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來自宇宙的邀請函:每一天,給自己10分鐘的留白時間,看見內在真實的豐盛力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一封來自宇宙的邀請函:每一天,給自己10分鐘的留白時間,看見內在真實的豐盛力量。

圖文 by Astrid
每一天,只要花一點時間和自己在一起,就能夠更靠近真實的自己一點、願意說真心想說的話、願意展露自己真正想表達的,也不再無端的擁有太多恐懼意識佔據心靈層面,發散純淨的意念給周圍的人。這樣簡單的事情如果只需要你撥出10分鐘的時間,你願意試試看嗎?
你聚焦與對準的是什麼樣的意識與頻率呢?
2020年五月參與了一個連續21天的冥想活動,這個冥想遊戲是透過每天10–15分鐘的靜心與一項書寫的任務。主要在於自己對金錢與豐盛意識上的聚焦,讓心與腦能夠有同步整合。這個冥想活動來自於Deepak chopra,一位印度裔美國籍的美國作家,將科學和靈性結合,也是整合醫學的先驅。最近則被翻譯成為中文廣為流傳著,還有提供音擋讓大家練習。https://anchor.fm/reneeling/episodes/Day-1-ebkehu
參加這個冥想之旅後,我習慣在每天早上醒來、或是下班後有自己完整的時間來進行冥想任務。不過到了第五天的任務,是要邀請自己的朋友參加這趟旅程,創建一個社團維持豐盛的意識與流動。以往我都是被動性的參加靜心冥想、靜心課程,第一次採取主動性邀請朋友參加連續21天靜心的冥想任務,這對去年以前的我來說,看到這樣的活動我通常就會選擇直接略過,不進行任務或是直接只進行冥想、而不想與人做直接連結這件事。
我一直覺得與人連結、交流是一件很耗費心力的事,如果能夠避免和其他人有直接的言語接觸那對我來說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因為透過溝通、文字訊息其實都能直接吸收到其他人的情緒能量。而在每一次的言語溝通、文字都能夠傳遞每個人當下的能量頻率。
今年的我看到這個任務的當下,雖然一瞬間出現『好麻煩』的慣性思維,這是頭腦一直以來覺得安全的迴路反應,是一個長久以來內建的程式。長期待在舒適圈的狀態下,覺得邀請自己周圍的親人、或許1.2個人就足夠了。不過擁有靜心習慣已經將近一年了,這一次反而轉念一想,何不直接創建一個社團,邀請可能有興趣的朋友參與呢?於是在邀請朋友進團前,我都會先告訴他們這個團的內容是什麼,請他們真的有興趣再加入就可以。當下對自己說,我其實只是負責傳遞訊息,不用在意是否被朋友拒絕或是接受我的邀請,這是取決於其他人意願上的參與選擇,而我只是一個中性的媒介。結果意外的發現其實有很多一直想嘗試靜心的朋友,只是一直給自己許多理由來延遲讓自己靜下心來,透過這個活動讓他們也慢慢培養出靜心的習慣。
透過某一天的冥想任務,我和母親有了親密的連結,這一次是深入的看見,看見一直不想面對、急於逃避的層面,看見彼此的相似性是如何互相牽引著,而這樣的信念就像是一個黏著性很高、根深柢固的病毒潛藏在我們的潛意識中。這與我在今年3月初夢見自己和家族的信念是互相牽引著,家族的強大信念真實的在我身上有所影響。在睡夢中,我突然醒悟出自己家族的信念源頭,而驚醒的坐起來,像是找到一把鑰匙、一個加諸在自己身上的答案源頭。
在參與靜心的過程中,我也試著沒有多想的分享其中一則寓言,而在剛剛好的時間點,這樣出於真心的分享,沒想到剛好在對的時間點內能夠幫助到合適的人。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分享出去的一言一語,可以對其他人造成什麼樣程度的影響力,所以遇到什麼事,先行動就對了,這是我不斷在告訴自己、也在練習的事。
在人生之中,我們花費了一半的力氣在恐懼上,恐懼自己和別人不一樣、不敢說出真心想說的話,不敢去表達自己真實感受到、體驗到的再真實不過的世界,所以雙腳一直是停滯不前、很多話壓抑在喉頭裡。
一直以來觀察到台灣大部分的人都是受到關係取向的影響,會因為家人、愛人、親近的朋友,甚至陌生人的眼光而影響到自己做的每一份選擇。我們總是害怕去表達自己內心真正想說、真正想做的事,而將這些事情壓抑的放在心裡,常常1年、2年甚至5年過去了,我們可能還是把自己夢想的那塊擱置在心裡,而選擇對我們來說相對輕鬆、容易被這個社會所接受的選擇。於是我們將這份壓抑的心發洩到周圍親近的人身上,認為是因為他們才延誤我們去完成夢想,因為怪罪一個人比起深入去探索自己的深層信念、行為模式還要輕鬆的太多。
我也曾是這個思想模式下的受害者,總是將想說的話放在心裡,很多事情認為忍一忍就過去了,畢竟一直被教導著能者多勞、忍耐是一個美德,做一個有用的事業比想做的事還要更重要,能夠忍過去就可以成大師了,而我也曾被『 大師 』這個詞所疑惑著。但有沒有人想過『 忍 』字的上面是一把刀,每一次的忍耐都像是用刀子一遍遍的刮在自己的心尖上,把那些苦痛往肚裡吞的時候,我們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最近一次我深深體驗到靜心之後,我在情緒的覺察上更敏銳了,能夠很快地感覺到他帶給我的身心影響。那些壓抑潛藏在身體裡的憤怒,原來是有很強大的生命能量。當很久不曾生氣的我突然有了很強大的情緒上心頭,當下的第一個反應是:平常練習的靜心是不是沒有帶領我回到真正的平靜呢?一邊也被親近的人質疑靜心與情緒的關聯性。我在內心裡一邊自責自己沒有真正的平靜,一邊卻意識到原來我有多想要發脾氣這件事。一開始決定先隱忍下來,覺得自己可以很平靜,畢竟靜心這麼久了,或許沒有什麼事是真的過不去,我去睡一覺明天起來應該就好了!於是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除了心裡莫名難受之外,身體也趕感到發熱難耐,覺得胸口有一股很灼熱的氣息在醞釀,喉嚨也像是有東西被壓抑著卻無法發出聲來。這才發現,原來長期的靜心下來,帶給我更多的是能夠更『看見』心的感受,我已經沒辦法用以前的方式去壓制住那份受委屈的心。於是那一次我有意識的決定,我想要發脾氣!我想要讓這口氣能夠真正的抒發出來。經過情緒的深層釋放之後,我好像經歷了一個大洗滌。在有意識的看到、說出自己真實、不滿的情緒、去看見情緒的當下,隔天卻是煙消雲散、身心感到很舒服的感覺。
那種感覺不是在說每一次傷心、生氣都有發洩情緒的動機與理由,而是能夠看到自己的情緒是不是被壓抑的,是不是真正的受到委屈了?當我能夠覺察到自己的心,體驗過情緒的高低起伏,就能夠在回到中心的不偏不椅之後,將所有情緒都帶回到中性。沒有所謂的好與壞,情緒都有適當的抒發管道,有意識的釋放出來之後也是一種越來越接近中心的本質。每種情緒都是不同的能量,當我不害怕、不吝惜去表達與看見那些情緒能量,也就越來越能夠接近自己,越來越能夠穿透自己的情緒本身,進而能夠有更大的同理心去擴及到其他人身上。
身與心都是相互勾動牽引的,當我們忽視了身體影響的心理層面,只端從身體的面向去考量當下的症狀,那是常常找不出真正的根源。身體擁有強大的自癒能力,當我們將心照顧好了,很多事情自然都能不藥而癒。
擁有靜心習慣將近一年以來,我慢慢地去接近自己內在的真實。那是想要真實的自由感,一種由內而外,能夠從內在表達自己的自由、擁有自行創造的自由,不再是被動無力的接收者。
當你也接收到來自宇宙的邀請函,從展開這段每天10分鐘的靜心冥想開始,會慢慢的發現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展現在身心上,甚至擴及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讓生活更有意識與意義。
____________
avatar-img
1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Thumbnail
內在權威很奇妙地幫你和一些不對等的能量區隔。 那一年,我從北京的工作辭職回來,當時回台灣還需要 14 天隔離。回想那段時間,真的是受到了疫情炸裂和工作壓力的摧殘。可以 14 天完全隔離,不用社交、不用工作、不必出門,暫住在一間有廚房的空間,每天睡飽、起來看書、打電動、自己煮飯、做瑜伽,簡直置身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與自己的潛意識和解是一個需要耐心、反思和持續努力的過程。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步驟,可以幫助你與潛意識和解,提升內在平和和自我理解: 1. 自我反思與冥想 自我反思:花時間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內在情緒和想法。寫日記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來源【Wegner, 2002】。 冥想:冥想是一
Thumbnail
冥想和正念對於現代忙碌的生活非常重要,這篇文章介紹了冥想和正念的概念、區別和如何練習。同時還提供了四個生動的比喻幫助你沉澱內心。作者通過自身的經歷分享了冥想和正念對於保持內心平靜和清明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將其融入日常生活中。最後,文章還提供了與冥想和正念相關的延伸閱讀建議。
Thumbnail
當前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尋求靈性實踐來提升生活質量、減少壓力、增強內在平和。整理出以下是十個日常靈性生活的方法,每個方法都可以幫助個人進行靈性成長: 1. 正念冥想 關鍵字:當下、專注、內心平靜 例子:每天早晨花10分鐘靜坐,專注於呼吸,讓自己完全處於當下,有助於減少焦慮和提升專注力。 2.
Thumbnail
心念 前陣子參加朋友推薦''21天豐盛冥想之旅'',每天早上聆聽冥想錄音檔,再當天任務完成後於群組中回報,面對第一個挑戰是創建自己群組,並將參加旅程資訊每次依序發文在群組中,這挑戰來自於內心小聲音''真的要創嗎?要找誰呢?他們會怎麼想?我可以嗎?....''回想2024年初的心願是能夠進修身心靈
Thumbnail
「人人都可以離苦,都可以遠離恐怖煩惱,享有自在喜樂... 但前提是,你要成為一位覺修者,精進修行,才能度一切苦厄... 」 畢竟,人各有因緣,不是每個人都有累劫功德,可以出家修行。 因此,成為一位覺修者,在不離紅塵,在照顧緣親的同時,你也能進入清淨無染,平靜無憂的境界。 長年以來,不少讀者或有緣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強調了內外世界相遇的重要性,指出若不進行這種相遇,人的存在可能會受到壓迫。文章通過冥想練習指導,教導讀者如何透過深沈呼吸來感受內在的飽滿和外界的支持。這種練習有助於放鬆身體,讓人感受到不孤單,並鼓勵讀者在感到壓力時,透過冥想與世界連接。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Thumbnail
內在權威很奇妙地幫你和一些不對等的能量區隔。 那一年,我從北京的工作辭職回來,當時回台灣還需要 14 天隔離。回想那段時間,真的是受到了疫情炸裂和工作壓力的摧殘。可以 14 天完全隔離,不用社交、不用工作、不必出門,暫住在一間有廚房的空間,每天睡飽、起來看書、打電動、自己煮飯、做瑜伽,簡直置身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與自己的潛意識和解是一個需要耐心、反思和持續努力的過程。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步驟,可以幫助你與潛意識和解,提升內在平和和自我理解: 1. 自我反思與冥想 自我反思:花時間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內在情緒和想法。寫日記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來源【Wegner, 2002】。 冥想:冥想是一
Thumbnail
冥想和正念對於現代忙碌的生活非常重要,這篇文章介紹了冥想和正念的概念、區別和如何練習。同時還提供了四個生動的比喻幫助你沉澱內心。作者通過自身的經歷分享了冥想和正念對於保持內心平靜和清明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將其融入日常生活中。最後,文章還提供了與冥想和正念相關的延伸閱讀建議。
Thumbnail
當前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尋求靈性實踐來提升生活質量、減少壓力、增強內在平和。整理出以下是十個日常靈性生活的方法,每個方法都可以幫助個人進行靈性成長: 1. 正念冥想 關鍵字:當下、專注、內心平靜 例子:每天早晨花10分鐘靜坐,專注於呼吸,讓自己完全處於當下,有助於減少焦慮和提升專注力。 2.
Thumbnail
心念 前陣子參加朋友推薦''21天豐盛冥想之旅'',每天早上聆聽冥想錄音檔,再當天任務完成後於群組中回報,面對第一個挑戰是創建自己群組,並將參加旅程資訊每次依序發文在群組中,這挑戰來自於內心小聲音''真的要創嗎?要找誰呢?他們會怎麼想?我可以嗎?....''回想2024年初的心願是能夠進修身心靈
Thumbnail
「人人都可以離苦,都可以遠離恐怖煩惱,享有自在喜樂... 但前提是,你要成為一位覺修者,精進修行,才能度一切苦厄... 」 畢竟,人各有因緣,不是每個人都有累劫功德,可以出家修行。 因此,成為一位覺修者,在不離紅塵,在照顧緣親的同時,你也能進入清淨無染,平靜無憂的境界。 長年以來,不少讀者或有緣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強調了內外世界相遇的重要性,指出若不進行這種相遇,人的存在可能會受到壓迫。文章通過冥想練習指導,教導讀者如何透過深沈呼吸來感受內在的飽滿和外界的支持。這種練習有助於放鬆身體,讓人感受到不孤單,並鼓勵讀者在感到壓力時,透過冥想與世界連接。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