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以色列最新COVID-19研究之啟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8月底以色列研究比較了「自然免疫」與「透過施打疫苗獲得免疫」,發現完整施打兩劑BNT疫苗對delta變異株的防護力,遠遠比不上「曾經被感染」者(產生自然免疫)。
在「面對疫情,男女有別」一文中我曾討論到:面對疫情時,基於「自身條件」不同,人們很容易出現的「自私」心態;以及「我們最終只能選擇病死或餓死」這樣的兩難抉擇。
以色列的最新發現,對人類面對疫情的心態與做法會產生什麼影響?是否該因此而調整防疫措施?各國政府陷入的兩難抉擇是否有解?
首先,越來越多科學家同意,COVID-19病毒會「永遠」存在人類世界中,如同流感病毒那樣不會消失。

甚至也有醫師認為,台灣「未來10年絕對每個人都會得過一次新冠病毒」。

換句話說,除非是永遠離群索居、不與其他人類接觸(這在地狹人稠的台灣是幾近不可能的任務),否則幾乎不可能有人一輩子不會被COVID-19病毒感染,差別只是「感染次數」與「嚴重程度」不同。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國內感染科專家們對以色列研究的想法。
「自然感染新冠病毒後,對Delta保護力比2劑BNT還強,且不僅是在感染或注射疫苗約半年後,就算感染於去年發生,其建立的保護力仍比2劑疫苗高。」「就該篇研究解讀「絕對不是疫苗沒用」,或鼓勵大家故意染疫以獲得自然免疫力,這實在太危險,因為疫苗可減少重症和死亡是無庸置疑的。」

「所以看起來好像自然感染保護力更好,這可能是一個倖存者偏誤(過度關注「倖存了某些經歷」的資料,而忽略了可能無法觀察到的資料)。當然有可能天然感染保護力好,但是不能僅考慮這樣一個很粗糙的數字就說自然感染比較好,需要更多的研究與證據。」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16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賴仕涵的思考王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262會員
968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的其他內容
抵達飯店時才剛過13:00,本想先寄放行李到附近晃晃,沒想到櫃臺「慷慨」的讓我們直接辦理入房。不過看看旅館的「樣子」,倒不是不能理解通融的原因。 四層樓的ホテル みやしろ(Hotel Miyashiro)外觀滿是斑駁的油漆、生鏽的鐵欄杆,一看就是歷史悠久。平凡到讓我連拍照都不想拍,
一年多來的疫情,衝擊了全人類的各大生活領域,也讓世界產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每個人面對疫情的反應都不盡相同,原因可能來自成長環境、知識背景、社會資源、支持系統等各方面的差異。然而,「性別」是否也會影響一個人面對疫情的心態及反應?這就是本研究想探討的問題。
本文第一部分討論了面對天災人禍時的「基本原則」,第二部分會進一步提供「具體執行」準備。 先提供最基本(卻重要)的參考資訊:內政部消防署網站的「地震緊急避難包」。雖然看起來是供地震時使用,但當然也適用於其他緊急災難。以此做為出發點,再視自己(與家人)的需求增加內容物,會有比較清楚的準備方向。
又到月底了,照例在此向各位讀者報告本月的寫作成果。本月發表12篇文章,共計約20000字,2次入選編輯推薦閱讀。順利達成向各位訂閱讀者的承諾:每月8~10篇文章、2萬字。 本月另一件要事,是我正式加入了「Vocus Premium」計畫。 這是一項全新的創作收費模式,只要月費149元、年費1490
今天是個極具意義的日子,因為這是第一次造訪「國頭村」(国頭村,Kunigami son),我接下來幾年的「最愛」,只是此時當然還不知道。 因為習慣早起,所以只要事先準備好早餐,就不用等到飯店餐廳開門才能用餐。雖然今天的騎乘距離只有30公里左右,我們還是早早在房裡用完餐就整裝出發。
相信大家多少都看過以下報導:疫情期間夫妻、情侶衝突增加,甚至惡化為言語、肢體暴力。不過,真實情況究竟有多嚴重? 八月中熱騰騰新出爐的本研究,是全球第一篇正式針對「疫情」與「親密關係暴力」(intimate partner aggression)關連性的研究。
抵達飯店時才剛過13:00,本想先寄放行李到附近晃晃,沒想到櫃臺「慷慨」的讓我們直接辦理入房。不過看看旅館的「樣子」,倒不是不能理解通融的原因。 四層樓的ホテル みやしろ(Hotel Miyashiro)外觀滿是斑駁的油漆、生鏽的鐵欄杆,一看就是歷史悠久。平凡到讓我連拍照都不想拍,
一年多來的疫情,衝擊了全人類的各大生活領域,也讓世界產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每個人面對疫情的反應都不盡相同,原因可能來自成長環境、知識背景、社會資源、支持系統等各方面的差異。然而,「性別」是否也會影響一個人面對疫情的心態及反應?這就是本研究想探討的問題。
本文第一部分討論了面對天災人禍時的「基本原則」,第二部分會進一步提供「具體執行」準備。 先提供最基本(卻重要)的參考資訊:內政部消防署網站的「地震緊急避難包」。雖然看起來是供地震時使用,但當然也適用於其他緊急災難。以此做為出發點,再視自己(與家人)的需求增加內容物,會有比較清楚的準備方向。
又到月底了,照例在此向各位讀者報告本月的寫作成果。本月發表12篇文章,共計約20000字,2次入選編輯推薦閱讀。順利達成向各位訂閱讀者的承諾:每月8~10篇文章、2萬字。 本月另一件要事,是我正式加入了「Vocus Premium」計畫。 這是一項全新的創作收費模式,只要月費149元、年費1490
今天是個極具意義的日子,因為這是第一次造訪「國頭村」(国頭村,Kunigami son),我接下來幾年的「最愛」,只是此時當然還不知道。 因為習慣早起,所以只要事先準備好早餐,就不用等到飯店餐廳開門才能用餐。雖然今天的騎乘距離只有30公里左右,我們還是早早在房裡用完餐就整裝出發。
相信大家多少都看過以下報導:疫情期間夫妻、情侶衝突增加,甚至惡化為言語、肢體暴力。不過,真實情況究竟有多嚴重? 八月中熱騰騰新出爐的本研究,是全球第一篇正式針對「疫情」與「親密關係暴力」(intimate partner aggression)關連性的研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你知道全球每年有超過250萬人因疫苗而免於死亡嗎?疫苗在現代醫學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你可能未必知道一些有關疫苗的重要事實。本文將揭示5個你未聽過但必須知道的疫苗事實。 1. 疫苗不僅保護接種者,還能保護社區 社區免疫的力量 疫苗不僅僅是為了個人健康,還能夠保護整個社區,這就是所謂的「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我覺得是健康的人身健康在未來會是稀缺物 因為環境的惡化跟人口減少 導致遺傳疾病顯性的狀況增加健康的人身會是新的夥伴導向 所以財富會重新流向生物科技與西藥廠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貓追耗子,笨豬追貓》Delta,Alpha,Omicron,B.1.617.2(印度變種病毒株),B.1.1.7(英國變種病毒株),B.1.1.529,BA.2.75,BQ.1,BA5,X.BB,…..病毒在前面不斷變種,藥廠在後面追,研製新疫苗,(約需半年)。病人又在後面,接受新疫苗施打(需3個
Thumbnail
是的,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確成一片防疫隔離假請好請滿的時候,我拖著不去打疫苗直到大家都打到第三劑我才去打第一劑的時候,我都沒確診過covid,我們家除了塔爸確過,其他人皆是天選之人 塔爸、塔弟兩個加上我打完疫苗也都沒什麼副作用,只有我左手痠痛連我最期待的發燒都沒有,就在昨天早上我一起床還以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你知道全球每年有超過250萬人因疫苗而免於死亡嗎?疫苗在現代醫學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你可能未必知道一些有關疫苗的重要事實。本文將揭示5個你未聽過但必須知道的疫苗事實。 1. 疫苗不僅保護接種者,還能保護社區 社區免疫的力量 疫苗不僅僅是為了個人健康,還能夠保護整個社區,這就是所謂的「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我覺得是健康的人身健康在未來會是稀缺物 因為環境的惡化跟人口減少 導致遺傳疾病顯性的狀況增加健康的人身會是新的夥伴導向 所以財富會重新流向生物科技與西藥廠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貓追耗子,笨豬追貓》Delta,Alpha,Omicron,B.1.617.2(印度變種病毒株),B.1.1.7(英國變種病毒株),B.1.1.529,BA.2.75,BQ.1,BA5,X.BB,…..病毒在前面不斷變種,藥廠在後面追,研製新疫苗,(約需半年)。病人又在後面,接受新疫苗施打(需3個
Thumbnail
是的,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確成一片防疫隔離假請好請滿的時候,我拖著不去打疫苗直到大家都打到第三劑我才去打第一劑的時候,我都沒確診過covid,我們家除了塔爸確過,其他人皆是天選之人 塔爸、塔弟兩個加上我打完疫苗也都沒什麼副作用,只有我左手痠痛連我最期待的發燒都沒有,就在昨天早上我一起床還以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