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梵谷:我為工作冒著生命危險,理智已然崩毀了一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梵谷檔案》是以荷蘭梵谷博物館所收藏的梵谷書信為基礎寫成的一系列文章,算不上是有系統的介紹梵谷的生平,更像是黑澤明的電影《夢》中的一段。電影中的主角走入梵谷的畫中場景,在蕭邦《雨滴前奏曲》的背景前,行經《隆瓦橋畔的洗衣婦》和《豐收》的麥田,最後走入繪畫的本身,見證了槍響與麥田群鴉的一刻。發表在這裡的《梵谷檔案》則是以文字和圖像為媒介的一場遊歷。
本文是《梵谷檔案》的第二十篇,您可以在這裡讀到先前的文章。
・・・・・・・・
《杜比尼花園》不是梵谷最知名的畫作,卻是他所寄出的最後一封信裡提到的畫作。這最後的一封信是寫給他最親愛的弟弟提奧,時間應該是一八九〇年七月二十三日。信不長,文字部分只有三頁,另有四張素描,《杜比尼花園》是其中之一。畫家在信末形容畫中景緻:
前景的草地是綠色和粉色,左邊有綠色和丁香色的樹叢,還有一段植物的莖幹,生著白白的葉子。中央有玫瑰花圃。右邊有障壁,一堵牆,牆上可見榛樹,有著紫色的葉子。 然後是一排丁香樹籬,一排圓圓的黃色椴樹。背景是房子,粉紅色的,有鋪著藍色磁磚的屋頂。有一張長凳,三把椅子,一個戴著黃色帽子的深色身影。前景是黑貓。天空是淡綠色。
梵谷油畫《杜比尼花園》,現藏瑞士巴塞爾藝術博物館
畫家的形容一如往常的精準。從現存的兩幅《杜比尼花園》看來,畫家信中所形容的應當是現藏於瑞士巴塞爾藝術博物館的那幅(上圖),因為另一幅現藏廣島藝術博物館的《杜比尼花園》前景沒有黑貓,背景的大屋也不是粉紅色的牆面(下圖)。
梵谷油畫《杜比尼花園》,現藏日本廣島藝術博物館
既然名叫「杜比尼花園」,這花園與大宅的主人自然就是杜比尼了。這位杜比尼先生並不是普通的富紳,而是法國知名的風景畫家,梵谷則是他的仰慕者。杜比尼於一八七八年在巴黎過世的時候,聽聞這消息的梵谷曾經寫信給提奧,訴說杜比尼之死帶給他的哀戚,但同一時間他也相信,杜比尼的作品如此傑出,必然會長久流傳。
一八九〇年畫家停留歐佛城的時候,距離杜比尼過世已經超過十年,但孀居的杜比尼夫人還住在那大宅裡。梵谷畫中那「戴著黃色帽子的深色身影」,很有可能就是杜比尼夫人。
畫家一共有三幅名為《杜比尼花園》的畫作。除了上述兩幅,還有一幅現藏於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不過這第三幅畫作並不是畫在一般的油畫畫布上,卻是畫在一條普通的廚巾上(下圖)。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07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芳菲集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87會員
299內容數
我是一個識字不多的蕃人。出身東台灣,太巴塱部落阿美族人。定居荷蘭,從事翻譯、寫作、研究、原住民運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那瓜書房|Nakao Eki 的其他內容
塔拉斯孔也是隆河河畔城市,在阿萊城北方約二十公里,再往北二十多公里就是亞威農。大約夏日的隆河風光太過美好,驅使充滿好奇心的畫家前往塔拉斯孔作畫,旅程的本身令畫家十分難忘,於是而有這樣的畫作。畫家在信中形容自己「滿手的箱子、棍子和畫布,走在陽光普照的塔拉斯孔路上」。
歐佛城是畫家人生的最終站,他在這裡住了兩個多月,就發生了最終奪取他性命的槍擊事件。由於事件發生時沒有目擊者在場,流傳下來的情節泰半出於揣測。我們知道畫家受傷的日期是一八九〇年七月二十七日,這是一個週日,傷到畫家的是一把勒福舍針式底火左輪手槍,一般相信畫家是對自己開槍,或許有自殺的意圖⋯⋯
畫家形容樹根「瘋狂且狂熱的紮根於大地,又被風暴撕去了大半」。之所以要畫西恩和樹根,是因為畫家「想表達人生的掙扎」,這掙扎「見於白皙纖瘦的女體,也見於黑色糾結的樹根」。
畫家在這數十幅不論鉛筆素描或油彩的自畫像當中,不曾出現過一絲一毫的笑容,這或許說明了畫家對自己抱有一種定見,因此總是以嚴肅的形象出現。這情況一直持續到一八八九年。畫家在割耳事件過後住進聖雷米的療養院,在這裡畫了他人生的最後三幅自畫像,也都全無笑容。
一八八八年十月下旬,阿萊城畫家文森梵谷總算迎來他仰慕的畫家朋友,保羅高更,兩人在十一月正式搬進畫家為此租下的黃房子。在高更抵達之前,梵谷已經為裝飾黃房子努力作畫,而這工作在高更抵達之後還繼續著,其中有一幅名為《埃藤花園的回憶》,是一個既繽紛又憂鬱的場景。
雖然沒有任何佐證,但畫家或許曾在最後的那段時光裡想起當年的西恩。他搬入聖雷米的療養院後畫過一幅《哀傷的老人》,又名《在永恆門前》,畫中的病人有著與當年西恩相同的姿態,彷彿遮蔽了視線就遮蔽了殘酷的現實。
塔拉斯孔也是隆河河畔城市,在阿萊城北方約二十公里,再往北二十多公里就是亞威農。大約夏日的隆河風光太過美好,驅使充滿好奇心的畫家前往塔拉斯孔作畫,旅程的本身令畫家十分難忘,於是而有這樣的畫作。畫家在信中形容自己「滿手的箱子、棍子和畫布,走在陽光普照的塔拉斯孔路上」。
歐佛城是畫家人生的最終站,他在這裡住了兩個多月,就發生了最終奪取他性命的槍擊事件。由於事件發生時沒有目擊者在場,流傳下來的情節泰半出於揣測。我們知道畫家受傷的日期是一八九〇年七月二十七日,這是一個週日,傷到畫家的是一把勒福舍針式底火左輪手槍,一般相信畫家是對自己開槍,或許有自殺的意圖⋯⋯
畫家形容樹根「瘋狂且狂熱的紮根於大地,又被風暴撕去了大半」。之所以要畫西恩和樹根,是因為畫家「想表達人生的掙扎」,這掙扎「見於白皙纖瘦的女體,也見於黑色糾結的樹根」。
畫家在這數十幅不論鉛筆素描或油彩的自畫像當中,不曾出現過一絲一毫的笑容,這或許說明了畫家對自己抱有一種定見,因此總是以嚴肅的形象出現。這情況一直持續到一八八九年。畫家在割耳事件過後住進聖雷米的療養院,在這裡畫了他人生的最後三幅自畫像,也都全無笑容。
一八八八年十月下旬,阿萊城畫家文森梵谷總算迎來他仰慕的畫家朋友,保羅高更,兩人在十一月正式搬進畫家為此租下的黃房子。在高更抵達之前,梵谷已經為裝飾黃房子努力作畫,而這工作在高更抵達之後還繼續著,其中有一幅名為《埃藤花園的回憶》,是一個既繽紛又憂鬱的場景。
雖然沒有任何佐證,但畫家或許曾在最後的那段時光裡想起當年的西恩。他搬入聖雷米的療養院後畫過一幅《哀傷的老人》,又名《在永恆門前》,畫中的病人有著與當年西恩相同的姿態,彷彿遮蔽了視線就遮蔽了殘酷的現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梵谷博物館 荷蘭遊記第二篇   這次來荷蘭,很大的原因是想看梵谷的畫——如果有人跟我說,那是因為梵谷很有名,所以我才喜歡他的畫,我也不能反駁什麼,但我也的確知道對於梵谷的畫,我深受吸引。   我還記得國小的時候,7-11的I-cash在鄉下地方還很潮,我明明用不到,但不知道從哪裡買到一張星
Thumbnail
探討了文藝復興巨匠達文西的藝術創作及其對科學的熱愛,透過參觀達文西體驗展,深入瞭解他的創作理念及對人體的研究。文章中介紹了達文西的經典作品,如聖母頌報等,以及展覽中的沉浸式體驗,最終反思自身對生命的好奇心與追求知識的熱情。
Thumbnail
梵谷一生飽受精神疾病所折磨,當他鬱積的情緒累積到一定飽和點時,便會在畫作出現似漩渦波動般旋轉纏繞的線條,是潛意識裡企圖從緊張不安中獲得抒解,想突破困境的心理投射,他在瘋狂和理性中拔河,即使多次生命轉折影響畫風變化,他的畫自始至終保持構圖上的工整,雖簡化但不抽象,雖扭曲但符合邏輯。
Thumbnail
這篇文章的靈感來源是喬凡尼·巴提斯塔·莫羅尼的《紅衣女士》,這幅畫作中的女性形象,可能讓作者聯想到那雙充滿洞察力的眼睛,以及貴族生活中的壓抑與矛盾,從而創作出這封深情的信件,既反映了藝術作品的影響,也表達了對人物命運的深思。
Thumbnail
也許是達文西無時不刻的生活觀察,成了他源源不絕的創作養份,也因此從第一次創作開始到生命消亡,沒有一刻停止,實踐著如他所說:『我們因未曾虛度光陰而感到欣慰,儘管不受到讚揚,不出類拔萃,只要不虛度一生,就該感到愉快。』
Thumbnail
我欣賞的不是藝術品,而是它所表現與承載的美。___ 選自【美力覺醒】 林布蘭是17世紀荷蘭的畫家,曾在聖經浪子回頭的故事中,聽到人家提起過林布蘭浪子回頭的那幅畫,而後知道了那幅畫創作的時空背景後,感受又更不一樣了。而上圖林布蘭的自畫像,那是他離世前最後一幅的自畫像,有些憂傷,卻又感到平靜,沒有多加
Thumbnail
有個在英國讀書,後來在普羅旺斯生活多年,距離梵谷生前最後生活地阿爾勒50英哩路的英國女士,發現她有二事不明.....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大畫家李奧納多·達文西的成長與早年生活的故事。從他出生、父母的社會地位、童年時光,一直到進入維洛及歐的工作坊當學徒,文中充滿了豐富的故事情節與細膩描寫。
Thumbnail
在波茨坦的「巴貝里尼博物館」遇到一整層樓的印象派和莫內。看他的畫會不由自主被捲進場景當中,那些筆刷的斑點色塊像是會流動的一樣,有時候會先站近了細看斑點紋路,再站遠了看整體色彩,一幅畫能夠讓人駐足好久好久,喜歡他對光影的敏銳洞察,好像轉瞬即逝的時間都被他捕捉進畫中了。
Thumbnail
最擅長表現向日葵的藝術大師,莫過於梵谷。向日葵也被認定是梵谷的自畫像,正因向日葵會追光拜日,最能表達象徵梵谷所追求的藝術與信仰。向日葵之於他,不只表達了向上天仰望的虔敬姿態,並代表一種渴望如農人般務實播種的精神。本文將提及他的向日葵畫作的特色、天啟一般的神秘風格,以及自梵谷的藝術世界回神的心得。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梵谷博物館 荷蘭遊記第二篇   這次來荷蘭,很大的原因是想看梵谷的畫——如果有人跟我說,那是因為梵谷很有名,所以我才喜歡他的畫,我也不能反駁什麼,但我也的確知道對於梵谷的畫,我深受吸引。   我還記得國小的時候,7-11的I-cash在鄉下地方還很潮,我明明用不到,但不知道從哪裡買到一張星
Thumbnail
探討了文藝復興巨匠達文西的藝術創作及其對科學的熱愛,透過參觀達文西體驗展,深入瞭解他的創作理念及對人體的研究。文章中介紹了達文西的經典作品,如聖母頌報等,以及展覽中的沉浸式體驗,最終反思自身對生命的好奇心與追求知識的熱情。
Thumbnail
梵谷一生飽受精神疾病所折磨,當他鬱積的情緒累積到一定飽和點時,便會在畫作出現似漩渦波動般旋轉纏繞的線條,是潛意識裡企圖從緊張不安中獲得抒解,想突破困境的心理投射,他在瘋狂和理性中拔河,即使多次生命轉折影響畫風變化,他的畫自始至終保持構圖上的工整,雖簡化但不抽象,雖扭曲但符合邏輯。
Thumbnail
這篇文章的靈感來源是喬凡尼·巴提斯塔·莫羅尼的《紅衣女士》,這幅畫作中的女性形象,可能讓作者聯想到那雙充滿洞察力的眼睛,以及貴族生活中的壓抑與矛盾,從而創作出這封深情的信件,既反映了藝術作品的影響,也表達了對人物命運的深思。
Thumbnail
也許是達文西無時不刻的生活觀察,成了他源源不絕的創作養份,也因此從第一次創作開始到生命消亡,沒有一刻停止,實踐著如他所說:『我們因未曾虛度光陰而感到欣慰,儘管不受到讚揚,不出類拔萃,只要不虛度一生,就該感到愉快。』
Thumbnail
我欣賞的不是藝術品,而是它所表現與承載的美。___ 選自【美力覺醒】 林布蘭是17世紀荷蘭的畫家,曾在聖經浪子回頭的故事中,聽到人家提起過林布蘭浪子回頭的那幅畫,而後知道了那幅畫創作的時空背景後,感受又更不一樣了。而上圖林布蘭的自畫像,那是他離世前最後一幅的自畫像,有些憂傷,卻又感到平靜,沒有多加
Thumbnail
有個在英國讀書,後來在普羅旺斯生活多年,距離梵谷生前最後生活地阿爾勒50英哩路的英國女士,發現她有二事不明.....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大畫家李奧納多·達文西的成長與早年生活的故事。從他出生、父母的社會地位、童年時光,一直到進入維洛及歐的工作坊當學徒,文中充滿了豐富的故事情節與細膩描寫。
Thumbnail
在波茨坦的「巴貝里尼博物館」遇到一整層樓的印象派和莫內。看他的畫會不由自主被捲進場景當中,那些筆刷的斑點色塊像是會流動的一樣,有時候會先站近了細看斑點紋路,再站遠了看整體色彩,一幅畫能夠讓人駐足好久好久,喜歡他對光影的敏銳洞察,好像轉瞬即逝的時間都被他捕捉進畫中了。
Thumbnail
最擅長表現向日葵的藝術大師,莫過於梵谷。向日葵也被認定是梵谷的自畫像,正因向日葵會追光拜日,最能表達象徵梵谷所追求的藝術與信仰。向日葵之於他,不只表達了向上天仰望的虔敬姿態,並代表一種渴望如農人般務實播種的精神。本文將提及他的向日葵畫作的特色、天啟一般的神秘風格,以及自梵谷的藝術世界回神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