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系是在學台語、唱歌仔戲嗎?」
5年前,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的陳汝硯,毅然投身航空產業,面對外人對自己科系的質疑聲浪,早已是司空見慣。事實上,學台語僅是部分的課程,上至清代、下至近代,所有描寫台灣土地上人事物的文本都可稱作台灣文學,在語言、文學及實用層面,重視台灣社會與世界的連結。
受到空軍父親的影響,從小立志駕駛飛機的陳汝硯,當初報考國立成功大學時,便是將目標放在學校裡航太系以及交管系的資源上,誤打誤撞進了台文系以後,卻對台文系有了不一樣的理解和感情。
成功大學台文系的必修課相對其他科系而言較少,在畢業門檻的128學分裡,台文系必修只佔39學分,扣掉學校規定的各種國文英文通識課,選修要選61學分以上。也就是說,有一半的學分都是自由的,除了系內語言、文化、創作等各種方向,外系選修的額度也容許到30學分之多。
「系上實用的課較多,充滿彈性空間去發揮,很多過去的同班同學都朝不同面向發展了,有的是記者、編劇或文字編輯等。」陳汝硯說。大學時期,他的課表上總有一半以上航太、建築等外系的課,但同時,他也愛上台文系內電影相關的課程,儘管他清楚知道自己未來並不會步入相關領域,仍然享受於系上對於實用技能的培養。「在台文系裡想學理論走學術就去學、想創作就寫、想要學編輯採訪或佈展規劃也可以。」
「所以設定志向很重要!」身為一名資深航空迷的陳汝硯,櫥窗裡是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飛機模型,如今考上星宇航空機師的他,結束美國飛行學校的訓練、考取飛行執照後,準備進入航空公司的內部機型訓練。
然而,在實現夢想的路上陳汝硯並非一帆風順,他曾先後在華航、長榮等航空公司的考試中落榜,只好轉而到台灣安捷飛航訓練中心擔任研究、制定飛行計劃的簽派員,雖然與開飛機相距甚遠,他仍不放棄任何離夢想更進一步的機會。在飛航訓練中心的日子裡,陳汝硯從實機操作中看見過去大學課堂中所學的理論,這樣的經驗也成為後來參加星宇航空機師測驗時的重要養分。
求學的過程中受到文學以及古典音樂的薰陶,陳汝硯認為自己一直是偏重感性的思維,因此一開始在接受飛行訓練時,對於重視精準和科學、追求數字的生活相當不適應。面對機體突發狀況的處理,也成為自己最大的罩門,只能經由不停地練習來克服。所幸過去學生時期擔任系學會幹部的經驗,讓他具備強大的環境適應力和領導能力,在看重團隊合作的機組作業中,能迅速與人熟絡,進行有效溝通。而對自己未來空中飛行生活的期許,陳汝硯則是興奮地說:「我常會幻想哪天做機長廣播時,能加上過去大學時所學的客語,或以客語介紹飛行所到之地!」
關於台文系⋯⋯
成大台文系旨在落實釘根台灣本土語言的台灣學教育,培養學生具備台灣歷史意識、當代關懷與社會參與的心胸,期許能開拓學生具國際觀的多元文化視野,因此系上的課程大致可分為語言、文學、理論、戲劇、媒體、自然歷史及專題等。在語言課程的選擇上則有台語、客語、原住民族語、越南語、日語及英語等。在台灣,除了成功大學以外,臺灣師範大學、臺中教育大學、靜宜大學、真理大學、聯合大學以及東華大學,也都分別設有台文相關的學士班,而其主體價值和課程規劃上都有所不同,附圖為筆者所整理各校間的比較:
成大台文系為全國第一所國立大學設立的台灣文學系所,與其他台文相關系所在課程上最大的不同為結合台灣與東南亞人文比較,將台灣研究外銷到東南亞國家。另外,成大台文系在課程的規劃與實踐上,更加重視實務經驗以及人文精神、思維的培養,多樣的課程,也因為有趣、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使其有了「成大第二個通識教育中心」的稱號。
令陳汝硯印象深刻的是「台灣歷史與文化」,第一堂課就被震撼教育,教授直言教科書是全世界最陰險的東西,要他們學會反思歷史的真實性及更多的可能,判斷是否藏有許多意識形態隱藏於其中,進而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回憶過往上課的狀況,在古色古香的系館內,是多元開放的教學環境,學生對實情發表及討論以及對四方意見的多元包容,總能在課堂中激盪出不同的火花。
「面對事物時,嘗試著讓自己不要急於評論,充分的觀察與了解,才能試著真正理出頭緒來。」是陳汝硯從台文系陳玉峯教授的課堂上習得的態度,讓他往後舉凡面對生活上的事或新聞資訊時不再急著批判,嘗試以不同的觀點切入思考另外的可能性,尤其在他進入職場以後,學會換位思考、理解他人的顧慮,更能讓事件有效得到折衷的解決辦法。
求學路上,陳汝硯也曾碰過許多戲稱台文系為「跳板系」的人,他習慣了一笑置之,只因他明白過去所學定會潛移默化影響著自己,能夠跳脫非黑即白、二元對立的窠臼,學會獨立思考,在科技和資訊爆炸的世代下顯得更為寶貴。
「不論是何種專業和背景,我們所要做的都是確立目標,並且想辦法擴展自己的能力,創造更多的出路以面對不斷變化的環境。」是陳汝硯一直以來的信念。
「要相信,過去所學永遠都不會是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