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4,我本和大家一起討論日本疫苗來台的新聞,還不知道待會就要面對豪雨與一樓居民的原罪:淹水。種種崩潰先不提,我想談談清淤與搶救現場發現的傳家之寶:一件 45 年前,我母親年輕時訂做的風衣,據說那時價值8~900元左右,龍山寺附近裁縫店做的。
這件45歲的風衣不但穿來毫不過時,甚至有種「颯」的美感。袖口微收帶出女人味,還有附一條腰帶,繫上就會很顯腰身。布料面帶光澤,雖然淺色衣料尚有些許黃斑霉點(不明顯),但若將破掉的內裡和縫線全換,又夠幸運到把黃斑霉點去除,在專櫃賣五位數都沒問題。
不少好友們認識可以幫助衣服復原的老師傅,也提供一些建議,讓我稍稍安下心。作為父親婚前買來討母親歡心的、別具意義的訂製服,我下定決心,不論花多少錢,我都要讓它再顯風華,作為傳家之寶繼承下去。
不過,即便我知道那年代訂做洋裝的品質都很好,第一次見證奇蹟時,依然開始了一段思考。我又想起家裡有不少這種老東西,而且身邊很多人對那個年代(民國6-70年代)左右的商品印象,都是「品質很好」「很耐」。
對比去年才剛買今年沒怎泡到水也壞掉的冰箱,到底是什麼讓差異這麼大呢?
差異的不只是購物習慣,連人際情感,也變得快得快壞了。
我跟友人 K 針對這個議題聊了一段。
我:「我們不是一直覺得以前的東西比較耐嗎?我現在覺得這是一種那個年代社會的集體意識。」
K:「喔?」
我:「那個年代,我們想要任何一種東西或是關係能維持很久,所以大家經營關係或製作東西都非常用心。時代轉到現在,大家想要速度和表面的刺激。這種意識也體現在所有物質製造和關係締結上。」
K:「這個想法非常有趣」
我:「所以像快時尚和快餐、快速約會,我們強調各種快,可是我們沒有想到怎麼做會讓它比較久,什麼品質可以經得起考驗。」
K:「久 還是比較重要的」
我:「我昨天丟了很多以前買的衣服:也找回以前的衣服來穿,然後我發現大概近十年買的衣服都經不起考驗。但是45年前的訂製洋裝你現在依然會覺得很美,我們追求的關係或我們要擁有的物質,都應該要有這種等級。」 K:「歷久彌新呢 我看了你的照片的感想」 我:「我想讓當初買這件衣服的衝動、情感、回憶都能被傳承。如果我們總是能被老事物吸引,那這個具有吸引力的本質,我覺得也許就是那年代共同的價值觀。那件衣服過了45年,跟我三年前買的衣服比起來依然屌打很多。」
K:「你可以想像師傅的手,縫製和裁切布面的感覺」
我:「我想京都如此吸引你,不就是因為那份對萬事萬物的用心嗎」
K:「的確是這樣,以兩三年與百年為單位的思考,是完全不同的心意」
我:「我們會羨慕過去的,我們沒有的,其實如果我們換個角度,開始從建立關係、購買物品時就做出這樣要求,那麼我們一定可以回到那個「實在」的年代。快固然很重要,不過如果只是快,我們就是不斷為自己的人生和地球製造大型垃圾而已。」
K:「人生的垃圾...嗎。我可以很確定的一件事是,就是20幾歲去參加的某社團是垃圾,值得省思」
我:「那天有個小弟弟跟我聊天說他覺得經營感情很麻煩寧願交砲友,這種想法,也算是一種求快不求深。你說的那社團我知道,很多人都是想去那邊快速刷人脈而不是真正建立關係。」
K:「是啊,我覺得自己實在不適合那種場所」
我:「當這個社會追求快為主流價值,那麼大量製造各種層次的垃圾就是無可避免的」
K:「那麼我們要如何節約、避免製造垃圾呢?」
我:「每一個決策都為他負責。」
K:「有意識地生活著嗎?」
我:「是」
K:「I'm in charge 的精神吧。來到這個位子我就是老闆,每個人都為自己負責 ,的確能更好吧」
我:「是。譬如說女生的衣服,就算現在有二手衣捐贈好了,所以一時衝動買的東西不喜歡穿可以給別人,可是那都是以季為週期,頂多親朋好友轉個二手就會成為垃圾。我們應該想『我真的需要嗎』『能在什麼場合都穿到他嗎』『這個質料能用多久』『維修的話大概如何』等等。跟人與人的關係一樣,慎重去考慮這件衣服帶給你人生的意義。那我可能就不會選擇快時尚,而是訂做一件。現在專櫃洋裝動輒上萬,包含快時尚好幾千的也在所多有,價格上並不差太多,以耐用度來看也許就更沒差了。」
K:「比想像中便宜很多」
我:「再加上我訂做時投注的感情與期待,Why not?
我昨天在看訂做衣服,主要是找看看當初幫我媽做衣服的店還在不在。看到很多人去訂做都是在人生大事時,想有一件傳家的衣服。而且他們若是遇到長輩傳承當初結婚的衣服給他們,也都會很感動。」
K:「我覺得這種傳承非常美麗」
我:「沒錯,有一個網友說她被婆婆的故事感動,可是婆婆的旗袍實在不合身。婆婆說叫她去訂做一件新的好了,但網友就帶那件旗袍去問很多師傅能怎麼改。這故事感動了我。我想,大家一定心中都還有對這種能傳承的關係 / 事物的嚮往,只是「快」真的太方便了,導致於這種嚮往,好像在今日只能是享受。」
K:「就像把奶奶的和服拿來穿的感覺,這種故事常常在日本作品看到」
我:「是的。我想說這不會是種只能遙想的享受,雖然這代表一樣東西 / 關係不會很便宜或很快得到它,可是如果我們想清楚,我們願意為他負責,我們都應該把經營關係 / 消費決策轉換成這樣珍惜,節約,有傳承意義的。」
K:「的確對我們來說 或者對東京人來說是一種"レトロ" 卻是京都人的日常」
我:「是」
K:「這大概就是京都始終歷久彌新,引人入勝的魔力秘密吧」
我:「我們被「古都」吸引真的只因為歷史嗎?也許一開始是的。但是後來我們愛上不就是這份心嗎?城市是個載體,舊衣服也只是載體,都是「心」的載體。」
K:「的確是。我愛上了那裏的人,人做事的方式,那些商店,吃的喝的, 只是這些人體現出來的結果。」
我:「然後你愛那裏的一切。明明有更好吃的,可就是要那個味道才對味。這個時候你才不管 cp 值呢」
K:「CP值? 簡直是污辱」
我:「是的,因為你已經透過接觸那樣的心得到幸福感,人追求的東西就是這樣簡單。」
K:「那天看一本書說,東京是"向上",京都則是重視"深度",大概就是這樣的感覺。一件事做到極致了,每家店都對自己的東西充滿堅持與自信,才不管你們外地人懂不懂。有一群人"守護著這份心意"」
我:「他們很知道自己要什麼,然後全神貫注,投注一切努力去擁有它。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以後我也要過這樣的人生。」
K:「遇到京都真是太好了,人的緣分真是不思議。乾杯。」
我:「能繼承這件衣服真是太好了。乾杯。」
因為這次的淹水,我不得已丟掉了很多兒時東西。但經過這樣的對話,我也釋懷了。
我想,未來我所有的決策,不論是購買或是人際關係經營,都將不同。
多希望,我生活在那個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