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原獨火塘|蝙蝠、森林、原住民與非原住民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歡迎回到原獨火塘。最近的火塘因為當前都是惡劣新聞,不免有些烏煙瘴氣,今天讓我們談談比較不那麼灰色的話題。
Sources: Unsplash
《科學人》雜誌最近刊出一篇文章與蝙蝠物種有關的文章,大意是說,巴西亞馬遜地區的蝙蝠因為棲地破壞,面臨極大的生存壓力,但蝙蝠又是亞馬遜地區佔據重要生態位置的物種,現在科學家們寄希望於原住民,因為研究顯示,在原住民擁有排他性土地權利的地方,物種多半能夠興盛繁衍。
這背後的道理很容易理解:原住民傳統的土地利用方式對環境的擾動較少,也不會大規模砍伐森林,而人類砍伐森林(通常出於農牧或建設的目的),正是巴西蝙蝠物種失去棲地的最主要原因。
▼ 科學家們談論的受威脅蝙蝠包括馬氏劍鼻蝠(Lonchorhina marinkelli),這是劍鼻蝠屬下的四種蝙蝠之一。這類蝙蝠特殊之處在於有獨角獸一般的尖鼻子,對不熟悉蝙蝠的人來說可能近乎外星人的長相。下圖是湯氏劍鼻蝠(Lonchorhina aurita),尖鼻子比馬氏劍鼻蝠還更長更尖。
Sources: Alchetron
去年瘟疫爆發之後,人們普遍對蝙蝠感到恐懼,認為蝙蝠是疾病的傳染源,許多人見到蝙蝠就極力撲殺,在秘魯就有鼠耳蝠(Myotis)棲地被縱火。不過科學們認為,失去蝙蝠所製造的問題,恐怕會導致更多的疾病,而不是撲滅了人人恐懼的疾病。
想要保護巴西蝙蝠的科學家們呼籲,應該支持原住民取得土地的支配管理權,這是為了保護亞馬遜雨林的健康。這樣的言論近兩年愈來愈常見,為很多原住民所擁抱接納,但這也是一種利益出發的理論,其邏輯的反面就是:
對非原住民沒有用處的話,原住民土地權利就另當別論了。
當然,出於利己的目的而主張利人,這並沒有什麼不對,只是利益的方向不知何時可能改變。目前看起來,對原住民友善的聲音正在增加,大體而言也都是基於這個利益方向的一致性。
去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的年度《人類發展報告》指出,任何國家要達到高度的發展狀態,必然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傷害。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PBES)也發表《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全球評估報告》指出,當今世界必須因應自然、氣候與經濟問題展開社會性的變革,這意味著人類必須在各種活動中揉合自然的價值,在這方面,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可以作為變革的嚮導。結合原住民的傳統知識和現代科技與資金,還是有可能為無節制的人類發展踩下煞車。
這方向看來很明確,問題是必須找到具體的實踐計畫。常見的方法也是上文的科學家們對亞馬遜雨林的建議,也就是承認原住民族的土地權,讓原住民依照其傳統方式管領土地。這種作法直接改變了人類的環境利用模式,能夠有效的將有機碳持續鎖在土地裡,而不是在大規模開發活動中被當作溫室氣體而排放出來。這樣的做法見於厄瓜多境內亞馬遜雨林的薩拉亞庫(Sarayaku)地區,這裡的奇楚瓦原住民Kichwa)就以這樣的方式持續利用他們的土地,名為活森林Kawsak Sacha),在外人的角度看來那無疑是一種土地與森林保育活動。
同樣在亞馬遜雨林,玻利維亞也有團體從事混農林業(agroforestry),以原住民的傳統方式利用土地。重拾火管理的傳統以後,不受控制的森林野火大幅減少,劣化的土地得以休息並恢復地力。森林裡可以從事蜂蜜養殖和可可生產——作為巧克力原料的可可豆生產不是非得破壞環境不可,問題在於從業者要不要將環境成本一併考慮。
▼ 玻利維亞境內亞馬遜雨林居民的可可生產方式,贏得2021年聯合國的赤道獎(Equator Prize)。這個獎項頒給能夠在維繫生物多樣性應對氣候變遷求取地方發展三者當中取得平衡的計畫。之後我們會陸續為大家介紹。
原住民和非原住民的「相互利用」未嘗不是一種共處之道。不過我們還是必須投入更基礎的價值交流工作。如果有一天彼此不再能夠相互利用,希望至少還能夠因為理解而相安無事。
avatar-img
114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名定居加拿大的匈牙利人投書報端寫道,即使是今天,西伯利亞還有許多原住民家庭被迫將孩子送往數百公里外的寄宿學校。孩子們在學校裡每週只有兩小時的母語課,其他所有一切課程和活動都使用俄語。扼殺年輕的語言使用者,是扼殺文化的最快途徑,這樣的悲劇正在俄羅斯聯邦境內上演。
最近中非博物館宣布,他們將歸還剛果文物的「所有權」,而不是文物本身,主要理由是希望留住文物,吸引遊客來前造訪,才能賺回翻修博物館的數千萬歐元。但如果將要歸還的都是不法取得的文物,那麼館方如何能夠主張所有權?
關比亞諾人推倒雕像具有極高的象徵意義,因此廣受國際媒體的報導,至於這一波抗議終了後,非原住民如何看待雕像被推倒的問題,目前還不清楚。但我們可以想像,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那種徹底否定歐洲、否定西班牙的立場。反抗暴力和反抗殖民,兩這之間畢竟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原住民和墾殖者之間最大的矛盾,在於墾殖者不願意承認自己是殖民者,或者只承認過去的殖民而否認當前的殖民,而賽伍德的經驗指出一個相當尖銳的事實,對任何人而言都是警告:「不要等到自己也成為被仇恨的對象,才開始反省自己是否曾經站在仇恨的位置。」
各個部落流傳的植物故事或許有所差別,但有一個明顯的共通點,那就是相信植物之間存在著親密的關聯,表現在人們如何接納學習植物的共生方式,並從中走出人類的生存之道。
原住民運動是一種運動,且經常與環境運動有所合作,這往往讓人以為兩種運動屬於同一個場域,或者可以被等同視之,但這是對原運極大的誤解。原運不是一種社會運動,甚至不是一種政治運動,因為原運的基本立場是否定墾殖殖民國家的正當性。
一名定居加拿大的匈牙利人投書報端寫道,即使是今天,西伯利亞還有許多原住民家庭被迫將孩子送往數百公里外的寄宿學校。孩子們在學校裡每週只有兩小時的母語課,其他所有一切課程和活動都使用俄語。扼殺年輕的語言使用者,是扼殺文化的最快途徑,這樣的悲劇正在俄羅斯聯邦境內上演。
最近中非博物館宣布,他們將歸還剛果文物的「所有權」,而不是文物本身,主要理由是希望留住文物,吸引遊客來前造訪,才能賺回翻修博物館的數千萬歐元。但如果將要歸還的都是不法取得的文物,那麼館方如何能夠主張所有權?
關比亞諾人推倒雕像具有極高的象徵意義,因此廣受國際媒體的報導,至於這一波抗議終了後,非原住民如何看待雕像被推倒的問題,目前還不清楚。但我們可以想像,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那種徹底否定歐洲、否定西班牙的立場。反抗暴力和反抗殖民,兩這之間畢竟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原住民和墾殖者之間最大的矛盾,在於墾殖者不願意承認自己是殖民者,或者只承認過去的殖民而否認當前的殖民,而賽伍德的經驗指出一個相當尖銳的事實,對任何人而言都是警告:「不要等到自己也成為被仇恨的對象,才開始反省自己是否曾經站在仇恨的位置。」
各個部落流傳的植物故事或許有所差別,但有一個明顯的共通點,那就是相信植物之間存在著親密的關聯,表現在人們如何接納學習植物的共生方式,並從中走出人類的生存之道。
原住民運動是一種運動,且經常與環境運動有所合作,這往往讓人以為兩種運動屬於同一個場域,或者可以被等同視之,但這是對原運極大的誤解。原運不是一種社會運動,甚至不是一種政治運動,因為原運的基本立場是否定墾殖殖民國家的正當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人類對生物資源的不當利用,往往對生物多樣性造成許多影響,那麼我們是否能以繁殖個體填補這些傷害呢?
Thumbnail
先生大叫一聲,我看見一隻蝙蝠飛近他的臉,苦主連忙衝出書房,逃至小客廳。我尾隨安慰先生,幸好蝙蝠雖然飛的近,並未撲上他的臉,否則即使把皮膚洗爛,恐怕也很消除先生心中的陰影。熱帶蝙蝠多,偶爾飛進書房不奇怪,我早已見怪不怪,就算頭頂飛著兩隻蝙蝠亦無妨,反正牠們飛一飛就會離開。 隔天書房又飛入一隻蝙蝠,
Thumbnail
翱翔天際的青龍,展翅高飛的鳳凰、血盆大口的芬尼爾、張牙舞爪的奇美拉、妖豔動人的狐仙等...。 綠映盎然的鮮草,散發著勃勃的生機,無數的星辰,高掛天空,遼闊的大草原,看不到盡頭。 印入眼簾的是一個很大的蝙蝠洞,從外面就可以感覺到洞內傳來的風聲,而且不知道為什麼,拉虎到了這裡後,神態有些緊張。
Thumbnail
在田園中,螳螂不僅是一種天敵,更是一種生態平衡的象徵。它們的存在提醒著我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讓我們一起努力,讓螳螂和其他生物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共存共榮。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我們推著礦車慢慢前進,靠著微弱的燭光照明,尤里用著快劍擊殺襲擊而來的吸血蝙蝠,我專心的推著礦車 礦坑內的空氣濕潤而冷冽,燭光在我們周圍投下搖曳的影子。尤里的劍法迅捷而精準,每一次揮劍都帶走一隻又一隻的吸血蝙蝠。他們的尖叫聲在狹窄的礦道中迴響,但很快就被劍刃的嗡鳴聲所取代。 我專注地推著礦車,盡量
Thumbnail
透過閱讀與書寫,在網路上分享彼此的感動與希望,像是對著虛空中無聲的吶喊,宛如一隻蝙蝠,美國作家艾克曼形容:「蝙蝠藉著向世界吶喊,聆聽回聲。」     這種吶喊,是一種呼喚,我們試圖在廣漠喧囂的世界中尋求同伴,讓彼此覺得不孤單,並相互取暖,得到足夠的動力堅定地往前走去。 
Thumbnail
最近科普議題相當受矚目,對於跨領域的知識和理解能力、資訊轉化以及同理受眾的需求,需具備相應能力。本文討論了科學教育在原住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對話。
Thumbnail
當農友們/消費者們願意將田裡一部份的空間,讓給「牠們」一同共用餐桌,願意放棄部分的作物收成給田間生物時,猛禽棲架就在這個過程中,從土地上悄悄鑽出一個孔隙,鬆動了原本「最大產量化」的農業中心思想,從中長出了名為「生態農業」的新生活方式......
Thumbnail
人類對生物資源的不當利用,往往對生物多樣性造成許多影響,那麼我們是否能以繁殖個體填補這些傷害呢?
Thumbnail
先生大叫一聲,我看見一隻蝙蝠飛近他的臉,苦主連忙衝出書房,逃至小客廳。我尾隨安慰先生,幸好蝙蝠雖然飛的近,並未撲上他的臉,否則即使把皮膚洗爛,恐怕也很消除先生心中的陰影。熱帶蝙蝠多,偶爾飛進書房不奇怪,我早已見怪不怪,就算頭頂飛著兩隻蝙蝠亦無妨,反正牠們飛一飛就會離開。 隔天書房又飛入一隻蝙蝠,
Thumbnail
翱翔天際的青龍,展翅高飛的鳳凰、血盆大口的芬尼爾、張牙舞爪的奇美拉、妖豔動人的狐仙等...。 綠映盎然的鮮草,散發著勃勃的生機,無數的星辰,高掛天空,遼闊的大草原,看不到盡頭。 印入眼簾的是一個很大的蝙蝠洞,從外面就可以感覺到洞內傳來的風聲,而且不知道為什麼,拉虎到了這裡後,神態有些緊張。
Thumbnail
在田園中,螳螂不僅是一種天敵,更是一種生態平衡的象徵。它們的存在提醒著我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讓我們一起努力,讓螳螂和其他生物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共存共榮。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我們推著礦車慢慢前進,靠著微弱的燭光照明,尤里用著快劍擊殺襲擊而來的吸血蝙蝠,我專心的推著礦車 礦坑內的空氣濕潤而冷冽,燭光在我們周圍投下搖曳的影子。尤里的劍法迅捷而精準,每一次揮劍都帶走一隻又一隻的吸血蝙蝠。他們的尖叫聲在狹窄的礦道中迴響,但很快就被劍刃的嗡鳴聲所取代。 我專注地推著礦車,盡量
Thumbnail
透過閱讀與書寫,在網路上分享彼此的感動與希望,像是對著虛空中無聲的吶喊,宛如一隻蝙蝠,美國作家艾克曼形容:「蝙蝠藉著向世界吶喊,聆聽回聲。」     這種吶喊,是一種呼喚,我們試圖在廣漠喧囂的世界中尋求同伴,讓彼此覺得不孤單,並相互取暖,得到足夠的動力堅定地往前走去。 
Thumbnail
最近科普議題相當受矚目,對於跨領域的知識和理解能力、資訊轉化以及同理受眾的需求,需具備相應能力。本文討論了科學教育在原住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對話。
Thumbnail
當農友們/消費者們願意將田裡一部份的空間,讓給「牠們」一同共用餐桌,願意放棄部分的作物收成給田間生物時,猛禽棲架就在這個過程中,從土地上悄悄鑽出一個孔隙,鬆動了原本「最大產量化」的農業中心思想,從中長出了名為「生態農業」的新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