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棟藍瓦白牆的西式宅邸出現在對面,我快速迴轉,將車停在氣派的黑色鑄鐵大門前。大門敞開,沿著斜波而上約十多公尺,宅邸矗立在那。雖然沒人看守大門,看似可以自由進入,但我還是怯生生地張望了一下,直到確定不會有警衛突然衝出來攔阻我以後,才慢慢走進去……
大二下學期那年,某個沒課的星期三下午,天氣熾熱。我並沒有和往常一樣,到死黨的外宿套房打電動,而是騎車行駛在仰德大道上,沿路搜尋二段141號。終於,一棟藍瓦白牆的西式宅邸出現在對面,我快速迴轉,將車停在氣派的黑色鑄鐵大門前。
大門敞開,沿著斜波而上約十多公尺,宅邸矗立在那。雖然沒人看守大門,看似可以自由進入,但我還是怯生生地張望了一下,直到確定不會有警衛突然衝出來攔阻我以後,才慢慢走進去。
等等!明明是大熱天,我為什麼不去死黨的套房裡吹冷氣、打電動,還要頂著艷陽的曝曬騎車上山,來到這幢詭異的宅邸呢?這都要從那張書單說起--
那學期,我選修了一門「近現代文學」。第一堂課,老師就發下一張A4紙,上面密密麻麻列出了三、四十本這個學期要看的書,從散文、小說、傳記到新詩都有。自從拿到書單,我就開始一本一本地讀下去。不知道讀了幾本,我讀到林太乙所寫的
《林語堂傳》,這才初步認識有「幽默大師」美譽的林先生。
讀到最末章,出乎我意料之外的,這位出生於福建、茁壯於上海、成名於紐約的國際級作家,晚年竟然定居於台灣!好巧不巧,他的宅邸距離我所就讀的東吳大學,不到五公里。在他過世後,他的宅邸幾經波折,如今在文化局的管理下,以故居的形式對外開放。
讀完書的隔天下午,我目送一票兄弟到死黨家打電動,即使內心掙扎了一下,但仍舊成功抗拒誘惑,一個人騎車上山,目標--林語堂故居。
走進故居,一位親切的長者走上前,細心地為我處理售票事宜,接著正式由這位志工導覽員帶我踏進林先生的世界--這一踏,我從此踏上人生的轉捩點,深切影響了我往後的事業發展--
我不只喜歡林語堂先生,也喜歡這個清幽的環境。聽志工說,館內恰巧缺一位導覽員,我當即自告奮勇,向館方應徵導覽員,也順利錄取。
導覽員的工作比我想像得困難多了。我本來是一個不善言詞與交際的人,現在卻得應付八歲到八十歲、國內到國外、台客、陸客還有奧客……等形形色色的遊客。原本以為照本宣科就可以矇混過關,實際上場才驚覺--你不了解遊客,遊客也不想鳥你。
為此,我開始鍛鍊導覽技巧,準備了數套導覽模式應付不同類型的遊客。例如:遇到年輕人就談談林先生的戀愛史、遇到家長就談談林先生的教育觀、遇到中年人就談談林先生的持家之道、遇到老年人就談談林先生的人生智慧……。就這樣,大多數的族群,在我所設計的客製化導覽之下,無不對我讚譽有加,好幾次拿出皮包準備要掏錢給我小費。
然而,有一個族群卻是我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才總算克服的,那就是--小孩子。
哪一個孩子會抱著對林語堂的孺慕之情而造訪故居?--沒有!還不是在大人的帶領下走進來的?
一進門,唯一吸引他們的是可以追趕跑跳碰的庭園,以及天井中的魚池。哪一個孩子會乖乖靜下來聽你講古?--沒有!還不是在大人要求下,才不得不勉強耐著性子,心不甘情不願地跟著導覽員的腳步進入展場?
不只一次,我帶一群小朋友進入展場。前五分鐘他們還算客氣,假裝認真聽講;過了五分鐘,一個接著一個,不管是藉故上廁所、聲稱要喝水,還是刻意不小心脫隊,甚至是直接掉頭離去……直到我走出展場,身後只剩兩、三個乖乖牌或是逃脫得太慢的孩子跟著,一副「終於解脫了」的表情。看著他們如釋重負的模樣,我剛到嘴邊的「接下來,我們到另一間展場參觀」,只好硬生生吞進肚,放他們自由去了。
這樣下去不行,只剩小孩子這個族群沒有攻克,是我導覽生涯的一大汙點。於是,我仔細觀察兒童與成人在聽講時的差別,發現他們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超過十分鐘。因此,開場白要多用一點心思,一開口就抓住他們的目光,激發他們進入展場一探究竟的興趣。而且,導覽必須要掌握節奏感,多製造一些高潮起伏,維持他們的注意力,他們才會跟到最後--總之,過去設計的導覽方式要砍掉重練。
照片來源:林語堂故居官網(https://www.linyutang.org.tw/big5/team.asp)
怎麼做呢?在進入展場前,我準備了大把大把的紀念品小禮物,亮在他們眼前,告訴他們導覽過程中我會隨時提問,答對者可以獲得禮物一份。如果人數眾多,則會採用分組競賽的方式,透過團隊榮譽感來提振他們的學習動機。至於導覽內容方面,我已事先把所有艱澀的概念或複雜的歷史背景加以簡化或汰除,只留下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穿插在導覽中。
果然,導覽模式和流程調整過後,孩子們個個興致勃勃地走進展場、此起彼落的搶答與提問、滿心歡喜的捧著禮物並和我道謝。不過,與此同時,我看到他們所得到的,並不只是手上的紀念品,而是滿滿的學問和智慧!
從大二下學期到退伍之後的十餘年之內,我從一個小小導覽員,晉升為培育新進導覽員的特約講師、升格為整理典藏文物的特約編輯。
更重要的是,為孩子導覽所得到的一次又一次的正面回饋,使我愛上了兒童教育。在某個因緣際會之下,我自然而然投身於小學寫作教育,一路走到今天。
假如當初我在這個人生轉捩點上,選擇的是到死黨家打電動,我會不會有今天的成就?這就難講了,除非我有辦法見到另一個平行時空的我。
不過,我敢肯定,那個選擇到死黨家打電動的我,不會過得比騎車上山的我更充實、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