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為疫情爆發,三級警戒的情況下,我的生活步調也跟著放慢許多,把之前買了但沒時間沒心思開啟的線上課程一一打開完課,也買了一些新的課程聽聽不同的設計老師怎麼講設計的不同領域(甚至買了跟設計或行銷無關的整理師課程),設計雖然只有兩個字,但可以細分好多好多,就算是平面設計也有好多課可以選擇,比如說:品牌識別、標準字、配色、排版、MOCKUP等等。
在上課的過程中,當然有些部分是日常已知的東西,但還是會有不少收穫,老師們都重新梳理了自己的設計脈絡分享給學員聽,我覺得他們都特別理性且有條理有邏輯,難怪可以成為開課的設計老師,也或者是因為經過工作和實務經驗的洗禮,所以上課會特別有感覺,知道該怎麼應用吧!
畢竟之前是學生還沒被摧殘的時候,就算是厲害的講師來分享,還是會有聽不懂、沒有共鳴、使不上勁的感覺,就是一種長輩都會說”你長大就會懂了”那一句話,要真的run過才知道。
所以理性的部分是?
在其中一堂課老師分享一句Paul Rand的話
平面設計是一種比例系統
是尺度大小間的關係
好看的設計會遵循一定的比例,就算不是百分之百吻合那個數值,但會是照著那的脈絡去走,像是黃金比例、白銀比例等,或者就算不是依照這些比例至少也是用1/2、1/3之類的去切畫面;重要的字要強調、大字小字要去做分配,其實設計是經過好多的「因為怎麼樣,所以做了這樣的選擇」然後經過編排之後的產物
這邊簡單的用了名片的形式做個分享,通常我們會拿到需要上的資訊,經過消化後定義誰大誰小誰粗誰細,再去使用各種參考線做排版,就會得出一個畫面均衡的編排;而就算同樣的排版你選擇了不一樣的字型也會賦予這張名片不一樣的個性。
感性的部分則是
因為美感很個人沒有標準答案,這條線是0.5pt或是0.75pt,會是取決於設計師的感受;當這次的需求需要使用紅色,那是哪種紅?胭脂紅、酒紅色、玫瑰紅,CMYK數值這邊多一點那邊少一點,就會有更多的組合結果。
所以你說設計是感性還是理性呢?
設計好玩的地方是,就算經過同樣的課程洗禮,大家排出來的東西還是會很不一樣,你有永遠會發現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