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天威番外篇-史書上的東方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小時候讀各種漢武帝的歷史故事,出場率最高的人,不是三大將軍。
也不是主父偃、董仲舒、公孫弘這些大學者。

而是東方朔。

漢武帝跟東方朔,就像清代的乾隆跟紀曉嵐一樣,為人津津樂道。
因為很有趣。

漢書的東方朔傳,洋洋灑灑一大篇。
作者班固表示,東方朔像是個搞笑藝人的背後,其實隱藏著大智慧。
後來街頭巷尾很多各種奇怪的傳言,都掛在東方朔身上……所以班固要好好幫東方朔正名一下。

史記的東方朔就很簡單了。

東方朔是東方的齊國人,在漢武帝即位,召募天下賢才時,來到了長安。
人家都是來考試的,東方先生自己帶了三千竹簡入京……儼然就是一個大文豪,大作家。

漢武帝是個實事求是的皇帝(說得我都膩了),硬是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拜讀完東方先生的大作。
然後決定錄取為郎官,留於侍中。

算是近侍文臣這樣。

東方朔很得劉徹喜歡,但他也有著各式各樣奇怪的行徑。
比方說吃飯一定要外帶:沒有塑膠袋他就用衣服裝。
賞賜給他的縑帛,他一肩挑了就走。

等等這個哪裡怪?其實要對應前面,東方朔自己帶了三千竹簡……當時負責轉交的單位,叫兩個人才勉強可以扛起。

是的,東方先生基本上是個天生神力的讀書人。
他有多麼文武雙全,可以看漢書:「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陣之具,鉦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
「臣朔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若鮑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為天子大臣矣。」

這履歷自傳真是把自己吹上天了。
古時候履歷沒照片,東方朔更不忘寫一下自己有多帥。

而皇上賜給他的錢財,他主要拿來「玩」女人。

東方先生專門娶年輕的妹子,一年之後就休妻再換一個。
當時的人們都說他是狂人。
要狂,也得狂得有本錢是吧?

東方朔真正最狂的部分,就是他有學識有力氣又有魅力,但是他不當大官,只想出一張嘴。
而漢武帝也容許他只出一張嘴。
(偶像啊)

有一次朝議大家就拿這件事公幹他(合理)。
東方先生表示:天子無能,大家才需要各顯神通。
現在天下太平,我們專注自己的修養,等待有需要的時候再登場就好啦。

言下之意就是:天子這麼棒,他都沒要我去幹活了,你們念個屁。
就是一個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史記最後再記他兩條預言成功,就沒了。

事實上我們可以注意幾點:
一,東方朔的年紀跟漢武帝十分接近,約莫大了六歲。
二,東方朔隨侍在漢武帝身邊,算是相當的早。

按漢書說,東方朔其實是曾經上書漢武帝,論富國強兵之術,希望能一展長才的。
東方朔的論點,基本上偏法家。

這是班固整理史料之後的感想。

但其實班固摘錄的《非有先生論》中,則看不出東方朔的法家思想。
非有先生,看上去跟東方朔的處境極為相似。

「非有先生仕於吳,進不稱往古以厲主意,退不能揚君美以顯其功,默默無言者三年矣。」

吳王覺得奇怪,找先生來談談,先生表示:「談何容易。」

非有先生論的中心思想,很符合東方朔一貫的想法:「君明則政清。」
然而,君要能明,首先要遠離奸臣小人,修正其身。
嗯,老實說我真的覺得,硬要幫東方朔定個流派的話,應該是莊子派。

《非有先生論》這樣的寓言故事,配上東方朔死前的遺言:「《詩》云『營營青蠅,止于蕃。愷悌君子,無信讒言。讒言罔極,交亂四國』。願陛下遠巧佞,退讒言。」

十分合拍吧?
從這些簡單的記錄來看東方朔,能下的結論也非常簡單。

東方朔認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讓皇帝清醒明白,行正事,走正道。
要達成這個目標,不是提供給皇帝最好的治國方針。
也不是幫皇帝帶兵打仗。

而是要幫助皇帝「遠小人」。

所以東方朔一直,一直待在漢武帝身邊。
以一個耍嘴皮的寵臣身分,對抗所有可能「誤導」漢武帝的人。

這也許是他在中年以後才產生的想法:
如果不能到其他位置為天下效力,那就在這個位子做好自己能做的事。

東方朔終其一生,扮演著漢武帝身邊的弄臣,當真是應了那句:「貪官奸,清官要更奸。」

「比賽耍嘴皮,討好皇上,我絕對不會也不能輸給你們這些『奸臣』!」

東方朔的卒年未有定論,普遍相信落在太初年間之後。
史記上大概只能看出,必然在元狩三年之後(渾邪王率眾降漢事件),並早於漢武帝之死。

東方朔的死,跟漢武帝堂堂進入昏庸期,中間到底有沒有關聯性?
我們繼續看下去。

-------------------------

光看史記漢書,很難理解東方朔在紅什麼。
但你想,班固之所以要幫東方朔正名,其實就顯示出東方朔這個人,在兩漢之間有另一個形象。

在西漢末年的《洞冥記》裡,東方朔則是一個經常出國的使者。而且他出國不是像張騫那樣,尋求同盟、交易跟進貢的對象。

東方朔雲遊四海,為的是幫漢武帝求取仙藥。
在《洞冥記》中,強調了東方朔對於方術的了解,不管什麼東西,都能被他說得神神道道。

而整本《洞冥記》,其實也就是在講漢武帝對於仙術的追求。
除了東方朔之外,也有不少其他的方術士名列其中。

《洞冥記》的作者郭憲,是兩漢之間的學者。

班固的漢書未記此人,東漢的官修史《東觀漢記》也沒有。
而後漢書則將其分類為「方術士」。

東方朔的定位,其實就牽涉到這個史學家與方術士之爭。

雖然還沒有讀到這裡,我們大概推演一下。

西漢滅,王莽興,劉秀起。這是一段非常混亂的時代,特別是對所謂的「天命」而言。
王莽其實是按照著自古以來的天命興衰說,接受了漢朝的禪讓。
政治正確上是沒有問題的。

但政治管理上卻引發了民怨:這跟秦朝很像。

即使不用研究也知道,東漢必定要幫劉秀打造「神話」,來合理他的逆天改命。
就像劉邦斬白帝啦,天降龍捲風幫他殺出重圍啦……

不要想說讀過幾本書就會唬爛,楚漢相爭的時候我們也說過,「劉邦斬白帝」對於陰陽方術來說,是一個失敗的故事。

簡單點看,說謊高手,那得靠方術士。
而誠實無欺小郎君(自稱),那就是史官了。

實話村跟謊話村的派系鬥爭就對了。

派系鬥爭的核心,不可以看成「討好皇帝」。
而是「掌握權力」。

只是通常討好皇帝就能掌握權力。

《洞冥記》的誕生,非但不會是為了尻洗漢武帝跟東方朔,反而是褒揚讚美。

對於生活在和平盛世的後代人,包括我們在內,批評漢武帝窮兵黷武,民不聊生,是很容易的。

但兩漢之間的人民,其實更會覺得百年前的漢武盛世,是最美好的時代。

最簡單的舉例,叫做希特勒的崛起。
你說現代德國人會覺得什麼日耳曼的驕傲好棒棒嗎?有也是少數。

可是一戰後被打成屎的德國人,對於往日榮光就覺得他媽的超級懷念啊。

《史記》說,漢武帝派出張騫,開啟跟西方的往來,四夷來朝。
《洞冥記》則說,漢武帝派出了方術士,開啟跟西方的往來,四夷來朝。

在方術士東方朔的協助下,漢武帝開創了前所未有的盛世。

言下之意,就是漢光武帝應該也要重用方術士,才能讓大漢再次偉大。
劉秀有沒有這麼做?我看是八成有。

當革命越往農民起義靠攏的時候,消滅領導者是不管用的。
(如果已經發展一段時間,進入真正的組織化之後就管用)

新興的王朝,或者是想要奪取政權的軍閥,也不可能有足夠的財力大灑幣,來消滅他們革命的原因。

最好的招數,仍然是思想控制。當然需要有一些配套。
這個部分你要說唬爛也可以,畢竟史書上通常不顯。

曹操、朱元璋……在傳說中,都進行了宗教上的控制,來讓他們的權力快速穩定下來。劉秀跟他的方術士們,可能也作了一樣的事。

《洞冥記》所提供的,就是一個恢復榮光的願景。

別說希特勒,近的有川普,有韓總,都靠著這種口號來打贏思想上的戰爭。

我不是說《洞冥記》是人手一卷的廣告文宣,那比較像是看了一篇川普的競選文宣,進而窺測他的選戰中心思想。

快到天外天了,拉回來收尾。

在打造恢復榮光的美好願景同時,方術士們不忘推出優秀的方術士代表。
這跟儒家在那邊我們有公孫弘,我們好棒棒一樣。

過去的榮光,由我們協助皇帝完成。
今日的成功,也必然要有我等一席之地。

然後就是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裡,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東方朔的故事。

今天幽默滑稽,明天導正君王,後天飛天遁地,韓總都要去當漫威英雄了你說是不是?

班固表示:「翻桌啦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95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16
韓非子說:「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 儒就是讀書人,俠是什麼?
Thumbnail
2025/01/16
韓非子說:「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 儒就是讀書人,俠是什麼?
Thumbnail
2024/04/02
經歷了各種大風大浪,司馬相如再次回到漢武帝身邊。 真的就是身邊而已。 他本身有消渴症,經常請病假。 由於卓文君已經分到父親的家產,他們在長安也是數一數二的富豪。司馬相如對於當大官封高爵沒有興趣,也從不參與政務國事的討論。 沒,他沒有轉性。他的人生目標仍然是藺相如。
Thumbnail
2024/04/02
經歷了各種大風大浪,司馬相如再次回到漢武帝身邊。 真的就是身邊而已。 他本身有消渴症,經常請病假。 由於卓文君已經分到父親的家產,他們在長安也是數一數二的富豪。司馬相如對於當大官封高爵沒有興趣,也從不參與政務國事的討論。 沒,他沒有轉性。他的人生目標仍然是藺相如。
Thumbnail
2024/03/30
司馬相如領了中郎將一職,要往西南置縣。司馬相如蜀郡出身,又滿腹智計,可不會就這樣傻傻的去。他先派了副使者前去通傳,收了禮金。進而讓人前去西南邛莋,向各部落展現大漢朝的誠意。 此行既順利,也不順利,但無論如何都是漢武帝天威中重要的一筆。
Thumbnail
2024/03/30
司馬相如領了中郎將一職,要往西南置縣。司馬相如蜀郡出身,又滿腹智計,可不會就這樣傻傻的去。他先派了副使者前去通傳,收了禮金。進而讓人前去西南邛莋,向各部落展現大漢朝的誠意。 此行既順利,也不順利,但無論如何都是漢武帝天威中重要的一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提到漢武大帝,我們的第一反應是,他給匈奴打沈了,他把西域打通了,他勞民傷財,他好大喜功,他一大堆。 其實除了上述大高光與大爭議之外,還有很多小高光與小爭議,即便這些小高光放在別的皇帝身上恨不得能吹上一輩子了。 沒辦法,人家牛人一輩子頂我們八百輩子,武帝不僅將馬鞭揮向了北方,在他那屆政府,漢帝國在東北
Thumbnail
提到漢武大帝,我們的第一反應是,他給匈奴打沈了,他把西域打通了,他勞民傷財,他好大喜功,他一大堆。 其實除了上述大高光與大爭議之外,還有很多小高光與小爭議,即便這些小高光放在別的皇帝身上恨不得能吹上一輩子了。 沒辦法,人家牛人一輩子頂我們八百輩子,武帝不僅將馬鞭揮向了北方,在他那屆政府,漢帝國在東北
Thumbnail
南北朝末年,勢分三國。 南梁屹立不搖,只是後來被人篡掉。 但北魏卻分裂東西。 西魏宇文泰智比孔明,德勝劉備,手下十二大將有勇有謀又有兵。更不要說他們遵奉的,是北魏名義上真正的天子。 東魏憑什麼跟西魏二分北方?賀六渾高歡,除了長得帥,到底又有些什麼籌碼。 比方說賀六渾漢名高歡,是北魏高氏的子孫。
Thumbnail
南北朝末年,勢分三國。 南梁屹立不搖,只是後來被人篡掉。 但北魏卻分裂東西。 西魏宇文泰智比孔明,德勝劉備,手下十二大將有勇有謀又有兵。更不要說他們遵奉的,是北魏名義上真正的天子。 東魏憑什麼跟西魏二分北方?賀六渾高歡,除了長得帥,到底又有些什麼籌碼。 比方說賀六渾漢名高歡,是北魏高氏的子孫。
Thumbnail
孫皓,東吳的末代皇帝。 不知道大家對他有什麼印象呢? 暴君? 亡國之君? 編孫皓維基的人,也是挺有趣的。 幫孫皓找出來的「歷史評價」,幾乎都是當代人的批評。 學歷史好像有這樣一個原則「越貼近當代的描述,越有可信價值」。 不過,這應該是指客觀事件描寫。 單純的價值觀,越貼近越危險。
Thumbnail
孫皓,東吳的末代皇帝。 不知道大家對他有什麼印象呢? 暴君? 亡國之君? 編孫皓維基的人,也是挺有趣的。 幫孫皓找出來的「歷史評價」,幾乎都是當代人的批評。 學歷史好像有這樣一個原則「越貼近當代的描述,越有可信價值」。 不過,這應該是指客觀事件描寫。 單純的價值觀,越貼近越危險。
Thumbnail
外戚大將軍。 是兩漢最重要的權臣職位,由漢武帝打開的大門。 更影響了西漢的覆亡。 在劉秀統一天下後,自然要記取教訓。 再加上天下太平無事,何需設置大將軍? 然而,隨著時間過去,東漢朝威震匈奴的大將軍,再次登場了……很多時候,政治的變化,不是皇帝想要。 東漢為我們帶來的,就是「皇帝擺設時代」。
Thumbnail
外戚大將軍。 是兩漢最重要的權臣職位,由漢武帝打開的大門。 更影響了西漢的覆亡。 在劉秀統一天下後,自然要記取教訓。 再加上天下太平無事,何需設置大將軍? 然而,隨著時間過去,東漢朝威震匈奴的大將軍,再次登場了……很多時候,政治的變化,不是皇帝想要。 東漢為我們帶來的,就是「皇帝擺設時代」。
Thumbnail
漢元帝,西漢第十一位皇帝。 也是公認讓西漢轉入衰敗甚至走向滅亡之路的皇帝。 對,不是漢武帝,不要再叫劉徹背鍋了。 一個皇帝在位的期間,通常是10~30年,漢武帝劉徹特別「長壽」,當了近六十年。 所以,能夠成為三代老重臣,不管是良臣還是佞臣,這個人的才能肯定都是優秀的。 馮奉世,也再一次登場了。
Thumbnail
漢元帝,西漢第十一位皇帝。 也是公認讓西漢轉入衰敗甚至走向滅亡之路的皇帝。 對,不是漢武帝,不要再叫劉徹背鍋了。 一個皇帝在位的期間,通常是10~30年,漢武帝劉徹特別「長壽」,當了近六十年。 所以,能夠成為三代老重臣,不管是良臣還是佞臣,這個人的才能肯定都是優秀的。 馮奉世,也再一次登場了。
Thumbnail
西漢後期,將國家從漢武帝的「窮兵黷武」中拯救出來的偉大皇帝,是漢宣帝,史稱「孝宣中興」。 這絕對是一個錯誤的認知。 漢宣帝的「中興」,主要來自於收服匈奴。 最明顯的證據,其實來自於他所紀念的「麒麟閣十一功臣」。 這十一個人的功績,並不是對國家社會的貢獻。 不然?先看看落選者有多優秀吧。
Thumbnail
西漢後期,將國家從漢武帝的「窮兵黷武」中拯救出來的偉大皇帝,是漢宣帝,史稱「孝宣中興」。 這絕對是一個錯誤的認知。 漢宣帝的「中興」,主要來自於收服匈奴。 最明顯的證據,其實來自於他所紀念的「麒麟閣十一功臣」。 這十一個人的功績,並不是對國家社會的貢獻。 不然?先看看落選者有多優秀吧。
Thumbnail
漢武帝劉徹是不是一個好的皇帝?很難說。 但他絕對是個聰明的人。 當劉徹還是太子的時候,他就一直在思考著,天,到底是什麼? 到底想要什麼? 順應上天的意思,得到上天的庇佑,在漢武帝前三十年的執政中,是最重要的課題。 只有完成這份課題的天子,才能夠進行封禪。
Thumbnail
漢武帝劉徹是不是一個好的皇帝?很難說。 但他絕對是個聰明的人。 當劉徹還是太子的時候,他就一直在思考著,天,到底是什麼? 到底想要什麼? 順應上天的意思,得到上天的庇佑,在漢武帝前三十年的執政中,是最重要的課題。 只有完成這份課題的天子,才能夠進行封禪。
Thumbnail
小時候讀各種漢武帝的歷史故事,出場率最高的人,不是三大將軍。 也不是主父偃、董仲舒、公孫弘這些大學者。 而是東方朔。 漢武帝跟東方朔,就像清代的乾隆跟紀曉嵐一樣,為人津津樂道。 因為很有趣。 漢書的東方朔傳,洋洋灑灑一大篇。 作者班固表示,東方朔像是個搞笑藝人的背後,其實隱藏著大智慧。
Thumbnail
小時候讀各種漢武帝的歷史故事,出場率最高的人,不是三大將軍。 也不是主父偃、董仲舒、公孫弘這些大學者。 而是東方朔。 漢武帝跟東方朔,就像清代的乾隆跟紀曉嵐一樣,為人津津樂道。 因為很有趣。 漢書的東方朔傳,洋洋灑灑一大篇。 作者班固表示,東方朔像是個搞笑藝人的背後,其實隱藏著大智慧。
Thumbnail
丞相,是輔佐皇帝最重要的職務。 歷史上有許多丞相,比他們的君王鋒芒更盛。 姜子牙,管仲,晏嬰,范雎,蕭何,諸葛亮…… 大多時候,皇帝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選擇一個好的丞相。 漢武帝的丞相,一開始不是他自己決定的。 他究竟是如何得到好的「另一半」,走上霸主之路?
Thumbnail
丞相,是輔佐皇帝最重要的職務。 歷史上有許多丞相,比他們的君王鋒芒更盛。 姜子牙,管仲,晏嬰,范雎,蕭何,諸葛亮…… 大多時候,皇帝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選擇一個好的丞相。 漢武帝的丞相,一開始不是他自己決定的。 他究竟是如何得到好的「另一半」,走上霸主之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