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了,不是解鬆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剛剛走路看到
綠燈過馬路的人在抽菸
紅燈等待的人也在抽菸...

A.今天在臺灣是降級解封,但人鬆動的行為,馬上出現了…
老兄,請戴上口罩,即使在降級解封,也是必須尊守的行為,單獨持續戴口罩,許多研究報告顯示,可以阻止社區傳播,也可防止疫情再度延燒⋯

B.研究報告
1.英國劍橋大學 Britain’s Cambridge and Greenwich Universities的一項最新研究的證據:
大量使用口罩,可以減緩傳播的疾病,並且配合隔離措施相結合,可以防止COVID19 未來疫情再起。
2.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A國際期刊:
SARS-CoV-2是通過被感染者呼出的空氣中的飛沫傳播出來的,尤其是在我們說話,咳嗽或打噴嚏時。
3.研究發現:
如果在人出現症狀之前使用口罩,在公共場合,戴上口罩,R值降低效果是比不戴口罩的兩倍。
4.研究人員進一步說明:
如果至少有80%的群眾例行生活中有戴口罩,則其R值會減少到小於1。
5.德州農工大學的研究:
進一步說:“戴上口罩,保持社交安全距離,和接觸者追踪(例如實名制,或下戴app追蹤軟體),這些「三合一」,可以阻止covid-19未來大流行的再侵襲。

C.解封了,不意味,躲掉了COVID19 的刀鋒!
事實上,病毒,在全球幾乎已是 " 未清零 " 的階段!
任何國家,在【病毒在未清零下,為了經濟發展,開始解封時,宛如走在刀劍的尖鋒】,我們仍小心會容易割傷,再流血的,因為病毒風雲,也會隨時再起。

D.病毒風雲再起
看看國外的研究和教訓,只要人民防疫,沒有落實 " 3 + 1 "
也就是以下【" 4個沒" 狀況】持續,病毒,會容易風雲再起
沒有戴好「囗罩」
沒有徹底「洗手」
沒有安全「距離」
沒有接種 「疫苗」

E. 解不解封,大家都走在COVID19 的刀鋒
不能只是民眾個人認為 : [ 太悶了,打開吧、悶壊了,解放吧 ],享受個人自由的主張
唯有全民願意參與配合,知道不是只有政府的政策,而是大家在同匡下的堅決守護著,才是真正的能抗疫成功。
全球人類,走在COVID19 的刀鋒下,
解封,絕不是解鬆 :

F. 哪些人,堅守 " 3 + 1 " 崗位
1. 戴好「囗罩」
2. 徹底「洗手」
3.安全「距離」
+
1.接種「疫苗」
: 疫苗,是唯一避免COVID 19 重症、死亡的工具!
: 疫苗,是可以救自己、救家人的防疫的工具!

我們如果降級解封了,也不是病毒消失了、不是我們把疫情絕跡了,而是給我們人人自由活動,而不是叫人人防疫鬆動..這樣,大家懂了嗎?

來源:
1.黃軒醫師說:封城限制行動,對COVID 19 真的有效嗎?
https://vocus.cc/coronavirus/5ee42899fd8978000102e2a8
2.黃軒醫師說:専家提醒這7大國家,COVID19 解‘瘋’了,要小心啊!
https://vocus.cc/coronavirus/5edecebefd897800011868a0
3.黃軒醫師說:COVID 19沒有清零,R0很難成"零"
https://vocus.cc/coronavirus/5eb88d2bfd897800014a1d70
4.黃軒醫師說:COVID19 群聚感染會再爆發?
https://vocus.cc/coronavirus/5eb6008ffd897800014799d7
5.黃軒醫師說:5月份,歐美"解封潮" ?
https://vocus.cc/coronavirus/5eae03fffd89780001a02830
6.黃軒醫師說:當COVID 19清零後,你期望會改變什麼呢?
https://vocus.cc/coronavirus/5e98e532fd89780001b4f789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86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軒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A. 英國🇬🇧 單日再增近5萬人確診新冠肺炎,創半年新高。 英國版「安心出行」防疫追蹤手機應用程式(App),一周向逾50萬人發出密切接觸者隔離通知,創疫情爆發以來新高。 而目前英國🇬🇧自己認為 a. 87.8%成人已接種第一劑COVID-19疫苗 b. 67.8%成人已完整接種,達成政府
我們日常民生用品,都會在傳統市場裡 那些COVID19病毒🦠, 也是會聚集在那裡等著人類來接觸! 香港研究人員,早在2006針對傳統菜市場(wet market),做了一些研究,因為當時的香港🇭🇰是SARS冠狀病毒🦠的大爆區,使他們非常的注重,中國人習慣的傳統菜市場,是如何傳播病毒,造成
https://www.studyfinds.org/coronavirus-cough-droplets-20-feet-outdoors/ 臺灣疫情,現在又進入社區感染了...很多集會活動也開始受到了限制🚫! 我常常被人問KTV 唱歌🎤,為什麼要戴上口罩😷?看電影🎬為什麼也要戴上口罩😷
常常一直問,醫生打完疫苗後,會不會再染疫 請參考一下:我的這篇 「打了COVID - 19 疫苗,還會確診嗎?」 今天説的是:打完疫苗之後,你什麼時候要懐疑自己有沒有被感染呢? 先說:疫苗接種的時間 1.接種疫苗前,你已經染疫了 疫苗接種太慢了,例如你已經得疫了,你不知道,才去接種疫苗 典型例子:
韓國:單劑 COVID-19 疫苗,有效率為86.6%  到目前為止,韓國已經為5200萬人口中,的6.7%接種了covid 19疫苗。 韓國制定了目標,在今年的9月,會向全人囗70%的人注射疫苗,並期待在11月前,實現群體免疫。 從今年2月26日開始的兩個月內,針對年齡在60歲以上的人,其中包括
臺灣華航機師,同住在一起的家人之中,已經有多位遭到感染,這樣感染率高嗎?有沒有醫療証實呢? 有!真的有! 而且在今年1月份,我已經一直提醒「哪些家人容易傳播病毒🦠」, 今天再次整理提醒大家: 1.三大冠狀病毒🦠,哪種易引起家庭傳播? 2.誰是家庭傳播的高危險族群? 3.如何避免家庭傳播? 先説
A. 英國🇬🇧 單日再增近5萬人確診新冠肺炎,創半年新高。 英國版「安心出行」防疫追蹤手機應用程式(App),一周向逾50萬人發出密切接觸者隔離通知,創疫情爆發以來新高。 而目前英國🇬🇧自己認為 a. 87.8%成人已接種第一劑COVID-19疫苗 b. 67.8%成人已完整接種,達成政府
我們日常民生用品,都會在傳統市場裡 那些COVID19病毒🦠, 也是會聚集在那裡等著人類來接觸! 香港研究人員,早在2006針對傳統菜市場(wet market),做了一些研究,因為當時的香港🇭🇰是SARS冠狀病毒🦠的大爆區,使他們非常的注重,中國人習慣的傳統菜市場,是如何傳播病毒,造成
https://www.studyfinds.org/coronavirus-cough-droplets-20-feet-outdoors/ 臺灣疫情,現在又進入社區感染了...很多集會活動也開始受到了限制🚫! 我常常被人問KTV 唱歌🎤,為什麼要戴上口罩😷?看電影🎬為什麼也要戴上口罩😷
常常一直問,醫生打完疫苗後,會不會再染疫 請參考一下:我的這篇 「打了COVID - 19 疫苗,還會確診嗎?」 今天説的是:打完疫苗之後,你什麼時候要懐疑自己有沒有被感染呢? 先說:疫苗接種的時間 1.接種疫苗前,你已經染疫了 疫苗接種太慢了,例如你已經得疫了,你不知道,才去接種疫苗 典型例子:
韓國:單劑 COVID-19 疫苗,有效率為86.6%  到目前為止,韓國已經為5200萬人口中,的6.7%接種了covid 19疫苗。 韓國制定了目標,在今年的9月,會向全人囗70%的人注射疫苗,並期待在11月前,實現群體免疫。 從今年2月26日開始的兩個月內,針對年齡在60歲以上的人,其中包括
臺灣華航機師,同住在一起的家人之中,已經有多位遭到感染,這樣感染率高嗎?有沒有醫療証實呢? 有!真的有! 而且在今年1月份,我已經一直提醒「哪些家人容易傳播病毒🦠」, 今天再次整理提醒大家: 1.三大冠狀病毒🦠,哪種易引起家庭傳播? 2.誰是家庭傳播的高危險族群? 3.如何避免家庭傳播? 先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在 2024 年5月 19日開始,所有醫院內再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這意味著 Covid-19 疫情告終。筆者特意創作了「疫後之舞」。
Thumbnail
【口罩令解除!】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於2024/05/19解除口罩令! 由於新冠病毒威脅仍然存在,建議高風險族群進出醫療機構及老人福利機構等,還是繼續佩戴口罩為佳,以保障自身健康。
Thumbnail
是的,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確成一片防疫隔離假請好請滿的時候,我拖著不去打疫苗直到大家都打到第三劑我才去打第一劑的時候,我都沒確診過covid,我們家除了塔爸確過,其他人皆是天選之人 塔爸、塔弟兩個加上我打完疫苗也都沒什麼副作用,只有我左手痠痛連我最期待的發燒都沒有,就在昨天早上我一起床還以
從昨晚開始,越晚越冷。 因此,今天早上一出門,就冷到爆。 而溫度低,會助長新冠肺炎的流行化。 但據說,只要有打新冠疫苗,並勤洗手、戴口罩,就用不著擔心。 當然,說到打疫苗,也有的星星兒感到恐懼。 那照顧者,如何幫助星星兒,重新找回勇氣,去打疫曲呢? 照顧者務必做榜樣,因為,新冠疫苗是隨著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在 2024 年5月 19日開始,所有醫院內再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這意味著 Covid-19 疫情告終。筆者特意創作了「疫後之舞」。
Thumbnail
【口罩令解除!】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於2024/05/19解除口罩令! 由於新冠病毒威脅仍然存在,建議高風險族群進出醫療機構及老人福利機構等,還是繼續佩戴口罩為佳,以保障自身健康。
Thumbnail
是的,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確成一片防疫隔離假請好請滿的時候,我拖著不去打疫苗直到大家都打到第三劑我才去打第一劑的時候,我都沒確診過covid,我們家除了塔爸確過,其他人皆是天選之人 塔爸、塔弟兩個加上我打完疫苗也都沒什麼副作用,只有我左手痠痛連我最期待的發燒都沒有,就在昨天早上我一起床還以
從昨晚開始,越晚越冷。 因此,今天早上一出門,就冷到爆。 而溫度低,會助長新冠肺炎的流行化。 但據說,只要有打新冠疫苗,並勤洗手、戴口罩,就用不著擔心。 當然,說到打疫苗,也有的星星兒感到恐懼。 那照顧者,如何幫助星星兒,重新找回勇氣,去打疫曲呢? 照顧者務必做榜樣,因為,新冠疫苗是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