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你擅自加在我身上的想法,現在我要大聲宣告:
像華盛頓一樣誠實說出自己砍倒了櫻桃樹,手上卻沒有斧頭的話,還能獲得稱讚嗎?成為無法虛張聲勢的大人,是勝利還是失敗?
欺凌者與被欺凌者,若是身為想要重生的人,
他們是兩者中的何者,會有什麼不同嗎?
如果你曾經對這個世界的強弱認知框架、他人的評價有過疑惑,《反蘇格拉底》,或許能給你導引的一盞明燈。
即便是純閱讀享受,這也是一部能輕鬆閱讀的作品,正如《重力小丑》裡面所說。
「真正深刻的事情就應該要活潑爽朗地傳達,就像是肩負重擔地跳著踢踏舞。」
*
彷彿還能想起高中時期,看見影片開頭「春從二樓一躍而下」的震懾之情。《反蘇格拉底》,是伊坂幸太郎以《奧杜邦的祈禱》出道20年後的作品,相信無論對於讀者、作家自身,都是十分具有標記性的作品。
〈反蘇格拉底〉、〈不慢〉、〈非柯博文〉、〈違反運動精神的犯規〉及〈反華盛頓〉五個篇目,一起從小學生的視角出發,帶出各自不同卻又相互連結的故事線。為了不暴雷劇情,並且希望可以系統性地理解故事,我把【皇冠文化集團×CharMing的投幣式置物櫃】公開的故事大綱,附在最下方,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本篇盡量以讀後感出發。
*
大家看過電影《搖滾教室》嗎?裡面講述一個搖滾樂手到小學當老師的故事,關於音樂動感的表現自然不用多說,而當中推翻學生現況、讓小學生變成樂團成員的段落更是精彩。不過我要說的,是關於「大人物」的橋段。
All right, here's a useful lesson for you. Give up. Just quit. Because in this life, you can't win.(讓我給你好好上一課吧。放棄,直接擺爛。因為你在人生中只能是個輸家。)
Yeah, you can try, but in the end, you're just gonna lose, big time, because the world is run by The Man.(你可以去嘗試,但是到頭來,你只會輸得一蹋糊塗,因為這個世界是由「大人物」統治的。)
這是劇中老師傑克‧布萊克,對殷切想學習的學生說的話,而自這個角度切入五個小故事,回頭想一想,對孩子而言,大人、仗勢欺人的班上同學或許就是「The Man」的角色,而對於大人們來說,社會上形形色色的權威、乃至統治者,都可能是「The Man」。用更亂來的解釋,先入為主的觀念,才是首先面對的恐怖大人物。
加肉跟我說過,「我覺得大人跟小孩最大的差別就是,大人已經可以不要求別人一定要懂得自己,或一定要跟自己想的一樣,小孩比較容易覺得,那我這樣想就是錯的嗎?跟別人不一樣就是錯的嗎?」
在一切充滿未定論的孩提時期,他人的評價,成為內心沉重的槌子,時時搥打著心頭的自信心。不安是必然,人們的求生慾望、特質與經驗,發展出了不同的人格,形成漸漸難以改變的想法與觀念。
要是有人能在這些黏稠混沌的時間凝固之前,給予一點肯定或是當頭棒喝,事情會不會有所不同呢?
自己的想法,說出口可能會影響他人在群體中所扮演的角色;反之,他人給予自己的想法,也會讓自已的立足點搖晃不穩。意念形成所見,所見又形成新的意念,在認識世界的當下,意念(個人想法)和所見的真相(個人想法的真實投影)生產,循環輪迴,讓人在看見新事物時,以過往的生活經驗、知識判斷並進行主觀分類,這是快速了解世界的方式,也是危險又簡略的判定行為。
而在此之中,更可怕的敵人是先入為主的觀念,不加了解就果斷給予結論。
到底反什麼,違反什麼,不什麼呢?我認為這是本書非常值得思考的一部分。
蘇格拉底說,天下並沒有完美的人;不慢的「慢」,應該是驕矜不謙卑;柯博文是領頭人物;違反運動精神的犯規,整句連讀,有犯規、違反兩個反向詞,但細究故事內容,犯規以後如何重回球場,才是重點;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雖然勵志,卻是虛構的故事。
所有的違反和反,並不是反對這五件事或人物這麼直接,而是要讀完故事前後,才有辦法讀明。
直接分門歸類是簡陋的認識方式,然而這也是幫助我們了解世界面貌的一種行為;讀懂文本不能單抓一句話,還必須看上下文脈絡;意念產生的信仰,幫助我們生活,但是去除信仰,大膽跳進未知的世界中,打破既定印象,才能獲得新的想像和生活。
關於觀念,想像,知識和認識,以及經驗,是一個可以深入討論的話題,最近接觸一點點點賽斯的我,先談到這裡。
接下來想要分享的,混雜對伊坂幸太郎執筆不輟的敬意與小小紀念。
*
同樣在故事裡的一個深刻題旨,是關於「連結」這件事。
如果看過作者的書,大概都會對於其中時間軸、人物的關係串連,感到深深著迷,這些「連結彩蛋」,對我來說是閱讀中的特別樂趣,即便投射到現實世界中,也使人對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有著正向的想法。
比方在本書中不同故事裡出現的同一位老師,還有其他登場人物隨著時間變化的樣貌,總是會讓人驚訝於作家的安排布局的心思。
舉伊坂幸太郎的《Bye Bye, Blackbird—再見,黑鳥》為例子,小時候夢想當「麵包」(可以吃的那種)的小男孩,激發了女孩之所以成為女演員的人生目標,並在這個講述五劈男──同時保持五段關係的男子,因故必須向女友們一一道別的故事中,扮演了靈魂人物,讓人在荒唐與淚水夾雜的情節中大感痛快。(如果看了就可以知道重要性喔。)
《Fish Story-龐克救地球》中有翻拍成電影之一的短篇〈Fish Story〉,一首歌的錄製中斷,意外串起不同人的生命,最後甚至從重大危難中,化除危機。
「這幅畫有接力的意思吧。人生的目的就是為了交棒給某個人。我的今天必定與他人的明天有所連結。」這是作品 《Lush Life》中的一段話。伊坂幸太郎的作品中傳達的一個重要概念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環環相扣。了解了這一層無形的連繫,對於身旁的人,你是否能多付出一份關心?大部分故事場景設定在仙台,在伊坂的作品中,時不時會有上一本書的人物出現在下一本書的情形。小說中的巧合,往往化為某些角色人生中或重或輕的小插曲,令人莞爾。像是後作《重力小丑》裡的泉水,偶然間在深夜裡遇見了《奧杜邦的祈禱》裡的伊藤,經過和伊藤的交談,泉水更加篤定了自己的決心;如果你依照出版順序先看了《Lush Life》,你會比主角明白,《重力小丑》中的偵探黑澤口中所謂的「正職」是什麼、對黑澤這個神秘又難以捉摸的人有更豐富的認識。這種設計不僅使書迷在閱讀的過程中期待雀躍,也為傳遞「連結」這個理念做了一個強調的效果。(*這段是2013、4年,自己閱讀小論文中的一段,所以即使有些地方和前文重複,也保留下來。)
無論是不同作品,或是單一故事中反覆出場、串場的人物,伊坂幸太郎都不斷訴說著「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不可多得的珍貴性。因此私心也希望,選擇閱讀本書的人們,或多或少能從這點中得到什麼。
-
伊坂幸太郎在後記中提到,這本書是自己出道二十年來,始終投入的成果。而在篇章〈不慢〉中,對著回不去的時光留下止不住的淚水的角色,讓我想起前陣子因為蘇打綠的〈十年一刻〉,喚起的古老珍貴記憶。
因為一次在車上聽到齊藤和義所唱的一句:「你所走過的路,日後將會非常懷念」,而對自己的志趣進行深刻省思,才有了今天的專職寫作者伊坂幸太郎;甚至後來在改編成電影的製作名單中,也能看見齊藤和義的出現(應該是同一人),柳暗花明、水到渠成,說的不知道是不是就是這樣的道理。
本來想拉出一條線講完整,卻還是東拉西扯。對於他人長時間試圖傳達言說的結晶體,千言萬語也難以道盡,謝謝伊坂幸太郎,一直堅持到了現在。
也謝謝每一個生活著的你,在無數個選擇之後,一路走到現在,希望你在迷惘的時候,可以想起,自己是緣何,變成現在的模樣,並成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大人。
*
【故事大綱】
一反到底!徹底翻轉你的世界觀!
一本獻給大人的成長小說!
承認自己無知,才能了解自己嗎?犯規就一定會輸嗎?
誠實一定能獲得原諒嗎?後台夠硬就可以仗勢欺人嗎?
備受讚賞、出盡風頭,長大之後就一定一帆風順嗎?
原來他們說的不一定都對,原來是非對錯不是那麼黑白分明,
原來我們成長路上最大的敵人,就是所謂的「刻板印象」。
世界從來不是那麼簡單,沒有跌跌撞撞地痛過哭過,別說你了解人生!
〈反蘇格拉底〉
「老師,我……並不這麼覺得。」
我們是重情重義的小學生,
就算發動史上最無厘頭的作弊戰爭,
也要大膽反抗權威與霸凌。
我們的敵人,就是大人心中先入為主的觀念!
〈不慢〉
就算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但老天為什麼要捉弄魯蛇,
讓我們去跑那必輸無疑的接力賽?
我們是不是隨便應付一下就好?
還是能夠期待救星的到來……
〈非柯博文〉
那傢伙以為自己是班上的「柯博文」,
愛逞威風,還一副自以為是的樣子。
柯博文有一句有名的台詞:我有個好主意!
但每當他說完這句話,
事情的發展往往都不順利……
〈違反運動精神的犯規〉
不管是藉口還是不服輸,敗北的我們,
內心始終殘留懊惱與窩囊的感覺。
比賽結束前的那一刻,
是再也回不去的永遠。
〈反華盛頓〉
我好想當華盛頓,
也相信誠實道歉會得到應有的美好。
但這麼想的我實在太天真了,
因為直到那天我才明白,
華盛頓手裡有斧頭,而我沒有。
【個人私緒關鍵字紀錄】
〈反蘇格拉底〉
搖滾教室
大人物
(蘇格拉底說天下無完人,要反他,這個篇目名有錯嗎?)
〈不慢〉
現在、未來時間軸
霸凌、被霸凌
教父 唐柯里昂
變成不會虛張聲勢的大人
回不去的記憶
〈反柯博文〉
小李的體術奧義,
不要只看一面,並且凌勢欺人,對人有不同態度
〈違反運動精神的犯規〉
違體結尾 罰球權
步(不敢向前踏出一步的步)磯憲 連結唐
〈反華盛頓 〉
罰球,連結
(不能劇透太難講,只好通通濃縮成自己看的筆記。)
(看起來如果是我寫大綱會很不一樣喔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