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5/3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非傳統的軍事能量評估(3)

你在台灣去找代工廠,也知道有五次經驗跟僅有一次的,生產出的品質穩定度會有差,那麼在軍事上,為何你就成為數據派信徒,官方公布什麼,你就相信了什麼?
上週拿產線當個概念,解釋了軍事技術,要傳授、技轉是沒有那麼簡單的,這次來講一下跟經濟相關的。說是經濟,也非經濟學,僅是很單純的後勤補給等延伸觀念,說到底現代各種知識,數百年前都是從軍事需求開始。
台灣聯勤以生產輕兵器與彈藥知名,所以筆者在這邊就大膽借來做假想案例了。

軍事物資的準備就是生產與物流
若兩岸即將開戰,國防部徵招數年內剛退役的後備軍人20萬,義務役除役年限內的100萬警備部隊,請問這些第二線、第三線部隊的彈藥需求有多大?
以下一切都當作線性變化來看,便於解釋。
20萬有作戰技能的後備軍人,設定目標為協助一線現役部隊,主要是防禦性任務,駐紮在較重要的城市,需要20萬把步槍、每人準備1,000發子彈,所以可以得到2億顆的需求。100萬警備役,設定每人只要100發子彈,那就是1億顆。
所以快速得到,後備部隊需求最低3億顆。而我們假設有10 座工廠,每個月1,000萬發生產量,也就是1個月1億顆,3億顆就是要花3個月量產。這是「不考慮所有品管、工安意外、耗損、原物料成本」下,單純的數字。意思是,若我們庫存2億顆,那麼當你發現聯勤被追加急單1個月內大量生產,那可能代表……兩岸局勢真的有點問題。
這只是筆者給各位讀者一個簡單的解碼方法,各種武器彈藥,都有生產時間跟數量需求,這邊還沒考慮囤積彈藥的空間。
想要跟讀者表達的概念是,兩岸真的要發生什麼,該準備的就是要準備,什麼都沒準備,「正常人」不會吹起戰爭的號角。好比習近平要渡海攻台,結果每個要登陸的解放軍,預估只能拿到100發子彈的量,這膝蓋想都知道會死得很慘吧?習近平若知道這種狀況,絕對不會開打,必定是先去準備充裕的子彈,不可能真當解放軍都練了少林武功,可以手撕鬼子。
所以,當我們看待國際局勢,為何筆者跟朋友,一定先問軍隊的配置,如果有管道的話,會去打探彈藥跟軍備的數量?道理就在此,若我們認為中國075兩棲攻擊艦,需要兩發反艦飛彈才能擊沉,而護衛艦艇預估有10艘,每艘的飛彈攔截量是10發,那麼想要打爆這一台,就得準備理論上10×10+2=102枚的飛彈(當然實際作戰不是這樣,只是個概念)。
故當我們發現,解放軍的部隊這樣配置,後方兵站在哪個城市,有沒異常的武裝出現,大家心裡就有數了。請不要忘了,武器彈藥都要空間,假設中國要開100台坦克去打印度,一台需要準備100發砲彈,每發需要0.25×0.25×1公尺的箱子,1台運輸車的空間假設只能放8×8×5=320發(總得要放安全防衝撞掉落設備)。那麼100台坦克就是要10,000發,那除一下就知道10,000/320=31.25=32次的運輸量。
然後我們發現,兵站沒有10,000發砲彈的空間,運輸車才2台,那當然怎樣都不可能發動100台坦克的攻勢。
這是科學,不是神祕學。
也不是賽亞人的戰鬥力
也不是賽亞人的戰鬥力

生產能力及其判讀與經驗息息相關
其他的概念亦同,要打台灣總要有戰機,一台戰機的耗油量多少,一個油庫的裝載量多少,都是可以估算的。這些軍事物資,最終總要有一個「生產」源頭,不管你是外購還是自產,都得要「花時間」跟「運送」、「儲存」。
而在經濟面上,生產汽車燃油的設施,可不可以轉換成飛機燃油?照道理可以,但總得要花時間去轉換。轉換生產線,就回到前篇所說,工廠的生產線調整很重視執行人員的經驗,執行者有哪些經驗,可以快速轉換,不會造成時間損失,或是在生產的原物料耗損上,會增加多少的成本?
這些轉換的損失率,也是可以透過經驗去得知的,人類歷史上太多這些案例,你會發現常常不如直接砍掉重蓋一個。要做到美國福特模式的大量生產,這不是單單拿到執行方法就可以的,把汽車改成裝甲車產線,你多少還可以說這是車輛,變換成飛機,那就是不同的事情。
光是一個裝甲板不同,煉鋼、軋鋼的過程就不一樣,也就代表原物料使用,耗損的成本不同。更不要說,生產工人、監工、工程師的經驗能不能跟上,每一個步驟都會有多餘耗損,只是耗損就罷了,最慘的是根本生產不出東西。
  • 編:轉生或穿越作品中常會出現引進新技術、匠人製作新產品的情節,解決技術工藝落差的方式通常是靠某種內掛或外掛(比如矮人的高超技術能力及經驗),否則根本做不出來;影片為《漂流武士》動畫片段,作品中讓製作中世紀兵器的矮人生產火繩槍,即使如此也無法到現代大量生產的程度。
了解軍事數字,下一步就是抓到這些武裝的生產,背後需要的產能。生產需要時間,假如中國宣稱J20每年能產出100架,寫報告當然要引用,但如果宣稱後過了2年,總共也才生產10架,那麼你還會堅持產能一樣是100架?還是說只是不想做,想做就做得出來?
很多細節,光看數據是不會懂的。更重要的是,讀者自己心裡要明白,沒有道理A國會出現的工業問題,在B國身上就不會發生,你要認為不會,總得提出個理由,而不是避談。
(編:除非你堅持轉生或穿越漫畫的世界觀可以套用到現實……)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