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可以是勞力,也可以是勞心。近年以
詩集《工作記事》橫掃楊牧詩獎、台灣文學獎金典獎與蓓蕾獎的陳昌遠,坦率地表示自己現在「還沒有太在意讀者」,但同時也會期待寫的東西可以被讀者「吃下去」,一切端看作品內容而有所差異。
「我覺得每一個寫詩的人都是這樣子,你不可能每首詩都要有能夠讀懂的讀者,又要有文學內涵──不是說有讀者就沒有文學內涵,或是有文學內涵就沒有讀者──這個東西很曖昧,我自己也講不清楚。」
陳昌遠直覺地以作品做為分類的標準:「有些詩我想要有讀者,有些詩我不想要;然後我想要有讀者的詩,通常會比較哭爸、比較有尖酸氣,那個尖酸氣在《工作記事》這本詩集,是沒有收進去的。」
專訪全文刊於《詩藝的復興:千禧世代詩人對話》(臺北:臺灣師大,2023)
▎詩人簡介
陳昌遠,高雄人,1983年生,近期的興趣是觀看充滿鏽蝕的鐵皮工廠與巷子。書讀得不好,做過工地粗工、信用卡電話催收員,以及十年的報紙印刷廠技術員,習慣利用工作空檔想詩的句子,以此逃避現實。現職為文字記者。著有詩集《工作記事》。
感謝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製作