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本好書 ] 《僧人心態》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by Jay Shetty
自我提升/心靈成長類
主要內容為作者還俗後分享他入僧三年所學,
在當僧人之前是位高材生、收入優渥的英國印度裔
這本書並沒有教大家如何當一個僧人或傳教(請放心!)
但分享了處世及待人的態度,以下幾點分享:
1. 盤點自己的生活:自我價值觀與行為的對冶
問問自己有空閒的時間都做些什麼?假如自己把與家人相處擺在價值清單第一位,但平常卻是把時間花在跟朋友聚會上,就需要檢視自己的言行不一,你的行為會說實話。
問問自己都看那些媒體?金錢的使用?是屬於長期還是短期的投資、為了娛樂還是獲得啟發?像是選擇外出享用一頓豐盛的晚餐還是繳舞蹈班的報名費?(這一點對時常衝動購物的人有幫助,例如我自己)
當你不能獨善其身時,要與符合你價值觀的人交往
2. 做一件對你有意義的事:培養嗜好、做慈善(服務)或餐與公民政治活動
關於服務有很多形式,不一定是金錢的付出,可以是探望生病或年長的親戚、吃不完的餐點可以打包給街友或是捐蹭二手衣,觀察自己環境四周,到處都是服務的機會
書中提到很重要的一點:
真正的服務不帶有期望,甚至不要求任何回報
服務並非把自己視為給予者,對方式接受者
如此一來,你提供的每一次服務其實就是在創造一筆債務。
不要等到你有足夠的時間和金錢以後再開始服務, 因為你永遠不會有滿足的一天
3. 靜心與每日感恩
關於類似的概念其實在其他的心靈成長類書籍或是podcast都有提過,讀了這本書又提醒了自己要每日感恩這個小習慣(時間久了還真是容易忘記!)
馬上來感謝我的友們:
感恩黃瑜絜舉辦讀書會及借我這本書的徐郁涵,謝謝你們
當你存在感恩之中,就不會往其他不好的地方去
4. 起床後的第一件事
是不是用手機呢?各位
書中提到起床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折磨自己,而是要以平和與寧靜的方式開啟新的一天
如果起床後一分鐘就開始滑手機,看見朋友通勤塞車的抱怨、工作上的煩惱等等的訊息,等同於邀請一百個人進入自己的臥室開聊天大會!(說得真對!)
每天醒來的時候要想著:我很幸運今天還活著, 我擁有寶貴的生命,我不會白白浪費
5. 種子與雜草的類比釐清自己的意圖
想想自己做每件事情的動機,是為了種下一粒種子希望長成一棵大樹提供果實與庇蔭,還是雜草
例如上健身房的目的是為了報復前女友讓她後悔,那就是在種雜草(沒有正確的了解內在的需求)如果發現對方根本不在乎,反而會感到沮喪與孤獨感
如果意圖轉好,是為了自己健美的體態,因此情感上會感到滿足
可以思考自己在獨處時,在沒有人批判時、你也不想討好別人的情況下做出的選擇,只有你知道自己吃的是沙拉還是一大包垃圾零食。(這也是本書提到:我執、真我的概念)
當沒有人看你時,那個你才是真實的你
以上,書中其實還提到很多我覺得很不錯的想法與概念,當然也有我不感興趣的篇章,像是唱誦咒語靜心…我就是直接忽略,但也有很不錯的其他靜心方式:以呼吸來調整靜心,或是死亡靜心(想像自己已經年邁用鳥瞰的角度回看自己的經歷),能激發自己嘗試走向新的道路。
最後,實踐看看很重要,不能知道歸知道,雖然無法時時刻刻的記得每一個小細節,但我們都因小小的改變在持續進步著!
avatar-img
4會員
16內容數
我覺得人跟書很像﹐要去閱讀才會知道這本書對不對你的胃﹐ 不喜歡﹐就放下﹐ 每個人的taste不一樣﹐ 對我而言"好書"的定義不一定是人人必讀的經典或者哪個文學大鉅作﹐ 只是那些對我有"影響"的書 、 有"共鳴"的書﹐也可能是激發求知慾 、去思考 、想去探索更多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懶惰大師說,當我們感到生活過得不快樂時,通常會牽涉到一個我們很難察覺到的「應該」或是「想要」、「需要」、「一定」......,這些類「應該」們,讓我們評斷自己和他人,造成壓力。對治這個症頭的方式,就是看著他們,當他們被看見,他們就會失去力量。 《懶,讓你變更好》,發懶還可以變更好?看到這樣的書
Thumbnail
《見構、解構、建構、再建構。-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原來,世界可以翻過來欣賞。 2024年夏至的尾聲,高雄依然酷暑 百貨公司裡的書店, 絕對是現代版世外桃源。 放眼望去書店裡的暢銷書排行榜, 有幾本書名,是這樣寫的: 「重新找回自己。」 「閒人出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相信每個人都在追尋幸福快樂,但為何獲得了許多,還是時常覺得空虛與憂愁呢? 今天為大家介紹這本書《當富豪遇上僧侶》,書中並非教條式的人生大道理,而是由許多的小故事來傳達真智慧。即便你我都不是富豪,也都會有身心靈無法平衡的時刻,看完會開始懂得欣賞自己、接受一切,如同放下心靈的枷鎖,釋放了自己。
Thumbnail
很多人有「習慣」,有的人是「好習慣」,有的人是「壞習慣」。好習慣是會做早晚定課、誦經修法,父親、母親生日或長輩的忌日都會去放生、打齋,有這些習慣。我朋友前兩天跟我講,他說:「我有一個習慣,只要讓我看到出家人,不管多少人,我一定就供養錢在他的缽裡,除非身上沒錢,不然我都供滿為止,一位都不漏掉。
前言 小時候許的願望,總有一個會是能夠一直快快樂樂。等到獨立生活後,才漸漸地發現,比起一直快快樂樂,我其實更希望能時時感到平靜。 而這本書正是由內而外的帶領你找到自己的平靜! 裡面有很多實際可以運用的方法、可以練習的技巧。令我覺得驚訝的是書中其實涵蓋了很廣的生活的面向,像是生活、職場、人生意義,
Thumbnail
《僧人心態》Think Like A Monk: Train Your Mind for Peace 作者是被稱為數位時代心靈導師的傑‧謝帝,在本書要帶我們擁抱「僧人心態」,一步一步的引導我們去訓練自己過著平靜而有目標的生活。👇🏻 1️⃣認識自己:身分認同 ✨用「猴心/僧心」的差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一位經濟學家的森林修行智慧,探索如何面對人生的挑戰。作者指出重要觀點:覺察念頭、人際關係的思考、內心寧靜的追尋。文章還提到冥想、放下念頭以及如何面對人生起伏等議題。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懶惰大師說,當我們感到生活過得不快樂時,通常會牽涉到一個我們很難察覺到的「應該」或是「想要」、「需要」、「一定」......,這些類「應該」們,讓我們評斷自己和他人,造成壓力。對治這個症頭的方式,就是看著他們,當他們被看見,他們就會失去力量。 《懶,讓你變更好》,發懶還可以變更好?看到這樣的書
Thumbnail
《見構、解構、建構、再建構。-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原來,世界可以翻過來欣賞。 2024年夏至的尾聲,高雄依然酷暑 百貨公司裡的書店, 絕對是現代版世外桃源。 放眼望去書店裡的暢銷書排行榜, 有幾本書名,是這樣寫的: 「重新找回自己。」 「閒人出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相信每個人都在追尋幸福快樂,但為何獲得了許多,還是時常覺得空虛與憂愁呢? 今天為大家介紹這本書《當富豪遇上僧侶》,書中並非教條式的人生大道理,而是由許多的小故事來傳達真智慧。即便你我都不是富豪,也都會有身心靈無法平衡的時刻,看完會開始懂得欣賞自己、接受一切,如同放下心靈的枷鎖,釋放了自己。
Thumbnail
很多人有「習慣」,有的人是「好習慣」,有的人是「壞習慣」。好習慣是會做早晚定課、誦經修法,父親、母親生日或長輩的忌日都會去放生、打齋,有這些習慣。我朋友前兩天跟我講,他說:「我有一個習慣,只要讓我看到出家人,不管多少人,我一定就供養錢在他的缽裡,除非身上沒錢,不然我都供滿為止,一位都不漏掉。
前言 小時候許的願望,總有一個會是能夠一直快快樂樂。等到獨立生活後,才漸漸地發現,比起一直快快樂樂,我其實更希望能時時感到平靜。 而這本書正是由內而外的帶領你找到自己的平靜! 裡面有很多實際可以運用的方法、可以練習的技巧。令我覺得驚訝的是書中其實涵蓋了很廣的生活的面向,像是生活、職場、人生意義,
Thumbnail
《僧人心態》Think Like A Monk: Train Your Mind for Peace 作者是被稱為數位時代心靈導師的傑‧謝帝,在本書要帶我們擁抱「僧人心態」,一步一步的引導我們去訓練自己過著平靜而有目標的生活。👇🏻 1️⃣認識自己:身分認同 ✨用「猴心/僧心」的差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一位經濟學家的森林修行智慧,探索如何面對人生的挑戰。作者指出重要觀點:覺察念頭、人際關係的思考、內心寧靜的追尋。文章還提到冥想、放下念頭以及如何面對人生起伏等議題。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