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習慣的閱讀分享.Part IX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第11章 讓行動輕而易舉!

嘗試找到改變的最佳計畫,往往會讓人綁手綁腳。我們太執著於想出最棒的做法,到頭來根本沒有著手去做。如同伏爾泰寫過的:「至善者,善之敵。」

這種狀況稱為「啟動與行動之間的差異」。
想要精通一項習慣,關鍵是由重複開始,而非完美。這就是行為改變第三法則的第一個重點:開始重複實行就對了。每次重複一個行為,你就活化了跟那個習慣有關的神經迴路。

習慣的養成取決於頻率,而非時間

最常聽到一個問題是:「要花多久才能建立一項新習慣?」但真正應該要問的是:「要花多少次才能建立一項新習慣?」從需要花費心力到變成不假思索的行為,所有習慣都遵循類似的軌道---「自動化」過程。如下圖「習慣線」所示。
在A點時,執行一項習慣需要耗用大量心力與專注,幾次重複後-B點,就變得比較簡單,但還是需要一些注意力。等到執行的次數足夠了-C點,習慣變得比較自動化,已越過「習慣線」這個門檻。
研究人員追蹤「每天散步十分鐘」的人們,此習慣的自動化程度,透露了行為改變的真相:習慣的養成取決於頻率,而非時間。
因此,你目前的習慣就算沒有經過數千次重複,也有數百次才被內化,而新習慣也需要同樣程度的頻率。要養成一項習慣就必須去實踐。

第12章 最小努力原則

核心概念就是:創造出一個讓正確的事情盡可能輕而易舉的環境。

紐約客一篇名為「隨時精進」的文章中,詹姆斯索羅維基寫著:「日本公司強調所謂精實生產,不懈地的生產過程中移除各種浪費,包括重新設計工作空間。結果就是,日本工廠比美國的更有效率,日本製的產品也比美國製的更可靠。1979年,美國工人組好一部電視機的時間是日本工人的三倍。」

作者稱此為「減法的加乘效用」:當日本公司找出生產過程中每一個小阻力並消除之,就減少了浪費的精力,顧客數量與收入就增加了。

以作者詹姆斯為例,只要情況允許,他都會把手機留在另一個房間直到午餐時間。這樣的阻力剛好夠大,讓他不會沒來由地走去另一個房間拿手機。結果就是:每天早上詹姆斯都有三到四個小時可以不受干擾地工作。

無論是以個人、父母、教練或領導者的身分進行行為改變,我們都應該問自己:「如何設計一個讓做正確的事變得容易的世界?」請重新設計你的生活, 讓最重要的事做起來最簡單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匯集了島內和島外的各種旅行心得,分享各地值得一遊一探的事物,帶給大家輕鬆悠閒的愉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第10章 如何找出並解決壞習慣的成因 2012年的詹姆斯遇見一群戒菸成功的人。成功是因為一本叫「1000萬人都說有效的輕鬆戒菸法」的書,作者運用一套有趣的策略幫助吸菸者消除渴望:藉由重新建構與抽菸相關的所有提示。以下是例子: ●你以為自己在戒菸,其實,你根本沒有在戒除什麼,因為香菸對你根本沒好處。
●第8章  如何讓習慣變得難以抗拒 由灰雁將球狀物拖回巢裡的實驗我們得知,每種動物的大腦都彷彿預先裝載了某種行為準則,一旦遇上該準則的誇大版,大腦就會像聖誕樹裝飾一樣亮起來。這些誇大的提示稱為「超常剌激」。 食品科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創造出更能吸引消費者的產品。加工食品提高了「動態對比」,也就是讓
●第六章 激勵被高估了,環境往往更重要 人們選擇某樣產品,往往不是因為那樣產品是什麼,而是因為產品在哪裡。 心理學家庫爾特.勒溫:行為是人與環境的函數。 我們去星巴克,因為每個街角都有。人類的感知是受感覺神經系統引導。我們透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與觸覺感知這個世界。所有感覺能力中最強的一項,是視覺
第五章  開始一個新習慣最好的方法 2001年,英國研究人員為了讓248個人打造更好的運動習慣,將他們分成3組。第三組除了獲得激勵外,還要寫下這個句子:「下週,我會於某日的某時在某處進行至少二十分鐘的激烈運動。」 這就是所謂的「執行意向」,一份你要在何時何處行動的預先計畫,也就是你打算如何執行某一特
    嗨,去過高雄嗎?     這個南台灣最熱情的大城市,是我阿嬤所居住的地方。阿嬤已八十六歲嵩壽了,依然精明健朗,精神奕奕地逐日穿梭在她小小房子的廚房和客廳之間。為了去陪伴她,我們每隔三個月左右會從臺中開車去高雄看她。     這次我們最開心的是:順道造訪了壽山動物園,和旗津。 壽山動物園,顧名
第四章 讓提示顯而易見-行為改變始於覺察 習慣記分卡幫助你覺察自身習慣。因此,為自己建立一張習慣記分卡吧! 先記下一天裡每一項常做的行為: ●起床 ●關鬧鐘 ●看手機 ●去浴室 ●量體重 ●淋浴 ●刷牙 ●用牙線 ●穿衣服 ●泡一杯茶 整張列完後審視每一個行為,問自己:這是好習慣、壞習慣、或是不好不
●第10章 如何找出並解決壞習慣的成因 2012年的詹姆斯遇見一群戒菸成功的人。成功是因為一本叫「1000萬人都說有效的輕鬆戒菸法」的書,作者運用一套有趣的策略幫助吸菸者消除渴望:藉由重新建構與抽菸相關的所有提示。以下是例子: ●你以為自己在戒菸,其實,你根本沒有在戒除什麼,因為香菸對你根本沒好處。
●第8章  如何讓習慣變得難以抗拒 由灰雁將球狀物拖回巢裡的實驗我們得知,每種動物的大腦都彷彿預先裝載了某種行為準則,一旦遇上該準則的誇大版,大腦就會像聖誕樹裝飾一樣亮起來。這些誇大的提示稱為「超常剌激」。 食品科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創造出更能吸引消費者的產品。加工食品提高了「動態對比」,也就是讓
●第六章 激勵被高估了,環境往往更重要 人們選擇某樣產品,往往不是因為那樣產品是什麼,而是因為產品在哪裡。 心理學家庫爾特.勒溫:行為是人與環境的函數。 我們去星巴克,因為每個街角都有。人類的感知是受感覺神經系統引導。我們透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與觸覺感知這個世界。所有感覺能力中最強的一項,是視覺
第五章  開始一個新習慣最好的方法 2001年,英國研究人員為了讓248個人打造更好的運動習慣,將他們分成3組。第三組除了獲得激勵外,還要寫下這個句子:「下週,我會於某日的某時在某處進行至少二十分鐘的激烈運動。」 這就是所謂的「執行意向」,一份你要在何時何處行動的預先計畫,也就是你打算如何執行某一特
    嗨,去過高雄嗎?     這個南台灣最熱情的大城市,是我阿嬤所居住的地方。阿嬤已八十六歲嵩壽了,依然精明健朗,精神奕奕地逐日穿梭在她小小房子的廚房和客廳之間。為了去陪伴她,我們每隔三個月左右會從臺中開車去高雄看她。     這次我們最開心的是:順道造訪了壽山動物園,和旗津。 壽山動物園,顧名
第四章 讓提示顯而易見-行為改變始於覺察 習慣記分卡幫助你覺察自身習慣。因此,為自己建立一張習慣記分卡吧! 先記下一天裡每一項常做的行為: ●起床 ●關鬧鐘 ●看手機 ●去浴室 ●量體重 ●淋浴 ●刷牙 ●用牙線 ●穿衣服 ●泡一杯茶 整張列完後審視每一個行為,問自己:這是好習慣、壞習慣、或是不好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一旦從事一個習慣的阻力減少了,它就更容易被實現。換句話說,當便利性上升,你就有更高的機率去遵循你的習慣。 當決定在哪裡實踐新習慣時,最好選擇一個你日常規律中的必經地點,因為當一個想被建立的習慣與你的日常生活適性度高的時候,它更可能成形。
Thumbnail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版權為作者所有,內容僅個人心得與摘要 這本書會告訴你怎麼利用四個步驟建立更好的習慣?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Thumbnail
習慣是人類大腦自動化的一種展現,不論是好習慣或是壞習慣,將會深植在我們的生活中,透過每天不斷的重複執行,最終對我們的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由Charles Duhigg所著《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的這本書,詳細剖析了習慣的力量,以及我們如何能夠掌控它們,從而改善我們的生活與工作。Duhigg在
Thumbnail
《原子習慣》Atomic Habits: An Easy & Proven Way to Build Good Habits & Break Bad Ones作家是世界知名的習慣養成專家詹姆斯·克萊爾,此書內容主要在講述如何通過細微執行,從而練成長久的習慣。書中提供系統性方法幫助大家養成習慣,這個思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要養成好習慣,問題就在養成習慣太難了,所謂的好習慣就比如說, 為了健康每天去跑步5公里、早睡早起有良好的作息、想要財富自由,開始去記帳等等。 問題是養成習慣太難了,三不五時就半途而廢! 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不需要意志力,無腦能輕鬆持之以恆呢?
Thumbnail
當我們建立習慣之後,我們的某些行為會自動化,自動化的好處,是我們會越來越熟悉這一個行為;但缺點則是隨著自動化程度越高,我們會落入無意識的行為。也就是當一個行為自動化之後,我們對於回饋會變得不敏感,我們不會注意到要如何讓這個習慣變得「更好」。James Clear在《原子習慣》一書中就提及:某些研究顯
Thumbnail
當我我們開始一項新的習慣時,我們也許會設立像是以下的目標:每天超慢跑30分鐘,於是開始興高采烈的執行,前幾天都還可能找出時間來超慢跑,例如早上起床後,有時候比較晚起床,就會在下班後跑一下。然後,生活或是工作中的意外插進來了,有時是公司突然需要加班,有時是晚間的好友聚餐,這些突發事件,會讓你忘記執行新
Thumbnail
你有沒有思考過,習慣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根據《原子習慣》一書的作者James Clear的說法,習慣是「多次重複後的自動化行為」。當習慣還沒有養成時,我們的大腦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做決策。想像你剛搬到一個陌生城市要出門上班,一開始面對的就是如何從住家到辦公室,你也許會花費幾天的時間,嘗試不同的交通工具與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一旦從事一個習慣的阻力減少了,它就更容易被實現。換句話說,當便利性上升,你就有更高的機率去遵循你的習慣。 當決定在哪裡實踐新習慣時,最好選擇一個你日常規律中的必經地點,因為當一個想被建立的習慣與你的日常生活適性度高的時候,它更可能成形。
Thumbnail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版權為作者所有,內容僅個人心得與摘要 這本書會告訴你怎麼利用四個步驟建立更好的習慣?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Thumbnail
習慣是人類大腦自動化的一種展現,不論是好習慣或是壞習慣,將會深植在我們的生活中,透過每天不斷的重複執行,最終對我們的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由Charles Duhigg所著《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的這本書,詳細剖析了習慣的力量,以及我們如何能夠掌控它們,從而改善我們的生活與工作。Duhigg在
Thumbnail
《原子習慣》Atomic Habits: An Easy & Proven Way to Build Good Habits & Break Bad Ones作家是世界知名的習慣養成專家詹姆斯·克萊爾,此書內容主要在講述如何通過細微執行,從而練成長久的習慣。書中提供系統性方法幫助大家養成習慣,這個思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要養成好習慣,問題就在養成習慣太難了,所謂的好習慣就比如說, 為了健康每天去跑步5公里、早睡早起有良好的作息、想要財富自由,開始去記帳等等。 問題是養成習慣太難了,三不五時就半途而廢! 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不需要意志力,無腦能輕鬆持之以恆呢?
Thumbnail
當我們建立習慣之後,我們的某些行為會自動化,自動化的好處,是我們會越來越熟悉這一個行為;但缺點則是隨著自動化程度越高,我們會落入無意識的行為。也就是當一個行為自動化之後,我們對於回饋會變得不敏感,我們不會注意到要如何讓這個習慣變得「更好」。James Clear在《原子習慣》一書中就提及:某些研究顯
Thumbnail
當我我們開始一項新的習慣時,我們也許會設立像是以下的目標:每天超慢跑30分鐘,於是開始興高采烈的執行,前幾天都還可能找出時間來超慢跑,例如早上起床後,有時候比較晚起床,就會在下班後跑一下。然後,生活或是工作中的意外插進來了,有時是公司突然需要加班,有時是晚間的好友聚餐,這些突發事件,會讓你忘記執行新
Thumbnail
你有沒有思考過,習慣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根據《原子習慣》一書的作者James Clear的說法,習慣是「多次重複後的自動化行為」。當習慣還沒有養成時,我們的大腦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做決策。想像你剛搬到一個陌生城市要出門上班,一開始面對的就是如何從住家到辦公室,你也許會花費幾天的時間,嘗試不同的交通工具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