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5|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聽,火車的聲音|陳雨秋

  聽,火車的聲音   是我最近在寫的長篇小說。
【天才作家陳雨秋,因抄襲事件無法忍受輿論,最後親手將自己生命了結。】
後文盡可能不劇透。   來聊聊此作的女角:陳雨秋。
我很喜歡這個孩子。
陳雨秋,十七歲橫空出道,寫出暢銷小說,霸榜一年,是個人人稱羨的天才,和小十歲的弟弟相依為命。二十五歲那年,在老家引火自焚,結束生命。
她是一個有憂鬱症,卻又不願按照醫囑吃藥的患者。
人的身體生病了,會尋求醫療協助,會想辦法努力治好;但如果,生病的是心呢?如果心生病了,能治好嗎? 即使已經是2021年的現在,還是很多人污名化憂鬱症,覺得這是一個不可能存在的病。所以在故事裡,即便雨秋離開這個世界之前,已自殺未遂三次,她還是隱瞞自己得病的事。 或者該說,她沒有病識感,雨秋甚至不覺得自己生病,所以不愛吃藥,也造成她的病況一直無法好好控制。
當她被酸民們嘲笑辱罵後,雨秋便陷入極端的自我懷疑之中。
“但那又怎麼樣呢?做為公眾人物的雨秋,有人喜歡妳,自然也有人討厭妳,別放心上。 --這是旁人給她的安慰。”
心思細膩的雨秋,最後無法承受,便親手了結自己生命。 在外人看來,就是自殺。
但我想說的是,一般而言,會覺得癌末,或是其他無藥可醫的疾病,死亡便是解脫。 那麼,為什麼憂鬱症發作之後的自殺,就不能是解脫呢?為什麼自殺,都被歸類在逃避呢?
我只希望,離開這個世界的雨秋,她的心能不再被折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文案/天才作家陳雨秋,因抄襲事件無法忍受輿論,最後親手將自己生命了結。/葉君昊做為她的丈夫,一邊照顧她年幼的弟弟陳胤冬,一邊偷偷調查當年的事件。/陳胤冬參加校際文學交流會的時候,遇見了陳雨秋當年的責編,從對方口中,他聽到的卻是與傳言截然不同的說法。/真相,到底是什麼?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