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看電影:《DAU》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俄羅斯電影DAU計劃是2020年於柏林影展首次亮相的電影系列。我最近在Giloo上面看完,過了好幾天了,想想還是紀錄一下感想。
如果光看這部電影計畫的文字介紹,可能會多少開始幻想這計畫之所以要動用將近三年、數萬演員、數萬服裝、隱藏攝影機,以及不知道多少經費的原因。主視覺設計我覺得相當好。但這邊將結論說在前面:看完之後覺得這簡直浪費錢,而且打從心底厭惡起其背後的動機。如果不把這些瘋狂數字擺在電影前面,在觀影時會萬分疑惑這些數字的存在原因是什麼?這些數字轟炸的干擾幾乎讓人無法專心看電影裡的故事。而說到故事,目前釋出的兩個故事《DAU:娜塔莎》、《DAU:退變》,其劇本內容也不能說不好。或許初次可能因其殘酷震撼,但到了退變就已經開始讓人不耐的感受到殘酷場景的空洞與重複。
幾乎就能在畫面裡面讀到導演在說我很屌,幾乎能看到他的沾沾自喜。開始無法閱讀到建立起一個真實公社的具體原因,企圖體驗威權統治下的日常生活?隱藏攝影機?沒有劇本?這些更明顯的都有。這些誇張背景可以企圖讓觀眾震撼於真實人性的殘酷,威權下的變形嗎?但你真的無法對其中的空洞不感到坐立難安。我甚至連社會實驗這四個字都不想拿來描述他。可知道心理學家的是為了解決社會、文化、經濟、環境等等問題,用其背後理論為基礎,明確有章法與目的設計的實驗,DAU不、是、社、會、實、驗,它什麼都不會留下,只剩下導演的沾沾自喜,可能部分參與其中的人還會覺得為了偉大的藝術獻身了吧。搞不好導演還認為自己凌駕於人性。而這些故事,真的需要幾萬演員共同居住三年才做得到嗎?或是我想他建的那個公社有點像他想做的行為藝術,看看會怎樣,但又同時很屌,能吸引超多大咖來住上一段日子。最後該如何留下點什麼,那該拍個電影吧。(雖然其實前因後果是相反的。)他對自己的實驗很得意,不過這確實是一個沒有用的實驗。只是浪費比平常更多底片而已。
當然,回到初衷來看,DAU應該是想透過回到蘇聯時期的共同生活體驗與電影來傳達威權之下人性的扭曲受迫及各種殘酷吧。回想電影有沒有傳達這些情節、有沒有一個ok的故事架構,我覺得是有。不過不免讓人擔心流於重複。真實性愛與真實受虐,甚或更讓人無法承受的情節,影史上這麼多電影有過,其背後都有原因,為什麼DAU的讓我如此無法忍受與無聊?除了這些東西之外,他到底想說什麼?
《DAU:娜塔莎》、《DAU:退變》我都有看完,不大有興趣描述故事內容與對故事的感想,這篇文章比較片斷而主觀的表達一種觀影後的不悅。上網查了查,有滿多更專業影評寫了這種不悅的來由,看了收穫良多,還看到法國記者報導DAU在巴黎劇院推出的沉浸式藝術計畫,亦即觀眾可以自由遊走在DAU之中,行文中皆有暗示其中的不知所謂。朋友告訴我退變中那位施暴的演員真實身分就是個新納粹分子、一個罪犯,後在獄中自殺。真有種導演到底想幹嘛的感覺。某些中國影評則大讚這是能為近代藝術帶來革命的計畫,但我想看穿其中虛假本質後,藝術家應該不需要這種計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3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張雅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想我已經看過感官世界,但其實也是很久以前了。回想起這部片,依然是吉藏不斷被玩弄的黑色小阿吉和阿定的鮑魚之肆,那種做到膩還能連帶讓人性冷感一陣子的感覺。
這幾年來,我有做一點音樂創作,去年發了專輯後,我可能比從前多了更多機會,要回答我與音樂的淵源。我想過許多可能性,雖然我講述的可能大多是那一兩個版本,但我知道大多數的人會喜歡上一樣東西,應該都不只有單純的因素吧。
有時候看劇,完全是衝著演員來,就像是天海祐希,只要看過一次他演的角色,就會想一直看下去。
看了2016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艾美懷絲Amy》,當年許多朋友都在推薦這部片。記得念書時我常聽廣播,廣播都在放艾美懷斯Rehab的廣告,說明這是一個充滿菸與酒氣味的聲音。過了幾年,傳出她的死訊,我驚訝於她是如此年輕!
下午重看《青春電幻物語》。可能長大了的關係,一開始對於屁孩互動感到很煩燥,很臭。不過那傾斜的天際線和泛白的天空還是引起無限的回憶與鄉愁。現在回過頭來看他們的沖繩之旅,不知為何想起了艾倫,嘿就進巨艾倫。
昨天因為小各師的貼文,突然莫名的想再回顧一下坂本龍一那個紀錄片,也補了一下細野晴臣的那部。兩部的氣氛,因為兩個歐吉桑不同的風格和生活,有很大的不同。
本想我已經看過感官世界,但其實也是很久以前了。回想起這部片,依然是吉藏不斷被玩弄的黑色小阿吉和阿定的鮑魚之肆,那種做到膩還能連帶讓人性冷感一陣子的感覺。
這幾年來,我有做一點音樂創作,去年發了專輯後,我可能比從前多了更多機會,要回答我與音樂的淵源。我想過許多可能性,雖然我講述的可能大多是那一兩個版本,但我知道大多數的人會喜歡上一樣東西,應該都不只有單純的因素吧。
有時候看劇,完全是衝著演員來,就像是天海祐希,只要看過一次他演的角色,就會想一直看下去。
看了2016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艾美懷絲Amy》,當年許多朋友都在推薦這部片。記得念書時我常聽廣播,廣播都在放艾美懷斯Rehab的廣告,說明這是一個充滿菸與酒氣味的聲音。過了幾年,傳出她的死訊,我驚訝於她是如此年輕!
下午重看《青春電幻物語》。可能長大了的關係,一開始對於屁孩互動感到很煩燥,很臭。不過那傾斜的天際線和泛白的天空還是引起無限的回憶與鄉愁。現在回過頭來看他們的沖繩之旅,不知為何想起了艾倫,嘿就進巨艾倫。
昨天因為小各師的貼文,突然莫名的想再回顧一下坂本龍一那個紀錄片,也補了一下細野晴臣的那部。兩部的氣氛,因為兩個歐吉桑不同的風格和生活,有很大的不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從「一部好作品」的角度來說,這或許可被說成是某種對藝術偏執或堅持的產物。即便面前是有大聲望的、對票房有所幫助的演員,如果那些片段在最終成品中不需要,就果斷剪除。那些最後沒被用進去的影像也不能說是毫無用處,它們是世界觀的其中一部份,或至少是某種「if線」,那些事情朦朦朧朧發生過,像是在夢境裡面。
Thumbnail
移開眼花撩亂的畫面和設定,電影原本的主軸是什麼?
Thumbnail
走出電影院就覺得,整部片瀰漫了一種「都市文青對於鄉下生活的假掰凝視」,原本覺得可能是在氣頭上,沒有什麼理性的想法,但此刻坐在電腦桌前,真的還是想不到,比這句更適合總結這部電影的一句話。 謝謝這部電影,讓我找回好久沒有發自內心討厭一部電影的感覺 ^ ^ 呈現鄉下生活有很多種方式,相信導演只是剛好不
Thumbnail
「實驗電影」到底有多可怕?名稱、分類作為一種指稱、系統化的標記,卻反倒模糊了事物的真面目;因為被某種刻板印象所惑,以致於我們在第一時間就與實驗電影產生了距離,而缺乏去觀賞/參與/探究它們的意願。更別提這兩個頗具詩意的片名帶來雪上加霜的效果。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是一部以納粹加害者視角呈現德軍在奧斯威辛集中營所進行暴行的電影。影片透過指揮官和家人的日常生活,引起觀眾對納粹心理歷程的深入反思。儘管電影並未呈現血腥場景,卻通過這種平靜的描寫讓觀眾感受到窒息的恐怖。此外,影片處理了視覺和聲音之間的不同感官刺激,進一步引起觀眾對暴力和創傷的思考。
Thumbnail
看壞人電影 --- 講納粹的《夢想集中營(The Zone of Interest)》沒落淚,看好人電影《滯留生(The Holdovers )》卻滴下不少淚珠。
接連兩天,我決定放空腦子,觀賞幾部有意義的電影,以滋潤自己淡漠的歷史感。今日,我聚精會神看完韓國電影《首爾之春》,心情受到很深的觸動:撇開由全斗奐主導的軍事政變這一史實,如果我們作為廣義的轉型正義的參與者,將用多大程度的理性和依據來判決這等軍事獨裁者的罪行?   依照我的淺見,若要清算或審判這等
Thumbnail
二戰時期,一位納粹軍官的家庭座落於集中營旁,大人們試圖用藤蔓掩蓋鐵絲網、用室內溫室抵擋炊煙、用玩樂淹沒槍聲與尖叫。《夢想集中營》由同名小說改編,美國、英國、波蘭三國合資拍攝,榮獲坎城評審團大獎及費比西獎,甚至代表英國角逐奧斯卡。
Thumbnail
乍看之下很無聊的電影, 但所有一切寓意都在畫面之外, 「無聊」正是這部片有趣之處。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這部電影真的是在測試觀眾的道德底線,很像在看《罪與罰》一般,那種罪孽感油然而生,噁心想吐。邪惡在某些人眼中,是選擇性的,不是義務性的不該做,但這些人竟然把邪惡當作自然性。做了人類文明史上最慘無人道的事情,心裡也可以一絲的罪與罰都沒有。電影還是真人真事,還是重要歷史。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從「一部好作品」的角度來說,這或許可被說成是某種對藝術偏執或堅持的產物。即便面前是有大聲望的、對票房有所幫助的演員,如果那些片段在最終成品中不需要,就果斷剪除。那些最後沒被用進去的影像也不能說是毫無用處,它們是世界觀的其中一部份,或至少是某種「if線」,那些事情朦朦朧朧發生過,像是在夢境裡面。
Thumbnail
移開眼花撩亂的畫面和設定,電影原本的主軸是什麼?
Thumbnail
走出電影院就覺得,整部片瀰漫了一種「都市文青對於鄉下生活的假掰凝視」,原本覺得可能是在氣頭上,沒有什麼理性的想法,但此刻坐在電腦桌前,真的還是想不到,比這句更適合總結這部電影的一句話。 謝謝這部電影,讓我找回好久沒有發自內心討厭一部電影的感覺 ^ ^ 呈現鄉下生活有很多種方式,相信導演只是剛好不
Thumbnail
「實驗電影」到底有多可怕?名稱、分類作為一種指稱、系統化的標記,卻反倒模糊了事物的真面目;因為被某種刻板印象所惑,以致於我們在第一時間就與實驗電影產生了距離,而缺乏去觀賞/參與/探究它們的意願。更別提這兩個頗具詩意的片名帶來雪上加霜的效果。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是一部以納粹加害者視角呈現德軍在奧斯威辛集中營所進行暴行的電影。影片透過指揮官和家人的日常生活,引起觀眾對納粹心理歷程的深入反思。儘管電影並未呈現血腥場景,卻通過這種平靜的描寫讓觀眾感受到窒息的恐怖。此外,影片處理了視覺和聲音之間的不同感官刺激,進一步引起觀眾對暴力和創傷的思考。
Thumbnail
看壞人電影 --- 講納粹的《夢想集中營(The Zone of Interest)》沒落淚,看好人電影《滯留生(The Holdovers )》卻滴下不少淚珠。
接連兩天,我決定放空腦子,觀賞幾部有意義的電影,以滋潤自己淡漠的歷史感。今日,我聚精會神看完韓國電影《首爾之春》,心情受到很深的觸動:撇開由全斗奐主導的軍事政變這一史實,如果我們作為廣義的轉型正義的參與者,將用多大程度的理性和依據來判決這等軍事獨裁者的罪行?   依照我的淺見,若要清算或審判這等
Thumbnail
二戰時期,一位納粹軍官的家庭座落於集中營旁,大人們試圖用藤蔓掩蓋鐵絲網、用室內溫室抵擋炊煙、用玩樂淹沒槍聲與尖叫。《夢想集中營》由同名小說改編,美國、英國、波蘭三國合資拍攝,榮獲坎城評審團大獎及費比西獎,甚至代表英國角逐奧斯卡。
Thumbnail
乍看之下很無聊的電影, 但所有一切寓意都在畫面之外, 「無聊」正是這部片有趣之處。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這部電影真的是在測試觀眾的道德底線,很像在看《罪與罰》一般,那種罪孽感油然而生,噁心想吐。邪惡在某些人眼中,是選擇性的,不是義務性的不該做,但這些人竟然把邪惡當作自然性。做了人類文明史上最慘無人道的事情,心裡也可以一絲的罪與罰都沒有。電影還是真人真事,還是重要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