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6|閱讀時間 ‧ 約 19 分鐘

45早晚課出聲唱誦功德大

時間:民國八十六年九月十六日(農曆八月十五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阿彌陀佛!今天與各位研究早晚課,出聲唱念有三種好處,是哪三種?第一、得清淨遠聲。第二、得不女聲音。第三、得美妙聲音(迦陵頻伽聲)。這三種聲音,是佛陀三十二相之中的三相。我們大家要知道,早晚課誦出聲音唱念,有這幾種好處。我們在作課當中,可以多發心,配合大眾的聲音唱誦,我相信這樣:第一、妄想可以切斷。我們會注意大眾的聲音,不會太快,也不會太慢,這就是集中注意這個心,來觀照自己的聲音。你若沒有出聲念誦,若沒有所緣境攝持耳根,這個心就是容易打妄想。妄想一打,你看!這就是在欺騙自己,既不能自利,也不能利他。
第二、我們課誦,出聲音唱念,為什麼要用法器?若沒有法器帶動,就無法達到整齊一致?因為有法器的帶動,我們自然會發出那真實勇猛的聲音,聽起來非常文雅,非常莊嚴清涼,不會像一般世俗女眾的聲音。這聲音文雅莊嚴是佛陀的三十二相之一,也是一種恭敬。
我們說,佛前供養鮮花,來生會莊嚴;供養燈,來生眼睛會美妙光明,這是以人天果報來講。我們若以這音聲唱誦,可以供養佛與人天,因為我們作早晚課時,天人都會來聽,聽了莊嚴的音聲,他們會法喜,這功德也是非常地殊勝。相反的,你若課誦時,自己都沒發出聲音,對自己本身來說,內心不只會悶氣,血氣又不能通暢,面相就會憂憂地(台語),如世俗人說的憂頭結面(愁眉苦臉)。這都是自己造成的,不但沒有利益到自己,反而損害自己,在大眾共修中,障礙他人。
所以我們大家要知道,作早晚課出聲音,當下具有好幾種功德:第一、供養佛。第二、供養法,第三、與大眾和合同聲唱誦,這就是供養僧。我們在普賢十大願中「三者、廣修供養。」我們出聲音唱誦,就是供養三寶,其功德無量,因為課誦時,能至誠出聲音唱誦,十方眾生都可以蒙受利益,天人都會歡喜讚歎,拱手合掌。
希望大家作早晚課的時候,應該發歡喜心,至誠懇切的唱出聲音來,因為早晚兩堂課誦,不只是我們在修持,在生活當中是很重要的兩堂課,可以運用梵唄唱誦的樂趣,取代喜悅。尤其,你若用至誠懇切,勇猛精進的心在作課,課誦圓滿時,你會感到非常輕安。
但是最好要能依,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依菩薩顯示實修經過的六個層次,其中第一是初於聞中,「入流亡所」。從聞性中,下手修習。以唱誦的聲音,「旋汝倒聞機,反聞聞自性。」以耳根聞性為所觀境,外遺聲塵動靜粗細之相,故曰「入流亡所」。
各位!你們在作早晚課,或共修念佛時,是不是都在聽別人念誦而已!聽隔壁的人在念誦,分別念得太大聲或太小聲?或分別地鐘打得有無接續?或打得好不好?還是在聽自己的聲音?那要怎麼聽?譬如聽別人打地鐘的聲音,聽無(台語),耳根完全不受外在聲音的干擾的。你們在共修過程中,應當是要用這樣的心來用功。若是沒有,就要「反聞聞自性」就不知道到底自性是什麼?應該要利用共修,作早晚課的時候,自己用自念、自聽,聞聲塵的境界來實習看看,我相信這樣用功,漸漸地對外在的塵境,自會變得寂然不生,這就是講:一念不生,前後際斷,如初覺性,內無能念之心,外無所念之境,能所雙亡,聲佛無二,契入念佛三昧,安住在正定、正受中。
這樣的修行會辛苦嗎?念佛會苦嗎?釋迦牟尼佛有幾尊?是不是現在賢劫第四尊佛,叫做釋迦牟尼佛?還是不可說不可說劫前,有一尊佛叫釋迦牟尼佛?現在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他在不可說不可說劫前,剛好有一尊佛,叫釋迦牟尼佛。
他那時候,剛好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人長得很醜,但是他聞法的心,非常的堅定。那時候要聞法,一定要有一樣物品供佛,但他身無財物,就設法要去賣身。古代賣身,可以賣給人做長工,從事勞役工作。現在這個時代,提倡人權平等,比較沒有這種現象。但這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譬如古代的人,比較不平等,富有的人很富有,貧窮的人很貧窮。富有的人,就買貧窮的人回去做奴隸,做長工,這樣貧富懸殊,怎能平等?他為了要去聽經,就決定拿賣身的錢去供佛,但沒有人買。當他很失望的往回程走時,遇到一位長者,他就問:「長者!長者!你要買人身嗎?」長者說:「但是我要買的人身與別人不同。因為我有一種怪病,大夫說:我的藥要配合人肉,一天要四兩的人肉來合藥才能痊癒,而且要服用一個月,這個病才會好。」
他聽後很高興說:「我可以賣身給你。」又說:「長者!我與你商量,我賣給你一個月,你錢能不能先算給我,三天後我再回來給您割肉?」
長者說:「不可以,只能給你一天的期限。」所以,他去聽佛說法,只聽了四句偈:「如來證涅槃,永斷於生死;若有至心聽,常得無量樂。」就回去長者的住處,實踐他的諾言,每天給長者割四兩肉,割一個月。
反觀現在,你們在大寮切菜,不小心切到手就生氣,就怪說都是因為在大寮煮菜,才會被割傷。但你被刀割傷,身體並沒有損失一塊肉,尚且都起責怪的心,你若是一天要被人割四兩肉呢?那可能內心要產生瞋恨,或驚慌恐懼了。人要成佛,不惜苦行,勤修六度、十波羅蜜,歷經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我們現在要怎麼修行?稍微嚴格,就說怎麼這樣苦?那這樣算苦嗎?苦在哪裡?現在道場共修,朝暮兩堂課誦,出聲與大眾和合唱誦的法門,有人要修嗎?是絕對實行到底?還是先修看看?這個法門,攝持耳根聞自性,就不容易了,你們要怎麼修?你們瞭解這個法門,為什麼要這樣修嗎?這種法門,為什麼說與飲食有關係,這你們知道嗎?你們要先瞭解這個意義,才能修下去。
例如禪宗,在禪堂,一天為什麼要吃好幾餐?因為他們不只靜坐,還要跑香等,他們的法門,為什麼要這樣子?因為禪,是訓練到你能一拍即響的,如呈堂一問即答,絕不假思索的,你若停頓思考再答,就是妄想,不是自性流露。我們的本性都是一問馬上回答出來,就是用本性在修行。
所以,修行的方法,一定要明白,你若是不明白,哪一天有人請教你問題,你就只能用資料排比,依資料解說,提出這個地方怎麼說,那個地方又怎麼說,像這種思考,就是妄想,不是真正的自己內心,親證達到的功夫。所以你們要瞭解,我現在提供給你們的這個法門,你們能真正按照這樣去修,大概三個月,你就會感受到自己內心的妄念減少一半。
真正修行,不是只用飲食、物質來長養生命,而是要以法食來長養慧命。反之,你若只重物質、飲食方面,當你在用功靜坐時,你若吃得多,就不容易消化。例如你坐在那裏念佛,一個星期都不要出去,看大家的根機,能不能達到減少妄念。兩個星期,就能體會到「句句佛號都是自心在念的。」到第三個星期,也都不出去,一直在繼續用功,這樣有辦法做到嗎?修行,身與心要善調,就是一定要從本性去調,對於我們這個色身假體,飲食夠用就好。
因為你若真正修行用功,能夠一坐下去,是不用吃飯的。你若真正坐到有法味出來時,你不用吃飯,也不會想起座的。你感覺從早晨坐下去,到叩晚鐘時,只是一刹那間而已,怎麼天又暗了,不是像你們現在一坐下去,就時常在看時鐘。
有的大殿的時鐘,為什麼要拿掉?因為真正要修行,是不須要看時間的。所以,真正要修行,大殿的時鐘要拿掉,一切作息只聽板聲,你就身心不執著,一切由執事的人去注意,板聲一打該起來就起來,就是要覺悟。
不必時常去注意時間,看看時間超過了,執事的人為什麼還不打板?不要在那裏起心動念。
常住生活作息,一切運作由住眾輪班,一個人去執行就夠了。你們下星期開始精進佛七,要寫個告示牌「從現在起,我們精進佛七,外面信徒送東西來,敬請先暫停。」所以,早晨我雖然說,補充元氣,但龍眼乾是熱性的,也不能吃太多,不太容易消化;稀飯也不要煮太濃,要有點黏稠性,不能太熱,也不能太冷,吃起來剛好,梅子二粒,這樣量都一定,你若餓了就讓他餓吧!不要想我很餓,否則這樣就是起心動念。
那中午的量,儘量青菜自己去配,簡單一下,自己感覺到可以,這樣就好,量還是不要太多。晚上可以用黑豆燉黃耆湯喝,但湯也是不可以喝太多。湯沒有渣,可當非時漿用。你們先試一星期看看,這一星期晚鐘安板後,可以再用功到十點為止。
過了一兩天之後,若有人靜坐用功感受殊勝,就是早上不起來用早齋,還是可以讓他繼續坐下去,坐到午齋還是可以,他就是有功夫,可到中午十一點。下午一點,又要開始。從下午一點,至五點結束。晚上六點半再開始,大鐘大鼓照常安排人打。若遇到初一、十五,他不參加上供,也沒有關係。
因為你真正用功,就是以法來供養,可以開這種方便。你若真正能這樣實行下去,煩惱可以減少很多。一天下來都沒有事的,不是像現在事情這麼多。你們若真正有福報,就安排試著去行一行。
學員答:
現在有課程。
院長開示:
有課程沒有關係,你若能以這個法門實修下去,經過一年以後,再來聽課,一聽就明白,道理很清楚,也不會再昏沉了。
學員問:
院長!這種修法是個人修持?還是全體共修?
院長開示:
哪裡會是個人修,個人修怎麼會有力量,對麼!因你若個人修,那大寮工作怎麼能一致處理?全體共修,這業障就消除。不過這個法門,自己要先具足信心,假若對自己沒有信心,那就絕對沒有力量的。
日本有兩位念佛人,有一次,莊松那位念佛人,與他同行的道友病危,已面臨九死一生,醫生宣佈無藥可救,他家屬想,不然就請莊松兄,來為他開示鼓勵一下。莊松兄到他家,直接就到他們的佛堂,打開佛龕拜佛。因日本人若沒在拜佛,就把佛龕的門關起來,這樣佛像很清淨,沒有灰塵,等要禮拜時,才再把門打開。
莊松兄到他家佛堂,把佛龕的門打開,就在那裡拜佛。他家人說:「你很奇怪,我們是請你來幫忙你的道友開示鼓勵,又不是請你來拜佛的。」莊松說:「這本來就與我無關。」假若是你們就會說:「怎麼會這樣?」但莊松念佛人對他家人說:「阿彌陀佛立誓,發四十八大願,這樣還不夠嗎?」又說:「我立誓願,不能令你們斷生死,我沒有成正覺,要向誰開示?」
又有一次,莊松剛好要去京都參祭。日本人參祭就是要去佛寺拜佛。他同行的道友,就去邀約他,確定明天要去參祭。莊松隔天大清早就去找他,邀約他的朋友說:「莊松兄!我今天可能無法同你去參拜,因我頭在痛。」莊松說:「我這身體好好的,都要去拜佛了,何況你現在是頭痛的人,怎麼可以不去拜佛?」
大家都說「要去西方」,那是西方重要?還是頭痛重要?頭痛要靜養,那是要請假,還是要去拜佛?你若是要去西方,就是不懷疑,絕對不推辭。你若是虔誠拜佛,就是真的頭痛到當下往生,這個是奇蹟,這種現象,就是提示我們更要趕快拜佛。
可是現在的人,一有不舒服,就說我這裏痛、那裏痛,不想拜佛,就找人向糾察請假,說我因昨晚整夜沒睡覺,無法參加早課。這樣你說要去西方,都是說假的。你若真實明白世間無常,哪裏還有時間請假,在那裏跑醫院的。所以,你們現在學佛,自己也不會運用佛法,就變成騙自己,又騙別人,雖然大家都很認真聽經聞法,但也很認真計較,很認真生氣。
譬如你叫一個人做事,叫不動的時候,你差不多就要變臉色了。法師在台上講經,他在台下聽經,都說不錯!不錯!那帶頭領導他工作的人,都說是壞人,唯有帶他聽課的,才是好人。
以前,古代叢林僧人都要工作,沒有一個人不工作的,尤其農禪並重,更有下田插秧、採茶。寺院本身,就是一個僧伽教育機構,到太虛大師才設有佛學院,對不對?以前為什麼成就的人那麼多?從太虛大師到現在,有哪一位修行成就的?沒有受過僧伽教育,根本就沒有受過苦。你沒有受過苦,你如何知道苦?要如何去避免?如何斷除或對治?
我們出家人這種苦是在道場,在護持道場,這就是供養三寶,供養三寶能消你的業,你們要明白。你能住在道場,就是天天在大寮煮飯供養大眾,你不要去起分別心,不要動念,這樣默默的護持,真正到最後還是能成就。
佛陀時代,連根性最鈍的周利槃陀伽尊者,佛陀只教他掃地,他都掃到成就,證得阿羅漢果。你們現在在聽《楞嚴經》,舍利弗尊者、大迦葉尊者,都是古佛來示現的。如釋迦牟尼佛在不可說不可說劫前,就已經成佛。為什麼佛陀教我們修行,還要示現給我們看?
本來佛陀垂跡印度---迦毘羅衛國,示現太子。身貴為太子,就在皇宮修行,這樣不是很好嗎?這樣身份水準不是很高嗎?他為什麼要離開皇宮,到深山裏修苦行呢?尤其成道後,回到祖國去托缽時,世尊的父王說:「你這樣做,讓我很沒有面子。」佛陀說:「這是諸佛家風。前三尊佛也是這樣托缽。」還有糞掃衣,為什麼要穿糞掃衣?穿糞掃衣也是在修忍辱。你若怕別人批評,那就沒有忍辱心。
出家修行要有大忍辱心,才不會火燒功德林。你修行要有忍辱心,才能得到安樂。你若沒有忍辱的話,只說修行,若遇到有人批評你,說你一句,你就起心動念,那怎麼有辦法成就?你若修行沒有辦法成就,那就不用修了。所以,我們出家人,第一要明白,要有大忍辱心。你若沒有大忍辱心,那要如何精進?
譬如我們用齋的地方,稱為五觀堂,用齋時要食存五觀: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對食存五觀的意義,如「第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你們有哪一位居士知道要怎麼觀呢?
劉居士:
就觀照自己修行的功夫,到什麼程度。
院長開示:
你若講修行功夫,那麼你們居士在家裏,可以自己去上班賺錢,自己買東西來用,與你住在道場,慈心服務道場,供養常住,這兩方面比較起來,你感覺怎樣呢?
劉居士答:
道場一切,四事皆由信心檀越供養,所以我們住在道場,要好好用功。
院長開示:
對啊!住道場,居士還是有供養,那要怎麼去理解這個道理?所謂:「忖己德行,全缺應供。」譬如我們住在這個道場,還是有發心工作,護持常住,但這是屬於一般人用世間法來講的。若出離世間法,都是講因果的,因就是因,果就是果,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例如你在常住發心工作,但你打破一個盤子,你知道為什麼要賠錢嗎?尤其盤子已經破一半了,當你拿起來要洗時剛好破掉了,那怎麼說還要賠常住?若以世間法,你會說我是在工作,並不是在玩。
但你發心工作是一回事,打破盤子又是另一回事,這個因果是不同的,這樣你們明白嗎?打破東西與你發心工作要分開,不能同一般人那種錯誤的看法。
我們在過堂,不管是早齋或午齋,食存五觀的意義要去領解,不能只是念一念便算了。我們事情做了,當下就種下那個因,那個果就是不變的。你侵損到常住,常住是永遠常住,這個因果還是要你自己去承擔。因為我們賠常住的錢,錢是錢,並不是你原本打破的那個東西。
所以,我要賠常住的錢,這一定要講明白,說清楚。這個錢是我不小心打破常住的盤子,錢就是要賠常住這個盤子。這樣我們打破盤子的因,與拿錢賠常住的因才能符合。那麼你發心說要補貼常住,這就是說你用錢補貼常住那個盤子。所以一切要清楚。為什麼要這樣清楚?主要是對治一切我們無法對治的。
所以這因與果,就是讓我們可以去遍滿一切事情--妙,其關係是因因相待,重重無盡,真是不可思議,妙用無窮,所謂的「真空妙有」就是這樣來的。所以,因果一點都不能馬虎,不可以像世間人說:「算了!打破一個盤子沒什麼啦!」這樣講一下就沒事了。你若發心護持常住,這一份福報是自己的,這一份功德也是自己的,別人是絕對沒辦法分享到的。
你若去侵佔到常住,這就是你的因,不可以同一般社會人的見解,說:「他欠我的錢,我就搬他的東西。」因對方若不同意,那你就是犯強盜罪。雖然他欠我們的錢,我們仍然要經過他的同意,才能搬他的東西,否則法院提告,依世間法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這種行為也是犯強盜罪,不然就是偷盜罪,尤其對方若在現場,當下即是強盜,若不在現場,即是偷盜,他欠你的錢,是他欠你的這個業,這一條與你搬他的東西,又是另外一個業,兩者不能互為因果。
大家不明白因果的道理,所以心發不出來,就會產生不願的心。當你有不願的心,這當下就是阻礙你自己,你的力量沒有了,心又不能安住。你若明白這個因果的道理,心才能發的出來,你的力量才能廣大久遠。
我們聽經就是要聽這個道理,領悟這個道理,主要能受用,能增加我們的菩提心,要能發大菩提心的,而不是越聽經越執著,聽到後來會講經時,更加我慢執著,變成他受用,不是自受用。
現在普遍看起來,大概差不多都是這樣的程度。你現在聽經明白道理之後,就說他如何?又如何?本來還沒聽經,不知道道理時,還不會說他人如何?現在知道道理之後,就說他人如何?這樣就變成世智辯聰,多增加一個所知障,自己也不知道,這樣是很可怕的。我們心清淨平等,一定要有智慧來關懷自己。
三十七道品中的七覺支,是不能偏慧或偏定。你若偏慧,就浮動不定,變成慢心;你若偏定,就下沉不動了。因定、慧二法,如鳥兩翼,車之雙輪,二者不可偏廢,你若任選一法偏修,就成執著。所以說:「有念無念,無念有念。」不能執著。關於常住提供給學員用功,要行持的人大概一半,另一半的人就護持,那麼過堂用齋,大家都要一樣用齋,這樣才能比較,比較這樣用功的人,要有辦法很自在,沒用功的人,在那裏起分別心。
你可用比較粗糙沒有營養的菜試試看,其實有營養沒營養,就用動物來比喻,如老虎都吃獸類,力量應該會很大,牠在荒郊野外吃的眾生,都是咬下去血淋淋的,這樣生吃眾生肉的老虎,營養應該很充足,看起來很勇猛,但牠跑起來就很喘。牛都吃草,整天拖運、耕田,牠不會喘,這樣看起來是營養的問題?還是自在的問題?這一點,我看你們都能瞭解。
學員問:
院長!要如何行法?早晨幾點開始?晚上行持到幾點?拜佛、繞佛、靜坐,時間要多久?
院長開示:
早晨一樣三點半起床。拜佛,第一個星期,可以看因緣,隨你們各人的根機。第一個星期,一般拜半小時,也沒有關係。靜坐時間長短不一,看每個人的根機,沒有根機的人,還是先由動多再入靜,就看她們的根機如何?
我看現在你們還是按照平時佛七,一個半小時或兩小時一支香。早上就四點至五點半結束。七點又開始到十一點。下午一點至五點。晚上六點半又開始到十點。
你們就斟酌拜佛的時間,靜坐的時間要比較久,因專修行門,就以靜為主。雖然晚上到十點,你們要精進到十一點也可以,就看大眾的心,不是看大眾疲累的問題。大眾有心就不疲累;大眾若無心那就會疲累。
例如整理環境,你若沒有興趣,就會覺得工作很辛苦;若有興趣,工作就好像在運動而已。好了,時間到了。阿彌陀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