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聲讀後|《文青之死》、《其後》、《霧中風景》、《史前生活》賴香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當我認識賴香吟的文字,是倒著讀回去的。
  從《天亮之前的戀愛》我對賴的文字就充滿遐想,那些曾一度活躍於日治時期作品、作者成為她書寫主體進而致意。活躍於紙上的不僅僅是被劃分為碎片的歷史,亦為使讀者隨賴的視角重新審視,深入建構那些或許不曾有機會被列入專書討論的面向。讀畢時,內容的喜愛是必然,也因而種下對賴的喜好種籽。為了想總觀一名作者的成長歷程,我盡可能地蒐羅了市面上可以取得賴香吟的著作,包含:2016年《文青之死》、2012年《其後》、2007年《霧中風景》及《史前生活》,當我閱讀賴的文字時,我有一度錯身西元兩千年的錯覺,一切,都倒退了,時間緩了,或者說暫時停止不動了。
  感受是被比較出來的,多半時候賴香吟的文字是讓人只會更加抑鬱、更加找不到往昔的活力,並非批評,而是一種隨創作時間更迭看出的轉變,這點,從《文青之死》與《史前生活》收錄的最後一篇〈蟬聲〉可以加以對比。相對的,讀者得以從一名創作者的成長過程看出對人生的不同詮釋,愈是晚期的作品,賴的文字使用愈是老練。我想,應該是年紀還未是時候,比起近期出版的作品,我更喜好兩千年初的文字。閱讀起來就像讀者乘坐著不受時光不可逆特性侷限,得以返回往昔的時光機,重溫當年獨有的文化與流行。當身處於兩千年那個周杰倫還以《葉惠美》專輯紅遍大街小巷的時代,沒有人會盯著手機螢幕瞧,談論的話題不會是Netflix的哪部劇最近很紅,想吃過橋的排骨飯無法透過外送平台叫餐,生活少了分秒必爭的斤斤計較,適應等待是這世代的共通回憶與慣習。
  躲在《霧中風景》內的〈小原〉講述事過境遷,想要聯繫對方卻苦無方式的男子在時光度過了好幾回後,不惜挑戰既有的婚姻關係,也要嘗試著搜尋對方身影。當下的時態仍得透過一張張記在小卡上的電話號碼進行聯絡,錯過了、弄丟了,與人斷聯便是這麼輕易,對人的想念更是隨之加劇,碰不了運氣的,就靠緣分。手中的號碼又真正是心裡所想的對象?對方會不會心中也留有自己的位置?這些因遙遠而產生的想念是那個時代的浪漫,甚是那個年代獨有光景,若你也可從這段文字描述中去穿透時光去觸及曾經,賴香吟的整本《霧中風景》與《史前生活》幾乎可為你帶來一場感受時空滯留之體驗。
  我是害怕死的,自幼就畏懼死亡,畢竟生離我更近。當《其後》的文字夾雜的情緒是那麼內斂紮實,一股腦地撞向我時,猝不及防的情緒將我徹底地吞沒。來不及掙扎,便被嗆得滿腔的水。我必須承認,我讀不完它,而那不是一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跟風,因為是邱妙津,因為是同志愛,因為是什麼,這個「因為」毫無重量。純粹是我大方地承認自己是懦弱的,既然我沒有被苦所逼,為什麼要勉強自己去沈浸於那逼近死亡的文字世界裡?這些念頭使我不禁想:賴香吟寫《其後》時,是用什麼心情?事外之人都為此抑鬱不已了,靠近風暴核心的她,還能哭嗎?這些日子,她不是她,一個沒能撐過來,另一個呢?這樣的她,算療癒了嗎?關於邱妙津自己的書,我甚是害怕,那不能自己承受,至少就我標準來說絕對無法的情緒,一具靈魂已被毀壞,還有誰可以承接嗎?《其後》最後在我的世界裡停在五月之死,我沒能繼續讀下去,爾後,情緒受到影響,我是有那麼點分不清現實與故事,跟確真存在的友人吵架了,毫無道理的,提起種種舊帳一昧地指責他的不是,那個深夜,我甚至因為不明原因驚醒,隔日上吐下瀉,生理上的不是逼得我無法活得像個自己,五月亦然。最終,我徹底地畏懼了《其後》至少就現階段來說,我沒有想過這世間會有不需要塞入大量的情緒字眼,也足以達成抒發的文章。不刻意為之,反而可怕。
  認識我的人多少都知道,「文青」一詞真是該死的枷鎖,深受徒有其表的「美譽」所害,倒是與我無心經營質感二字的精神硬是要正面對幹。一生終將迎來遲暮,即使對我而言那可以是被想像的年紀,同樣的遺憾、錯過,就算未及特定時歲,仍掌握在股間。謝謝終究文青還是人,加入一點多數人都抗拒的衰老,也許文青就不會再那麼被盲目擁戴了吧?《文青之死》一名深得我愛,如書中所及://如今文青當然不是個乾淨字,消費流行與裝腔作態使它討人厭,這本書回收此字,不是擁護,不在批判,而是想理一理文青這個字曾經乾淨的成分。是的,曾經,意味今已不存,初心已改,所以文青已老,已死⋯⋯//在賴最新這本集結十載的短篇集中,談到很多關於「過了特定年歲」後的生活,那些視角的世界陷入兩種極端,一為深受病痛所苦,加速了生命輪軸,一為受關係轉變,凝結了永恆。現實免不了髒垢與作嘔攪雜,美好了某些詞某些現象是因為我們知道這樣做,「活著」才可以成為現在進行式。《文青之死》裡面有死亡、有離婚、有搬遷、有手術,有你這個時候沒有遇到,將來也有可能會面臨,把你我折磨不成人形遑論文青的關卡。
  因為還抓著二字頭的年輕死也不放,這樣一路看過賴的作品,反而有種見證一個人成長軌跡的感覺,也因為還可以抓著二字頭不放,受到人生關卡折磨的那些故事,我暫且還不想面對,又或者我這一生都拒絕走上多數人的人生歷練。誰說得準?至少可以確定的是,縱使喜歡賴香吟的作品,我想,如果心智並非那麼堅強,是該在對的時候審慎評估賴的文字。一不小心較真,內心備受折磨的會是自己。
avatar-img
78會員
166內容數
一個分享讀後感的地方,沒有文青。文章可能暴雷忘記警示,自行斟酌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南聲生生難 的其他內容
建議如果是對戰後歷史不甚了解的讀者,先不要考慮從這本入門。汪浩這本《借殼上市》比較像「歷史評論」,而非史事介紹。
找一個明顯不是TA的讀者,邀請他看選擇之外的書籍,可以是順利搭建起認識橋樑,也可以是更加確立風格上的殊途,終將無法給對方一次機會。
從第一篇文章發表之始,至今為止這支帳號做出的最大改變是,重新省思自己每讀過一本書所寫下的文字是「心得」而非「書評」。字詞使用上的精準除了落實自身作為到底負擔著什麼責任,更促使我事前預習在研究生活中,必須以多麼嚴謹地態度面對手邊正在處理的材料,作為證明自身智識提升的總結。
回顧閱讀邱常婷的《新神》時,我就對這樣一位擁有旺盛天馬行空幻想力的作者感到佩服,亦是我對她始終如一的評價。她的想像與建立於既有世界觀加以修正的奇幻又有出入,閱讀她的作品,是跳脫邏輯,遁入邱氏寰宇的唯一途徑。
與王志弘的淵源得追溯於身旁一個曾對我來說重要的對象(姑且稱他A好了),A在設計領域很有自己想法,也相當堅持於一身技藝的他,向我熱情地介紹了關於王志弘操刀的大大小小活動主視覺。
在定義上,浪女是在感情世界中,可能性沒有邊疆的角色。「ㄊㄚ」排除一對一,不侷限任何性別都可以被稱作「浪女」(這也是在書中中文的「他」選擇以注音替代),即便是無性戀、雙性戀、異性戀、同性戀,凡是想在性愛中獲得更多花火,都可以被包絡在浪女的感情生態內。
建議如果是對戰後歷史不甚了解的讀者,先不要考慮從這本入門。汪浩這本《借殼上市》比較像「歷史評論」,而非史事介紹。
找一個明顯不是TA的讀者,邀請他看選擇之外的書籍,可以是順利搭建起認識橋樑,也可以是更加確立風格上的殊途,終將無法給對方一次機會。
從第一篇文章發表之始,至今為止這支帳號做出的最大改變是,重新省思自己每讀過一本書所寫下的文字是「心得」而非「書評」。字詞使用上的精準除了落實自身作為到底負擔著什麼責任,更促使我事前預習在研究生活中,必須以多麼嚴謹地態度面對手邊正在處理的材料,作為證明自身智識提升的總結。
回顧閱讀邱常婷的《新神》時,我就對這樣一位擁有旺盛天馬行空幻想力的作者感到佩服,亦是我對她始終如一的評價。她的想像與建立於既有世界觀加以修正的奇幻又有出入,閱讀她的作品,是跳脫邏輯,遁入邱氏寰宇的唯一途徑。
與王志弘的淵源得追溯於身旁一個曾對我來說重要的對象(姑且稱他A好了),A在設計領域很有自己想法,也相當堅持於一身技藝的他,向我熱情地介紹了關於王志弘操刀的大大小小活動主視覺。
在定義上,浪女是在感情世界中,可能性沒有邊疆的角色。「ㄊㄚ」排除一對一,不侷限任何性別都可以被稱作「浪女」(這也是在書中中文的「他」選擇以注音替代),即便是無性戀、雙性戀、異性戀、同性戀,凡是想在性愛中獲得更多花火,都可以被包絡在浪女的感情生態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久仰賴香吟的大名,但一直沒有機會閱讀她的作品。透過這本《白色畫像》,終於一睹風采(笑)。整本書由三個中篇小說組成。從書名的「白色」大概就可以猜到,內容與台灣過去的威權歷史有關。不過,面對這段慘痛歷史,賴香吟選擇用一種婉轉隱晦的角度的角度,帶讀者看見這段歷史的切面。看似清描,讀完後勁卻很強。
Thumbnail
作品:《命運史詩|神律:始界》 作者:闇祈   斷斷續續看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終於寫下這篇心得。從我在始界留下第一則留言到現在大概三個月快四個月,期間騷擾(?)作者梅林的次數不計其數,而且留言長到爆,說話刺耳又難聽,處處質疑挑毛病,是個人看了都會吐血三升、心臟病發,然而梅林仍然非常有耐心的為我解
Thumbnail
我真的不是理性腦,我懷疑我還待在子宮的那10個月應該就在讀詩。但我其實很想認真的閱讀,可是我被太多的雜務給分食了,我根本拿不回主導權吧。(啊懶就直接說沒人會笑的) 多年前你會在金石堂的網路書店購書,村上村樹,二月,扎西拉姆.多多,鄭愁予,...然後我跟著閱讀,就連看個書都需要伴讀的我真的好
對於時間開始敏感,是在讀完楊佳嫻老師的〈你的聲音充滿時間〉。敏感的字詞還有「青春」、「夢」、「回憶」等,都讓我像是〈禦寒〉裡所說的「蜂螫一樣地穿透/痛而且醉」。  
Thumbnail
廖偉棠的短篇小說集《末日練習》,試圖以詩語打造傾城之後的銀河系。那些在渾沌之後滅沒的細節,都殞落為某一個世界角落,兀自搬演自己的愛恨情仇。
Thumbnail
想起別離的故事 自很久以來 似乎早已習慣迎日出送日落 卻想不起妳的日子 當初的故事 歷經歲月風吹雨蝕後 變得有些斑駁難以辨認 一如那張逐漸泛黃的相片 曾幾何時的珍愛 如今深埋在時間寶盒裏 年輕不再 學庸2005.04.18 作品號03-0212-03
Thumbnail
勿忘歷史、記取教訓、莫重蹈覆徹,這才更該是我們後人的功課。
Thumbnail
我是個大多數時候都活在過去的人。對於過去有著太多依戀的代價,就是會在自己希望向未來前進時,被過往的人事物,尤其是傷痛,絆倒在地。《莊子》裡寫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但那些對人生有著重大意義的時刻,恰恰是兩條擱淺的魚之間的相濡以沫。
《文藝春秋》引起共鳴與同感並不意外。而且這種共鳴,所招喚起的情懷,在很大的程度上屬於「同代人」。就算不是標準文青——其中作者展現出一種承襲前代的廢材氣息(例如駱以軍?),卻也正是是這種「廢材」與「偏差」散出的寂寞氣息,形塑起這一代,甚至前溯與後推鄰近世代文青臉譜——,在接觸「漢聲小百科」、「林強
Thumbnail
剛剛開始寫詩的他確實透著青澀,不過詩中的前後呼應和剪影般的故事感靈動、深奧,讓讀者切實地透過一位詩人的眼光來看他周遭的、當時的世界,這時的詩不僅僅是痛感,更像是一個時光穿梭機,將我們帶回過去一幕幕回憶裡。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久仰賴香吟的大名,但一直沒有機會閱讀她的作品。透過這本《白色畫像》,終於一睹風采(笑)。整本書由三個中篇小說組成。從書名的「白色」大概就可以猜到,內容與台灣過去的威權歷史有關。不過,面對這段慘痛歷史,賴香吟選擇用一種婉轉隱晦的角度的角度,帶讀者看見這段歷史的切面。看似清描,讀完後勁卻很強。
Thumbnail
作品:《命運史詩|神律:始界》 作者:闇祈   斷斷續續看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終於寫下這篇心得。從我在始界留下第一則留言到現在大概三個月快四個月,期間騷擾(?)作者梅林的次數不計其數,而且留言長到爆,說話刺耳又難聽,處處質疑挑毛病,是個人看了都會吐血三升、心臟病發,然而梅林仍然非常有耐心的為我解
Thumbnail
我真的不是理性腦,我懷疑我還待在子宮的那10個月應該就在讀詩。但我其實很想認真的閱讀,可是我被太多的雜務給分食了,我根本拿不回主導權吧。(啊懶就直接說沒人會笑的) 多年前你會在金石堂的網路書店購書,村上村樹,二月,扎西拉姆.多多,鄭愁予,...然後我跟著閱讀,就連看個書都需要伴讀的我真的好
對於時間開始敏感,是在讀完楊佳嫻老師的〈你的聲音充滿時間〉。敏感的字詞還有「青春」、「夢」、「回憶」等,都讓我像是〈禦寒〉裡所說的「蜂螫一樣地穿透/痛而且醉」。  
Thumbnail
廖偉棠的短篇小說集《末日練習》,試圖以詩語打造傾城之後的銀河系。那些在渾沌之後滅沒的細節,都殞落為某一個世界角落,兀自搬演自己的愛恨情仇。
Thumbnail
想起別離的故事 自很久以來 似乎早已習慣迎日出送日落 卻想不起妳的日子 當初的故事 歷經歲月風吹雨蝕後 變得有些斑駁難以辨認 一如那張逐漸泛黃的相片 曾幾何時的珍愛 如今深埋在時間寶盒裏 年輕不再 學庸2005.04.18 作品號03-0212-03
Thumbnail
勿忘歷史、記取教訓、莫重蹈覆徹,這才更該是我們後人的功課。
Thumbnail
我是個大多數時候都活在過去的人。對於過去有著太多依戀的代價,就是會在自己希望向未來前進時,被過往的人事物,尤其是傷痛,絆倒在地。《莊子》裡寫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但那些對人生有著重大意義的時刻,恰恰是兩條擱淺的魚之間的相濡以沫。
《文藝春秋》引起共鳴與同感並不意外。而且這種共鳴,所招喚起的情懷,在很大的程度上屬於「同代人」。就算不是標準文青——其中作者展現出一種承襲前代的廢材氣息(例如駱以軍?),卻也正是是這種「廢材」與「偏差」散出的寂寞氣息,形塑起這一代,甚至前溯與後推鄰近世代文青臉譜——,在接觸「漢聲小百科」、「林強
Thumbnail
剛剛開始寫詩的他確實透著青澀,不過詩中的前後呼應和剪影般的故事感靈動、深奧,讓讀者切實地透過一位詩人的眼光來看他周遭的、當時的世界,這時的詩不僅僅是痛感,更像是一個時光穿梭機,將我們帶回過去一幕幕回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