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9|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伊優北堂上,骯髒倚門前。

贈佐才姪(廷揚)(清)鄭用錫

  • 適館依然骯髒身,一枝可借豈愁貧。 sik kuán i jiân khóng tsóng sin,i̍t tsi khó tsià khí tshiû pîn
  • 青雲不墜心猶壯,白日頻過氣未伸。 tshing ûn put tuī sim iû tsòng,pi̍k jit pîn ko khì bī sin
  • 轍鮒斗升誰活(話)汝,鋏魚來去久依人。 tia̍t hū táu sing suî hua̍t lí,kiap hî lâi khì kú i jîn
  • 堪嗟肉眼多同輩,肥瘠相看似越秦。 kham tsia jio̍k gán to tông puè,huî tsit siong khàn sū ua̍t tsîn
這是開台進士(台灣第一個考上進士及第的文人)鄭用錫(閩南語:Tēⁿ Iōng-sek;1788年6月10日-1858年3月21日)勉勵後輩子侄的詩句。這首七言律詩寫得真好,用了三個典故,「 一枝可借」,指「鷦鷯一枝」。轍鮒升斗之水, 語出《莊子·外物》:「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鋏魚,《戰國策·齊策四》:「長歸來乎!食無魚。」
等等,你有沒有看錯,這個在現代詞彙裡面表示不潔,污穢,垢汙的字詞”骯髒”,堂堂登入詩句中!WHY!一查字典,哇!跌破眼鏡,第一個釋義就是:高亢剛直的樣子,不過發音是ㄎㄤˇ ㄗㄤˇ,後漢趙壹《疾邪詩》之二:“伊優北堂上,骯髒倚門前。”,是說諂媚的人高居廟堂之上,耿直的人只能放逐在門邊。原來這個辭彙,是個褒詞,但自元明之後,被後世的ㄤ ㄗㄤ 取代了,尤其是北方,遠在東南海隅的台灣,文人還是使用褒義的『骯髒ㄎㄤˇ ㄗㄤˇ』!那這個字被哪個字彙通假了呢?應該是『腌臢ㄤ ㄗㄤ』,他的音義都跟我們熟知的『骯髒』一模一樣!也就是同音通假!而它的語源應該來自『齷齪』。那,ㄎㄤˇ ㄗㄤˇ 為何會演變成ㄤ ㄗㄤ 呢? 這就要從中古反切音來找線索,,的中古反切是hong7或khong2 , h-聲母常常跟影聲母(無聲母)互轉,-ong 常跟 -ang互轉, 最後 -ong 跟 -ang 常常跟 -o, -a 陰陽對轉。後面這個字,髒tsong2 或 tsong,應該是的 聯綿後綴詞。因為它的形符,,通,說文解字的字源是,善也,好的東西要藏起來,它的藏義是從這裡來的。它跟前一個字的”高亢剛直”,並不屬於同義複詞,所以只能是聯綿綴詞,就這樣hong7-tsong,就變成ang-tsang。
骯髒,還有另外一個涵義。北周庾信《擬連珠》:“籠樊之鶴,寧有六翮之期,骯髒之馬,無復千金之價。”,是指身軀發胖的馬不再值千金之價了。《集韻·上盪》:“骯,骯髒,體胖。” 何以骯髒與體胖牽扯在一起呢?我們來看關鍵的聯綿前字, ㄎㄤˇ, 《廣韻》胡朗切《集韻》下朗切《正韻》下黨切,音沆。《玉篇》骯髒體胖。 它的另一個類似通假字肮ㄏ ㄤˊ,《廣韻》呼郞切《集韻》寒剛切,音航。《類篇》咽也。絕肮亦作“絕骯”。猶刎頸。《史記·張耳陳馀列傳》:“﹝ 貫高﹞縱上不殺我,我不愧于心乎?乃仰絕骯,遂死。” 再來看它的字源,形符兼聲符的。說文解字:,人頸也。从大省,象頸脈形。凡亢之屬皆从亢。頏,亢或从頁。古郎切 kong1,或khong3。又過也,愆也。又極也,又強也。 所以,,是用亢的本義,加肉邊分化出去,,用亢的衍生義,高,或大或胖,這也是聯綿詞骯髒,剛亢剛直的涵義。
前一段說到「骯」,有之義,那有之義嗎?答案是有的,不過又分化成另一個字來取代,那就是”「𨈢 」身+亢” ,《篇韻》同躿。 躿,《廣韻》苦岡切《集韻》丘岡切,音穅kho(a)ng。《玉篇》粮糠,身長也。 粮糠應該是寫了白字,另外有 《玉篇》躴躿,身長貌。 這個才是正字,躴, 《廣韻》魯當切《集韻》盧當切,音郞。擬音為long5,或lang5,躴躿,也有人寫躿躴,兩者倒置,這在今古文中為常見的現象,如公雞跟雞公,便利跟利便等等。 明焦竑《俗書刊誤·俗用雜字》:“呼長人曰躴躿。”在《紅樓夢》寫作“狼犺”,第八回形容寶玉口銜通靈寶玉,“怎銜得此狼犺蠢大之物”。同樣的這個也是聯綿詞,關鍵字還是躿,因為它源自字,是後綴或前綴虛字。重點來了! 閩南語中說一個人長得很高,叫做” lo3-kha” ,我懷疑這是從 long-khong 也就是 躴躿這兩個字來的! 前面說過的音韻流變規律,long-khong 完全可以變成 lo-kha,而這個lo3,本來是一個聯綿綴詞,因為省音的關係,卻反客為主,變成一個主要關鍵字。說一個人長得很高,叫”你真 lo3-kha!”,省為”你真lo3!” 嗚呼! 文字的滄海桑田,變化之大,如走馬看花,真讓人恍如隔世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閩客粵雖偏居海隅,但漢文化淵源流長,始於中原黃河流域,語音雖異,但文字千年傳承不變,想聽保有完整平上去入的詩詞吟唱嗎?想知道閩語漢字書寫嗎?不妨入內一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