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9|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本土節目對身份構成的重要

「你上一次看自己所在地的綜藝節目是什麼時候?」
「你能說出現在電視當紅藝人的名字嗎?」

對你來說,本土電視節目(節目語言為本地語言)是什麼樣的存在?

對上一代來說,電視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他們依賴電視來獲取資訊娛樂。當他們感到無聊時,他們會打開電視,拿著搖控器,漫無目的的轉換頻道,尋找自己感興趣的節目。電視節目是以廣東話為主,即使那個節目是來自日本或其他的國家,電視台也會給它配音。讓觀眾可以不受語言的限制去接收來自世界各地的資訊和娛樂。而電視台自己也會弄一些節目出來予本地人觀看,讓本地人了解本地潮流、社會議題、娛樂八卦。電視比起其他媒體於他們有更大的優勢: 電視是可視、可聽、易觸及。失去了電視,對他們就像是世界未日一樣,因為他們失去與人聊天的談資、新聞資訊的接收及娛樂。
《家有喜事》電影截圖,圖中女士因為沒電視看而崩潰。
《家有喜事》電影截圖,圖中女士因為沒電視看而崩潰。
而對於新一代來說,電視不再是必需品。我們可以從很多途徑獲取資訊、娛樂,例如netfllix。我們看本土節目是為了尋找本地娛樂、了解本地議題。後者由於香港的政治環境,已經失去了客觀性,這個暫且不說。而前者,香港的娛樂綜藝節目,已變得無趣,內容都千篇一律、嘉賓之間透露著一股尷尬的氛圍。漸漸,我就沒在看香港的綜藝節目。
「麥當勞出了新的姜B餐,還有閃卡可以換喔!」
網上截圖。麥當勞X 姜濤(香港組合MIRROR成員)推出的煙肉巨無霸套餐,購買此套餐可獲姜濤隨機閃卡一張
「ERROR的193發言沖撞無線電視(TVB)高層,你知道嗎?」
香港01圖片截圖
姜B193 是誰? 有什麼事情發生了?
在朋友的聳恿下,我再次去看香港綜藝。本來對此沒抱太大期望,覺得應該也是沒大太改變。一看,驚為天人! 一是驚訝香港竟然還有如此高質素的節目,二是驚訝本土語言、文化的威力。
先談節目,根據節目《ERROR自肥企画》所述,該節目的目的有兩個: 1)主持人透過參與遊戲,嬴取獎品,娛樂觀眾。2) 主持人參與實時真人騷,利用公司的資源去增值自己。
《ERROR自肥企画》節目截圖
節目裏面的用字、場景,主持人的互動給我親切感,感覺很「香港」。不像之前(我家收看tvb)的綜藝節目般,用字、人們的互動都透露出濃濃的編排、尷尬感,感覺是一群人照犒唸、按指示行動,很疏離、冰冷。即使他們是說著熟悉的語言、做著熟悉的動作,但是也感覺不了他們與我的關聯,沒有聯繫感。
節目裏面有本土元素,也有參考外國的地方。節目內有主持人與工作人員的互動,也有與素人的互動。但有一點跟韓國綜藝節目不同的,是它不會加入特效字體,保留著原來香港綜藝的特色。而節目也有一些正面的元素,主持人的真人騷裏面,加入了主持人對自己的期望,並努力完成所訂目標的過程。當然,不保證最後真的能達到目標。
再講我從節目中感受到本土文化及語言的威力。它的主題曲《無制限OT編集団の行動綱領》歌詞是十分寫實的,概括了整個節目開啟的開端、目的,他們對此的感受。
公司又要我哋開新嘅節目 係咁OT我畀埋条命你好冇
這句歌詞更是讓觀眾有共鳴,增加了觀眾對節目的期望。而節目也沒讓觀眾失望。主持人在裏面的表現和行為讓觀眾感覺到真實,不是為了遷就誰而故意表達出來。
從來也沒覺得本土節目有塑造本土歸屬感,增加身份認同的效果,但當你遠離本土節目後,再回頭看,你會發現你仍然是在意本土的節目。我開始明白當年電影《甜蜜蜜》的一幕﹕主角人在外地,在聽到看到自己故鄉當紅明星逝世的消息,感到茫然,然後駐足在播放鄧麗君逝世消息的電視前的感受。
《甜蜜蜜》電影截圖。兩位主角在外地相遇,共同看著電視,而電視正播著鄧麗君逝世的消息
因為是本土節目,所用的語言、用字、行為本來就是生活中會出現的,不會讓人有突兀的感覺,也不需要太花時間去思考理解,就能接收到節目的意思。即使是近如台灣的節目,我去看的時候,有時也會不明白他們的梗,笑點在那裡,而文化及語言差異更大的日、韓節目就更不用說了。這能讓我很清楚的分辨「」和「」。
剛才也說了,因為節目內主持間的互動有生活感,所以更能讓我共鳴。原來遇到這種事情,大家的反應都是一樣的。不只有我一人是這樣,有一種讓我找到群體的感覺。
難怪中共要急於抹去他們, 因為本土文化及語言裏面包含了凝聚力和身份認同。
在教育方面,港府在2008年開始引入協助香港中小學推行『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計劃」,為有意開始試行「普教中」的學校提供支援。透過政府的政策的幫助,讓小孩從小就以普通話為他們的第一語言。
在環境方面,為了破壞香港的本土文化及語言,營造一個普通語及中國式思考的社會,港府大幅引入中國的移民。從1995年起增加單程證名額從每天105個,增至150個,到2003年7月實施的輸入內地人才計劃,還有透過其他途徑取得香港居留權的人。想想看,每天有這麼多新移民來港,自然會削弱本土的文化,讓本地人的資源被分薄。
在媒體方面,香港的最大電視媒體無線電視(TVB),從2016年起開始在J5台的8點半收視黃金時代播放簡體字的普通話新聞,而香港電台則在1997年已經有普通話頻道的設立。普通話及簡體字,不斷侵蝕本土的文化。社交媒體的出現,更加速了這個侵蝕。因為中港交流頻繁,再加上接收了很多中國移民,所以人們對中國社交媒體並不陌生: 微博、小紅書。人們瀕繁接觸這些媒體,甚至以這種媒體作為他們理解社會的方式,慢慢他們的思想和用字就會跟中國一樣。
當一個地方的文化及語言都被消滅的時候,這個群體也就走到終點。我希望香港文化及語言,不是存在於歷史或博物館,而是真真實實的由香港人表達出來。
更多﹕
3/立法會二十一題:採用普通話作為中小學中國語文科的教學語言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802/07/P2018020700605.htm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