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1/2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為了被挽留而書寫|潺時.大暑 #3

Letter 5 ✎ 阿茲:點此閱讀
⋯⋯ 而《花火》中的轉瞬,到了《Halo》成為鐵屑焰火的熠熠浮光、岸邊逢魔的御神火以及群鳥振翅間的空氣波動。從河北的打樹花開始,燒至灼紅的焰鐵是煙火的變形,民家歡樂在流光間散落;隨即到了稻佐海岸,為了迎神點燃的涼火,在白日與夜晚的交界迎接神祇的降臨。不斷出現於書中的飛鳥,於蒼穹下受本能驅使而遷移或離散,影像因複數與遠近產生的某種暈眩與模糊恰巧體現牠們在與時中灑脫生命之本質。綜上,浮光掠影,流螢徬徨,我,作為觀者能寄放的,只有認知到生命有死後盡力綻放自我光輝的努力。⋯⋯

Letter 6
晚安,
極愛你所引述的鄂蘭:「藝術是保持世界恆久的唯一方法,抵禦時光的飛沙走石。」近日午後,我家附近經常落下掩耳不及的迅雷,響亮得彷彿能傷裂大地。若以地球生命史的角度來看,飛沙與走石是否都是閃電創造的呢?風也是嗎?水,或許也是。當我這麼想的時候,就不再懼怕那聲聲震怒。傍晚暴雨歇停,偶爾能看見粉彩似的晚霞,三日前,有一種我從未見過的橘,在太陽隱去的連綿山丘,像漂浮的披風縫著月牙形狀的鈕扣。那樣柔軟的橘應只細小地存在於玫瑰花心,並透著植株的水嫩與蜜意,然而暮空是那麼疏闊的一張畫布。
恆久。我經常為寫作能夠搬運、重組「上一刻世界」的特質感到慰藉。我以為我挽留了什麼外在事物的面貌,但後來我發覺,我甚至不曾挽留「上一刻的自己」。我唯一留住的,只有書寫那一刻的自己,唯有它是真正被確保不再消失的。我為了「被挽留」而書寫 ── 說起來有點脆弱,可比起被需要、被關愛等等不精確的字眼,我更渴望被挽留、被喚住、被時間背面追來的視線所眷顧。
你與我分享的兩本川內倫子的攝影集《花火》和《Halo》,令我再度感受到那多重的挽留:影像挽留表象,目睹者挽留自己,而我的浮想亦被挽留。《Halo》的群鳥振翅讓我想起近日觀看的電影《她不知道那些鳥的名字》,最後一幕即是那些未知其名的鳥,劃傷女子仰望的天空 ── 這般景象有股自由而輕盈的詩意,但自從看了這部電影,群鳥的出現總讓我感覺剛才有個人死在我面前似的。至於《花火》,我想起自己虛構出的那座廣場,一切都在燃放著新年煙火的歡慶聲浪中發生:戀人重逢,死訊傳來,雪落,電車在天頂駛過。我不知道為何在興高采烈的時候我經常想到死亡,也許我想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空手而歸者的悼念與惋惜。什麼都發生了,但什麼也沒留下來。雪落了又融,戀人分別走入黎明與黃昏的巷口;寫下臥軌遺言的人,好端端地站在延遲的月台上。
若我某天在大街上追逐一個背影,拖住手、眼直視眼,我必然會看見自己的臉 ── 平行時空的自己。那麼我將會死亡。若能書寫自我的死亡、在死亡時竭力書寫,或許我終能明白,何謂不朽。
Finisterrae, 2010
在最後一封信裡,我回顧我們的對寫,談到了特定感知的空間、音樂、詩歌、火光與死亡,縈繞著關於一生的疑難與暫時性解答。然後我談到了書寫,因為這一切:時間與情感之謎,恆常是我個人寫作的對象和命題。如果賦予這場對寫一個意象 ── 容我借用你上一封信末的描繪 ── 就像兩張影子懷揣著聲氣相通的共識,在黑暗中擦身而過。正確來說,是兩隻沒有形體、只有思索和話語、在非物質的紙面上進行量子糾纏的鬼魂。這就讓我想起一部奇怪的超現實電影《Finisterrae》,述說兩個鬼魂,厭倦永恆地徘徊於虛空之中,決定踏上前往古老的聖地、世界盡頭 Finisterra 的旅途,渴望重返真實的生命。
這部電影曾使我感到滅頂的寂寞,彷彿我已經死去,卻仍受困於記憶和想像。然而,在互相投遞信件的過程中,我們捕捉、固定、編織那些字句,就好像電影中的鬼魂跋涉過森林、海岸、懸崖、田野、沼澤,每前進一步,即是更深刻地存在。它們沾染沿路的泥濘,彷彿獲致了凡胎軀殼;升起火堆,彷彿需要照明和溫暖;呼喚長了耳朵的樹木,彷彿加入自然的循環流轉;它們向生者之境行走,亦是遠離那無死的失落世。我想我們應該是這樣的旅伴吧:也許走著相異的蹊徑,但同時趨向於某個 Finisterra,趨向火光與盡頭的預感,然後始能停留於世。
我在這裡,寫以挽留。我以字句為步履,抵擋時光季移,像候鳥進行漫長的遷徙,只為活在永夏。這場對寫是一種貯藏,如同將夏季的果實與豔陽一併封入瓶罐,堆放於陰涼處。待雷雨過去,我們會憶起什麼樣的自己?
祝好,
午夜先生 七月十七,記於傍晚
◌◌◌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