老粗,但他相信范闲! ⚠️以下含第10集劇透⚠️ ⚠️ ⚠️ 「不過、臣覺得他不像! 范闲出使北齊、在北齊王城升我大慶戰旗, 過癮👍! 這種人是不會貪贓枉法的。」 「多謝秦將軍。」 「我是實話實說。
Thumbnail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王嬴稷命白起發兵南陽,韓王欲割地求和,未料上黨太守馮亭連夜遣使者向趙王丹求援。 趙王趙丹見之大喜,決意傾國而戰。 ※ 兩年後,趙國邯鄲。 「陛下,您千萬不可聽信奸佞讒言。自烈侯開基,武靈王中興以來,趙國經歷風雨飄搖,好不容易才走至今日局勢--咳,」藺相如的侍從趕緊
「為什麼秦始皇不去報復那些人啊。」 那時候電視在放尋秦記, 我看到秦始皇一開始被打壓、逼瘋, 再一路走上王位稱霸的時候,忍不住跟我爸問。
前情摘要: 公元前288年,秦向齊致帝之前,秦,趙,宋三國聯合,秦扶持趙攻齊,而齊為了緩解壓力,又用封地收買趙國,許給奉陽君蒙邑作為封地。趙國因此刻意放緩了對齊國的進攻,秦國看到趙國進攻緩慢不力,誤判局勢以為齊國力強盛,便改為致帝於齊,並重新與齊湣王結盟共稱東西兩帝,改變策略與齊國共同攻伐趙國。
漢朝的司馬遷所著作的史記在提到蘇秦的死有這麼一段奇特又奈人尋味的說法:《蘇秦列傳》對蘇秦之死在當時無法找到其他的縱橫家書來對照的情形下只能以民間口傳的版本提出更加客觀的解釋: 太史公曰:蘇秦兄弟三人,皆游說諸侯以顯名,其術長於權變。而蘇秦被反間以死,天下共笑之,諱學其術。然世言蘇秦多異,異時事有類
Thumbnail
宋英宗治平年間(1064-1067)蘇軾經歷了兩次打擊:先是髮妻王弗去世,而後是父親蘇洵去世。 宋英宗素來仰慕蘇軾之才,特予禮遇,同意以官船載運蘇軾一家返回蜀地。蘇軾一定想不到,日後政敵竟以此事攻擊他。 蘇軾與弟弟在蜀地守孝,度過平靜的三年,卻在熙寧二年(1069)返回汴京時,直接撞進了「王安石
Thumbnail
太尉李修在虞詡的建議後開始集中三公商討最終決定不棄涼,給鄧騭懟回去的同時開始辟西州豪桀為掾屬,拜長吏子弟為郎,以安慰關西豪族。 虞詡在劉秀留下的政治結構下利用三公的力量完成了對大將軍鄧騭的制衡,不僅保住了涼州,還將涼州的大量豪族子弟進行了特招入朝,變相的肯定並鼓勵了西涼豪族們對羌人的不合作。 他
Thumbnail
劉秀針對王莽這套篡權模板是咋辦的呢? 1、對外三公鼎立進一步分權。 2、對內不再培養親信的中朝官,不再設「領尚書事」這個崗。 劉秀在首先對三公中的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這三個官職的職責進行了改造。 總體來講就是平均性的分配。 大司馬的名字被改回到了原不長設的太尉,職能上「掌四方兵事功課,歲
Thumbnail
蓋延掃平粱地之時,劉秀剛剛在宜陽和馮異聯手逼降了漢末第一匪幫赤眉軍,粱地的大量物資得以迅速的支援到了關中的災後重建當中。(「蓋」作為漢人姓氏時,應讀做「葛」,在此小科普下) 還記得我們上一戰中說到的,為啥只有馮異能夠在一撥撥流賊拿長安當公共汽車後重新扶起來千瘡百孔的帝國故都嗎? 因為後面劉秀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